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药物避孕     
020417国产抗孕激素ZK98.734对大鼠胚胎及子宫蜕膜发育的影响/王晶磊…//江西医学院学报一2001,41(3)一10一12 目的:探讨国产利洛司酮(ZK98.734)抗着床及抗早孕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SD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ZK98.734对早孕胚胎发育、子宫内膜/蜕膜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l)肌注smg瓜g体重的ZK98 .734可明显抑制胚胎生长发育.胚胎体积明显变小,部分胚胎细胞出现溶解坏死;(2)smg八g体重的ZK98.734可抑制子宫内膜/蜕膜发育,使早期妊娠大鼠子宫内膜变薄,重量明显减轻,蜕膜中腺体发育不良,腺腔分泌物减少,间质细胞分化受抑制。结论:ZK98.734…  相似文献   

2.
半夏蛋白对小鼠的抗生育作用及抗早孕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观察半夏蛋白对小鼠的抗生育作用并初步探讨了该药抗早孕的机理。实验表明半夏蛋白30mg/kg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抗早孕率可高达100%。给药后24h就可见到血浆孕酮水平下降,在光镜下子宫内膜变薄,大部分区域已见不到蜕膜反应,胚胎停止发育并死亡。若同时皮下注射黄体酮1mg/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IU/只均能有效地对抗半夏蛋白的抗早孕作用。但是抗早孕剂量的半夏蛋白皮下注射一次性给药并不影响早孕小鼠子宫胞浆孕酮受体的含量及亲和力。以上结果提示,半夏蛋白影响了卵巢黄体功能使内源性孕酮水平下降导致蜕膜变性,胚胎失去蜕膜的支持而流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小鼠胚胎着床实验,分3个实验进行。实验1及实验2,于小鼠妊娠第3d和第1~6d分别腹腔内注射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非特异性竞争抑制剂〕0.5~5mg和3mg,观察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实验3,给予L-NAME+L-精氨酸(NO的前体),观察L-精氨酸对L-NAME作用的影响,并评价胚胎发育情况。上述3个实验均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第3d腹腔注射L-NAME1~5mg可减少胚胎的着床位点数(P<0.05),腹腔注射4、5mg的L-NAME可完全抑制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围着床期(妊娠3~5d)给予L-NAME均可减少胚胎着床位点数。此时,子宫内膜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被抑制,缺少蜕膜样变,同时胚胎发育阻滞。L-NAME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同时给予的L-精氨酸抵消。提示NO通过增加子宫内膜的血管通透性、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以及胚胎的发育而促进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小鼠胚胎着床实验,分3个实验进行。实验1及实验2,于小鼠妊娠第3d和第1-6d分别腹腔内注射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非特异性竞争抑制剂]0.5-5mg和3mg,观察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实验3,给予L-NAME+L-精氨酸(NO的前体),观察L-精氨酸对L-NAME作用的影响,并评价胚胎发育情况。上术3个实验均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第3d腹腔注射L-NAME1-5mg可减少胚胎的着床位点数(P<0.05),腹腔注射4、5mg的L-NAME可完全抑制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围着床期(妊娠3-5d)给予L-NAME均可减少胚胎着床位点数。此时,子宫内膜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被抑制,缺少蜕膜样变,同时胚胎发育阻滞。L-NAME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同时给予的L-精氨酸抵消。提示NO通过增加子宫内膜的血管通透性、子宫内膜的蜕膜化以及胚胎的发育而促进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Cyclin-E)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细胞Cyclin-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规律;观察子宫角注射抗Cyclin-E抗体后对小鼠胚胎着床数的影响.结果:妊娠第1~7d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Cyclin-E表达,自妊娠2d起表达增强,5d表达量达高峰.小鼠妊娠期Cyclin-E在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及内膜基质中均有表达.单侧子宫抗Cyclin-E抗体注射后双侧胚胎着床数差值较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明显增大.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Cyclin-E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胚胎着床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UCP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胚胎着床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blot检测了 2 3例子宫内膜和 7例早孕蜕膜UCP2表达的周期性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组织内存在UCP2蛋白的表达 ,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 ,并且早孕蜕膜组织内UCP2蛋白的表达增加明显。结论 UCP2可能在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 ,并在胚胎着床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终止早孕的机制.