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秀茹  沈彤 《中草药》2012,43(4):661-663
目的研究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对金挖耳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天名精内酯酮(1)、天名精内酯醇(2)、11αH-桉烷-4(15)-烯-12,8β-内酯(3)、特勒内酯(4)、1-酮-桉烷-11(13)-烯-12,8α-内酯(5)、5α-羟基4-表旋覆花内酯(6)、5,6α-环氧桉烷-12,8β-内酯(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秦友沐  吴艳萍  欧杜哈  蒋建勤 《中草药》2018,49(7):1520-1524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MCI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漆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6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化合物:泽漆内酯戊(1)、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3-酮(2)、齐墩果酸(3)、白桦脂酸(4);6个酚性化合物:苯甲酸(5)、没食子酸乙酯(6)、3,3′,4,4′-四羟基联苯(7)、短叶苏木酚(8)、6-羟基-7,8-二氧亚甲基香豆素(9)、3,3′-二甲氧基鞣花酸(10);5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11)、3′-甲氧基木犀草素(12)、金丝桃苷(13)、柚皮素-7-0-β-D-葡萄糖苷(1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5)及1个甾体化合物:3β-羟基-胆甾-5-烯(16)。结论化合物7~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4~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李宛霏  邹娟  李继新  张敬杰  潘炉台 《中草药》2016,47(8):1278-1281
目的研究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岩凤尾蕨全草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过氧麦角甾醇(2)、2β,15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16-烯(3)、3β,25-二羟基-环阿尔廷-23-烯(4)、3β,24-二羟基-环阿尔廷-25-烯(5)、大黄素(6)、1,7-二羟基酮(7)、熊果酸(8)、麦角甾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凤尾蕨属植物分离到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  相似文献   

4.
饿蚂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饿蚂蝗全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香树脂醇(1),白桦脂酸(2),胡萝卜苷(3),正三十烷酸(4),羽扇20(29)-烯-3-酮(5),二十四烷酸单甘油酯(6),豆甾-5-烯-3β-7α-二醇(7),脱镁叶绿素甲酯(8),邻羟基苯甲酸(9),β-谷甾醇(10),d-儿茶素(11),木犀草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饿蚂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3)
目的:研究唇形科蜜蜂花属植物香蜂花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香峰花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三对节酸(2)、香草醛(3)、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乌苏酸(5)、齐墩果酸(6)、胡萝卜苷(7)、2α,3β,23,29-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9-O-β-D-吡喃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9)、迷迭香酸(1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1)、β-谷甾醇(12)、十六烷酸(13)。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白花中华苦荬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JL  Lv D  Liang XY  Zhao M  Zhang SJ 《中药材》2011,34(11):1706-1708
目的:研究干燥白花中华苦荬菜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花中华苦荬菜全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β-谷甾醇葡萄糖苷(2)、β-谷甾醇(3)、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4)、15-羟基-1(10),3,11(13)-愈创木三烯-12,6-内酯-2-酮(5)、Chinensiolide B(6)、Chinensiolide E(7)、Ixerochinoside(8)、Chinensiolide C(9)、10α-羟基-4(15)-愈创木烯-12,6-内酯(10)、10α-羟基-4(15),11(13)-愈创木二烯-12,6-内酯-3β-O-β-D-(6'-对羟基苯乙酰氧基)葡萄糖苷(11)、黑麦草素(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3)、木樨草素(14)、叶黄素(15)。结论:其中,化合物1、10、11、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杜冬生  秦艳  程志红  陈道峰 《中草药》2018,49(9):2007-2012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ubinernoid A(1)、(2R,6R,9R)-2,9-二羟基-4-巨豆烯-3-酮(2)、3S,5R-二羟基-6R,7-巨豆二烯-9-酮(3)、去氢催吐萝芙醇(4)、布卢姆醇A(5)、布卢姆醇B(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1α,2α,3β-三羟基齐墩-12-烯-28-酸(9)、2α,19α-二羟基乌苏酸(10)、3α-羟基木栓烷-2-酮(11)、7-oxopetrosterol(12)、3β-羟基-豆甾-5-烯-7-酮(13)、丁香脂素(14)、落叶松脂醇(15)、瑞香新素(16)、伞形花内酯(17)、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8)、对羟基苯丙酸(19)、对羟基苯甲醛(20)、对甲氧基苯甲醛(21)、对甲氧基苯甲酸(22)和5-羟甲基糠醛(23)。结论除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付明  牛友芽  余娟  孔庆童 《中药材》2012,(11):1778-1781
