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的实验设计,形成一个通用模板,为读者快速理解和计算方法验证中的精密度、实验室的能力评定标准差、标准物质的协作标定赋值、以及样品均匀性判断中所需的参数提供帮助。方法:建立一个通用的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通过方差解析获得组间均方(MSA)与组内均方(MSE),由这两个参数进一步推导出所需参数的运算公式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确定分析方法精密度的中间精密度或再现性标准差和重复性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分别为σIPσRep=√(1/rMSA+((r-1)/rMSEσr=Sr=√MSE;在进行实验室能力评定或标准物质标定过程中,样本间标准差是用于判断均匀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L=√MSA-MSE)/r;实验室能力评定标准差为σPT=√MSA/r;标准物质协作标定中的标准不确定度μx=μx==√MSA/cr,置信区间为x=±t1-αc-1μx==x=±t1-αc-1·√MSA/cr结论: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设计和分析方法,对药品质控实验室评估所用方法的变异、评价产品均匀性和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以及科学评价分析实验室内部人员的检测能力等方面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RP-HPLC、TLC、硅胶、凝胶、MCI-gel树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狭叶薰衣草中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醇(1)、丁香树脂醇(2)、frax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3)、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4)、8-hydroxypino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5)、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6)、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7)、(2S,3R)-2,3-dihydro-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benzofuran-5-(trans) propen-1-ol-3-O-β-glucoside(8)、(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β-D-glucopyranoside(9)、(7R,8R)-7,8-dihydro-9''-hydroxyl-3''-methoxyl-8-hydroxymeth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1''-benzofuran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10)、(E)-3-((2S,3S)-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5-yl) allyl-2-hydroxyacetate(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狭叶薰衣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构树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构树叶(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化学成分,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silica gel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吡喃葡糖苷(2),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糖苷(3),芹菜素-7-O-β-D-吡喃葡糖醛酸苷(4),牡荆素-7-O-β-D-吡喃葡糖苷(5),木犀草素(6),5,7,4′-三羟基-6-C-[a-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7),5,7,4′-三羟基-8-C-[α-L-鼠李糖(1→2)]-β-D-葡糖黄酮碳苷(8),异牡荆素(9),牡荆素(10),苯甲酸苯甲酯-2,6-二-O-β-D-吡喃葡糖苷(11),(2R,3R,5R,6S,9R)-3-羟基-5,6-环氧-β-紫罗兰醇-2-O-β-D-葡糖苷(12),(2R,3R,5R,6S,9R)-3-羟基-5,6-环氧-乙酰-β-紫罗兰醇-2-O-β-D-葡糖苷(13),ficustriol (14),(6S,9S)-玫瑰花苷(15),3β-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2α-O-β-D-葡糖苷(16),icariside B1 (17),sammangaoside A (18),3-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19)。化合物11、12、13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海南红树林内生真菌Fusarium sp. HSL-3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大米培养基对菌株静置培养,同时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和HPLC对该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且通过核磁共振及质谱等有机波谱手段,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lateritin(1)、4-carbomethoxy-6-hydroxy-2-quinolone(2)、3,5-dimethoxydihydrofusarubin D(3)、anhydrofusarbin(4)、3,3''-methylene-bis (4-hydroxybenzaldehyde)(5)、crypticin B(6)、vanillyl alcohol(7)和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8),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镰刀菌属Fusarium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对RAW264.7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化合物3在50 µmol·L-1时的NO抑制率为87%,化合物5在50 µmol·L-1时的NO抑制率为71%),而化合物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7.92±0.27)µmol·L-1结论 从海南红树林内生真菌Fusarium sp. HSL-3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5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化合物1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吕航  陈岚  邵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3,40(20):2818-2826
