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离体培养条件下伊犁贝母四倍体诱导及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选育四倍体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新种质,为高产、高生物碱含量的伊犁贝母育种打下基础.方法 以鳞茎诱导出的不定芽为材料,将其接入含有2%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MS培养基诱导四倍体,利用处理后不定芽表型变化及染色体计数筛选鉴定四倍体伊犁贝母.结果 成功获得了染色体加倍的伊犁贝母新材料,其中以含秋水仙素400 mg/L浸泡24 h效果最佳,四倍体诱导率达到33.3%,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相比,二者在表型性状、显微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四倍体植株体型大、生长优势明显,离体条件下利用不定芽诱导多倍体是伊犁贝母倍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和组织培养技术诱导鸡蛋参多倍体,丰富现有遗传资源。方法:通过不同浓度(0.01%~0.2%)的秋水仙素和不同的诱导时间(6~60h)处理已得到的鸡蛋参无菌苗。结果:诱导株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获得秋鸡蛋参四倍体、嵌合体和八倍体。结论:0.2%秋水仙素处理36h,四倍体诱导率在33.3%,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盾叶薯蓣四倍体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选育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新种质资源,以期为高产、高皂苷元含量薯蓣育种打下基础。方法 以刚露出绿色芽点的盾叶薯蓣愈伤组织块为材料,采用两种方法处理:①愈伤组织块浸泡到秋水仙素水溶液中。②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结果 成功获得了染色体数加倍的薯蓣新材料,其中以1×103mg/L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24 h效果最好,诱导率达到35.2%,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亲本相比,二者在外观形态、生理指标、显微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四倍体植株体型大、具生长优势,离体条件下利用愈伤组织块诱导多倍体是盾叶薯蓣倍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诱导青蒿四倍体,筛选出最佳诱变条件。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材料进行诱变。幼苗浸泡法:秋水仙素溶液浸泡青蒿幼苗,药液浓度和浸泡时间以及处理温度呈梯度设置;萌动种子浸泡法:秋水仙素溶液浸泡青蒿萌动种子,药液浓度呈梯度设置。然后对所得幼苗根尖染色体镜检,结合植株外形和气孔保卫细胞的特征,确定其诱变率。结果幼苗浸泡法中,以15℃下,0.2%秋水仙素处理96 h为宜,诱变率30%。萌动种子浸泡法中,以25℃下3~5 mg/L秋水仙素处理120 h为宜,诱变率45%~96%。结论萌动种子浸泡法优于幼苗浸泡法。  相似文献   

5.
粉葛组织培养及同源四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堂英  李惠波  向素琼  梁国鲁 《中草药》2005,36(8):1230-1233
目的建立粉葛的组织培养体系;培育粉葛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方法以M 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外植体茎尖或茎段获得组培再生植株;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秋水仙素对无菌苗茎尖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诱导遗传物质加倍的同源四倍体。结果其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 S 6-BA 1.0 m g/L 2,4-D 1.0 m g/L NAA0.2 m g/L,分化和增殖培养基为M S 6-BA 1.0 m g/L 2,4-D 0.2 m g/L,生根培养基为1/2 M S IBA 0.2 m g/L;从长出约1 cm的丛生芽上切取0.3~0.5 cm的茎尖用0.4%~0.5%的秋水仙素处理48 h效果较好,体积分数过低或过高和处理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不易成功。结论同源四倍体粉葛为葛根中药用物质质量分数的提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春花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长春花中有效成分生物碱的含量,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出长春花同源四倍体,为获得优质长春花四倍体株系打下基础。方法:以秋水仙素为诱导剂,对实生苗顶芽进行处理,考察不同浓度和不同的处理时间对诱导率的影响。对获得的变异株通过形态、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鉴定,筛选出同源四倍体。结果:毛细管法诱导实体幼苗的顶芽效果较好,0.1%秋水仙素处理72h和0.2%处理48h,四倍体的诱导率分别达到46%和58%。各处理组共获得四倍体38株,四倍体的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茎、叶、花、果变大,四倍体单株干重也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7.
