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目的:为颞下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颞下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mm连续断层标本.在经冠突和茎突末端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颞下窝及其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颞下窝的形态呈不规则状,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冠突、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055.6 +2.05)mm2和(1034.5±3.32) mm2、(356.6±1.78) rm2和(345.8±1.89) mm2.两侧颞下窝及其结构呈对称性,长径、横径和面积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茎突至翼突外侧板前缘或翼突内侧板后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窝与咽旁间隙,茎突、冠突、翼外肌、翼突外侧板和翼突内侧板是CT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窝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颞下窝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和志愿者10名,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标本和CT连续扫描图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进行侧颅底三维重建。在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管水平段、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在标本及影像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咽隐窝至茎突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和(9.80±1.54)mm、(4.05±0.85)mm和(4.24±0.90)mm、(31.48±2.45)mm和(32.02±2.66)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等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SSD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侧颅底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并可进行距离的测量。结论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是显示咽旁间隙的最佳方式和SSD三维重建,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志愿者4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翼腭窝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其长径、宽径和面积.结果:在经蝶骨体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在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经蝶骨体层面和翼突层面的翼腭窝面积分别为(113.40±3.33)mm2和(115.86±2.58)mm2、(92.24±2.73)mm2和(93.60±3.17)mm2.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内侧壁上的结构和翼上颌裂、眶下裂、翼管、蝶腭孔等相关通道.结论:翼腭窝的CT影像与解剖对照研究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指导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40例,分别作矢、冠状断层解剖。在经颈动脉管垂直段、卵圆孔矢状层面上和经卵圆孔、茎突根部冠状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垂直段、颈静脉窝、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颈动脉管外口、卵圆孔和茎突根部至颈静脉孔的距离分别为(16.60±2.34)、(22.70±1.64)、(21.14±2.0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内耳道内结构和颞下间隙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侧颅底三维断层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60例,分别作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咽隐窝至茎突根部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4.05±0.85)mm、(31.48±2.4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咽隐窝、内耳道内结构和听小骨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解剖标本。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断层面可清晰显示卵圆孔、棘孔、耳蜗导水管、颈动脉管水平段、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是显示咽隐窝与咽旁间隙位置关系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成人头部标本,15例以眦耳线(CML)为基线,15例以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邻近结构进行观测.结果(1)横断层VFN距面神经隐窝、鼓室窦、鼓索神经、外耳道上棘距离分别为(0.63±0.15)mm、(2.17±0.12)mm、(5.16±0.10)mm和(16.80±1.19)mm;(2)冠状断层VFN长度平均值为(14.28±1.30)mm,VFN至鼓索神经、后半规管距离分别为(2.49±0.19)mm和(2.53±0.33)mm.结论耳颞区火棉胶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VFN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HRCT扫描图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外侧枕骨髁—侧块入路的可行性及解剖学基础。方法:(1)通过50个干性寰枢椎标本的测量,主要测量齿突和寰椎外侧缘的平均高度;(2)6具成人尸体标本在显微镜操作下模拟手术入路。结果:齿突的平均高度(14.84±2.55)mm,寰椎外侧缘的高度左侧(17.38±2.49)mm,右侧(17.28±2.52)mm。齿突的平均高度明显低于寰椎外侧缘的高度(P≤0.01);该入路仅需磨除部分寰椎侧块,就能够很好的显露齿突。结论:极外侧枕骨髁—侧块入路治疗自发性寰枢椎脱位,可以不磨除枕骨髁,就能满意显露齿突。该入路有足够的空间行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对翼腭窝及其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翼腭窝及其通道区域未见异常的40名成人检查者的CT影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重建图像。