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法:选择高危型HPV阳性、组织病理学确诊并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病变患者158例,根据其病变程度分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炎症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CINⅡ-Ⅲ;宫颈癌(CC)组。治疗后定期随访,必要时再次活检。结果:将子宫颈高级别以上病变比较,在载量1000以内,HPV分组和宫颈病变呈正相关;以HPV载量1000分界,低载量较高载量更易患HSIL以上病变,在术后半年内低载量组转阴率比高载量的转阴率高。治疗后3月内35岁组转阴率最高。治疗前HPV分组与转阴率无关,HPV各组间转阴率无差异,宫颈病变程度与转阴时间、转阴率不相关。结论:宫颈病变和治疗前HPV分组正相关,与HPV载量相关。HPV载量、年龄是影响HR-HPV转阴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不同治疗方法对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5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00例HR-HPV阳性妇女,根据各患者不同的宫颈病变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其中50例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其余350例患者经单纯放置干扰素栓、宫颈锥切术、子宫全切术及宫颈癌根治术等不同治疗方法,3个月后复查各HR-HPV亚型转阴率情况。结果 400例HR-HPV患者中,共检出亚型13种,其中检出率最高的5个为HPV16型82例(20.05%),HPV58型62例(15.50%),HPV52型50例(12.50%),HPV53型37例(9.25%)和HPV18型39例(9.75%);HPV16的检出率随着CIN分级逐渐升高(χ2=6.720,P=0.035);治疗后CINⅠ转阴率为59.39%,CINⅡ~Ⅲ转阴率为56.47%,宫颈癌转阴率为69.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18,P=0.202);不同宫颈病变治疗后HRHPV亚型转阴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5,P=0.001),宫颈癌根治术后转阴率高于其他治疗方式(χ2=4.443,P=0.038);HPV16亚型患者未经治疗以及经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全切术治疗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后转阴率分别为29.41%、42.86%、81.82%、80.00%、84.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0.031),手术治疗患者转阴率高于单纯干扰素治疗和未经治疗者(χ2=6.013,P=0.015)。结论 HPV16是各类宫颈病变中为常见的亚型,检出率随着CIN分级逐渐升高,手术治疗后转阴率高于保守治疗,对宫颈病变筛查以及预后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及预后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预测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宫颈病变的患者150例,依据其不同的疾病进展情况予以治疗方法,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HR-HPV及细胞学检查,包括液基细胞学(TCT)、HPV亚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及病理诊断检查,观察不同宫颈病变的HPV亚型检出及转阴率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下HPV亚型转阴率以及不同年龄段转阴率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检测出HPV高危亚型15种,前5位依次HPV16、58、52、53、18,就不同的宫颈病变而言,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中以及宫颈癌中检测前3位高危亚型均依次为HPV16、58、52,且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HPV16占有率也从18.56%增加为33.33%,最后至50.00%,而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PV53亦呈现这一趋势.与宫颈癌的转阴率比较,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转阴率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V16在宫颈癌的转阴率比较,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转阴率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V53宫颈癌的转阴率比较,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Ⅲ转阴率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治疗比较,宫颈部分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以及宫颈癌根治术的转阴率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种治疗方式都有的亚型中,HPV16在全子宫切除术的转阴率最高,其次为宫颈癌根治术.与老年段比较,青年段与中年段的转阴率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53的转阴率与宫颈病变、年龄、治疗方式具有相关性,HPV分型检测,尤其是针对HPV 16的重复、再次感染的检测不仅可为宫颈病变的筛查,进而预测肿瘤进展提供依据,而且还可用于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I I级(CINⅢ)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9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中抽取9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签方式分组,研究组(n=46)应用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对照组(n=46)应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治愈率是91.3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是93.48%,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是86.96%,术中出血量是(15.14±2.48)ml,平均住院时间是(8.92±1.29)d;对照组患者术后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是56.52%,术中出血量是(26.59±3.72)ml,平均住院时间是(11.17±2.57)d;2组术后高危型HPV病毒阴转率、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和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宫颈冷刀锥切术对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治疗结局有正性影响,其治愈率可媲美全子宫切除术,可有效清除患者高危型HPV病毒,且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早期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Ⅰ期患者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妇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5.3%、94.1%、91.5%和87.5%,各级别之间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转阴率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平均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高,治疗后宫颈各级别病变高危型HPV的转阴率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高危型HPV的转阴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Ⅰ期患者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妇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5.3%、94.1%、91.5%和87.5%,各级别之间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转阴率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平均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高,治疗后宫颈各级别病变高危型HPV的转阴率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高危型HPV的转阴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7.
