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胃癌征象与病理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胃癌征象及病理分期与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64排螺旋CT胃癌征象的TNM分期结果的准确率分别为81.37%、80.39%及82.35%;肿瘤最大直径和肿瘤厚度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远处转移无关(P0.05);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和强化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病灶厚度、强化差值、强化方式、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及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病灶大小、浆膜受侵和远处转移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研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27例结肠癌进行Ki-67、p16和p53的检测。结果:结肠癌Ki-67、p16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8%、47.2%和54.3%。Ki-67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无关(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肠癌中Ki-67蛋白和p16、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结肠癌中Ki-67表达的上调与其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16和p53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联合检测Ki-67、p16和p53在结肠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对指导手术决策,以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夏兆云  马秦岭  曹士兵  蒋华平 《武警医学》2006,17(7):500-504,F000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关系,从影像学角度评价VEGF在HCC表达的意义与特点.方法 50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HCC患者,术前均作肝脏的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依据肿瘤的强化方式分为四型:动脉期强化型、门静脉期强化型、双期强化型及双期不强化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手术标本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央区及肿瘤临界区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 ①HCC肿块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肿瘤中央区和临界区(P<0.01).②VEGF的表达水平与HCC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1).③HCC分型与VEGF表达水平相关(P<0.05).4、HCC动脉期肿块强化CT值与VEGF表达水平正相关(P<0.01).5、HCC肿块的大小与VEGF表达水平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其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的病例.(P<0.01,P<0.05).结论 HCC肿瘤动脉期强化值与VEGF表达水平均值呈线性相关(r=0.713),且VEGF表达水平与HCC分型、分级、肿瘤的强化方式及肿瘤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胃癌螺旋CT表现与组织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的螺旋CT征象与组织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5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前行低张力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将螺旋CT结果与术后病理及组织分化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螺旋CT上病灶大小、强化特点与胃癌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0.05);(2)邻近脏器侵犯者均为低分化癌(P<0.05);(3)高/中分化癌61.1%无淋巴结转移,仅16.7%N2转移;低分化癌86.5%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N2转移占71.9%(P<0.05);(4)高/中分化癌66.7%为Ⅰ、Ⅱ期,低分化癌89.2%为Ⅲ、Ⅳ期(P<0.05)。结论螺旋CT上病灶的浸润转移与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将肺癌影像学表现征象同病理特征及P53蛋白表达相对照,探究肺癌MSCT表现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寻找中心型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生物学标志。方法:对58例中心型肺癌患者行MSCT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所取手术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测定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P53蛋白含量,同所得CT图像进行相关性研究。统计学分析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8例中心型肺癌中P53蛋白表达率为65.5%,高分化癌P53蛋白表达率为33.3%,低分化癌中表达率为76.7%,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CT影像中,淋巴结转移36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7.8%,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远处侵袭密切相关,根据MSCT征象可推断出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或外软组织肿块,伴有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T正确分期43例(93%)。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对指导胃癌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比较胃癌和正常胃壁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成若干组,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的差异,探索其在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结果:MIP、AP、BV、BF、PC、CT增强值诸参数胃癌组织均高于正常胃壁组织(P<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不同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AP值与胃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能反应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作用尚有限,AP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8.
韩志江  龚向阳  陈文辉   《放射学实践》2009,24(7):755-758
目的:探讨CT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胃周径浸润范围、病灶最大厚度、坏死形态、病变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浆膜面浸润、其它脏器浸润及腹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壁厚度1.0~4.3cm(平均2.0cm),增强后动静脉期较平扫CT值分别提高10和20HU;胃壁完整10例,胃壁环周浸润3例,周围淋巴结肿大(直径〉1.0cm)3例,腹腔少量积液2例。进展期胃癌胃壁厚度0.7~3.7cm(平均1.8cm),增强后动静脉期分别较平扫CT值提高20和40HU;胃壁溃疡17例,胃壁环周浸润3例,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其中2例伴钙化,腹腔大量积液3例、少量积液2例,腹腔脏器转移4例。两组病例均可出现胃周、肾门下腹膜后区淋巴结肿大。结论:CT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胃壁僵硬伴明显强化、浆膜外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钙化、大量腹水及脏器转移等常提示胃癌的诊断;而胃壁增厚但柔软,伴轻度~中度均匀强化有助于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浸润型胃淋巴瘤和浸润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浸润型胃淋巴瘤( LGL)和浸润型胃癌(LGC)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LGL和22例LGC的CT资料.结果 病变部位、范围:LGL累及胃底11例,胃体12例,胃窦10例;LGC累及胃底6例,胃体13例,胃窦20例;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部位:LGL11例,LGC13例.病灶侵犯胃周径>50%者LGL 12例,LGC 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壁厚度:LGL为(24.4±12.1) mm,LGC为(17.7±3.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及强化:LGL密度均匀15例,三期增强主要呈均匀轻中度强化;LGC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伴坏死10例;不均匀强化17例.黏膜:LGL仅1例病变处见深溃疡形成;LGC中14例见溃疡形成.胃腔改变:LGL胃壁僵硬2例;LGC胃壁僵硬、胃腔狭窄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周肿大淋巴结:胃周2个区以上淋巴结肿大者LGL 7例,LGC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LGL和LGC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扫描及E-cad表达相结合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CT增强扫描对66例胃癌进行术前分期;对66例胃切除标本进行E-cad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探讨二者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CT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准确度为81.8%,N分期准确度为89.4%,综合判断CT对于胃癌肿瘤原发灶、淋巴结和转移情况分期(TNM分期)准确度为80.3%。