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在本院应用伽玛刀治疗的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HC)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PHC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HIF-1α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视为有效,无变化、进展为无效,分析VEGF、HIF-1α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结果:PHC组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d、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血清VEGF、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观察放疗期间PHC组上述血清学变化,放疗结束后1d血清VEGF、HIF-1α显著高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P<0.05)。放疗后随访6个月,22例患者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4例,进展(PD)4例。不同疗效患者放疗结束后1d血清VEGF、HIF-1α无明显差异,而放疗结束后1个月,NC+PD患者血清VEGF、HIF-1α显著高于CR+PR患者(P<0.05)。结论:伽玛刀可有效控制肝癌进展,治疗期间PHC患者血清VEGF、HIF-1α水平常呈一过性升高,动态检测VEGF、HIF-1α可评估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热灌注化疗组,各42例。热灌注化疗组给予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TACE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8个周期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远期生存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sIL-2R、HIF-2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近期的总有效率[85.7%(36/42)]及疗效均高于热灌注化疗组[52.4%(2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8,P<0.05;Z=5.092,P<0.05);联合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8.9±3.8)个月,热灌注化疗组为(12.8±3.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8,P=0.000);联合治疗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高于热灌注化疗组(76.2%比35.7%、52.4%比19.0%),而复发率低于热灌注化疗组(11.9%比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sIL-2R、HIF-2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血清VEGF、sIL-2R、HIF-2α水平较热灌注化疗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吉西他滨热化疗灌注联合TACE能有效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sIL-2R、HIF-2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水平变化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且完成至少6个月随访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根据术后的肿瘤缓解状况将其分为缓解组(n=66)与未缓解组(n=34),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Child-Pugh分级)与手术前后的HIF-1α、VEGF水平,分析术后HIF-1α、VEGF水平与肿瘤缓解状况的关系。结果:缓解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Child-Pugh分级与未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IF-1α、VEGF水平均升高,且缓解组均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术后HIF-1α、VEGF水平均是影响肿瘤缓解状况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HIF-1α、VEGF表达可用于HCC患者TAE治疗后的短期预后评估,患者术后HIF-1α、VEGF水平增高,而增幅低的患者肿瘤缓解状况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稽留流产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正常人工流产手术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和绒毛中的VEGF、HIF-1α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和绒毛中VEGF、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中稽留时间≥4周、2~4周和≤2周血清和绒毛中的VEGF、HIF-1α表达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和HIF-1α表达呈正向相关(研究组:r=0.575,P<0.05;对照组r=0.524,P<0.05),两组患者绒毛VEGF和HIF-1α表达呈正向相关(研究组:r=0.342,P<0.05;对照组r=0.448,P<0.05)。结论:血清和绒毛中的VEGF和HIF-1α表达水平低是发生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二者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来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HIF-1α、VEGF水平;检测观察组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评价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30%,治疗后NSCLC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为32.5%.对照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NSE、SC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CEA、NSE、SCC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N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HIF-1α、VEGF水平明显升高,血液学肿瘤标志物相关指标明显下降,且以上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9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中VEGF、HIF-1α水平。将92例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极重度狭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C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AS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SBP和FPG水平逐渐升高。CAS组VEGF、HIF-1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807、7.500,P0.01)。CAS患者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标准进行分级后发现血清VEGF、HIF-1α水平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上升,CAS患者的VEGF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VEGF和HIF-1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并且血清VEGF水平随着HIF-1α的变化而改变。血清VEGF和HIF-1α高水平可能成为CAS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恶性程度及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根据艾德曼森(Edmondson)分级对肝癌组织进行分级,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3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3例正常肝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1)3组HIF-1α、VEGF表达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肝组织组HIF-1α、VEGF表达程度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组HIF-1α与肝癌组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组VEGF表达程度与肝癌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侵袭性与低侵袭性肝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程度与Edmondson分级间均无等级相关关系(rs分别为0.225及0.162,P>0.05)。(4)肝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VEGF表达间有等级相关关系(rs=0.597,P<0.05)。结论 HIF-1α和VEG...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6):800-802
目的:探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癌抗原125(CA_(125))在子宫内膜癌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于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40例作为病理对照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及血清CA_(125)水平,分析试验组患者临床病例特征与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及血清CA_(125)水平关系,最后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及血清CA_(125)水平;结果:①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及血清CA_(125)水平试验组>病理对照组>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析发现组织HIF-1α及CA_(125)表达阳性率与试验组患者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③远期随访发现复发患者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及血清CA_(125)水平高于非复发患者(P<0.05)。结论:HIF-1α及CA_(125)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情具有一定相关性,能够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同时还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奥曲肽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51例肝癌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给予奥曲肽+TACE,单纯TACE组仅给予TACE.分别于TACE前和TACE后1、7、14、21、28天检测血清AFP和VEGF水平.结果 2组TACE后血清AFP均显著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TACE后21、28天血清AFP水平又显著低于单纯TACE组.2组TACE后1天血清 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ACE后7天则显著下降,至TACE后14天再次升高;2组TACE后21、28天血清 VEGF水平又再度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ACE组.联合治疗组的部分缓解(PR)和总有效率(RR)显著高于单纯TACE组.结论 奥曲肽联合TACE较单纯TACE能更显著抑制肝癌增殖,其协同抗癌的部分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WGF)表达并分析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45例PHC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结果:PHC患者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1).PHC患者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性(P<0.01),TNM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或者(P<0.01),PHC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PHC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发生、发展、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及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2个月及半年采用酶联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的血清GPC3及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1~3次TACE治疗后,有效组患者血清GPC3及AF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无效组变化不明显;GPC3+AFP更能反映疗效.