宫颈病变进展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罗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646-64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进展的关系,宫颈病变经LEEP或冷刀锥切手术后疗效评估。方法选择妇产科门诊就诊宫颈病变患者4712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其中CINⅠ~Ⅲ263例先后进行LEEP或冷刀锥切治疗手术,术后6、12月对所有HC-Ⅱ阳性患者进行随访HC-Ⅱ及细胞学检查,并以HC-Ⅱ阳性宫颈炎患者行同期相检查为对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712例患者中高危型病毒负荷量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它们之间显著正相关(H=1984.714,P0.05),慢性宫颈炎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经LEEP或冷刀锥切手术后术前HC-Ⅱ阳性CINⅠ、CINⅡ、CINⅢ的术后HPV平均持续感染率分别为0%、0.8%、15.21%,较之保守治疗的慢性宫颈炎组HPV平均感染率36.2%,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发生及进展呈正相关;经LEEP或冷刀锥切术后的宫颈病变患者,疗效明显优于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载量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相关性。方法选取昆明地区妇女两万余例,用杂交捕获Ⅱ(second-generation Hybrid Capture,HC-II)方法检测高危型HPV-DNA,选取3608例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送病理检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以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宫颈癌患者以术后病理检查为准,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2420例(67.07%),CINⅠ448例(12.42%)、CINⅡ376例(10.42%)、CINⅢ280例(7.76%)、宫颈癌84例(2.33%)。经秩和检验,5组间的HPV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5.597,P<0.05);CINⅠ与宫颈炎、宫颈癌和CINⅡ的病毒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HPV病毒载量均是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CINⅡ以上病变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而宫颈癌主要集中在中度级别病毒载量之间发病。结论不同宫颈病变级别间HPV病毒载量有差别,HPV病毒载量可作为诊断CINⅡ以上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宫颈锥切术对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的诊断与指导治疗作用。方法经阴道镜活检初诊为Ⅲ级CIN患者47例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并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病变程度在CINⅢ级之上的进一步采取全子宫切除或扩大的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治疗。结果病理检查提示CINⅢ级的25例,占53.19%;CINⅡ级的2例,占4.26%;属于原位癌及浸润癌分别有14例和6例。单纯宫颈锥切术治疗25例,全子宫切除术16例,扩大的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治疗6例。结论宫颈锥切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Ⅲ级CIN的确切病变程度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级、CIN Ⅲ级)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8年8月30日,本院51例因宫颈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CIN Ⅱ级、CIN Ⅲ级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治疗术患者,对比其一般资料、宫颈多点活检及锥切病理报告。[结果]高危型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74.50%),平均年龄38.47岁,锥切术后病理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符35例(68.63%),降级13例(25.49%),病变升级3例(5.88%),发现浸润癌1例。48例(94.12%)患者宫颈切缘均阴性,3例(5.88%)患者切缘阳性,术前21例HPV感染患者中有18例转阴。[结论]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年轻化,只要正确掌握锥切方法,能有效治疗高危型CIN患者,并能保留女性宫颈内分泌功能、正常性生活生育功能。宫颈锥切术是一种能准确验证宫颈病变并能较好诊断、治疗高危型CIN的方法,且能降低宫颈局部HPV感染,减少持续感染机会。门诊对宫颈糜烂患者进行筛查,锥切术后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其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Ⅰ级38例、CINⅡ~Ⅲ级30例和宫颈鳞癌2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AD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ADM1基因水平,杂交捕获二代法检测宫颈HPV感染。结果 (1)正常宫颈组和CINⅠ级组CADM1蛋白表达与CINⅡ~Ⅲ级组和宫颈鳞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宫颈组CADM1基因表达率高于CIN I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Ⅰ级组CADM1基因表达率与CINⅡ~Ⅲ级组和宫颈鳞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PV阴性和低危型HPV感染CADM1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表达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宫颈组织、CIN到宫颈癌,CADM1蛋白与基因表达均呈递减趋势。CADM1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存在明显关系,CADM1表达水平和宫颈HPV感染类型可能成为CIN恶性潜能预测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萍  夏月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47-2548
