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访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共108例,其中经单纯弹簧圈栓塞64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6例,对照组为健康人3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于介入栓塞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测试研究对象认知功能.结果 术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术前增高(P<0.0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P<0.05),且影响更为持久(P<0.05).结论 不同介入栓塞技术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认知功能均有影响,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终止期为2018年6月30日。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 结果 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166例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2%(10/166)、0,破裂组64例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5/64)、4.7%(3/64)。动脉瘤复发率在破裂组、未破裂组分别为26.6%(17/64)、16.3%(27/166)。两组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广义评估方程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破裂组患者最终随访mR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1),未破裂组mR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BTA)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6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BT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26)与B组(n=50)。A组患者采用弹簧圈单纯栓塞治疗,B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栓塞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B组患者即刻动脉瘤近全闭塞率为96.00%(48/50),高于A组的84.62%(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26)、8.0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院后6个月的mR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为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BTA患者的术后即刻栓塞效果优于弹簧圈单纯栓塞,且手术方...  相似文献   

4.
弹簧圈再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用弹簧圈再次栓塞或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复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291例患者共305枚颅内动脉瘤行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随访期间,142例颅内动脉瘤中有41例(28.9%)动脉瘤复发。6个月内有脑血管造影随访的31例共31枚复发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其中20例行可脱卸弹簧圈再栓塞(A组),1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B组)。将动脉瘤血管造影结果分为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临床评估分级为完全康复,改善,无变化,加重或进展。收集并分析技术成功率,即刻和末次血管造影结果等资料。结果所有复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置入技术均获得成功。即刻脑血管造影示A组11例(55%)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8例(72.7%)完全闭塞;末次脑血管造影示A组10例(50%)动脉瘤完全闭塞,B组11例(100%)完全闭塞,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复发,可以行弹簧圈再次栓塞术或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闭塞瘤腔。覆膜支架可能比弹簧圈栓塞能更有效地完全闭塞复发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大弹簧圈技术与传统方式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方式栓塞治疗),每组34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Roy分级、动脉瘤填塞密度、弹簧圈用量、弹簧圈费用、术中支架辅助、手术并发症、出院时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分及术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即刻Raymond-Roy分级、弹簧圈用量、弹簧圈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动脉瘤填塞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支架辅助、手术并发症、出院时GOS评分及术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弹簧圈技术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与传统方式相比,可提高动脉瘤栓塞密度和治愈率、降低动脉瘤复发率、减少弹簧圈用量及其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和总结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收治8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体/颈比<1.5)患者,均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6例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2例在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和DSA随访。结果 8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到位满意,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其中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闭塞95%以上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其中DSA随访6例无支架狭窄及动脉瘤再通。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脑补肾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认知康复训练,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健脑补肾丸。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BI)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显著高于A组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与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脑补肾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比较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大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的6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选标准为动脉瘤直径≥10 mm、瘤颈≥4 mm或动脉瘤体颈比<2。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n=30)和密网支架组(n=33)。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和随访时血管造影结果、临床预后。结果 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比较多(P=0.047),密网支架组动脉瘤直径较大(P=0.001)。两组患者随访3~25个月,平均(11.9±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密网支架组复发率低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P=0.01),但两组临床预后均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 结论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密网支架均为颅内宽颈大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即使动脉瘤直径较大,密网支架组复发率也低于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组,但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艾地苯醌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3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A组(n=82)与B组(n=81)。A组患者单纯使用艾地苯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配合设计不同的认知障碍康复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P300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oCA、BI评分、MMSE评分及P300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BI评分、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且B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P300波幅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服用艾地苯醌比较,艾地苯醌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认知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连续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多发前交通动脉瘤1例。通过评估动脉瘤栓塞率、患者预后、并发症、神经功能等判断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全部栓塞治疗成功,其中使用双导管技术3例,支架辅助技术3例。