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时心脏起搏器是预防和抢救心动过缓型心率失常病人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常规在X线导引下经静脉(常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动脉)在心室心内膜起搏。但需搬动病人,多科室协作,耗时较长,若遇到危重病人同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就无法搬动到放射科,紧急就地起搏。我科自2000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非漂浮电极行床旁临时心内膜起搏,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型医院为放射科配备了移动式X线摄影机,放射科技师携移动式X线摄影机进入病房,不能搬动或不便搬动的患者,不出病房就可以进行床旁X线摄片检查,及时向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方便了患者同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床旁X线摄片  相似文献   

3.
10多年来,作者在机关门诊就地抢救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成功15例,猝死1例。为探讨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成功率,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1就地抢救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或可疑心肌梗塞的患者,首先要立即就地休息,不要搬动,更不能未进行急救就将患者送往医院。因为这时心肌、心电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心室颤动、休克、心衰等导致突然死亡。本组16例心肌梗塞除1例因患者延误就诊,又搬动病人,造成碎死外,其他15例均经就地急救使病情稳定后安全转院,恢复均较好。例1,男,55岁。有…  相似文献   

4.
骨折病人多数因肢体活动受限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部分丧失,不方便下床排小便,为防止给病人造成骨折部疼痛加重,尽量避免搬动病人,笔者自制了不同型号的女用便器,临床应用50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3-2004年12月间共为宫外孕合并出血性休克病人施行手术36例,除2例患者出血量较大,病人处于昏迷状态,不能搬动体位,在单纯氯胺酮安定全麻下实行手术外,其余34例均在氯胺酮、安定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收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克 《沈阳医学》2002,22(4):83-84
对病情较重、不易搬动或走动的患,进行床旁摄片检查,如何提高照片质量,以达到临床诊断的需要,我们在多年的临床投照中摸索出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5-01~1996-01共收治新生地缺血缺氧性脑病50例,男30例,女20例。>1天20例,>3天25例.>7天5例。结果:治愈47例.好转2例,死亡1例。我们结合本组患儿的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软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护理:保持病儿绝对安静,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患儿头部的搬动。抬高头高部15~30度,取右侧卧位.以利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流出,室内应暗光、无噪音,保持室温在20℃~22℃左右,做好保护性隔离。2.呼吸道的护理:因患儿不宜搬动头部,长时间采用一种卧使易出现吸入性肺炎.做好呼吸道护理是重…  相似文献   

8.
潘全慧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496-2496
脑出血的急性期,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及活动,大多数患者应用了止血药物,这些方法有利于脑出血的恢复。但此类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加之卧床、止血药物的应用,更会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南京脑科医院在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例,经中西医治疗及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了患者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变化快,原则上不宜搬动,但临床上为了手术定位,术后复查,了解病情况变化等原因,必须做CT、B超等检查。应由医生、护士各1名全程护送病人,笔者于1998-2004年在神经外科工作,不断完善护送脑外伤病人的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时,传统使用的手术托盘有占地面积大、所占空间大、搬动不方便、稳定性差、功能单一等缺点,给手术操作和麻醉师观察患带来了很大不便。本着既能解决以上问题,又能够做到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使用的研究目的,作经过多年反复研究与改进,研制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托盘(图1)。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型医院为放射科配备了移动式X线摄影机,放射科技师携移动式X线摄影机进入病房,不能搬动或不便搬动的患者,不出病房就可以进行床旁X线摄片检查,及时向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方便了患者同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床旁X线摄片的质量保证及辐射防护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于石膏的塑性好,方便可靠,是创伤外科、骨科较理想的固定材料,石膏固定术后患者的精神压力及各种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细心观察护理,以减轻病人痛苦,使其早日康复,本文就这方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石膏固定后的早期护理 1·1 良好的搬动 石膏固定术后回病房的过程中,如搬动粗暴,放松了对伤肢的护理,可造成石膏断裂、  相似文献   

13.
脑组织受科外力作用,导致因颅由压增高使脑干扭移引趋脑实质内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深昏进、抽搐、颈项强直、瞳扎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重出现呼吸衰竭。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人患病后,应严格制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就地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运送病人时常需要3~4名医护人员去搬动1名病人过床,常因翻动病人不适,或因医务人员体力不足引起搬运病人不妥当、费力等困难,影响病人治疗、检查和护理。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简易过床器,用于临床实践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四肢骨折石膏固定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肢骨折是外科的常见病,治疗以石膏固定为主,下面就四肢骨折石膏固定术谈谈护理体会。1早期观察石膏是较理想的塑型固定物,一般在固定24~72 h后石膏才能完全干燥。在干燥前应认真观察与护理,如果不适当搬动,可造成关节部位断裂或造成石膏松动凹陷。因此,应该整体搬动,要有足够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突发性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兼见的患者,而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又往往无明显诱因,或仅因为搬动小物品、咳嗽、打喷嚏等引起,检查时有椎体旁压痛及神经根受累的表现,而腰CT及X光片多报道腰椎退变、间盘膨出或突出,使治疗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静脉置管针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方法,该针管腔大、补液速度快、韧性好、不易折断或脱出血管。解决了急诊抢救中因患者躁动,搬动等致针头刺破或脱出血管造成血肿或液体外漏的情况,弥补了常规输液管腔小,补液速度不理想的缺陷,避免了静脉切开操作复杂,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43例肝脾破裂患者的全面分析。对3例不典型脾破裂在诊治,急救过程中出现失误后所吸取的教训,得出如下几点体会;(1)要详细询问病史;(2)对肝,脾区受伤而不确切肝脾破裂的患者,要作详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3)已经确诊的典型患者,要积极抗休克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和检查。(4)出血倾向明显的患者最好就地抢救,就近治疗。(5)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转科手术时一定要血压平稳,尿量正常后方可搬动,操作要轻。(6)当临床怀疑脾破裂而又无确切的辅助检查支持时,也要以临床诊断为主,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相似文献   

19.
急诊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中,均面临着在抢救现场、转运车、检查(手术)台、病床之间的搬动.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徒手2~4人法或铲式担架进行搬动,该方法由于受工作人员体力不足、配合欠熟练,病人病情重、搬抬着手点难寻等情况影响,常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加重病人的病情,又常因急救搬运器材的不足影响抢救质量.鉴于实际需要,我科研制了多功能帆布担架并应用于急诊病人,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院内转送病人的输液安全管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京玉  王艳菊 《吉林医学》2004,25(11):65-66
为了加强搬动或转送病人静脉输液的安全,我科在套管针与输液管之间连接带套管扣的静脉延长管,以防止脱出。对躁动病人注意约束好四肢,用双手套袜子的方法减少拔针的机会,起到最大限度地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