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近年来临床最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和生活,一旦药物及物理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治疗往往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已由单纯椎间盘摘除术发展至目前比较常见的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术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并且自从椎间融合器Cage应用于脊柱融合术并取得成功以来,各种椎间融合器相继问世,并受到临床广为接受。  相似文献   

2.
正脊柱生理弯曲的存在导致脊柱不仅受到垂直压力,还会受到剪切和旋转应力的影响,手术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仅靠内固定很难达到,椎体间融合可以有效地分担内固定负荷,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1-2])。最初的手术只能在椎体间植入骨组织来促进椎体间稳定。融合器的发明促进了椎体间融合的发展,先后出现了钛制螺纹旋入式椎间融合器、高分子聚合材料(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多孔钛合金材料融合器~([3-4])以及最新研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侧方人路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方法、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极外侧椎间融合术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8例,3例椎间融合器矫形加椎体螺钉内固定,5例单纯椎间融合器矫形.分析其临床效果、侧弯矫正率和并发症.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每例平均50 ml,术后腰腿痛明显减轻,下肢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侧弯矫正率为64%.随访6~30个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2例有矫形角度的轻度丢失.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侧方入路的前面无注释微创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脊柱微创手术已成为治疗腰椎疾病的主要趋势, 传统的椎间融合器难以满足微创手术的需要, 因此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被研发应用于临床。该类融合器利用铰接结构原理, 以收缩状态植入椎间隙, 于原位撑开, 可增加与终板接触面积, 并能够恢复前凸曲度, 具有较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适用于各种需要椎间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对近年来研发的可撑开型融合器的类型、设计特点、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国产GSS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方法 2001年7月~2003年6月两年间,对29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病例行椎管减压、国产GSS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植骨融合情况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其腰痛恢复情况和手术疗效.结果 29例获6~25月的随访(平均11.3月),术后均获骨性融合,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神经损伤及螺钉位置不良而二次手术病例,优良率为93%.结论国产GSS内固定系统并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融合率高、疗效满意,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6.
应用椎间融合器治疗下腰疾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应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或不结合附加内固定方法治疗下腰椎疾患的效果。方法对 12 6例下腰椎疾患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单纯应用椎间融合器 6例 ,椎间融合器加内固定 12 0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 ,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平均随访 39.7个月 (2 4~ 6 0个月 ) ,2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均在 90 %以上。结论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或不结合附加内固定方法 ,可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同时完成植骨融合 ,长期随访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椎间融合器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报道应用椎间融合器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并对该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后路扩大减压,单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37例。实验研究中,取6具新鲜尸体标本的L2-S1节段制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结果:术后对其中33例患者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优良率90.8%,X线评价椎体间骨融合率达94.8%,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生物力学结果表明,全椎板扩大减压导致椎节失稳,椎间融合器或椎弓根钉的使用可恢复节段稳定性。结论:临床实践和生物力学实验均表明,椎间融合器在严重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椎间隙和神经根管高度和增加椎间融合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融合器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其可以提供术后近期的脊柱结构稳定,为植入骨块提供适合融合的生物力学环境。近年来,关于可吸收材料椎间融合器的研究较多,相比传统椎间融合器(如不锈钢、钛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它具有更好的刚度和弹性系数,对影像学评估干扰更小等诸多优势[1]。笔者将就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材料、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1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材料1.1材料类别1966年Kulkarni首先将可吸收材料应用于外科缝线,之后被成功应用于手术缝合、术后防粘连、药物缓释、各种骨折的固定和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国产GSS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方法2001年7月~2003年6月两年间,对29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病例行椎管减压、国产GSS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植骨融合情况及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其腰痛恢复情况和手术疗效。结果29例获6~25月的随访(平均11.3月),术后均获骨性融合,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神经损伤及螺钉位置不良而二次手术病例,优良率为93%。结论国产GSS内固定系统并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融合率高、疗效满意,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或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在2010-01-2012-01进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的8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A组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B组联合双枚椎间融合器。按日本骨科学会(JOA)1984年制定的腰腿痛疗效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随访评分,计算治疗后的改善率和优良率;测量椎间隙高度变化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按以上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随访24个月时,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低于A组(t=24.190;P0.05),但两组椎间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疗效及椎间融合率相当,使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经济负担更小,但采用双枚椎间融合器患者的椎间隙高度丢失低于单枚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评价颈前路钢板联合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创伤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下颈椎创伤性滑脱采用颈前路钢板联合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前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15例,D级7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术后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D级6例,E级16例。结论颈前路钢板联合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下颈椎创伤性滑脱,能够重建颈椎生理弯曲,有效维持椎间高度,获得即刻稳定,椎间植骨融合可靠,是治疗下颈椎创伤性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中应用椎间融合器后路置入并椎弓根螺钉系统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应用后路椎间融合器(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其中10例为同侧复发,2例为对侧复发。应用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并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治疗4例,双侧钉棒系统并双融合器治疗8例,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片、CT检查和JOA评分,判定该术式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经X线及CT检查,融合率为96.2%;按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1.5%。结论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中应用后路椎间融合器(PLIF)并椎弓根螺钉系统能尽可能多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增加了融合术后的椎节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取得了高融合率和高综合改善率的双重效果。其中单侧固定单枚融合器疗效具有创伤少的优点,与双侧固定双枚融合器疗效相当,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3.