刘奕清  吴林  陈泽雄  朱菲菲 《中药材》2012,(11):1729-1732
目的:获得金银花四倍体植株。方法:离体条件下应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和混合培养法对金银花愈伤组织进行了不同浓度和时间的处理。结果:以0.1%秋水仙素浸泡15 h诱导效果最佳,诱变率为30.5%。茎尖染色体压片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二倍体对照为2n=2x=18。获得的金银花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变化明显,植株变粗壮,叶片变厚,颜色变深,茎基部粗壮,生长势变缓。气孔、保卫细胞明显增大,气孔密度明显减小。结论:秋水仙素浸泡法可以作为金银花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6)
目的: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对金铁锁进行多倍体诱导试验,以期获得金铁锁多倍体植株。方法: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利用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对二倍体组培苗进行诱导,比较不同预培养时间和不同处理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秋水仙素对金铁锁进行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金铁锁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3 d后,再在附加有40 mg/L秋水仙素的分化培养基中处理2 d的诱导效果最佳,其变异率达到19.05%。金铁锁多倍性植株"同质化"处理的最佳次数为5次。对获得的经形态观察初筛的变异植株根尖进行染色体计数后发现,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为2n=4X=56,为四倍体。未加倍的植株染色体为2n=2X=28,为二倍体。观察中也发现有少数变异植株根尖同时存在有28和56条染色体的细胞,为嵌合体。结论: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的方法,在短期内可获得较多纯合的金铁锁多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8)
目的:改良卷叶贝母现有品种,增加其药用成分含量,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低温沙藏层积处理卷叶贝母种子,使其完成生理和形态后熟,再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卷叶贝母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处理。结果:经植物形态学和染色体数检测,诱导后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结论:卷叶贝母种子用30 mg/L的GA3处理32 h,再经沙藏70 d,其种子萌发率为67.0%;沙藏处理成熟后的种子用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8 h,其多倍体诱导率为85.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干预长春新碱(VCR)诱导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长抑制及凋亡的作用。方法:①PSP浓度(500、1000、2000、4000mg/L)及VCR浓度(2.5、5、10、15mg/L)分别与骨髓细胞共同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②PSP(500、1000、2000、4000mg/L)与骨髓细胞预培养2h后再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mg/L的VCR继续培养14d,应用MTT法测定BMSCs增殖。③BMSCs培养14d后再加入VCR(2.5、5、10、15mg/L)继续培养24h,经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细胞凋亡。④PSP(500、1000、2000、4000mg/L)与BMSCs培养14d后再加入5mg/LVCR继续培养24h,经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及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细胞凋亡。结果:①PSP(1000、2000、4000mg/L)与骨髓细胞培养14d后OD值(3.80、4.48、4.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70),其中PSP 2000mg/L组OD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CR(5、10、15mg/L)组OD值(2.36、1.83、1.6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70)。②骨髓细胞与PSP孵育2h后再加入5mg/L VCR继续培养14d,PSP 2000mg/L+VCR 5mg/L组OD值(3.51)与VCR 5mg/L组OD值(2.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BMSCs培养14d再加VCR继续培养24h后FACS测定VCR(5mg/L、10mg/L、15mg/L)组凋亡率分别为31.12%、39.37%、64.10%,与正常对照组(7.7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④PSP与BMSCs培养14d再加入5mg/L VCR继续培养24h后,FACS测定PSP(1000mg/L、2000mg/L和4000mg/L)组凋亡率依次为27.77%、24.33%和25.20%,与凋亡诱导组(35.9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Hoechst 33342检测,PSP(2000mg/L、4000mg/L)组凋亡率为29.0%和29.67%,与凋亡诱导组(40.3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黄精多糖可促进BMSCs增殖,有效地阻止长春新碱对BMSCs生长的抑制及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怀牛膝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利用人工处理诱导产生怀牛膝多倍体的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碱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和温度来处理怀牛膝的萌动种子,使之产生四倍体变异株,经连续七代的定向培育,证实其各种遗传性状及特征均已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长期栽培及野生平贝母的总生物碱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平贝母中总生物碱的分布,为平贝母地上部分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平贝母生物碱组分的分离对比采用薄层色谱法;总生物碱含量测定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结果:平贝母不同生长部位的生物碱组分存在差别。平贝母栽培品地上部位在营养生长期、花期、果期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地下部位的2.361,2.310,2.193倍,平贝母野生品地上部位在营养生长期、花期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地下部位的1.870,1.496倍。