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全面部骨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部骨折主要指面中1/3和面下1/3骨骼同时发生的骨折.由于颌骨维持着面部的外形和轮廓,一旦发生全面部骨折,面部外形则遭到严重破坏,常伴发颅脑损伤且常合并胸腹脏器和四肢伤.因此,全面部骨折的诊治一直是颌面部创伤外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诊治原则及方法 仍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就全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面部颌骨骨折后重建其外形与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按正颌外科技术的治疗原则,对26例面部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临床治疗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对26例全面部骨折病例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定位,设计术式,切开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线型骨折处辅助内镜、90°侧壁螺丝刀从口内或口外隐蔽小切口进路复位固定,术后CT三维重建、牙颌模型复查与术前对比观察。结果:26例术后骨折复位良好,面部外形突度和对称性恢复良好、无明显疤痕。23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闭口运动、咀嚼功能恢复正常;3例咬合关系有后牙早接触,经颌间牵引和调牙合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显示全面部骨折的立体结构和骨折线的全貌,精确定位分析、设计手术方式,使术中有明确的路经和程序。辅助内镜、90°侧壁螺丝刀,可从口内或口外隐蔽小切口进路复位固定线型骨折,减少组织损伤及避免面部瘢痕,符合微创和美学手术原则,适用于下颌角、升支、颧骨颧弓的线型骨折。  相似文献   

4.
提要: 全面部骨折特指面中1/3 和面下1/3 的骨骼同时发生的骨折。全面部骨折除有严重的局部损伤外,常伴发颅脑伤以及全身多个器官损伤,救治中不仅要考虑局部因素,更要涉及初期急救时系统损伤救治的相关问题。因此,初期救治中应遵循标准的急诊创伤处理ABCs法,首先救治危及生命的损伤,然后尽早实施专科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前应有明确的影像学诊断,精确了解骨折部位、骨折段移位情况。遵循良好显露,直视下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的手术原则。本文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简要评述全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严重面中部、下颌骨多发骨折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 ,应用经颏下口腔气管插管法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一、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1岁 ,因骑摩托车不慎摔倒 ,面部先着地 ,造成多发性面部损伤住院。入院后经X线、CT检查诊断为 :①下颌骨多处骨折 ,双侧髁状突颈骨折 ,左右下颌角骨折。②LeFortⅡ型骨折并有LeFortⅢ型成分 ,入院第六天接受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病例 2 ,男 ,30岁 ,发动手扶拖拉机时被摇把击伤面部 ,X线、CT检查诊断为 :①左侧下颌骨颏孔区骨折。②LeFortⅠ型骨折 ,3┼ 3缺失 ,鼻骨骨折 ,入院后五天行手术…  相似文献   

6.
<正>由佛山市中医院颌面外科专家彭国光教授和全国骨伤科名家陈志维教授主编的《牙颌创伤治疗学》最近经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业内人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该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颌面创伤治疗优秀专著之一,对临床专科医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该书详细介绍了颌骨骨折、眶骨骨折、鼻眶筛骨折、髁状突骨折和全面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法的要点,指出了腭部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特殊全面部骨折手术中一种经颌下置管全麻的方法并探讨其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7例全面部骨折、无法实施鼻插全麻患者,口插全麻并稳定后制备口底与颌下间隧道并将气管导管导出颌下、固定。手术结束后将导管导回口腔。结果:所有患者口腔插管和口底导出均顺利,导管位置无改变,双肺呼吸音对称。术中麻醉平稳,管理方便,不影响手术操作。术后局部无气肿、感染、气道阻塞、神经损伤。结论:在无法鼻插全麻前提下,经颌下置管全麻避免了气管切开,同时满足了颌骨骨折术中咬合对位的要求,是特殊全面部骨折麻醉手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攻颌间牵引钉在全面部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1例全面部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辅以自攻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间牵引。结果:7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其中24例达到解剖复位,47例基本复位,咬合关系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自攻颌间牵引钉作为全面部骨折的辅助治疗对手术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全面部骨折(panfacial fractures)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我院1991-2006年全面部骨折患者60例,15例传统方法治疗即颌间结扎牵引固定;45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1-8年,包括门诊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外伤后均出现骨质重新愈合,无骨不连现象;保守治疗患者功能基本恢复,外形较差,手术治疗患者功能、外形均得到较好的恢复;张口度总体上看保守治疗患者恢复不如手术治疗患者。结论全面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全面部骨折主要指面中1/3和面下1/3骨骼同时发生的骨折。由于颌骨维持着面部的外形和轮廓,一旦发生全面部骨折,面部外形则遭到严重破坏,常伴发颅脑损伤且常合并胸腹脏器和四肢伤。因此,全面部骨折的诊治一直是颌面部创伤外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诊治原则及方法仍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就全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儿童颌面部骨折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颌面部损伤的结果是面部生长受到影响 ,随儿童发育成熟其颌面部生长和再塑型明显不同于成年人的面部 ,因此儿童颌面部骨折的处理有其独特的治疗方式。有关儿童颌面部骨折处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国外较为广泛 ,而国内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儿童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如下。1 儿童颌面部骨折治疗的观念非手术治疗已成为儿童颌面部骨折处理的常规方法。它适用于一些选择性病例 ,如年幼儿童骨折移位不明显者。不必广泛采用内固定技术 ;然而 ,在明显移位的骨折中 ,破坏性较小的手术治疗方法也经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数字外科技术在眼眶损伤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眼眶缺损患者采用CT扫描获取眶区数据,通过反求与快速原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数字外科技术进行术前设计,在手术达到骨折精确复位的同时完成眼眶重建,并结合坚固内固定及Medpor 填充方法解决眶骨折变形、眼球内陷及复视等问题.