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营养改善项目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营养及生长状况,为科学推进该地区营养改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在四川省7个项目县抽取5881名6~23月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χ2检验分析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贫血状况。结果 四川省营养改善项目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轻度贫血发生率为9.52%,中度贫血发生率为0.48%;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10%;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98%;发热、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4.69%、4.37%;儿童营养包有效食用率为92.65%,随月龄增长儿童营养包有效服用率上升。结论 四川省营养改善项目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发热、腹泻两周患病率,贫血状况和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儿童营养包可在该地区持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贵州、云南和山西省贫困农村的儿童营养包食用情况,并分析影响营养包食用的因素。方法于2014年12月选取贵州省、云南省和山西省为调查点,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个省份抽取2个县、每个县抽取2个乡,共447名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营养包食用的依从性、看护人对营养包的认知、获取营养包知识的途径,单因素分析影响营养包食用依从性的因素采用χ~2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随机选取43名依从性不好的看护人按照访谈提纲进行个人访谈,采用主题框架法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儿童因素、看护人因素和村医因素。结果 81.0%的儿童营养包食用依从性好。知道营养包能够预防营养不良及贫血的看护人占83.0%和66.0%,80.8%的看护人获取营养包知识的途径为面对面咨询村医。与6月龄母乳喂养的儿童相比,混合喂养(OR=26.698,95%CI4.411~161.614)、人工喂养(OR=4.709,95%CI 1.089~20.369)是儿童有效食用营养包的保护因素;儿童爱吃营养包(OR=4.396,95CI 1.859~10.395)及看护人知道营养包能够预防营养不良(OR=4.421,95%CI 1.335~14.638)是儿童有效食用营养包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看护人是影响儿童有效食用营养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抽取8 006名5岁以下儿童,测量身高体重,用2006年WHO生长发育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分别为7.26%、 2.74%、2.87%。儿童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12.93%、5.1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水平存在城乡、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 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水平较低,营养过剩水平较高。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相应的措施,降低儿童的营养不良和肥胖是今后营养改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蓬溪县农村0-5岁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为实施儿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县1085名0-5岁儿童,采用WHO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应用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3种指标作为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对其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营养不良儿童373人,营养不良患病率为35.8%,生长发育迟缓率(20.9%)及低体重率(12.18%)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农村相同年龄儿童患病平均水平;1岁以前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较低、1岁以后相对较高,且以1岁组和4-5岁组最高。结论蓬溪县农村0-5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儿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效抽取2852名6岁以下儿童,对其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WHO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受调查儿童年龄别身高(HA)、年龄别体重(WA)、身高别体重(WH)Z评分分别为-0.95、-0.72、-0.13,生长发育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7.5%、9.7%、2.1%和17.7%,从年龄看1岁以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患病率较低,1岁以后相对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患病率在1岁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6月内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61.6%、32.5%和5.9%。[结论]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1~岁组儿童营养问题较为突出,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6~35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改善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设计。数据来源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项目于2014—2016年在晋黔两省四县的80个村开展,为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提供包括营养包补充、婴幼儿喂养咨询指导及回应性照护在内的综合干预。分别选取同省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县为对照县,共选取对照县2个。干预县接受项目干预和常规保健服务,对照县仅接受常规保健服务。于2013年和2016年7~9月分别抽取干预县40个村、对照县43个村,以样本村中全部6~35月龄儿童及其看护人为调查对象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调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控制时间变化、基线差异及看护人、留守儿童社会人口学特征,估计干预对留守儿童看护人喂养行为及留守儿童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基线期分别纳入干预组695对、对照组478对、终末期纳入740对、对照组514对6~35月龄留守儿童及其看护人样本进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干预降低了23~29月龄留守儿童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OR:0.30, 95%CI:0.10~0.91)。结论 综合干预对23~29月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有效。