致密栓塞21例,瘤颈残余6例;所有患者保留载瘤动脉且载瘤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弹簧圈逸出。术后1 d再次出血,2 d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轻度复发1例。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显示24例患者0~1分,1例2分,1例4分。结论采用适宜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40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动脉瘤共43枚。动脉瘤辅助支架栓塞治疗32例(34枚),血流导向装置治疗8例(9枚)。颅内远端动脉瘤定义为位于前循环中A2/M2段、后循环中P2段及其远端动脉瘤。随访期采用Raymond分级评分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 34枚动脉瘤成功完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末次影像随访结果显示31枚(91.2%)动脉瘤Raymond评分Ⅰ级,3枚Ⅱ级。4例(12.5%)患者发生手术相关缺血性并发症。中位随访6.5个月,31例(96.9%)患者mRS评分为0~2分,获得良好预后。9枚动脉瘤成功完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末次影像随访结果显示5枚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3枚Ⅱ级,1枚失访。1例患者发生缺血性并发症。中位随访9个月,6例患者mRS评分为0~2分,获得良好预后。结论 血管内支架辅助栓塞颅内远端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小口径支架应用提高了颅内远端动脉瘤治疗闭塞率,血流导向装置是用传统方法治疗具有挑战性的远端动脉瘤的有效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ICA)-后交通动脉(PComA)动脉瘤的效果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ICA-PCom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组患者199例(224枚动脉瘤),平均年龄为57岁,女性168例(84.4%)。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20例患者20枚(8.9%)动脉瘤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动脉瘤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伴高血压、动脉瘤位于大弯侧、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径、瘤颈宽、瘤颈口有优势PComA、流入道未致密栓塞、第1枚弹簧圈成篮即刻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伴高血压、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直径≥5 mm、瘤颈口有优势PComA、流入道未致密填塞、第1枚弹簧圈成篮未覆盖瘤颈口是术后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 伴高血压、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直径≥5 mm、瘤颈口有优势PComA、流入道未致密填塞、第1枚弹簧圈成篮未覆盖瘤颈口的ICA-PComA动脉瘤患者,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1例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宽颈动脉瘤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病例.方法 将球囊膨胀型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颈部位置并准确释放后,微导管超选进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结果 支架成功置人,完全覆盖瘤颈,动脉瘤得到人部栓塞(90%以上),载瘤动脉及毗邻的侧支血管保持通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是术后16 d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前肇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但应充分认识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短期随访及再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早期栓塞治疗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栓塞时间将270例患者分成2组:A组(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行栓塞治疗)135例和B组(动脉瘤破裂24 h后行栓塞治疗)1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超早期栓塞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A、B两组患者入院时具有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术后6个月临床结果显示,A组患者中预后良好(mRS 0~2分)122例(90.4%),而B组患者中预后良好110例(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早期栓塞治疗(P=0.021;OR,2.536;95%CI:1.637~5.116)为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进行栓塞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2例。A组采用左旋多巴治疗;B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左旋多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帕金森评估分量表(UPD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6.2%(50/52),显著高于A组的75.0%(3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UPDR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2%(14/52),显著高于B组的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痴呆程度,改善认知,提高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血泡样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脑血管造影结果及随访结果.本组8例中,成功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5例.2例因动脉瘤体积过小无法进一步实施弹簧圈栓塞,以单纯支架治疗.1例患者在成功释放支架后填塞弹簧圈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果 患者出院时改良 Rankin 评分为1分4例,2分1例,3分1例,2例患者因术后再出血死亡.术后9~36个月(平均21.5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提示4例患者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1例1分,1例2分.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随访,证实动脉瘤影像学复发3例,均接受再次血管内栓塞治疗.结论 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术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的町行方法之一.此方法用于急性期治疗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应用多支架技术或使用新型低孔率支架辅助栓塞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再出血和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Onyx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应用Onyx联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方法,进行治疗的颅内复杂破裂动脉瘤.并对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应用该技术栓塞治疗2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例为右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为颈内动脉前壁复发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与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6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合理控制血压、调整血糖、适当脱水、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A组患者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10~14 d,后序贯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疗程3个月。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2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3%(50/53),高于A组的79.2%(4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Hcy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B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Hcy水平均低于A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2/53)、7.5%(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下调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NAC组)52例(5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SAC组)38例(39枚),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差异及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再治疗率分别为38.5%(35/91)、20.9%(19/91),其中SAC组分别为35.9%(14/39)与17.9%(7/39),NAC组分别为40.4%(21/52)与23.1%(12/52),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裂动脉瘤(OR=0.284,95%CI=0.083~0.978,P=0.046)、单纯弹簧圈栓塞(OR=5.03,95%CI=1.04~24.44,P=0.045)、伴有高血压(OR=0.13,95%CI=0.036~0.51,P=0.003)及远期随访(OR=1.002,95%CI=1.001~1.003,P=0.002)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动脉瘤破裂、单纯弹簧圈栓塞、远期随访及伴发高血压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