目的 研究混悬型鼻喷剂中助悬剂Avicel®浓度对鼻喷剂喷雾模式、喷雾形态以及雾滴粒径的影响。方法 制备不同Avicel®浓度的糠酸氟替卡松鼻用混悬液。通过SprayVIEW®喷雾测试系统测试鼻喷剂的喷雾特性参数,使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Avicel®浓度对鼻喷剂体外喷雾特性的影响,同时考察Avicel®浓度对喷雾雾滴粒径的分布影响以及在不同检测距离下雾滴的粒径变化。结果 增大Avicel®浓度会显著减小喷雾面积以及喷雾角度和宽度(P<0.001),同时增大D50和整体粒径。增大驱动速度会显著增大喷雾面积、喷雾角度和宽度(P<0.05),驱动加速度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远小于Avicel®浓度和驱动速度。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雾滴粒径分布变得更加集中,雾滴粒径分布跨度变小。结论 本研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发现Avicel®的浓度与驱动速度对喷雾特性的影响存在拮抗作用,为鼻喷剂Avicel®浓度的选择以及装置推荐驱动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哇巴因和乌头碱对豚鼠和大鼠心肌单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确定两药诱发心律失常时离子靶点和最佳靶点,建立细胞水平的心律失常模型。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哇巴因和乌头碱对酶解法分离的豚鼠和大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5 μmol·L-1哇巴因使豚鼠心肌细胞APD延长、ICa-L增加、Ik减少、Ik1减少;1 μmol·L-1乌头碱使大鼠心肌细胞APD延长、ICa-L增加、Ito减少、Ik1增加。结论哇巴因和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的离子靶点有APD,ICa-L,Ik,ItoIk1,而最佳靶点应为APD,ICa-L,IkIto。在单细胞水平分别应用哇巴因和乌头碱诱发豚鼠和大鼠心律失常,具有稳定性高、条件可控、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药物筛选和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性锰锌铁氧体纳米颗粒(Mn0.5Zn0.5Fe2O4)对人肝细胞株L-02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 Mn0.5Zn0.5Fe2O4 800 mg·L-1作用L-02细胞48 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Mn0.5Zn0.5Fe2O4 200, 400和800 mg·L-1作用48 h后,检测L-02细胞内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结果 Mn0.5Zn0.5Fe2O4 800 mg·L-1作用48 h后,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内,细胞膜发生破损,细胞器消失,染色体异常聚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n0.5Zn0.5Fe2O4 200~800 mg·L-1使细胞内MDA含量逐渐升高,SOD与GSH活性逐渐降低(P<0.05)。Mn0.5Zn0.5Fe2O4可使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百分率有降低的趋势,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有升高的趋势。Hoechst33258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Mn0.5Zn0.5Fe2O4可引起L-02细胞发生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凋亡,Mn0.5Zn0.5Fe2O4 800 mg·L-1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达到30.3%,是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4%)的12.6倍。胱天蛋白酶3 mRNA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但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n0.5Zn0.5Fe2O4可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改变细胞周期,引发细胞凋亡,产生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斑马鱼模型评价紫河车冻干粉水提物(PHFAE)抗衰老的功效。方法 将健康产妇新鲜胎盘冷冻干燥后碾磨为粉,并使用蒸馏水进行提取,制成紫河车冻干粉水提物(PHFAE)。发育8 h (8 hpf)的AB系斑马鱼使用PHFAE(0、1、10、25 μg·mL-1)连续作用72 h,对其体内β-半乳糖苷酶进行染色。随后将AB系与皮肤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均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PHFAE (1、10、25 μg·mL-1)组,对照组给予培养水,模型组给予0.5 mmol·L-1 H2O2溶液制备氧化损伤模型,PHFAE组同时给予H2O2与不同浓度PHFAE,连续作用72 h后,测定皮肤表面荧光斑点的数量;试剂盒法检测鱼体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ampkmdm2Cu/Zn-sodMn-sod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10、25 μg·mL-1的PHFAE组斑马鱼体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25 μg·mL-1的PHFAE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角质细胞的死亡(P<0.01),明显抑制ROS的积聚,显著升高ampkmdm2Cu/Zn-sodMn-sod的mRNA表达(P<0.01)。