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30例,分别制成连续横、矢、冠状断层(各10例)。分别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并测量翼腭窝及其通道的长度和宽度等径线。结果CT影像和断层标本横断层面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壁和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等通道,矢状层面能较好显示圆孔和翼腭管及腭大、小管的连续性,冠状层面利于观察翼腭窝内侧、上壁和眶下裂、翼管及其与蝶窦的关系;在经蝶骨体横断层面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前后径分别为(6.16±0.65)mm和(6.22±0.44)mm,内外侧径分别为(23.10±1.16)mm和(23.34±0.67)mm。翼腭窝及其通道呈对称性,CT影像和断层标本的径线除眶下裂前后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方位的CT影像和断层标本能清楚显示翼腭窝及其通道的解剖学关系,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成年尸体头颈部20例和40名志愿者,分别沿眶耳线(OML)制成连续横断层面和CT影像,观察翼腭间隙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宽径、面积。结果翼腭间隙的形态变化大,在经蝶骨体横断层面及CT影像上较固定,与翼突的形态密切相关。在标本和CT影像上经蝶骨体、翼突、翼窝的面积分别为:(113.40±3.33)mm2和(115.86±2.58)mm2,(92.24±2.73)mm2和(93.60±3.17)mm2,(5.36±3.04)mm2和(5.40±2.93)mm2。横断层面及CT影像可清晰显示翼腭间隙前、后、内侧、外侧壁上的结构和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眶下裂等自然通道。结论翼腭间隙的断层影像解剖对翼腭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颈动脉管外口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结构特点。 方法: 选取成人颅骨,由1 位口腔专业教师 确定各观测点的位置后,用游标卡尺、圆规和直尺等测量颈动脉管外口的长径、短径及该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 部内侧点、茎乳孔内侧点、乳突尖、舌下神经管外口长径内侧点、枕髁最前点、枕骨大孔最前点和正中矢状面的 最短距离,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颈动脉管外口长、短径分别为(8.43±1.45)mm和(5.99±0.87) mm。颈动脉管外口长径外侧点至茎突根部、茎乳孔、乳突尖、舌下神经管外口横径最内侧点、枕髁最前点、枕 骨大孔最前点和正中矢状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9.04±1.65)mm、(12.99±2.00)mm、(29.43±3.01)mm、 (16.40±2.11)mm、(23.88±3.21)mm、(33.53±2.35)mm和(32.79±2.47)mm。各观测项目左、右两侧的 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管外口位置深在,对其相邻结构关系的观测有助于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解 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咽旁间隙的横断层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咽旁间隙疾病的影像识别和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CT扫描后制成横断面,经咽隐窝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和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及面积。结果在咽隐窝层面上,咽旁间隙呈近似三角形,面积分别为(447.6±2.18)mm2(左)、(446.4±2.10)mm2(右),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自茎突至咽隐窝的连线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后间隙,CT图像能较好地显示咽旁后间隙内各结构的相互关系。结论咽旁脂肪组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茎突和翼内肌是CT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咽旁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对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咽旁间隙的解剖结构,了解该径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内镜辅助下对新鲜尸头标本5例(共10侧)行经口径路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茎突前间隙以咽上缩肌及翼内肌作为解剖标志,茎突咽肌、茎突舌肌是茎突前间隙的后界也是进入茎突后间隙的标志,重要的血管及后组颅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位于茎突后间隙。以茎突尖端为标志测量距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05±0.08)mm(2.94~3.14 mm)、(2.94±0.04)mm(2.44~2.56 mm)、(1.50±0.03)mm(1.46~1.56 mm);以茎突咽肌为标志进行测量,距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00±0.03)mm(2.96~3.04 mm)、(5.99±0.03)mm(5.94~6.04 mm),而舌咽神经基本紧贴该肌内侧面。副神经的走行距离茎突及茎突咽肌较远,经口手术径路几乎不会碰到。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可较好的暴露咽旁间隙结构,咽上缩肌、翼内肌、茎突咽肌、茎突舌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全牙上、下颌骨标本和志愿者全牙CT重建影像各20例,观察上颌窦下壁的凸起结构和下颌管的走行,测量上颌窦下壁、下颌管上壁至牙根的距离.结果:上颌窦系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在标本及影像上的上颌窦下壁至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的距离左、右分别为(9.30±2.64)mm和(9.50±2.72)mm、(4.50±1.98)mm和(4.60±1.95)mm、(2.02±0.91) mm和(2.18±0.96)mm、(2.06±1.04) mm和(2.26±1.20)mm、(3.74±1.73)mm和(3.82±1.84)mm.下颌管自牙槽窝下方走行,其舌侧骨板较厚.在标本及影像上的下颌管上壁至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的距离左、右分别为(8.36 +2.34) mm和(8.42±2.42)mm、(7.36±2.21)mm和(7.52±2.18)mm、(3.22±1.40)mm和(3.36±1.85)mm、(2.96±1.54)mm和(2.84±1.55)mm、(3.64±1.72) mm和(3.88±1.76)mm.结论:上颌窦、下颌管至牙根的距离测量,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和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