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存明  聂峰 《中原医刊》2007,34(1):75-76
近几年来,高血压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增加,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因此有必要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更好防治老年高血压病。现就65例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达11.2%,即全国患病人数已达9000万[1].1991年我国 高血压普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病患者中降压服药率城市为17.1%,农村为5.4%[1], 可见高血压病的治疗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遵医行为. 为此,我们对出院后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遵医行为的追踪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报道: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达11.26%,即全国患病人数已达9000万。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该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功能障碍,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索,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高血压病病人的护理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对10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保存  白芬英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7):94-95,F0004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进一步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群健康。这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病占95%以上,综合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目前我国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降压目标和降压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由高血压引发的高致残、致命性疾病一冠心病、脑卒中等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攀升。据报道,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达11.26%,即全国患病人数已达9000万。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主要由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引起,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下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已上升到27.20%,估计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病,其并发心脑血管病及其病死率亦很高,而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却非常低。近几年通过积极开展社区高血压病病的群防群治和对病人进行科普宣传、讲解、健康教育等,使人们的保健意识有所增强。为此,我们设计了高血压病知识调查表,此项调查旨在揭示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其薄弱环节,有目的地加强健康教育,对增加疗效,预防疾病的发展。并努力有效掌握自我锻炼,优化生活方式的实际技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已达11.2%,即全国患病人数已达9000万[1].1991年我国高血压普查资料显示,高血压病患者中降压药服药率城市为17.1%,农村为5.4%[1],可见高血压病的治疗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遵医行为.我们对2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不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已逾一亿,而且每年约有350万新增患者,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各种疾病中高居首位,每年由于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而丧失者已近百万。目前我国在高血压诊断方面存在着“三低”现象: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尤其是在边远基层,由于得不到及时就治,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脑、肾并发症,甚至猝死,高血压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无形杀手”,因此,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李霞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96-196
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而且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特别是做好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调养和家庭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急剧上升,1991年已选11.88%。与50年代相比,平均每年增加高血压病人320万,患病总人数增至9000万。近几年来上升幅度更快,据专家家测算,1997年底,全国高血压病人已选1.1亿人,据调查报告,黑龙江省高血压患就有400万,哈尔滨市及农村高血压发病率高达14.4%。因此,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制服对现代人的第一威胁-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1.
12.
13.
Systemic blood pressure has assumed an identity of its own with a rigid norm, deviation from which causes dismay to the patient and his advisers. The opportunity for hypotensive treatment has enhanced the emotional response of the profession to a raised blood pressure. There are, however, wide variations in blood pressure in any subject, and a wider justifiable range within the community. Emphasis is now more properly placed upon blood flow, and blood pressure which depends upon many factors is itself one of the factors maintaining flow. This underlies the present dynamic attitud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erebrovascular disturbances, and has offered an explanation of many of the minor and transient forms which these disturbances present.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观察血管分叉处血管横截面差异情况,进而推测毛细血管前动脉处的血流速度,探求血流阻力的成因.方法 分析背景资料,计算血管分叉处横截面积,对比血管分叉前后横截面积差异情况,并根据管道液体流动规律推测毛细血管前动脉处的血流速度.结果 分叉前血管横截面大于分叉后血管横截面之和.毛细血管前动脉处的血流速度高达5~10m/s.结论 毛细血管形成了血液循环的主要阻力.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潜艇艇员这一特殊群体的血脂,血糖水平及年龄组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空腹抽血,以酶法检测血糖血脂含量。结果: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841例潜艇艇员的血糖,TG,TC水平与文献记载参考值基本相符,HDL-C水平明显高于参考值,接近欧美参考值,显示与冠心病(CHD)发病率有着良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冬梅  刘辉 《农垦医学》2003,25(3):169-170
目的:了解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83例年龄在22~77岁的个体进行体重、身高、血压、血脂、血糖的测定,运用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有显著影响,(P<0.01),年龄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0.194、0.214、0.217,P<0.01);体重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4、0.296、0.296、0.276、0.441,P<0.01)。结论:超重与肥胖对血压、血糖、血脂有明显影响,随年龄和体重指数增加,血压、血糖、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是指健康适龄公民自愿无任何报酬地献出少量的血液 ,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 ,使血容量下降 ,大脑广泛供血不足引起的综合征 ,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 ,为减少献血反应 ,促进无偿献血开展。笔者自 1997年 - 2 0 0 0年观察了 2 35 6 0名献血员中 2 2 4人献血反应情况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  2 2 4人次献血反应为 1997年 - 2 0 0 0年的 2 35 6 0名献血者中 ,按照采血操作规程每人采血量为 2 0 0 ml。1.2 方法 观察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及献血后是否出现晕厥、惊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