目的明确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锥切对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对高淳县人民医院22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患者行LEEP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23例CINⅠ和106例CINⅡ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切缘均无病灶残留,97例CINⅢ及宫颈原位鳞癌患者中3例切缘为CINⅠ级,予定期门诊随访;4例因切缘为CINⅡ或CINⅢ,均在1个月后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结果为宫颈鳞癌Ⅰa1期,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结论 LEEP锥切是治疗CIN的理想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随诊状况。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CIN)11、(CIN)Ⅲ并行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947例,其中82例切缘阳性,对其进行3,6,9,12,18个月随访,观察宫颈病变转归情况,并对其中23例进行了二次LEEP,对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切缘状态关系。结果82例切缘阳性病例,CINI、CmⅡ、C小Ⅲ术后18个月随访转阴者分别为17、27、32例,转阴率为94.44%、93.10%和91.43%;CINⅡ二次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5例,病理升级1例,CINⅡ二次LEEP术后残留或复发5例,病理升级1例;切缘阳性病例术前病毒载量明显高于切缘阴性病例(t=1.9894,P〈0.05)。结论宫颈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病例,应做好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及残留,术前病毒载量可以作为高度病变手术方式选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宫颈病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2016年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病变和80例正常宫颈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正常宫颈人群和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差异,分析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类型差异,并对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宫颈人群的HPV感染率(21.25%)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型、CINⅡ型、CINⅢ型、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及其他病变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的感染率(P0.05);CINⅠ型、CINⅡ型、CINⅢ型、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及其他病变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单一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混合型HPV感染率(P0.05);年龄、文化程度和初次性生活年龄是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各种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且病变程度越严重患者感染率越高,年龄、文化程度和初次性生活年龄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防治宫颈病变应重视HPV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42例行高危型HPV检测和TCT检查,同时行阴道镜定位活检并有病理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中HPV阳性57例,阳性率40.14%。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79例,HPV感染率为10.13%,CIN63例,其中CINⅠ38例、CINⅡ14例、CINⅢ11例,HPV感染率分别为71.05%、85.71%、90.91%,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随之上升,CINⅠ~Ⅲ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检测,异常涂片72例,其中ASC37例,CINⅡ检出3例(8.11%),无CINⅢ检出;LSIL23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0例(43.47%);HSIL12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1例(91.67%),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理学、细胞学、HPV检测同时比较,TCT和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1例CINⅡ以上的病例。结论:高危型HPV与宫颈癌及CIN的发生有关,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漏诊率低,若再有针对性地行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可早期、准确诊断宫颈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HPV负荷量和端粒酶(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对HCⅡ检测剩余宫颈细胞保存液进行hTERC检测。结果:①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也增高,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逐渐升高。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除慢性宫颈炎组、其他各组与正常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HPV-DNA负荷量的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也逐渐升高(r=0.995,P<0.01)。结论:HPV-DNA负荷量的增加与hTERC基因扩增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7例同时进行了HPV分型检测。结果:490例宫颈细胞学ASCUS诊断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炎症201例(41.0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144例(29.39%),CINⅡ/Ⅲ级114例(23.27%),宫颈癌31例(6.33%);高危型HPV(HR-HPV)阳性组CINⅡ级以上病变检出率为42.72%(88/206),明显高于HR-HPV阴性组22.95%(1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P=0.005)。结论:细胞学报告为ASCUS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从炎症到宫颈癌均有分布,对其临床处理应引起重视。HR-HPV检测对ASC-US的临床处理具有科学分流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10例石蜡包埋宫颈病变组织,其中慢性宫颈炎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Ⅱ、Ⅲ级组织分别为25、15、1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30例(Ⅰ、Ⅱ、Ⅲ~Ⅳ期各1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92.00%、73.33%、40.0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PTEN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疾病发生的关系,为宫颈疾病的预防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福建省仙游县妇幼保健院2006年7月-2011年6月60例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HPV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炎37例,HPV感染率为29.7%;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例,其中CINⅠ10例、CINⅡ7例、CINⅢ6例,感染率分别为60.0%、71.4%、83.3%,中高度CIN( CINⅡ、CINⅢ)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 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率明显增高,HPV检测可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