结论 PHFAE通过调控ampkmdm2Cu/Zn-sodMn-sod基因的表达,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发挥抗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N-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并评价目标化合物对H2O2诱导的L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L-半胱氨酸和N-乙酰半胱氨酸为起始原料,采用酰氯酯化法合成具有全新结构的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以H2O2损伤LO2人肝细胞建立体外氧化损伤模型,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LO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共合成了6个全新结构的N-乙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ESI-MS确证,目标化合物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LO2氧化损伤,并能够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P<0.01或P<0.05)。结论 本研究快速、高效地合成了N-乙酰半胱氨酸系列衍生物,目标化合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蒿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 以确定青蒿素对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和狗的浦肯野纤维钾离子电流的影响. 在豚鼠心室肌细胞,青蒿素呈浓度依赖关系显著降低内向整流钾电流〔IK1,膜电位为-100 mV时, IC50为(7.2±0.8) μmol·L-1〕,且这种抑制作用不呈现频率依赖性. 50 μmol·L-1的青蒿素降低延迟整流钾电流(IK): 时间依赖性外向钾电流(IKstep)在膜电位为+40 mV时减少(38±10)%. 尾电流步阶分析提示,IK的快组分(IKr)和慢组分(IKs)均被抑制. 在犬浦肯野纤维,青蒿素明显抑制瞬时外向钾电流(Ito),IC50为(4.2±0.3) μmol·L-1. 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以相似效率抑制IK1, ItoIK,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K1,Ito,IKrIKs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1月一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2 mg·kg-1,人工缓慢静推3~5 min。依托咪酯组给予依托咪酯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0.2~0.4 mg·kg-1,缓慢静推。操作中若患者躁动明显或呛咳剧烈影响进境,或气管壁出血,则追加丙泊酚30mg或依托咪酯6mg。比较两组给药前5 min (T0)、给药后-入镜即刻(T1)、入镜后3 min (T2)、入镜后10 min (T3)、撤镜即刻(T4)、术毕5 min (T5)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饱和度(rSO2)差异,比较两组药物平均使用量、追加药物次数、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T1、T4、T5时两组BIS均低于本组T0时,T2、T3时高于本组T1时(P<0.05);T0、T2、T4、T5时两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丙泊酚组BIS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1、T2、T3、T4时丙泊酚组HR、MAP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0、T5时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T5时两组RR、SpO2、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药物平均使用量多于依托咪酯组,追加药物次数少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呛咳反应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差、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均具有良好镇静效果,其中依托咪酯药物平均使用量较少,对HR、MAP、BIS影响较小,但追加药物频次、呛咳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极谱法研究辅酶Q10β-环糊精的包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英  宋俊峰 《药学学报》2006,41(7):671-674
目的研究辅酶Q10β-环糊精(β-CD)的包结行为。方法用极谱法考察主体分子β-CD与电活性客体分子辅酶Q10发生包结反应时,包结物还原波峰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峰电位随β-CD浓度的变化,并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分别考察辅酶Q10和包结物的还原波峰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在0.1 mol·L-1 HAc/NaAc (pH 4.7)的乙醇-水(60∶40)介质中,辅酶Q10β-CD形成1∶1的包结物,测得其包结常数kf为1.26×104 L·mol-1,包结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为6.64×10-2 min-1。并测得辅酶Q10的光降解表观速率常数k为7.77×10-3 min-1,辅酶Q10-β-CD包结物的k为3.38×10-3 min-1。结论辅酶Q10β-CD可形成包结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酶Q10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对茶碱药代动力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测定家兔iv 10mg·kg-1茶碱及每天1次灌服喹诺酮类药物,连续6d,再iv 10mg·kg-1茶碱后血浆中茶碱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合用氟罗沙星前后茶碱在家兔体内按一室模型处理。合用前后茶碱的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0.154±0.035h-1,0.151±0.044 h-1;T1/2:4.70±1.12 h,4.90±1.38 h;V:0.562±0.180 L·kg-1,0.556±0.166 L·kg-1;AUC0~10:93.70±32.87 mg·h·L-1,100.20±43.11 mg·h·L-1;AUC0~∞:147.87±68.08 mg·h·L-1,157.16±80.69 mg·h·L-1;CL:0.090±0.046 L·kg-1·h-1,0.091±0.052 L·kg-1·h-1;Cmax:19.91±5.25 mg·L-1,20.12±5.24 mg·L-1。