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本病在我国较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其中呼吸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肺心病的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因此,氧气治疗的护理是肺心病一项重要护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呼吸衰竭     
<正> 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呼吸大气压空气时,以至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产生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普遍使用的标准是:动脉血氧分压(PaO_2)低于60毫米汞柱,或二氧化碳(PaCo_2)高于50毫米汞柱即称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健康者,由于溺水、电击、外伤、手术、药物中毒或理化刺激等原因使肺功能突然  相似文献   

3.
王贵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120-1121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监测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结果 12例中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中,10例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若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 O2)>50m m Hg,并除外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5.
王桂芳 《西部医学》2017,29(6):854-857
【摘要】 目的 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作功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BiPAP 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呼吸动力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减轻、心率减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 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治疗组增加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PaCO2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通气后呼吸作功较通气前显著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BiPAP 呼吸机治疗A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增加呼吸肌功能的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德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27-128,110
慢性呼吸衰竭(CRF)是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COPD)基础上,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多伴有高碳酸血症,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及综合征。治疗多样化比较困难,包括氧疗、机械通气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概述任何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不足,在静息时即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动脉血氧分压(PaO_2)<60毫米汞柱,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3)>55毫米汞柱,PH>7.35时即为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下简称呼哀)。急性呼哀可分两  相似文献   

8.
在呼吸衰竭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了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临床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以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最常见,现就此分以下几个问题简要叙述。一、酸碱失衡的几项判定指标(详见另文)。二、四种常见酸碱失衡类型: (一)呼吸性酸中毒:主要见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氧疗不当或使用镇静剂后呼吸抑制。可分为二种情况: 1、代偿性呼酸:当PaCO_2升高时,HCO_s~-增加,使BHCO_3/H_2CO_3<20/1,或HCO_3~-/PaCO_2<0.6,结果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此时机体通过缓冲系统、离子交换及肾脏代偿,努力恢复BHCO_3/H_2CO_3=20/1,或HCO_3/PaCO_2=0.6,PH即恢复正常,称为代偿性呼酸。  相似文献   

9.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机体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采用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下,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O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7kPa(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前者为Ⅰ型呼吸衰竭,后者为Ⅱ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0.
赵德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Z):127-128,110
慢性呼吸衰竭(CRF)是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COPD)基础上,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多伴有高碳酸血症,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及综合征。治疗多样化比较困难,包括氧疗、机械通气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研究组)及同期于我院治疗的42例无合并症的COPD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2组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动脉血氧指标[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pH值(pH)]、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与血栓前状态、凝血功能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D-D、vWF、PaCO_2、、Fbg较对照组明显高,PaO_2、aPTT、TT明显下调(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与D-D、vWF、aPTT、TT、Fbg、PaCO_2呈正相关(r_1=0.435、r_2=0.421、r_3=0.512、r_4=0.536、r_5=0.508、r_6=0.528),与PaO_2呈负相关(r_7=-0.638)。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凝血功能、动脉血氧异常表达状态,临床应对此类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概述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使呼吸功能严重受损。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机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称作呼吸衰竭。目前普遍使用的实验室标准,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氧分压(PO_2)低于60毫米汞柱。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高于50毫米汞柱,即认为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3.
张波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99-1402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多在医院ICU内进行,而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因发生速度相对缓慢、机体内环境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代偿,多不需要紧急救治。对慢性呼吸衰竭治疗的重点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期训练和指导,增强呼吸功能储备,避免导致呼吸功能恶化的诱因,减少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的次数。从长  相似文献   

14.
明树红 《中国医刊》2006,41(2):19-22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呼衰)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各种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重症肺炎、各种感染及创伤导致的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就会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导致慢性呼衰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5.
189例孕妇血气测定结果,与31例生育期非孕妇女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测定结果对照,表明各期孕妇均出现PaCO_2降低,呈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说明孕激素的呼吸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变化的重要原因。及时对孕妇进行血气监测,采取预防措施,对保护母儿顺利分娩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临床使用黄体酮治疗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检测应用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与动脉血气等参数,观察其疗效。结果4例无创通气效果不佳;30例经加用BiPAP辅助通气治疗后血压、心率与SaO2等均有明显改善。应用2小时后,上述参数逐步改善,持续应用至病情缓解且稳定持续48小时后,逐步撤除呼吸机。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促进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正> 呼吸衰竭(Respiratorrfailure)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病人在海平面上呼吸大气压空气时PaO_2低于正常(PaO_2<8kPa和PaCO_2高于正常(PaCO_2>6.67kPa)的状态,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1—3)。近年来由于流量计和气体浓度计的应用已比较普遍,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的问世,给监测呼吸系提供了准确而方便的条件和比较可靠的数据,使急性呼吸衰竭由60年代死亡率的60~80%降到30%以下。任何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均应立即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析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结果RR、HR、PaCO2、PaO2、PO2/FiO2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改善ARF的氧合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可作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前卫医药杂志》1993,10(4):208-210
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虽比胸外科手术少见,但也常有发生。为了掌握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变化,防治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我们对腹部择期、限期中等以上大手术后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尤其是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了前瞻性观察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