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录因子PU.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IP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25例血清中IL-9、IL-10及PU.1mRNA表达水平。结果 (1)IPF组患者血清IL-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IPF组患者血清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IPF组患者血清PU.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IL-9与IL-10表达呈负相关(r=-0.778,P0.05)。结论IL-9、IL-10、PU.1参与IPF的发病过程,联合检测这三种因子对于IPF发病机制的探索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300年前颊脂垫最初被认为是腺体以来,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目前已确定颊脂垫是位于面部深层间隙具有完整包膜的脂肪结构。颊脂垫具有填充、保护、滑动和缓冲作——由于其具有一定的体积,血供丰富,质地柔软,可形成带蒂脂肪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腭裂矫正、慢性颊瘘闭合、带蒂颊脂垫移植等。在整形美容方面,颊脂垫对面部美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整形外科医师的重视。去除部分颊脂垫可以达到瘦脸的效果。关于颊脂垫的解剖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采用影像学检查来测量及评估颊脂垫的位置、体积变化的研究较少。现就颊脂肪垫的详细解剖结构及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小柴胡汤为主结合"六郁"理论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辨证加味治疗,30d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5.2%,6个月后复发率10.7%。结论:小柴胡汤辨证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方脸综合改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方脸综合改形的方法。方法 对71例方脸要求手术改变成椭圆脸型的患者经口内入路,以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整形,颏部成形为主,结合颧骨截骨降低缩窄、颊脂垫部分摘除及其他辅助美容手术,整体重塑面部轮廓。结果 所有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其中术中大出血1例,一侧颏神经损伤2例,口角拉伤5例。结论 以下颌角弧形截骨术、颏部成形术为主,结合其他手术方式对方脸进行综合改形,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70例患者中仅3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与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将24只雄性DBA/1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组、CIA+生理盐水组和CIA+Gas6组,每组6只。在小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与牛II型胶原蛋白混合乳剂0.1ml,21d后再次以弗氏不完全佐剂与牛II型胶原蛋白混合乳剂0.1ml构建CIA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第42天记录小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采集下腔静脉血1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7和IL-10的表达;无菌切取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17+细胞和CD4+Foxp3+细胞的比例;切取右踝关节,HE染色观察关节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CIA小鼠AI评分增高,踝关节存在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软骨破坏,血IL-17和IL-10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CIA小鼠脾脏CD4+IL-17+细胞比例升高,而CD4+Foxp3+细胞的比例下降(均P<0.05)。与CIA组小鼠相比,CIA+Gas6组小鼠AI评分下降,踝关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软骨破坏减轻,血IL-17水平下降而IL-10水平升高(均P<0.05);同时CD4+Foxp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CD4+IL-17+细胞比例下降(均P<0.05)。结论Gas6能够减轻CIA小鼠的关节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抗炎和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智勇  裘丰 《浙江医学》2021,43(6):617-62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414例早期胃癌患者,按浸润深度分为两组:T1a(肿瘤侵犯固有层或黏膜肌层)组186例患者及T1b(肿瘤侵犯黏膜下层)组228例患者,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是否合并溃疡、是否发生脉管侵犯及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1a组患者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患者性别、是否为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是否发生脉管侵犯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是否合并溃疡均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均P>0.05)。T1b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是否为印戒细胞癌、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脉管侵犯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是否合并溃疡、是否发生神经侵犯均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上部、未发生脉管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分化程度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即肿瘤部位(胃窦、幽门)、分化程度(低分化)、脉管侵犯(是)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及是否发生脉管侵犯与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病理指标,对于早期胃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新鲜的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在伤后8h内急诊手术,采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固定。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均无血管损伤,7例合并神经损伤经非手术治疗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Flymn评分对患侧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24例,良5例,可1例。结论 采用急诊闭合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痛风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痛风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痛风石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96例。痛风石组再根据病程分为病程≥10年组和病程<10年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既往最高尿酸、白蛋白、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2.491,95%CI:1.261~4.918,P=0.009)是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10年痛风石组和病程<10年痛风石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合并痛风石患者常见于病程长、高龄、男性患者,其有更高LDL–C,有更低的白蛋白、体重、BMI,既往最高尿酸也可以更低,高血压是痛风患者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规律的降尿酸治疗,控制血脂、血压能有效预防、延缓痛风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116例)和EST组(94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1%vs.95.74%,P=0.175),但LCBDE组一期治愈率高于EST组(97.4%vs.90.4%,P=0.038);两组残余结石率、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EST组一期治疗后9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2次EST治疗,6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3次EST治疗;首次EST失败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花费明显增加;LCBDE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ST组(均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EST相关并发症。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一期治愈率高于EST,且并发症率低于EST组,能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可同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胆囊病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LCB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