方法妊娠第8天 SD大鼠48只,每组8只,用780KHz连续超声波5组超声声强开腹辐照子宫胚胎着床点各90秒,分别于妊娠第8天和15天取材,设妊娠第8天大鼠胚胎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早孕大鼠胚胎着床点蜕膜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各辐照组LIF和MMP-9早孕蜕膜组织中表达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并随声强的增强而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LIF、MMP-9的变化可能是使HIFU终止大鼠早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土槿乙酸甙的抗早孕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槿乙酸甙(PAG)对小鼠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其抗早孕作用的ED_(50)=128.83±4.27mg/kg,p=0.95。PAG的抗早孕作用可被甲地孕酮所拮抗。用250mg/kg的PAG能明显抑制假孕小鼠的蜕膜反应,外源性甲地孕酮能对抗其抑制假孕小鼠的蜕膜反应。早孕大鼠给予皮下注射PAG 24h后,其血浆孕酮值没有明显下降。PAG既没有雌激素样活性,也没有抗雌激素活性。其抗早孕的有效剂量能使蜕膜细胞变性坏死。此外,低浓度的PAG对早孕大鼠离体子宫肌的收缩活动没有兴奋作用,而高浓度时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探讨吲哚美辛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妊娠第3天和第4天皮下注射吲哚美辛,观察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经组织学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用药后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小鼠妊娠第3天和第4天皮下注射吲哚美辛50mg/kg可完全抗着床;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给药后第5天和第8天小鼠子宫内膜基质致密,不见透明样改变;腺体增生,与基质发育不同步;血管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③超微结构示,给药后第5天小鼠子宫内膜全层脂滴,空泡变性呈不同程度增多,腔上皮细胞受损;第8天子宫内膜腺体少量细胞出现坏死。结论吲哚美辛通过多因素协同作用对小鼠具有较强抗着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结合受体7(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7,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未妊娠及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GRB7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孕3 d下午8点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孕7 d观察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有无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得未妊娠(d0)和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GRB7 mRNA表达,并在孕5 d达到峰值;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GRB7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基本一致,孕1 d到孕4 d,GRB7蛋白主要表达部位为腔上皮、腺上皮,基质细胞少量表达,孕5 d、孕6 d,GRB7蛋白表达较之前增强,并且在基质细胞开始明显表达,孕5 d最强;孕6 d着床点GRB7蛋白高表达于初级蜕膜区,着床旁GRB7蛋白高表达于基质细胞;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结论: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动态表达,提示它参与了胚胎着床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早孕蜕膜单层细胞与鼠胚共培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获得鼠胚与人早孕蜕膜单层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方法 经过细胞培养、传代获得蜕膜单层细胞 ;冻融后接种获得冻融蜕膜单层细胞 ;对单层细胞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人早孕蜕膜细胞有良好的体外培养活力 ,易于获得培养及传代。将获得的冻融蜕膜单层细胞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查 ,见阳性表达。获得昆明白小鼠超促排卵后的单细胞受精卵 ,分别与传代及冻融的蜕膜细胞共培养获得囊胚孵出。结论 人早孕蜕膜单层细胞与鼠胚共培养系统的建立为人胚胎与其冻融的自体子宫内膜单层细胞共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and its mechanism of bioactive compounds (metabolite extract) from entomogenous fungi (BCEF) o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of depression. Methods: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BCEF was examined on the acquired models of depression (rats and mice in forced swimming test) and unpredictable chronic stress mouse models. The behavior alterations were assayed by detecting the duration of immobility in forced swimming test. UV spectrophotometer analysis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catalase (CAT) in mice brain mitochondria; and colorimetric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malondealdehyde (MDA), nitrogen oxide (NO) in rat brain cytoplasm and mitochondria. Results: BCEF (25, 50, 100 mg/kg) could obviously shorten the immobility time in forced swimming mice and BCEF (50,100 mg/kg) could obviously shorten the immobility time in forced swimming rats. Both of them showed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13.