结论 GPC3与AFP均是较好的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生化指标.GPC3+AFP联合使用,对判断疗效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动脉免疫化疗栓塞(TAICE)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82例,其中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41例(TACE组),TAICE治疗41例(TAICE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 d检测2组患者血清CD4+、CD8+、CD4+/CD8+、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D4+、CD8+水平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ICE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TAICE组患者血清CD4+/CD8+显著高于TACE组(P<0.05),但2组患者血清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FP、CEA及AFU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CEA及AFU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TAICE组患者血清AFP和AFU水平显著低于TACE组(P<0.05),但2组患者血清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ICE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AFP和AFU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97-110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90例,依据恶性程度病理学分级将患者分为低度恶性组43例和高度恶性组47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2例作为对照组。脑胶质瘤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术后第14天、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第1天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GFAP水平。结果治疗前,低度恶性组和高度恶性组患者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度恶性组患者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低度恶性组(P<0.05)。低度恶性组患者术后第14天及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术后第14天(P<0.05)。高度恶性组患者术后第14天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GFA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恶性组患者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后血清TNF-α、GFA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术后第14天(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TNF-α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P<0.05),部分缓解患者血清TNF-α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P<0.05),疾病稳定患者血清TNF-α及GFAP水平显著低于疾病进展患者(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TNF-α和GFAP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对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肝癌组织中的肿瘤MVD。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5%,MVD为41.32±9.47,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HIF-1α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r=0.685,P<0.001)。HIF-1α、VEGF、MVD与肝癌的淋巴转移、包膜及静脉侵犯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的表达与肝癌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HIF-1α的过表达、高MVD与肝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影响肝癌的预后,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收治的ARDS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ARDS患者治疗后30 d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50例)。记录受试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2/FiO2)、肺损伤评分(LIS),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VEGF对ARDS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RDS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APACHEⅡ、SOFA、LIS评分分别为(99.27±18.04)ng/L、(134.52±24.46)ng/L、(19.88±5.14)分、(7.81±1.42)分、(1.68±0.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8±8.39)ng/L、(41.96±7.59)ng/L、(14.26±4.73)分、(3.48±0.63)分、(0.28±0.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组患者PaO2/FiO2水平为(164.37±27.39)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36±65.6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RDS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APACHEⅡ、SOFA、LI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HIF-1α水平、VEGF水平、APACHEⅡ评分、LIS评分、PaO2/FiO2是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IF-1α、VEGF水平预测ARDS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14(P0.05)。结论 ARDS患者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升高,检测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对监测ARDS患者疾病进程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候剑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145-4147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与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1例Ⅳ期DN患者。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将接受缬沙坦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黄葵胶囊与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的4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8周后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42/46)]高于对照组[66.67%(30/45)](P<0.05)。治疗8周后,两组SCr、BUN和UAE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SCr、BUN和UA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两组VEGF和HIF-1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VEGF和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2/46)]低于对照组[20.00%(9/45)](P<0.05)。结论采用黄葵胶囊与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Ⅳ期DN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VEGF、HIF-1α水平,改善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以及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方法:对66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转移组HIF-1α、VEGF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HIF-1α及VEGF的表达可能相互作用并影响MVD,且均与肝癌的转移相关;肿瘤血管的形成受HIF-1α及VEGF的表达的影响与调控,可能是促进肝细胞肝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8.
郭韦倩  左秀萍  张美  霞简文  白华 《西部医学》2021,33(11):1622-162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Iα(HIF-1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4例慢阻肺患者,按照慢阻肺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加重组46例、稳定组7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IF-1α、气道重塑相关指标、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含量,并分析HIF-1α含量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气道重塑相关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加重组和稳定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加重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加重组和稳定组NGF、b-FGF、TIMP-1、MMP-9、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加重组MMP-9、TIMP-1、VEGF、NGF、b-FG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加重组和稳定组APN、IL-17、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加重组APN、IL-17、IL-3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Pearson检验发现,慢阻肺患者血清中HIF-1α的含量与APN呈负相关(P<0.05);与IL-17、IL-33及NGF、b-FGF、TIMP-1、MMP-9、VEGF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HIF-1α参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且与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可能与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TACE治疗组、恩度加TACE治疗组、恩度联合TACE治疗组,每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在术后3 d均显著升高,术后1个月恩度加TACE治疗组、恩度联合TACE治疗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MV密度明显低于单纯TACE组(P均<0.05),恩度联合TACE治疗组明显低于恩度加TACE治疗组(P<0.05)。结论:恩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各参数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L(HIF-1α)在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59例晚期NSCLC行放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IVIM检查并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取参数值,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HIF-1α水平。治疗结束1~3月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将肿瘤对放化疗的治疗反应评价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和病变进展(PD),CR、PR归为疗效敏感组;SD、PD归为疗效不敏感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各参数值的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判断晚期NSCLC放化疗疗效的效能,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NSCLC患者血清VEGF、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IVIM参数值及血清VEGF、HIF-1α水平与年龄、分期及病理类型存在相关性(P<0.05)。治疗前D值、治疗前f值、D变化值、治疗后VEGF、VEGF变化值、治疗后HIF-1α值、HIF-1α变化值在预测近期疗效有一定价值(P<0.05)。D变化值、HIF-1α变化值诊断界值分别取0.29×10-3 mm2/s、0.29 ng/mL时,其预测放化疗疗效效能最佳。VEGF、HIF-1α联合IVIM参数能提高预测放化疗疗效的效能。结论 VEGF、HIF-1α单独或联合IVIM参数均可作为早期预测NSCLC放化疗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