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陈兵乾  张烽 《脊柱外科杂志》2007,5(5):308-309,314
1940年Cloward首先提出椎体间融合术这一概念,并成功应用于下腰痛的治疗中[1]。在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发展过程中,自体骨首先被尝试用作脊柱融合的移植材料,但其存在植骨块移位、塌陷等并发症,同时常伴有供骨区疼痛。为了克服自体植骨块这些缺点,1986年Badgy和Kuslich设计了适用于人类椎体的椎间融合器,即BAK(Bagby and Kusli-ch)系统,并用于治疗退变性下腰痛,完整的临床结果在1993年北美脊柱外科年会上首次报道[2]。现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已经被全世界的骨科医师所广泛认可。1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种类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术后效果。方法 2007-01-2011-01采用椎间植骨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2例。结果随访12~38月,平均16个月,根据Suk方法判定术后骨融合情况,骨融合率为100%。根据邹德威等临床功能评价标准评分: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结论椎间融合器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能维持脊柱稳定性,恢复椎间隙高度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F系统加PROSPACE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2002年21例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66岁,平均42岁。合并腰椎间盘脱出7例,腰椎狭窄14例。对神经受压部位针对性的彻底减压,并采用AF椎弓根螺钉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从椎间后外侧置入填充自体骨PROSPACE进行椎间融合。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5个月,20例术后原腰腿痛等症状均消失,优良率达95.2%。结论 AF系统加PROSPACE椎间融合器可在有效地解除神经受压的基础上,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维持椎间隙高度,促进脊柱融合,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前柱高度;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椎间融合器沉降和移位、邻近节段有无退变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颈椎曲度D值比术前增加3.3±2.9 mm(P<0.01),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前增加4.2±2.7mm(P<0.01);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4.2±1.0分;随访12~59个月,平均31.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D值比术后1周减少1.1±1.9mm(P>0.05);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后1周减少1.8±2.4mm(P<0.05);手术节段融合率为91.7%;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35.9%;未发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结论选择恰当的适应证,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椎间融合器自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脊柱手术以来,被不断改进和发展。其最早被发明和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自体骨移植存在难以克服的取骨区并发症的问题。椎间融合器的三维中空结构一方面可以充当维持椎问高度的支架,同时,其中空的区域可以填入一些自体的松质骨粒,以发挥骨诱导作用,促进椎间盘终板区域新骨的长入。最早的融合器在临床应用时候,其填充材料一般采用自体松质骨,由于自体松质骨粒也需要从自体髂骨或其他部位取材,所以椎间融合器的优越性仍然不能完全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14例,良6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随着时间推移 ,可能出现腰椎滑脱等更为严重的情况。因此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近年来 ,各种类型椎间融合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是促进椎间的骨性融合 ,维持椎间隙稳定并保持椎间隙高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体骨的用量 ,避免由此引发的一些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腰椎椎间融合器有 1 0余种 ,并且很多新型的椎间融合器正在研制和试验中 ,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性能更好的产品应用于临床。1 腰椎间融合器的分类1 1 按照外型结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椎间隙狭窄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器结合打压植骨融合(TLIF)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消失,植骨融合率100%,4例患者残留部分下肢麻木症状。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器结合打压植骨融合(TLIF)术可达到恢复椎间隙高度、神经根孔间接减压、椎管减压、重建脊柱的生理曲度和脊柱的稳定性的效果,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