建议结合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营养及喂养现状,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贫困项目县706名6~24月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及调查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晓情况。结果 706名6~24月龄贫困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1.7%,低体重率4.8%,生长迟缓率13.7%。儿童看护人喂养与营养知识知晓率以“辅食添加时间”最高(39.8%),“持续母乳喂养时间”最低(2.8%)。在6月龄添加辅食儿童仅占28.7%。结论 重庆市贫困地区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儿童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和行为缺乏,在为其提供辅食营养补充剂的同时,应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行为宣传力度,科学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当地儿童贫血患病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甘肃省12个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县对6~24月龄婴幼儿及看护人进行调查,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较、用χ2检验进行患病率之间的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  3 188例有效数据中,贫血检出率为25.69%(819人),男童、女童中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4.54%、26.90%,不同性别间贫血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6,P=0.127),不同年龄组间贫血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39,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月龄、儿童民族、家长对喂养知识的知晓率、儿童出生6个月后喂养方式、营养包的服用方式与贫血均存在相关性(均有P < 0.05)。  结论  甘肃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加强对看护人喂养知识及科学育儿的宣教,进一步落实营养包的有效服用,有助于改善儿童贫血患病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服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甘肃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基础数据,为后期项目评估、提高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甘肃省12个项目县为调查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3 800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e 3. 1进行数据的录入,SPSS 22.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 188例有效调查数据中,1 846例坚持服用营养包,1 342例没有坚持服用,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月龄、父亲民族、父亲文化程度、母亲年龄(岁)、母亲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营养包食用方式、家长认为服用营养包对儿童是否有好处、家长对喂养知识的知晓率、是否有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儿童月龄、母亲年龄、母亲民、有不良反应是儿童持续服用营养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 05);父亲民族为汉族、家长认为服用营养包有好处、家长喂养知识知晓率≥60%是儿童持续服用营养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P<0. 05)。结论儿童营养包的持续服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各因素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河南省贫困地区婴幼儿服用营养包的潜在类别,并分析该潜在类别与贫血的关联性。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于2018年6—9月纳入4433名6~24月龄婴幼儿。测量婴幼儿血红蛋白并对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潜类别分析对婴幼儿营养包服用进行分类,使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探究营养包服用与贫血的关联性。结果 (1)2018年河南省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贫血率15.1%。(2)婴幼儿营养包服用特点存在2个潜在类别:有效服用,潜在类别概率0.889;非有效服用,潜在类别概率0.111。(3)与有效服用相比,未服用(OR=1.365,P<0.001)及非有效服用营养包(OR=1.265,P=0.034)的婴幼儿贫血风险均升高。结论 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河南省婴幼儿贫血率,有效服用是保证营养包贫血干预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6—2019年天津市儿童碘营养及甲状腺状况,为儿童科学补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天津市16个区的小学中随机抽取11942名儿童,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采用B超法检查甲状腺情况,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 结果 儿童盐碘中位数为24.88mg/kg,碘盐覆盖率为74.2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57.63%,尿碘中位数为171.02μg/L,甲肿率为2.34%。郊区儿童盐碘中位数、尿碘水平均高于城区(Z=-12.868、-12.831,P均小于0.001)。≤7岁年龄组碘营养(248.80μg/L)大于适宜量,21.46%(2557/11917)的儿童尿碘处于碘缺乏水平(<100μg/L),14.33%(1708/11917)的儿童处于碘过量水平(≥300μg/L)。不同年龄组间甲状腺容积存在统计学差异(〖XC小五号.EPS;P〗=620.083,P<0.001)。尿碘与盐碘、碘盐覆盖率均呈正相关(r=0.043、0.054,P均<0.001)。 结论 天津市儿童碘营养状况总体适宜,但仍有部分儿童存在碘摄入不足或碘摄入过量问题。应定期监测儿童碘盐食用情况并评估其碘营养状况,为制定儿童科学补碘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贫困地区儿童喂养和生长发育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项目县3年以下儿童喂养和生长发育水平,为项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合作项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2001年四川省调查资料,分析儿童的喂养和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调查儿童4个月内的母乳喂养率低于WHO推荐的标准;研究儿童的身长、体重与相应性别的WHO参照标准相比,发育水平在半岁左右优于或接近WHO标准;半岁以后低于WHO标准;生长迟缓和低体重率高,而消瘦率低,说明该群儿童属长期营养不良型。