胃癌组织中E-cad表达阳性率为65.15%。胃癌病理分期Ⅲ、Ⅳ期者其癌组织的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浸润深度为T3、T4胃癌患者其癌组织的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为T1、T2者(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及E-cad检测都有利于胃癌术前分期的判断,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进行T分期并与病理对照,确定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T,MDCT)在术前T分期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经胃镜证实的62例患者(63个病灶),术前采用16排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随后根据5 mm层厚横断面图像情况重组薄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图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共同完成T分期,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 MDCT结合MPR技术后对胃癌的检出率为96.7%,其中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66.7%,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胃癌的MDCT大体分型准确率为88.9%。63个胃癌MDCT术前T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1.4%,其中早期胃癌准确率为33.3%,进展期胃癌准确率为75.4%。结论采用MPR后处理技术的MDCT配合动态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大体分型和T分期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多层面螺旋CT增强表现及局部侵犯范围的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癌在多层螺旋CT增强早期的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增强早期对判断肿瘤局部侵犯范围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9例胃癌病人术前1周内行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CT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胃癌表现为局限(26例)或广泛(3例)的胃壁增厚,大多数胃癌在螺旋CT增强早期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印戒细胞癌CT强化均值为43.8 HU,低分化腺癌为36.2 HU,中分化腺癌为17.9 HU,高分化腺癌为19 HU。多层螺旋CT对胃癌浆膜侵犯、胃周脂肪间隙侵犯及脏器侵犯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9.6%、81.8%、93.1%。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早期胃癌的强化程度与其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对判断胃癌局部侵犯范围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152例HCC患者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强化方式,结果:152例共发现206个病灶,HCC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或病灶内结节状,片状,环状强化,并可见肿瘤血管影,强化部分在静脉期迅速呈低密度影,本组共有74%(153/206)病灶有此典型表现,结论:双期增强螺旋CT能获取HCC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HCC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转移淋巴结的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对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转移淋巴结的主要CT征象:较小转移淋巴结以实性为主,随直径增大呈环状、囊状改变者增加;强化类型分为实性均匀强化,环带样强化和囊状不强化;强化峰值时间不同,以动脉期达强化峰值者多见。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6.3%,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6.7%。CT三期增强扫描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高于CT平扫,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三期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对术前全面评价淋巴结转移状况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和分析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在浸润型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2例浸润型胃癌患者接受了CT检查,经胃镜和/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经动态增强或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结果 32例CT检出病变31例,29例得到正确诊断。根据CT主要表现,浸润型胃癌分为4型;胃壁局限性增厚型4例;弥漫性增厚型5例;局限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0例;弥漫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2例,强化方式为;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8/23);门脉期渐进性显著强化(25/31);平衡期病灶延迟显著强化(17/23)。其他表现,腹水8例,网膜侵犯和腹腔种植11例。结论 使用服水低张,螺旋CT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技术,CT在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癌螺旋CT三期、双期和单期增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探讨提高胃癌分期准确性的最佳螺旋CT检查方法。方法 胃癌螺旋CT三期增强 96例 ,双期增强取三期的前两期 ,门脉期增强仅取三期的门脉期 ,中间期薄层增强并MPR 97例 ,分别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胃癌螺旋CT三期、双期、中间期薄层并MPR和门脉期增强扫描的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 82 .3 %、77.1%、80 .4%和 75 .0 %。结论 胃癌术前分期首选螺旋CT三期增强 ,其次为中间期薄层增强并MPR。  相似文献   

17.
胃癌的CT诊断及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描述胃癌的CT表现,评价胃癌术前CT分期的准确性,以总结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口服水对比剂充盈胃增强CT扫描.检查已知胃癌病者56例,并将CT发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胃癌灶在CT上表现为胃壁增厚(38/55),软组织肿块(17/55)及异常强化(48/55)。本组CT术前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1.8%,胃癌可切除性术前估价准确性为89%。结论:CT检查在胃癌的检出及术前分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进展期与早期胃癌螺旋CT三期增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目的 探讨胃癌的螺旋CT强化特征,评价口服水螺旋CT三期扫描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胃癌患者实施胃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口服水螺旋CT三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1)46例胃癌中,18例正常胃壁呈单层结构,28例正常胃壁在动脉期或门静脉期表现为2-3层结构。(2)2例早期胃癌在动脉及门静脉期明显变化,在平衡期强化程度明显下降。44例进展期胃癌中,32例以门静脉强化程度为著,与动脉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6,P<0.05)。(3)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怀为81.0%。结论 不同类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强化特征。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CT。  相似文献   

19.
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追踪重建显示胃右动脉的起源与肝动脉的关系,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在7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VR及MIP清楚显示胃右动脉起源者43例,显示率为59.8%。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19例,肝左动脉17例,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肝右动脉2例,肝总动脉1例。三维重建结果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胃右动脉起源变异多发自肝左动脉,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供胃右动脉血管影像资料,对介入治疗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胰头癌患,均行螺旋CT双期扫描,层厚3—10mm,螺距为1.0,注射造影剂后25s行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脉期扫描。结果CT平扫13例肿瘤病灶为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螺旋CT双期扫描均呈低密度改变,同时14例胰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胆总管扩张,5例血管周围脂肪内浸润。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对小胰头癌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小胰头癌的可切除性可做出准确的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