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滚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近代以滚法推拿流派的创始人丁季峰先生创立的滚法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其操作方式是以手掌背侧近小指侧部位紧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弯曲,依靠腕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动作,使手背部近小指侧部位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由此产生的功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或经络穴位.具有接触面大,压力也大、刺激柔和等特点.但操作技巧复杂、技术性高、掌握较困难,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及实践经验,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是学好滚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滚法的改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滚法是推拿中常用的手法,刺激量比较大,与皮肤接触面广,适用于肩、背、四肢等肌肉丰实的部位.滚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功能,能缓解疼痛,消除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用于肌肉损伤、四肢麻木疼痛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利用质控图检测法评判滚法推拿手法的可行性,为滚法的手法教学、科研和推拿专家手法技术的整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PA-1型推拿手法参数测试仪,对我校推拿专家的滚法推拿手法进行测试,建立滚法的手法质控图,对我校2002级 ̄2004级针灸推拿专业186名学生在学习滚法后进行推拿手法测试,根据仪器记录的波形参数用手法质控图进行评分,同时采用传统标准进行评分,用自身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探索利用滚法的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判推拿手法的可行性。结果186名学生在学习滚法后的滚法推拿手法传统评分的平均值为77.2分,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的平均值为76.9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评分方法的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978,P<0.001。结论滚法的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与传统标准评分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质控图检测法可用于滚法推拿手法的评判。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滚法教学重点"三阶段",难点"两关键"的教学规律.并探讨了滚法发力形式、力的传导及两力交汇点的概念及对滚法教学的帮助作用.滚法是上海推拿名家丁季峰老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一指禅推法的基础上创造发明而成.此法一成,即独树一帜,盛行天下,成为推拿界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最多的一种手法.如何搞好滚法教学,抓住滚法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滚法教学重点"三阶段",难点"两关键"的教学规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滚法教学重点"三阶段",难点"两关键"的教学规律。并探讨了滚法发力形式、力的传导及两力交汇点的概念及对滚法教学的帮助作用。滚法是上海推拿名家丁季峰老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一指禅推法的基础上创造发明而成。此法一成,即独树一帜,盛行天下,成为推拿界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最多的一种手法。如何搞好滚法教学,抓住滚法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滚法教学重点"三阶段",难点"两关键"的教学规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滚法是摆动类手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运用得当,用力可刚可柔,可在点、线、面等不同形状的操作部位灵活施术,应用非常广泛。笔者在滚法的教学和练习中发现,很多学习者都不能完全领会滚法的动作要领,达到临床需要的标准,出现诸多不规范动作,从而影响滚法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一套“五部练习法”包括:预备练习,握拳立滚,拉指侧滚,扶腕滚,控制滚五部,具体介绍如下,与同道切磋:  相似文献   

7.
滚法的学习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滚法是推拿的基础手法之一,也是手法教学的难点之一,它具有着力面积大、柔和舒适、渗透力强的特点,多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的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笔者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就读期间,有幸跟随王国才老师学习推拿手法,并得其指点,现总结点滴学习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滚法是“滚法流派”的主要手法,为按摩大师丁季峰老先生在40年代家传一指禅按摩手法的基础上创编的独特手法,属摆动类手法,具有接触面积大刺激刚柔相济的特点,是一种深受患者和术者欢迎的优良手法。  相似文献   

9.
杨力 《科学养生》2016,(5):23-25
正按摩手法有以下31种,下面分类进行介绍。一.滚法是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或小指、环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部着力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交替进行往返滚动的一种方法。滚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背滚法和掌指关节滚法。1.掌背滚法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约120度,置于身体侧前方。以小鱼际掌背侧至第三掌指关节部着力,前臂旋转摆动,带动腕部做屈、伸、外旋的连续不断的滚动动作。2.掌指关节滚法肘关节微屈约120度,置于身体侧前方。以第三、第四、第五掌指关节为着力部,通过前臂摆动,带动腕部做屈伸和掌指关节的连续不断的滚动动作。  相似文献   