结论:项目县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评价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成效,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2个贫困县共计6个乡,以5岁以下儿童及家长为调查对象,完成为期1 a的营养包及营养教育干预工作,观察干预前后儿童营养、体格发育等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1岁组男女童身高、体重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余年龄组均无变化;对照组、干预组儿童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7.6%,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内男、女贫血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同性或异性贫血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贫困地区实施以食物为基础的营养干预,可改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5年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湖南省25个贫困县7481名6~24月龄农村婴幼儿,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婴幼儿的基本信息、营养包喂养方式及产生的不适反应等;采用单因素分析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营养包发放率为90.9%(6799/7481),有效服用率为69.2%(4707/6799),有54.3%(3695/6799)的婴幼儿没有坚持每天吃营养包;服用营养包之后报告的不适反应率为10.6%(719/6799),占总调查人数的9.6%(719/7481)。不同月龄组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0,P=0.009),随月龄增加,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呈下降趋势(χ~2=9.080,P=0.003)。不同月龄组、民族、厂家、是否为早产儿、发烧以及腹泻的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服用营养包产生不适反应后,35.9%的看护人对婴幼儿完全停止喂养营养包,只有16.0%的看护人坚持对婴幼儿喂养营养包。24.7%(1677/6799)的看护人知晓营养包的主要知识,6.5%(444/6799)的看护人完全不了解营养包有关知识;85.4%的看护人通过乡村医生获得过营养包相关知识,通过电视、广播获得营养包相关知识的人低于10%。结论湖南省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率较高,不同月龄组、民族、厂家、是否为早产儿、发烧以及腹泻是婴幼儿营养包服用不适反应的影响因素,看护人营养包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依据儿童营养改善项目1985~1995年儿童体检数据,分析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变化趋势及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营养改善地区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期(1995年)目标比较,达到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20%的省份占76.0%。总体上,营养改善地区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趋势大于全国农村水平,1995年营养不良患病率较1990年下降25.3%,照此趋势2000年将可能达到NPA降低50%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开展及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PPS抽样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选取1 224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8%,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3.3%,贫血率为26.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月龄、早产、低出生体重、看护人类型、配方奶喂养、添加肉类食物、膳食频次及有效服用营养包是营养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超重肥胖问题需引起关注,贫血问题严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婴幼儿喂养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时期的营养状况关乎儿童期乃至成年期的健康和劳动力水平。我国自八十年代开始探索改善婴幼儿营养的方法,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辅食营养补充品的国家标准,并免费向全国22个省(区、市)的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发放辅食营养补充品。项目实施以来,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显著下降,其健康状况和看护人营养喂养知识水平有所提升。为彻底改变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状况,除了提高营养包服用依从性,向儿童看护人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和技能应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儿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效抽取2852名6岁以下儿童,对其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WHO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对儿童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受调查儿童年龄别身高(HA)、年龄别体重(WA)、身高别体重(WH)Z评分分别为-0.95、-0.72、-0.13,生长发育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7.5%、9.7%、2.I%和17.7%,从年龄看1岁以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患病率较低,1岁以后相对较高,生长发育迟缓、低体重患病率在1岁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61.6%、32.5%和5.9%。结论四川省农村6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1岁组儿童营养问题较为突出,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7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询问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691名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营养KAP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知识知晓率、积极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分别为59.9%、59.5%和41.8%,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更低,分别为47.8%、55.4%和3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与看护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看护意愿及儿童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水平较低,应开展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西部50个县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中西部13省50县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状况,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量了我国中西部50个县农村5岁以下儿童8 041人的身高体重,调查了7 500名儿童看护人。分析采用WHO2006年公布的新的儿童身高标准。【结果】被调查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不佳,生长迟缓率高达30.2%,生长迟缓率自12个月之后上升明显。【结论】被调查地区儿童处于长期的慢性营养不良状态,应注意改善母亲的孕期营养和哺乳期营养,在辅食添加阶段及时、充足、适当地喂养是解决被调查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