结论:平贝母植株中总生物碱含量虽略有波动,且不同生长部位生物碱组分存在差别,但总体上平贝母地上茎叶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三倍体培育及生物性状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三倍体灯盏花,并对其重要经济性状进行评估。方法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灯盏花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栽培种杂交获得三倍体灯盏花。用染色体法鉴定灯盏花倍性,大田观察评估三倍体灯盏花形态学特征,HPLC法测定灯盏乙素量。结果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成功获得三倍体灯盏花(2n=3x=27);与双亲相比,三倍体灯盏花植株在株高、叶片长、叶片宽、花瓣数、气孔大小上大于二倍体,低于四倍体,但其叶片数和花朵直径均大于双亲;三倍体植株生长旺盛,灯盏乙素质量分数1.38%,介于四倍体(1.51%)和二倍体(1.22%)之间,但其产量显著高出四倍体,为二倍体的2.14倍和四倍体的1.84倍。结论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培育的三倍体灯盏花,灯盏乙素量虽然低于四倍体,但显著高于二倍体,综合其产量远远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特征,三倍体灯盏花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何首乌快速繁殖体系并对之进行优化;探索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何首乌的繁殖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将顶芽于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筛选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条件.结果:何首乌最佳繁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 L-1 +NAA 0.3 mg·L-1+ PP3330.4 mg·L-1;0.2%秋水仙碱浸泡芽30 h,或0.3%秋水仙碱浸泡芽18h为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理想条件,诱导率高达16.7%.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进行何首乌的快速繁殖;秋水仙碱是有效的多倍体诱导剂.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共获得25个同源四倍体株系.该实验为何首乌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桔梗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山林  舒娈 《中药材》2002,25(7):461-462
本研究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用秋水仙碱诱导,成功地获得了大量桔梗同源四倍体株系,并经田间农艺性状鉴定,显示了多倍体植株所表现的典型巨型性,为进一步选育出产量高、皂甙含量高的优良桔梗品种展示了较好的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秋水仙碱并配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效率达90.0%,优于对照组66.7%。[结论]秋水仙碱配合中药自拟方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平贝母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平贝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及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平贝母水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平贝母水提物能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能减轻蛋清所致大鼠足趾肿胀;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平贝母水提物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配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中药汤剂配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配合秋水仙碱,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秋水仙碱。[结果]总有有效率治疗组(90.0%)优于对照组(66.7%)。[结论]中药自拟方药配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Colchicine-treated suspension cultures of Valeriana wallichii produce higher amounts of valepotriates than did the respective untreated culture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valepotriates in the treated culture remains in the absence of colchicine even if the chromosome status returns to normal. When the colchicine treatment is repeated, a further increase in valepotriate production can be obtained. Besides known valepotriates, a series of fourteen new compounds, hitherto not described for the parent plant,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Eight of them are also found in plant parts in minor amounts, but six seem to be present only in tissue cultures of V. wallichii.  相似文献   

20.
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多倍体的方法。方法:将秋水仙碱加入培养基中采用幼苗、叶片和愈伤组织3种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结果:经预培养1周的叶片和愈伤组织以15 mg.L-1秋水仙碱处理1周的诱导效果最好,加倍率可达33.33%,且多数为整株加倍。加倍植株叶片较肥厚宽大、皱折增多、色深、根粗壮,气孔比二倍体明显增大,染色体数为8~64条不等。应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比较分析表明,变异植株与未加倍植株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用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成多倍体植株是有效的,已有部分植株已加倍成为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