目的:分离鉴定雾水葛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雾水葛全草中分离出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齐墩果酸(3)、(-)表儿茶素(4)、α-香树脂醇(5)、丁香基-β-芸香糖苷(6)、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东莨菪苷(8)、黄芩素-7-O-α-L-鼠李糖苷(9)、东莨菪素(10)、槲皮素(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2)、洋芹素(13)、2α-羟基乌苏酸(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卵叶远志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卵叶远志Polygalasibir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运用1H-NMR和13C-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2)、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3)、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4)、邻羟基苯甲酸(5)、间二羟基苯甲酸(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7)、正三十一烷(8)、正三十烷醇(9)、正十八烷酸(10)、α-十四烷酸甘油酯(11)和α-二十二烷酸甘油酯(12)。结论化合物1~4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区别于常规远志皂苷元的三萜类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梁会娟  白素平  刘伟  袁永亮  叶丹丹 《中草药》2011,42(10):1913-1916
目的研究银背风毛菊Saussurea nive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银背风毛菊丙酮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3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1)、2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2)、1β-hydroxy-ursa-9(11),12(13)-dien-3β-yl palmitate(3)、1β-hydroxy-oleana-9(11),12-dien-3β-yl palmitate(4)、21α-hydroxy-taraxastero(l5)、20(30)-烯-21α,22α-环氧-3β-蒲公英醇(6)、12-ursene-3β,11α-diol 3-O-palmitate(7)、9(11),12-ursadien-3β-ol 3-O-palmitate(8)、bauereny lacetate(9)、3β-hydroxy-11-oxo-olean-12-enyl palmitate(10)、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yl palmitat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银背风毛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1为首次从风毛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河南狭苞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永亮  叶丹丹  梁会娟  刘伟  白素平 《中草药》2012,43(7):1270-1272
目的研究产自河南的狭苞橐吾Ligularia 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狭苞橐吾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1)、6β,8α-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2)、6β,8α-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β-内酯(3)、eremoligularin(4)、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5)、10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6)、艾里莫芬-1(10)-7(11)-8(9)-三烯-12,8-内酯(7)、咖啡酸(8)、棕榈酸(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闵欢  赵志敏  郭未艳  杨得坡  成金乐 《中草药》2012,43(6):1050-1056
目的研究尖齿臭茉莉Clerodendrum lindleyi根和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DPPH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从尖齿臭茉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单乙酰马蒂罗苷(2)、4″-O-乙酰马蒂罗苷(3)、赪桐苷A(4)、3″,4″-O-乙酰马蒂罗苷(5)、洋丁香苷(6)、木栓酮(7)、粘霉烯醇(8)、蒲公英萜醇(9)、钩大青酮(10)、海通酮E(11)、(24S)-乙基胆甾-5,22,25-三烯-3β-醇(12)、hedyotol C 4″-O-β-D-glucopyranoside(13)。化合物1~6从根中分离得到,7~13从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显示了不同程度的DPPH清除活性。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分离得到的苯乙醇苷类、萜类及甾醇类成分均具有一定的DPPH清除作用,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4″-O-乙酰马蒂罗苷、单乙酰马蒂罗苷和洋丁香苷活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桃儿七中酚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孙彦君  周巍  陈虹  李占林  华会明 《中草药》2012,43(2):226-229
目的研究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的酚类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桃儿七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原儿茶酸(2)、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3)、香草酸(4)、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5)、ilexpubside A(6)、对羟基苯乙醇(7)、苯乙醇-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8)、2-(4′-羟苯基)-硝基乙烷(9)、2-(4′-羟苯基)-硝基乙烷-4′-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6、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王盈盈  梁鑫  钟惠民 《中草药》2012,43(7):1280-1284