结果 7例眼眶缺损患者均重建了眼眶形态,获得了理想的眶周轮廓恢复,4例眼球内陷得到矫治,2例复视术后无复发.结论 数字外科技术为眼眶重建的手术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精确手段,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面部形态.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特殊阶段,其颌面部解剖结构、牙列情况及心理状态与成年人有明显区别。颌面部骨折患儿常出现面部发育畸形、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等,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因此,儿童颌面部骨折的诊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颌面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损伤原因多为意外跌倒、交通伤及运动伤。近年来,数字化外科技术为儿童颌面部骨折提供精确的诊断及微创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对于儿童颌面部骨折治疗理念逐渐倾向于手术治疗,选择可吸收材料对儿童颌面部骨折进行固定,降低对儿童面部发育的影响。长期随访对于儿童颌面部骨折患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监测患儿面部发育情况。此外,临床医生应注意患儿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伤较重或发现有心理问题的患儿,应尽早干预治疗。文章就近年儿童颌面部骨折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原则及伴发的心理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口腔颌面部创伤中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意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panfacialfracture从字面的角度理解 ,“pan ”在英文词典中作为前缀时解释为“includingall”既“全、总、泛”的意思。如 panamerican可解释为全 (泛 )美 ,panpacific解释为全 (泛 )太平洋等。因此 ,panfacialfracture最恰当的字面解释应为全面部骨折。一些中文书或文献中提出的碟形面部骨折或盘形面部骨折主要是根据全面部骨折后引起的面部的宽度和高度增加、中央凹陷 ,类似于碟形或盘状而得名 ,应予以纠正。panfacialfracture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在一些英文教科书及专业人士所发表的论著中往往指头面部严重的或多发性损伤或骨折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颧面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颧面部骨折病例的资料。根据颧面部骨折的类型、病人的要求、心理及经济状况等,分别采用半冠状切口,局部小切口及复合切口进行颧面部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结果:43例患者中,术后40例面部的形态与功能恢复满意,3例轻度不对称,2例颞部轻度内陷。结论:手术是治疗颧面部骨折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颌面部多发性骨折是指发生于颌面部且骨折部位在两处或两处以上的骨折[1].随着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逐渐增多,颌面部骨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多发性骨折或全面部骨折,即下颌骨与颧骨、上颌骨同时发生骨折[2-3],此类骨折功能障碍及外观畸形严重,常规手术复位固定往往需要做多个切口.临床实践中笔者采用耳前长角形切口可同时处理面中1/3和面下1/3骨折,配合口内前庭沟切口即可对颌面部多发骨折进行较完善的复位固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C臂机导向下颧弓骨折复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使颧弓骨折复位术能在X线透视下进行,增加复位成功率及即刻评价复位效果,避免矫枉过正现象,拟将该手术在C臂机导向下进行,本文探索该方法的优缺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自2003年以来,共对68例单纯颧弓骨折患者,局麻下经口内进路在C臂机导向下进行复位操作。所有患者术前拍颧弓切线位片或CT,明确颧弓骨折的类型,手术当天详细记录病史、张口度和颧面部畸形程度,术后评价即刻效果;3个月后复查,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颧弓切线位或CT)评价。结果:术后即刻影像学复查,67例患者复位优,1例患者复位失败,改为开放性手术。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颧面部外形完全对称者占89.55%(60/67),基本对称者占10.45%(7/67);术前平均张口度(2.36±0.25)cm,术后平均张口度(3.7±0.32)cm;CT显示骨折段对位对线好。结论:C臂机导向直视下颧弓骨折复位术,能使骨折段复位更准确,但应选择好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并应做好术中X射线的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全面部骨折的复位固定顺序。方法对46例全面部骨折患者行钛钉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辅以颌间结扎牵引复位固定,按先下颌后上颌,按先两头再中间的顺序进行。结果术后患者颌面外形和咬合关系恢复满意,效果稳定。结论全面部骨折应按先下颌后上颌,先上下两头再中间,由外向里的复位固定顺序,辅以颌间结扎牵引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9.
Ying K  Yang QF  Wang F  Zhu YW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3):328-330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急诊处理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全面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颌间或颅颌牵引,复位次序遵循"从固定到活动,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结果:3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满意效果,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功能恢复正常,面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全面部骨折通过面部小切口切开,按从固定到活动,从简单到复杂的复位固定顺序,辅以颌间结扎牵引进行固定,方便、可行,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面部骨折各种手术复位径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对2002—2009年在宿州市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救治的资料完整的69例全面部骨折手术病例复位手术径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有47例采用了头皮冠状切口+小切口,22例单纯采取局部小切口。术后随访平均6个月,患者在功能上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表现各有不同。结论    冠状切口+小切口和单纯局部小切口在不同适应证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应进一步研究如何减少冠状切口的并发症和如何应用微创切口对全面部骨折进行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