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黄雅慧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黄教授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归纳为脾虚湿蕴。临证分三期论治,初发期用三仁汤加减,活动期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缓解期用四神丸加减,结合辨证用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孙浩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小儿哮喘关系到肺、脾、肾三脏,提出"急则治肺,缓则治脾肾"的观点,主张小儿哮喘缓解期应从脾肾论治,以温肾健脾法治痰之本,临床采用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参苓白术散临床运用举隅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239300)陈锡和[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源于(局方),功能补气健脾、渗湿和胃,治脾胃气虚而挟湿之证。余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于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脾胃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亦获效验。兹举案例数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痛风发作为脾肾失调,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痹阻经络所致,总以湿、痰、瘀为核心病理因素,故临证应以“清利湿热”为基本治则,并根据痛风病势机转进行分期辨治。痛风无症状期病机责之脾运失司、痰湿内生,治宜芳香健脾、化湿泄浊,予二陈汤、参苓白术散加减;痛风急性期病机责之湿热内蕴、经络痹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予自拟通风汤加减;痛风缓解期病机责之正虚邪恋、痰瘀痹阻,治宜补益肝肾、祛湿化瘀,予四妙散、独活寄生汤加减;痛风肾脏病变期病机责之肾阳虚损、变症丛生,治宜泄浊解毒、固本培元,予四妙散配伍化瘀、解毒药,并重视应用引经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马小青  王耀光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40-841
黄文政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早期,因脾虚湿困而致口糜水肿以健脾活血、温阳利水之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认为湿存则必有瘀留,故加活血化瘀之药;利水则加入一定的温阳之药,使利水更有效;方中之儿茶是黄教授治疗口腔溃疡的经验用药,但是此药是"中病即止";血尿以健脾益气、凉血止血之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尿后尿道不舒,加乌药理气止痛;出现反酸,加浙贝母、海螵蛸、黄芩、苏梗抑酸止痛;两目干涩,加密蒙花、木贼草、白蒺藜清热明目;风热感冒,用银翘散加减;腰痛以健脾利湿、补肾祛湿之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腰酸痛,加鹿含草、马鞭草、莶草、丹参、益母草祛湿活血止腰痛;气短、胸闷、憋气,加千金苇茎汤活血通肺络。  相似文献   

6.
探讨王灵台教授辨治黄疸的临床经验。认为黄疸的病因病机以湿热内蕴、寒湿内阻、瘀血内阻多见;治以清热利湿为主,"八法"贯穿其中;常用方剂如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参苓白术散等。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66例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口服,连续使用7天。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有效率为86.3%,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辅助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肠功能障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霉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霉菌性肠炎患者 6 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6例和对照组 2 1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加参苓白术散治疗 ,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霉菌性肠炎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关利响  刘桂贤 《河北中医》2009,31(9):1331-1332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虚弱。我们采用参苓白术散临床辨治儿科疾病,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2.四君子汤类方鉴别运用四君子汤首载于宋《和剂局方》,从组成药物分析,是由《伤寒论》的理中丸去干姜加茯苓而成,变温中祛寒而为益气健脾之剂。本方药物四味,皆平和之品,不热不燥,平补不峻,益气健脾和胃,故名“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本方剂。当时和后世很多补气或健脾方剂均与此方有密切关系。如异功散、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资生丸、香砂六君子汤、归芍六君子丸、治恶阻方、治溃疡方、治胃痛呕逆方等,均由四君子汤衍化而出,属于四君子汤类方,其源流关系大致是:四君子汤、异功散、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为肾阴亏虚为本、热毒瘀阻为标之本虚标实证。治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分活动期、缓解期辨证施治。活动期热毒炽盛、燔灼营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用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加减;缓解期以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多见,治当滋阴清热、和营养血和温肾壮阳、健脾利水,前证用六味地黄丸等剂,后证多用肾气丸、真武汤之属。  相似文献   

12.
参苓白术散抑制肺结核化疗中血尿酸升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是否具有抑制肺结核化疗中血尿酸升高的作用。方法:148例初治患者,以抽签法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结果:参苓白术散与化疗药物配合使用(治疗组),治疗开始3个月内尿酸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幅度较小,2组差异显著(P〈0.05);6个月后尿酸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幅度仍然较小,2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具有抑制肺结核化疗中血尿酸升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脾虚生浊”观点,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脾虚浊实,以脾虚为本、浊气滞肠为标,提出泄浊运中的治疗总则。急性期以浊实为主,治当通腑泄浊,常用枳实导滞汤加减;缓解期以脾虚为主,治当益气健脾,常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助恢复肠腑之传导功能,脾胃之运化功能,使水谷各有归途,清浊各行其道。  相似文献   

14.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特色,通过参苓白术散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5.
阳痿的发病虽以肝、肾两脏为中心,但亦与脾密切相关。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阳明谷气旺盛,脾胃健运,升清降浊,则后天充实得以滋养人体各器官。只有脾脏运化功能正常,肾精得以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日渐充盛,发挥其生理作用,故从脾论治阳痿,往往收到较好效果。脾胃虚弱证方选参苓白术散加白蒺藜、淫羊藿、仙茅等;心脾两虚证方选归脾汤加九香虫、淫羊藿、川芎、丹参、蜈蚣等;肝郁脾虚证方选逍遥散加四君子汤;脾肾两虚证阳虚者方选右归丸加参苓白术散;阴虚者方选左归丸加参苓白术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12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化疗,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结果:生活质量改善率观察组49.18%、对照组2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及缓解期KPS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及缓解期QO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和ALB均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配合中药硬膏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功效为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用于脾虚挟湿证。笔者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消渴变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19.
糖原贮积病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造成糖原代谢障碍的疾病,即糖酵解的关键酶突变引起糖原分解和合成代谢障碍,大量糖原聚积于肝脏、肌肉、肾脏中[1]。笔者曾以"治痿独取阳明"为辨证要点,治以健脾益胃为主、兼以渗湿,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以肌肉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糖原贮积病1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参苓白术散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明  温鸿源  蔡典 《光明中医》2009,24(3):496-49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结合针刺疗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疗效.方法:实验组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基本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以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疗程60天,观察血压、空腹血糖以及血脂等的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治疗效果理想,但实验组在体重控制、血脂(TC及HDL)调节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自术散配合针刺疗法多途径发挥作用,有效治疗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