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脂肪细胞内分泌学研究进展以及对2型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新的认识,使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由既往的相关关系上升更加密切的病因发病关系。减肥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陈桂丽 《华夏医学》2001,14(3):398-400
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体脂含量多少,体脂分布异常及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瘦素,解偶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激素及细胞因子则可能通过参与互岛素和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等诸方面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一些证据证实非肥胖胰岛素抵抗存在前已经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如妊娠期或妊娠后糖尿病的妇女;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糖代谢正常;同卵双生2型糖尿病的不一致性。而且,Beck—Nielsen、Freidenberg、Bak等人研究显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经过减重治疗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使空腹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说明胰岛素抵抗是可逆的,而β细胞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因此,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亚临床状态的β细胞功能异常,随着β细胞功能的减退,以及合并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导致产生糖耐量异常,当胰岛β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时,就发生显性糖尿病。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胰岛素分泌受损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患者的病情在个体间差异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和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本文就2000年以来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其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发病的整个过程,也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胰岛素增敏剂一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INS)分泌水足合并存在,其结果为高血塘。糖耐量异常(IGT)是糖果病的前期表现,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特点。防治2型糖尿病要接受新的理念:及早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增敏剂,采取干预措施、重视糖化血红蛋自监测。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园  韩刚  葛家璞 《新疆医学》2006,36(2):126-129
2型糖尿病是一类异质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胰岛素相对性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为主的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尿病,多发生在成人。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营养过剩、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肥胖儿童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使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就近几年有关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流行与人口老龄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的2型糖尿病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但是许多现有的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开展及对2型糖尿病发病关键机制的认识加深: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脂毒性、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逐渐成为药物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李伟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18-1518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有报道称,年轻肥胖者的奶制品摄入量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但奶制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如何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Choi等的研究结果显示,摄入奶制品较多的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adiponectin)是由脂肪细胞所专一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抗胰岛素抵抗等生物学效应。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有关。应用多种方法对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评价,本文就评价方法及相关指数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的临床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我市人民医院2011-2012年接收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在经过诊断以后,都符合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血糖为7.3 ~ 14.7 mmol/L.结果 2型糖尿病的临床发病机制主要是骨骼肌、肝脏内胰岛素抵抗及脂肪等因素造成的.患者腰围与臀围比值,男性患者>1.1,女性患者>0.83;在体重方面,男性患者> 24 kg/m2,女性患者> 23 kg/m2;胰岛素在空腹状态>110 pmol/L;胆固醇>6.6 mmol/L;尿白蛋白>20.3 mg;尿酸>479.98 μmol/L;血糖在空腹状态> 6.8 mmol/L.结论 胰岛素抵抗的出现让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重新被认识,使胰岛素抵抗知识更深化,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很大影响.已经患有2型糖尿病的也可以根据其发病机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将病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通过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找到临床治疗的切入口,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使2型糖尿病得到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脾虚痰湿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脾虚痰湿论治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渊源和现代医学研究依据,符合中医传统"消渴"理论和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病机理的认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研究应从脾虚痰湿证实质入手,选择能够揭示脾虚致消的现代指标,运用现代系统生物学技术进行整体研究,采用以方测证进行动态研究。从脾虚痰湿角度入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对丰富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推动中医证候客观化,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银屑病患者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高。银屑病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增高,而TNF-α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发现CDKAL1、PSORS2、PSORS3和PSORS4这4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与2型糖尿病相关。既往研究提示,一些降糖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同时,可能通过改变皮下慢性炎症状态而改善银屑病皮损症状。本文总结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与2种疾病相联系的可能病理生理学机制及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还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它参与了糖尿病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针对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中医药改善胰岛素抵抗包括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治疗、中药复方治疗、针灸治疗等。中医中药整体性、多层次、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显性糖尿病的发生既存在胰岛素抵抗,又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只要胰岛β细胞能够代偿胰岛素抵抗,血糖浓度仍可维持正常.但当机体不能代偿由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血糖升高时,血糖水平持续高出正常范围,最终导致 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胰岛素抵抗是贯穿于 2型糖尿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系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IR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且是促使β细胞功能渐进性衰竭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IR不仅与2型糖尿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与肥胖、血脂紊乱和动脉硬化均有密切关系。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施治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相关性,中药止渴方、西药文迪雅及中西药结合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疗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素抵抗(IR)是产生2型糖尿病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及治疗IR状态对于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全身调理、改善体质从而逆转IR状态则是中医药的优势。文章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必须拓宽研究思路,大胆创立新说,完善辨证分型,建立统一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宋丽娜  宋菊敏 《医学综述》2009,15(3):440-442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同外周组织一样存在胰岛素抵抗,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在胰岛细胞水平发生直接的关联,信号转导通路中InsR、IRS-1/-2与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这可能与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有关。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对拓宽胰岛素抵抗视野和对2型糖尿病机制的再认识及糖尿病防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但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抵抗素是新近在小鼠脂肪细胞发现的蛋白激素,因具有直接对抗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作用而得名,但在人体此作用尚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高抵抗素与人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有关,且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间的重要联系分子。作者现就抵抗素及关于抵抗素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可能机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