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汉平 《吉林医学》2013,34(21):4235-423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肠环路重建术后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方法:选择25例胃癌实施全胃切除患者,应用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术后各项生存质量的评分均高于术前。患者术后活动和健康方面得分在3个月及6个月时增长最快,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日常生活术后6个月得分与1个月、3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支持以术后12个月时最低,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精神方面以术后3个月时为最低点,术后6个月达最高点。结论: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8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根据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与康复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渐进式康复训练),各44例,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康复组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而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对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护理同时辅以渐进式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谯时文  姜淮芜  袁淼  黄勤 《四川医学》2012,33(12):2044-2046
目的调查T1-3N0-2M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为T1-3N0-2M0胃癌患者术中是否进行胃裸区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胃癌患者,随机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40例(A组),单纯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组35例(B组),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总分及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5个主题项目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QOL总分是持续增加的,在术后36个月两种重建术式得分相互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治疗T1-3N0-2M0期胃癌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三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8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行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研究组实施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参照组,普食开始时间早于参照组(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参照组为4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作用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改善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胃癌需行手术治疗患者中选取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试验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通过随访、复查等方式统计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胃肠减压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周体重减轻重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十二指肠环路吻合术是一种能较好解决胃癌根治术后食物的贮存、消化吸收、肠功能紊乱现象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新术式,重建符合生理需求的消化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我院自2000年10月以来成功为30例患者施行此手术,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肖平  李金林  勾忠杰  刘静梅  郭海燕 《西部医学》2010,22(10):1944-1946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后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分析影响患者QOL的原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及Chew-wun Wu的特殊症状量表,对65例行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术的胃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进行调查,并对不同时期的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患者术后QOL得分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3、6、12个月的QOL总分持续增加,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分项的得分趋势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结论针对不同时期QOL各分项的变化趋势,护理人员应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及康复指导等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于我院进行胃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营养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胃癌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以及各种训练;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有效胃肠减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35例病例均痊愈。结论: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胃肠减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提高了胃癌根治术手术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变化,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临床收治接受前列腺手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对其实施尿道重建术治疗,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前列腺术后出现尿失禁,实施尿道重建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普通组35例与改进组35例,普通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后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普通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后组,P0.05。结论对于前列腺术后出现尿失禁接受二次手术后的患者而言,对其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注重进行排尿训练,做好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分析咀嚼口香糖对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原理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正常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咀嚼口香糖的方式。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排气、排便、住院时间、营养摄取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和治疗中运用咀嚼口香糖,能够很好地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食欲,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病情观察、胃肠减压护理、胃管注药护理、灌肠护理、支持治疗等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恰当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艳  胡海霞 《吉林医学》2007,28(8):999-1000
目的:对35例胃癌根治术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加强心理护理、饮食营养,和训练各种有益的适应能力;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有效胃肠减压及并发症预防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例渡过安全期。结论:心理护理和营养支持,胃肠减压及预防并发症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提高了胃癌根治术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对胃癌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利于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蒋海琰 《中外医疗》2011,30(18):3-4
目的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自我饮食护理,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将胃癌需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自我饮食护理组(观察组)和传统饮食护理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通过营养、自理能力评估,制定自我饮食护理计划;对照组术后用常规饮食护理。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营养指标改善明显,生存质量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胃癌术后自我饮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满足自理需要,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毕红革 《河北医学》2015,(4):584-588
目的:分析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缺点。方法:将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近端胃切除术,A组患者接受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B组患者接受残胃空肠侧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C组患者接受空肠-空肠侧侧吻合式胃肠重建术,三组患者均接受1年以上的随访时间,评估三组患者食管反流情况、肝肾功能、生活质量的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期内没有发现吻合口瘘、梗阻或狭窄等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束后发现三组肝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内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组、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组和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组分别出现1例、7例和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χ2=5.65,P=0.023)。根据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三组分别有1例、5例和9例患者发现钡剂反流入食管(χ2=6.46,P=0.034)。三组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表EORTCQLD-C30各项目得分较术前显著性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食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重建术作用更为明显,临床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苏兰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4,(15):1980-198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3例胃癌患者术后采用便利抽样法分设为心理干预组和心理干预对照组,心理干预组术后第10d~3个月进行心理护理,采用宣教、示范与家属干预、推进性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医疗护理。2组分别于术前3 d、术后10 d~3个月每月1次监测血清免疫指标。结果 2组血清IgG、IgA、IgM、C3、C4、术后1个月开始回升,且干预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至术后2个月~3个月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琳 《中外医疗》2016,(19):154-155
目的:研究针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分析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观察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一年,观察患者疾病复发率,出现真菌球型-鼻窦炎复发率为1例(2.04%);所有复发患者在经历二次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在治疗前生存质量情况较差,经过术后护理生存质量较好。结论针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其实施全方位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少且生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选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64例患者,采用单双数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拥有32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之上添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疼痛指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VAS疼痛指数无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VAS疼痛指数均有所改善,观察组VAS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25%,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53.13%,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71.88%,数据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中增加早期康复护理手段能减缓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可推广.  相似文献   

19.
周航宇  姜淮芜  陈进  李苒淼  张东  明锐 《四川医学》2021,42(12):1210-1215
目的 探索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多中心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绵阳市内三级甲等医院(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诊断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137),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对照组69例(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比较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1. 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在患者的构成比中的差异进行比较,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量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2.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发生倾倒综合症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在功能领域及全身总体健康状况领域中,两种重建术式患者的评分在术后1月-24月均呈现上升趋势,两组在症状领域中的评分随着术后时间推移,得分逐渐降低。在躯体功能评分比较中,术后24月研究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情绪功能和全身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比较中,术后6月-24月研究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领域评分比较中,研究组中的腹泻症状得分在术后1月、6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其他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在进展期胃癌的应用中,体现了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较高的生存质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胃癌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1])。近年来,随着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2])。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机体康复的重要因素为术后胃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