10.
肘式复合手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中,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挥手法的治疗作用.如内科杂证,多选用揉、按、推、拿法等温和深透的手法,这些手法一般是以手指或掌为着力点,其刺激量相对较小;而对伤科病证多选用刚劲有力的点、拨、拔等手法.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部位是肌肉丰富的腰臀及下肢部,如单纯使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掌揉法、指按法等,往往手法力量难以达到深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旋扳复位法对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高血压患者,运用定位旋扳手法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滚法,拇指揉法,两点一面提捏法)、点按枕外隆凸旁及枕后小肌肉,治疗30d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4例,好转13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89.90%。[结论]旋扳复位法对治疗颈性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滚针治疗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患者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比滚针治疗与西药对症治疗失眠症,评价传统非药物治疗手段——滚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滚针治疗组和药物对照治疗组。其中滚针组90例,实施滚针治疗;对照组90例,给予氯硝安定4mg(每晚睡前服用)治疗;疗程均为4周。以中医症状疗效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分别在治疗结束后及3个月随访后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匹兹堡总评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等4个亚项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3个月随访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匹兹堡评分中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等3个亚项评分,两组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第二代抗失眠药物比较,传统滚针疗法能够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平衡,治疗慢性失眠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滚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玲  胡幼平  余曙光  李宁 《中国针灸》2006,26(3):183-185
目的:评价滚针疗法治疗失眠的增效作用。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滚针组。对照组32例,给予氯硝安定4mg,口服,每晚1次,连续服用4周。滚针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滚针刺激背部督脉、膀胱经腧穴。用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有效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两组间匹兹堡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滚针疗法能够降低失眠患者匹兹堡评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利巴韦林多晶型状态,建立不同晶型物质状态的有效制备技术及晶型检测方法,评价不同晶型状态的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通过晶型筛查技术,发现利巴韦林存在4种晶型物质状态(晶A型、晶B型、晶C型、晶D型),制备获得了4种晶型纯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SXRD)、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PXRD)、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红外光谱分析技术(IR)与熔点技术(MP)对利巴韦林4种晶型物质状态进行了表征;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利巴韦林固体后,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血药浓度变化、比较不同晶型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利巴韦林药物存在多晶型现象,其中晶C型和晶D型为首次发现并报道;研究证明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法、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法、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法、熔点技术法均可实现对不同晶型物质状态的表征和鉴别;发现使用利巴韦林不同晶型物质作为药物原料会对药物临床治疗作用产生影响。结论 发现了利巴韦林新晶型物质状态,获得对晶型物质的有效鉴别分析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证明晶型物质状态会对药物临床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推拿治疗颈、肩、腰背痛手法经验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肩、腰背痛分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急性期通常采用掌分法、gun法、揉法;缓解期一般用点、按法、平推法;恢复期以锻炼为主,手法治疗为辅,可用一指弹推法、gun法、揉法、平推法。  相似文献   

16.
王峰峰  杨德智  吕扬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5):2861-2863
系统研究莽草酸的多晶型现象,发现该化合物可能存在的不同晶型。通过优化重结晶溶剂种类、数量、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发现并制备获得3种莽草酸晶型,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等方法对各种晶型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影响因素实验探索溶剂合物晶型的稳定性及晶型转变规律。最终制备获得A,B,C共3种晶型,均为首次发现的新晶型物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莽草酸3种晶型均不含有结晶溶剂,仅PXRD图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阐明了莽草酸3种晶型的制备方法、热力学稳定性质、晶型转变规律等,并建立晶型物质的有效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蜂针疗法易学难精,必须掌握蜂针的刺法.探讨了蜂针的各种治疗方法,有活蜂直刺法、散刺法(拔针散刺法、蜂体散刺法)、点刺法(挤毒囊点刺法、多位点刺法)、减毒蜂针法(速刺速拔针法、移针蜂刺法)、蜂针丛集式刺法(散点丛集刺法、直刺丛集刺法)、自动蜂针法等.多种刺法在临床上要灵活使用.从多方面探讨了蜂针刺法的选取,强调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因时而异、因部位而异、因病情而异.深刻体会蜂针刺法与过敏反应、临床效应的联系,使病人在接受蜂刺同时,减轻痛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战  覃斌  张自强  张陆勇  姚静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3):1003-1007
 目的考察脂质体对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内酯环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CPT- 11内酯型和羧酸盐型的HPLC分析方法;与药物溶液相比较,考察不同pH,Cl~-离子浓度以及膜表面修饰对脂质体中CPT- 11内酯型和羧酸盐型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HPLC能满足检测CPT-11内酯型和羧酸盐型的要求。CPT-11包封于脂质体中明显抑制其内酯型向羧酸盐型的转化,且在不同介质和条件下释放行为有所不同。结论包封于脂质体中的CPT-11内酯型向羧酸盐型转化得到明显的抑制,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释药环境对药物从脂质体中的释药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厦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