以上合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氟罗沙星后茶碱的血浆浓度有一定波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芦氟沙星前后茶碱在家兔体内呈一室模型。茶碱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0.147±0.017 h-1,0.148±0.018 h-1;T1/2:4.76±0.54 h,4.74±0.56 h;V:0.581±0.089 L·kg-1,0.555±0.075 L·kg-1;AUC0~10:91.42±11.14 mg·h·L-1,94.97±10.20mg·h·L-1;AUC0~∞:119.48±14.96 mg·h·L-1,124.05±14.76 mg·h·L-1;CL:0.085±0.011 L·kg-1·h-1,0.082±0.010L·kg-1·h-1;Cmax:18.48±2.53 mg·L-1,19.16±2.34mg·L-1。合用芦氟沙星前后茶碱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用芦氟沙星后茶碱的血浆浓度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培氟沙星前后茶碱在家兔体内呈一室模型。茶碱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0.150±0.038 h-1,0.110±0.018 h-1,P<0.01;T1/2:4.95±1.67 h,6.69±2.01 h,P<0.01;V:0.584±0.149 L·kg-1,0.511±0.126 L·kg-1,P<0.05;AΜC0~10:97.71±40.09 mg·h·L-1,126.11±42.72 mg·h·L-1,P<0.01;AΜC0~∞:136.05±83.40 mg·h·L-1,202.10±99.81 mg·h·L-1,P<0.01;CL:0.091±0.038 L·kg-1·h-1,0.056±0.018 L·kg-1·h-1,P<0.01;Cmax:18.94±4.89 mg·L-1,21.82±5.40 mg·L-1,P<0.05。合用加替沙星前后茶碱在家兔体内按一室模型处理。合用前后茶碱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0.147±0.035 h-1,0.127±0.026 h-1;T1/2:4.89±0.98 h,5.62±1.09h;V:0.541±0.162 L·kg-1,0.538±0.154 L·kg-1;AΜC0~10:97.81±29.87 mg·h·L-1,107.27±39.54mg·h·L-1;AΜC0~∞:153.32±65.64 mg·h·L-1,174.01±71.03 mg·h·L-1;CL:0.081±0.034 mg·h·L-1,0.074±0.033 L·kg-1·h-1;Cmax:20.51±5.12 mg·L-1,20.60±5.05 mg·L-1。合用加替沙星前后茶碱各参数除T1/2(P<0.05)外无显著差异。结论氟罗沙星、芦氟沙星对茶碱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学参数没有显著影响;培氟沙星对茶碱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加替沙星对茶碱的血药浓度及除T1/2的药代动学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Kappa-晒化卡拉胶对实验动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端  杨香媛  韩群  奚蓓蓓  谢佩  林正杰 《药学学报》1992,27(10):725-728
Kappa-硒化卡拉胶是一含硒有机化合物。ip 9 mg·kg-1·d-1×5d或单次ig 35,70,140mg·kg-1能显著提高乌头碱致大鼠HA的阈剂量,此作用可与Na2SeO3 1 mg·kg-1·d-1×5d ip比拟.随着Kappa-硒化卡拉胶ig剂量增加,尚可提高乌头碱所致VE,VT和VF的阈剂量。ip 9mg·kg-1·d-1×5 d或ig 70mg·kg-1能提高BaCl2致大鼠或哇巴因致豚鼠HA的阈剂量。对BaCl2致大鼠VF或哇巴因致豚鼠VE的阈剂量,分别在ig70mg·kg-1与140mg·kg-1时有提高,而ipNa2SeO3 1 mg·kg-1·d-1×5d无此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低氧复氧、H2O2L-谷氨酸损伤时谷氨酸升高大鼠星形胶质细胞[Ca2+i的影响。方法钙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Ca2+i的变化。结果 在低氧复氧、H2O2以及高浓度的L-谷氨酸损伤后,外源性谷氨酸(27 μmol·L-1)均不能引起培养乳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正常的[Ca2+i升高,反而使[Ca2+i分别降低(3.3±1.6)%,(81±11)%和(81±7)%;损伤前预先给予GbE(10 mg·L-1)不能明显改善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反应,但预先给予GbE(100 mg·L-1)后,27 μmol·L-1谷氨酸可使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Ca2+i分别升高(135±98)%,(117±93)%和(89±36)%。结论低氧复氧、H2O2以及高浓度的L-谷氨酸均能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反应,影响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的双向交流。GbE能明显逆转不同损伤后谷氨酸诱导星形胶质细胞[Ca2+i的异常变化,使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损伤时能维持正常功能,该作用可能与GbE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花中黄酮和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材料,通过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FRAP法、DPPH法和ABTS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瑞香狼毒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艾黄素(1)、槲皮素(2)、isoscutellarein-8-O-β-D-glucuron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紫云英苷(5)、hypolaetin-8-O-β-D-glucuronopyranoside(6)、kaempferol 3-O-β-D-glucopyranosyl-(1→2)-O-α-L-xylopyranoside(7)、rel-(3R,3''S,4R,4''S)-3,3'',4,4''-tetrahydro-6,6''-dimethoxy[3,3''-bi-2H-benzopyran]-4,4''-diol(8)、马台树脂醇(9)、乌拉尔醇(10)、环黄芪醇(11)、松脂醇(12)。