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目的评价0.15%酒石酸溴莫尼定(阿法舒)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初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46例(86只眼)单用或联合应用阿法舒滴眼液,3次/d,每次1滴。将连续滴药后2、4、8、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副作用。结果使用阿法舒滴眼液后眼压均明显下降。由(22.89±3.91)mmHg(1mmHg=0.133kPa)分别下降为滴药后2、4、8、12周的(19.43±2.84)mmHg、(19.43±3.44)mmHg、(18.98±3.17)mmHg和(18.87±2.83)mmHg,用药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单纯使用阿法舒者,及换用或加用阿法舒者用药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结论阿法舒滴眼液能显著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光老视镜片、单面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和双面复合设计渐变多焦点镜片的近距阅读宽度.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抽样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老视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6~69岁.老视近附加+1.25~+2.50 D,平均(+1.97±0.34)D,同一被检者在单盲情况下先后配戴单光老视镜片、单面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和双面复合设计渐变多焦点镜片3种镜片,在每种状态下测量配戴者在40 cm处近距离阅读的清晰视野范围.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0 cm处近距离阅读宽度单光老视镜片最宽,为24.50 cm;单面设计渐变眼镜阅读宽度最小,为7.50~24.50 cm,平均(18.00±4.27)em;双面设计渐变眼镜居中,为12.40~24.50 cm,平均(21.04±3.62)cm.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0,P<0.01).任意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多焦点镜片较单光镜会降低近距阅读宽度.渐进多焦点镜片的近距阅读宽度因其设计进步而显著改善,双面复合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可提供更大的阅读宽度,减轻了眼球上下旋转的负担,使老视渐变镜配戴者近距阅读更舒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entacam在晶状体异物诊断及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为比较性研究.收集经手术证实的晶状体异物病例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裂隙灯显微镜、普通B超、UBM、CT及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查.结果 9例晶状体异物病例中,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出者为4例,怀疑1例;通过B超检出5例;通过UBM、CT、Pentacam检出者均为6例.本组9例病例中,异物均经角膜穿通伤口达到并存留于晶状体,Pentacam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角膜穿通伤口,晶状体前囊膜破口或机化,晶状体皮质溢出,外伤性白内障等晶状体异物相关体征.对于检出的晶状体异物病例,Pentacam可实现异物所在径线和异物与周围组织关系的精确定位;Pentacam在判定异物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Pentacam的异物测量值比实际测量值偏小.结论 Pentacam在晶状体异物诊断及异物相关体征检出中具有实用价值;Pentacam可实现所检出异物的精确定位;联合应用其他检查方法可为晶状体异物的诊断和定位提供更为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眼病筛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眼病筛查的临床策略,了解新生儿眼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筛查方法进行研究.选择2002年10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出生的16 800名新生儿,对其中的15 398名(91.65%)新生儿进行了眼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对母婴同窜新生儿在生后2~7 d进行筛查性评估(光刺激反应、外眼检查、红光反射检查),异常者进行诊断性检查(使用手持式裂隙灯显微镜进行进一步外眼检杳,散瞳检查,必要时进行视听同步诱发电位检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于生后5~14 d进行检查,并与高危因素新生儿实行眼部全面的筛查件和诊断性检查.疑似病例将被及时转诊到专业眼科进一步确诊并干预.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对两组间检出率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15 398名新生儿中,检出新生儿眼病12种,共1266例,检出率为8.222%;其中先天性眼病7种,为809例(5.254%),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2例(0.013%)、先天性角膜混浊6例(0.039%)、瞳孔残膜724例(4.702%)、先天性白内障15例(0.097%)、玻璃体动脉残存54例(0.351%)、先天性鼻泪管闭锁7例(0.046%)及泪腺脱垂1例(0.007%);后天获得性眼病5种,为457例(2.968%),包括新生儿结膜炎391例(2.539%)、玻璃体出血6例(0.039%)、视网膜出血34例(0.221%)、新生儿泪囊炎23例(0.149%),另外在其中的27例体重低于1500 g的未成熟儿中检出3例(6只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正常新生儿14 306例中,检出先天性眼病7种717例,检出率为5.012%,后天获得性眼病4种417例(2.915%).NICU组1092例新生儿中,检出先天性眼病5种92例,检出率为8.425%,后天获得性眼病5种40例(3.663%).先天性眼病在NICU组的检出率高于正常新生儿组(JP=0.000),但是后天获得性眼病的检出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结论 我国婴儿期眼病或视力问题在儿科和围产医学的临床上并不少见,早期干预对预防和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新生儿眼病极其重要.新生儿眼病筛查评估在眼病监测和防治中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采用套管针主动抽油的方法行有晶状体眼硅油取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8例有晶状体硅油眼采用套管针主动抽油的方法行眼内硅油取出术,观察取油操作时间、术后视力、眼压及眼部并发症等。结果 操作历时1.5~5min,术后1个月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术后眼压7.8—19mmHg(1mmHg=0.133kPa),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异物引起的眼球贯通伤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异物取出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由异物导致的眼球贯通伤56例(56眼)。根据CT和B超检查结果联合定位,分为球壁异物组(24例)和眶内异物组(32例)。24例球壁异物在伤后1周内均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取出异物。32例眶内异物中有22例先行眶内异物取出联合后巩膜伤口缝合术。10例因异物位于后极部或眶深部未行取出术。所有眶内异物组患眼均于伤后2周左有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修复眼内组织。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和并发症。以卡方检验分析影响术后视力的冈素。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50例(89%)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34例(6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异物人口位置(X^2=7.69,P=0.01)、出口位置(X^2=21.83,P〈0.01)、视网膜脱离(X^2=-16.64,P〈0.01)、脉络膜脱离(X^2=7.73,P=0.01)以及眼内感染(X^2=6.89.P=0.01)对术后视力影响较大。术后6例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低眼压,12例发生黄斑前膜或皱褶。结论根据异物的位置和眼内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和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时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及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成功治疗眼球贯通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总结球内异物伤的临床特点,为隐匿性球内异物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07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取出球内异物的病例141例(143眼).结果 磁性金属异物46眼;非磁性金属异物62眼;植物异物5眼;稳定性异物(玻璃、陶瓷、塑料)19眼;土质异物(石块、煤渣、火药、铅笔芯)11眼.其中,眼球内异物无反应的占11.2%,前房出血7.0%,白内障60.1%,玻璃体出血33.6%,视网膜脱离30.1%,眼内炎11.9%,虹膜睫状体炎3.5%,青光眼5.6%,铁锈症5.6%5例隐匿性球内异物.结论 球内异物伤由于致伤物的多样性,可导致多种多样的眼部损害,掌握球内异物伤的临床特征尤其有利于提高隐匿性球内异物的诊断率,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0.
Zhao P  Sun XL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957-960
DNA定量病理学检查是利用细胞化学定量分析技术,对组织病理结构或细胞内DNA含量进行计量分析,是定量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肿瘤细胞DNA含量的定量测定结果作为客观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对于判断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诊断良恶性肿瘤及其恶性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DNA定量分析在眼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述。(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57-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