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生姜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的丙酮溶解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生姜水部位的丙酮溶解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2R,4R)-1-甲基-1,2-二羟基-4-(2-羟基异丙基)-环己烷(1)、脱氢松香酸(2)、staphylionoside D(3)、12α-hydroxyabieta-7,13-abietadien-18-oic acid(4)、sachaloside VII(5)、1-(羟甲基)-5,5-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4-醇(6)、(E)-1,6,7-三羟基-3,7-二甲基-2-辛烯(7)、(2E,6E)-8-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2,6-octadienoic acid(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姜萜A,化合物2~5首次从生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穗花杉双黄酮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大肠、小肠等组织中的分析方法,并考察大鼠灌服穗花杉双黄酮后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特性。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穗花杉双黄酮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按500 m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大鼠穗花杉双黄酮,分别于给药后10 min、0.5、1、2、4、8、12 h后脱颈椎处死,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脑等组织。各组织处理后测定其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分布情况。结果:各组织在不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0.125 ng,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各组织中穗花杉双黄酮的绝对回收率在75.07%-89.80%之间;相对回收率在92.00%-107.00%之间;各组织中穗花杉双黄酮在-20℃冰箱内保存15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穗花杉双黄酮在各组织中浓度差异较大,大鼠灌服穗花杉双黄酮主要分布于胃、大肠、小肠、肝、肾中,其次为心、肺、脾中,并可透过血脑屏障分布于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side及其主要有效成分京尼平苷对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利用UPLC-QTOF-MS高分辨质谱检测RBL-2H3细胞的代谢轮廓改变,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引起这种差异的代谢标志物;同时应用MEV软件对差异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进行聚类分析和热图绘制。结果 分别得到与水栀子和京尼平苷作用相关的代谢标志物54和46个,其中共有标志物31个,且在2个给药组中变化趋势相同。由共有代谢标志物富集得到了受干扰的5条代谢通路: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组胺代谢,能量代谢,烟酰胺代谢。结论 水栀子和京尼平苷通过调节组胺代谢、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而抑制RBL-2H3细胞脱颗粒过程,且京尼平苷是水栀子发挥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小叶莲中graphislactone A的制备分离方法;探讨graphislactone A诱导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小叶莲药材采用醋酸乙酯超声提取,提取物经过硅胶柱色谱法富集目标成分,再用重结晶法纯化。采用MTT法检测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的细胞毒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凋亡相关基因及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小叶莲中graphislactone A的制备分离方法。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具有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8、9.35μmol/L,且能够上调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中p53、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下调bcl-2基因和P-gp的蛋白表达。结论 Graphislactone A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发现的酚类化合物,该制备分离方法效率高、样品回收率高,得到的目标成分纯度高。与阳性药依托泊苷相比,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且能够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的表达水平上调、激活caspase-3通路、调节bax和bcl-2的相对比例,下调P-gp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卷柏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卷柏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阿曼托双黄酮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将卷柏95%乙醇回流提取液,在337 nm波长下测定吸收度。结果总黄酮含量为1.52%,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1.35%(n=6),线性范围1.92~11.52μg.m l-1,r=0.999 8。结论该法测定卷柏总黄酮含量,简单、迅速、准确,可用于卷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们于1987年4~8月对门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组,用潘生丁与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1.全部患儿均有发热及其他典型的上感症状,体温低于40℃。 2.一般情况良好,发热均在3天内。 3.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减少。 4.年龄3月~12岁。潘生丁治疗组48例,男29例,女19例。3月~1岁10例,~3岁23例,~6岁8例,~12岁7例。就诊时体温≤38.9℃39例,≥39℃9例。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3月~1岁11例,~3岁22例,~6岁9例,~12岁6例。体温≤38.9℃38例,≥39℃10例。  相似文献   
7.
泽漆的多酚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多酚类成分。方法: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结合制备液相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即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连苯三酚(3),(-)-莽草酸-4—O-没食子酸酯(4),(-)-莽草酸-5-O-没食子酸酯(5),1—O-没食子酰基-2,3-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a—D-吡喃葡萄糖(6),1,3,6-三-O-没食子酰基侈D-吡喃葡萄糖(7),1,2,3,6-四-O-没食子酰基-声-D-吡喃葡萄糖(8),间二苯酚(9),没食子酸-4-D-(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正交设计优选卷柏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选卷柏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总黄酮和阿曼托双黄酮.以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方法 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其优选工艺为A1B2C2D2;以阿曼托双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其优选工艺为A1~3 B1~3 C2D2.综合考察采用A1B2C2D2为最佳提取工艺,即药材加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卷柏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旋蒴苣苔全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R.Br.)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即5,7,3',4'-四羟基-6-甲氧基-8-C-[β-D-木糖-(1→2)]-β-D-葡萄糖黄酮碳苷(1),对羟基苯乙醇(2),3,4-二羟基苯乙醇(3),罗布麻宁(4),阿魏酸(5),1′-O-β-D-(3,4-二羟基苯乙基)-6′-O-咖啡酰基-β-D-芹菜糖(1→3′)-葡萄糖苷(6),龙胆酸(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