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黄酮和木脂素类化合物均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化合物13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10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C-3或C-8位连有糖链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芦丁和氢氯噻嗪的LC-MS/MS方法,并研究珍菊降压片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蛋白质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色谱柱为Pntulips BP-C18柱(2.1 mm×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0.45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反应监测模式。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内源性杂质不干扰待测物和内标的测定,芦丁和氢氯噻嗪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 000 ng·mL-1r2=0.997 1)和2.5~500 ng·mL-1r2=0.995 8)。芦丁和氢氯噻嗪药动学参数:AUC(0-t)为(107 157.31±38 056.63),(130 387.28±46 306.69)ng·mL-1·min-1;T1/2z为(108.65±20.95),(240.86±46.44)min;Tmax为(34.25±16.34),(120.00±0.00)min;Cmax为(683.44±254.03),(368.45±136.95)ng·mL-1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均符合生物基质样品测试要求,适用于珍菊降压片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桑楠  孟紫强 《药学学报》2002,37(7):510-515
目的研究硫酸镁(MgSO4)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瞬间外向钾电流(IA)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作用。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MgSO4可浓度依赖地抑制IAIK,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30和7.60 mmol·L-1;此外还与电压呈依赖性关系,但不具有频率依赖性。6 mmol·L-1 MgSO4非常显著地影响IAIK的激活过程,但不改变二者的斜率因子。另外6 mmol·L-1 MgSO4还非常显著地影响IA的失活过程,但不改变其斜率因子。结论 MgSO4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的IAIK,并改变IAIK的激活过程和失活过程。这可能是其抗缺血缺氧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考察氯沙坦钾对其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对瑞格列奈的代谢进行研究;以洛伐他汀为内标,应用U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浓度。采用底物减少法,通过GraphPad Prism 5.0软件计算瑞格列奈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VmaxKm;分别以系列浓度氯沙坦钾(2.5~50μmol·L-1)与瑞格列奈(44 μmol·L-1)于37℃水浴中共同孵育,并测定肝微粒体中瑞格列奈的减少量,考察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的抑制作用。结果 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40 min,最佳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1;瑞格列奈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47.29μmol·min-1·(mg·protein)-1Km=51.41 μmol·L-1;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体外肝微粒体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17.89 μmol·L-1结论 氯沙坦钾对瑞格列奈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具有诱发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乌骨藤提取物C21甾体苷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cv,SACC)低侵袭细胞株(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83,SACC-83)和肺高转移细胞株(SACC-LM)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5,10,20,40,60,80,100 μmol·L-1) C21甾体苷处理SACC-83和SACC-LM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药物的IC20IC50;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ACC-83及SACC-LM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ACC-83和SACC-LM细胞Bcl-2、Bax、caspase 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C21甾体苷降低SACC-83和SACC-LM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并且作用于SACC-83细胞C21甾体苷的IC20浓度为7.49 μmol·L-1,IC50浓度为38.34 μmol·L-1;作用于SACC-LM细胞的C21甾体苷IC20浓度为9.30 μmol·L-1,IC50浓度为46.04 μmol·L-1;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明显减少。C21甾体苷IC20浓度分别促进SACC-83及SACC-LM细胞凋亡,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经7.49,9.30 μmol·L-1 C21甾体苷分别处理SACC-83及SACC-LM细胞后,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Bax、Caspase 3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乌骨藤C21甾体苷抑制SACC-83及SACC-LM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和Caspase 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