目的对云贵腺药珍珠菜Lysimachia stenosepala var.flavesce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柱、聚酰胺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云贵腺药珍珠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鼠李柠檬素(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2)-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木糖苷-(1→2)-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苷-6-O-β-D-木糖苷)-β-D-葡萄糖苷(9)、β-谷甾醇(10)、原报春花素A(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从珍珠菜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锐尖山香圆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锐尖山香圆叶(Turpinia argu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2),环丁二酸酐(3),芹菜素(4),焦没食子酸(5),α-呋喃甲酸(6),没食子酸(7),2-4′-羟基-苄基-2-羟基-丁二酸(8),木犀草素(9),芹菜素-7-O-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1),芹菜素-7-O-新橙皮糖苷(12),芹菜素-7-O-2′-鼠李糖基芸香糖苷(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本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周渊  周思祥  姜勇  孙健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8):1479-1483
目的 研究毛冬青Ilex pubesc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冬青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苷元(1)、染料木苷(2)、山柰酚-3-O-β-龙胆二糖苷(3)、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4)、山奈酚-3-O-β-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龙胆二糖苷(6)、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4,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毛冬青皂苷A1(8)、毛冬青素A(9)、2-羟甲基-3-咖啡酰氧-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咖啡酰甲基-3-羟基-1-丁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2-苯乙基-O-α-L-阿拉伯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化合物1~6、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EtOAc extracts of Paeonia lactiflora.Methods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is.Results Seventeen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1,2,6-benzenetriol-1-O-α-D-glucoside(1),paeoniflorin(2),4-methylpaeoniflorin(3),albiflorin(4),paeonidanin(5),benzoylpaeoniflorin(6),4-methylbenzoylpaeoniflorin(7),benzoylalbiflorin(8),paeonidanin A(9),galloylalbiflorin(10),debenzoylalbiflorin(11),4’,5-dihydroxyflavanone-7-O-β-D-glucoside(12),5,7-dihydroxy flavanone-4’-O-β-D-glucoside(13),(+)-catechin(14),gallic acid(15),vanillic acid(16),and 1,2,3-benzenetriol(17).Conclusion Compound 1 is a new compound named paeoniphenoside.Compounds 12 and 13 are firstly obtained from genus Paeonia L.,and compounds 5 and 9 are isolated from P.lactiflora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8.
周思祥  姚志容  李军  屠鹏飞 《中草药》2012,43(3):444-447
目的研究枸骨Ilex cornu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枸骨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4S)-4-(4-hydroxy-3-methoxybenzyl)-2-(5-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3-ol(1)、大黄素甲醚(2)、11-酮基-α-香树脂棕榈酸酯(3)、羽扇豆醇(4)、30-醛基羽扇豆醇(5)、乌索醇(6)、3β-羟基-乌索-11-烯-13β(28)-内酯(7)、乌索酸(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坡模酸-28-O-β-D-葡萄糖苷(11)、长梗冬青苷(12)。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椿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椿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ODS及RP-HPLC对椿皮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椿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 ether(1)、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2)、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dihydroconiferyl ether(3)、咖啡酸甲酯(4)、松柏苷(5)、scopoletin(6)、7-methoxy-2H-chromene(7)、香草醛(8)、4-hydroxy-2(E)-nonenoic acid(9)、(9S,12S,13S)-(E)-9,12,13-trihydroxy-10-octadecaenoic acid(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5、7、9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盘龙七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中草药》2012,43(9):1704-1707
目的研究盘龙七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儿茶素(2)、熊果苷(3)、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氨酸(6)、琥珀酸(7)、原儿茶酸(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槲皮素(11)、金丝桃苷(12)、芦丁(13)、阿福豆苷(14)、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6)。结论化合物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