苯对小鼠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对小鼠胚胎体内发育的毒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性成熟的昆明种小鼠,雌雄合笼产生孕鼠,孕鼠被随机分成5组(溶剂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苯染毒组和环磷酰胺染毒组),每组8只,分别在小鼠妊娠第6-15天用25(低剂量)、100(中剂量)、400 mg/kg.d(高剂量)的苯进行灌胃染毒,每天一次,同时设植物油溶剂对照和环磷酰胺(10 mg/kg体重)阳性对照。观察孕鼠的体重增长情况;于妊娠第18天处死孕鼠取出胚胎,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死胎和吸收胎鼠数及畸形发生情况。结果与植物油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苯染毒可降低孕鼠体重的增长率(P〈0.05),高剂量苯染毒孕鼠能使胚胎吸收和死亡发生率增加(P〈0.05),并可抑制胎盘和胎仔生长发育,中、高剂量苯染毒导致胎鼠畸形发生率增加(P〈0.05),但对孕鼠和胎仔的毒作用影响均弱于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P〈0.05)。结论苯在体内对小鼠胚胎具有发育毒作用和致畸形作用。  相似文献   

14.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which is primarily produced from activated macropha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ytokines that can induce cells to undergo apoptosis[1]. 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also called Apo-2L, is a new member of TNF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妊娠1~8d小鼠子宫内膜MIF的表达情况,并以动情期非妊娠小鼠子宫做对照。结果在小鼠子宫内膜的所有组织均可检测到MIF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腺上皮、腔上皮及基质中的细胞团。MIF在妊娠1~3d表达较强,妊娠4~5d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妊娠6~8d,MIF表达再次增强,但主要表达于基蜕膜和次级蜕膜区。结论妊娠1~8d小鼠子宫持续表达MIF,提示MIF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及胚泡植入后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褪黑激素对吗啡成瘾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MT)对吗啡成瘾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ED)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给大鼠连续递增皮下注射吗啡5d,建立吗啡成瘾模型,给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MT(50mg/kg)后,用纳络酮催瘾(0.5mg/kg);另外,向正常大鼠血中分别加入去甲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吗啡、MT,检测大鼠ED。结果:成瘾组较对照组ED明显下降(P<0.01),MT实验组较成瘾组ED明显升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吗啡、使正常大鼠ED不同程度的下降,而MT使ED升高,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MT能明显改善吗啡成瘾大鼠ED下降。这可能是通过MT对RBC的直接保护作用,也可能是抑制由戒断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G蛋白cAMP系统亢进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复方镇痛膏对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征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观察中药复方镇痛膏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疗效,采用剂量递增方式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的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每日体重下降百分率和摇头抖体的次数。结果显示复方镇痛膏明显阻止戒断大鼠的体重下降,减少其摇头抖体次数,说明复方镇痛膏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大鼠妊娠第1 d 或第1、2 d 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着床的影响和用药后不同时间子宫内膜和卵巢黄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 (1) 大鼠妊娠第1 d 皮下注射米非司酮10 m g/kg 可完全抗着床; (2) 妊娠第1 d 或第1、2 d 给予米非司酮致妊娠第8 d 子宫内膜、黄体呈现不同程度空泡变性; (3) 完全抗着床剂量用药后36 h 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米非司酮对大鼠具有较强的抗着床作用,用药后子宫内膜细胞变性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能是米非司酮抗鼠孕卵着床作用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哌唑嗪,氨酰心安、普鲁卡因胺,氯卡胺、维拉帕米、利多卡因和胺碘酮对大白鼠复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注哌唑嗪0.2mg/kg、氯卡胺5mg/kg、维拉帕米0.5mg/kg、利多卡因5mg/kg、胺碘酮50mg/kg 均能显著降低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室顺的发生率,普鲁卡因胺50mg/kg、氨酰心安5mg/kg 也能缩短复灌性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降低室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