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经MS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的胃原发性NHL的CT资料,包括胃受累的部位、病灶大体形态、侵犯范围、生长方式、胃壁厚度、强化方式、胃壁的柔软性、胃周脏器侵犯、淋巴结肿大情况,所有病例均做多平面重组(MPR)。结果胃原发性NHL的CT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胃壁弥漫增厚型9例,胃壁局限增厚型7例,肿块型2例。MSCT表现:平扫示胃壁局限或弥漫性增厚;增强扫描示16例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变明显,且强化较均匀,延迟期强化减低;2例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均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17例胃黏膜线呈细线样连续强化,1例呈不连续强化。在不同时相扫描,病变胃壁均有一定的柔软性;通过MPR重建,16例胃原发性NHL呈沿长轴生长特点。18例病例均未见幽门梗阻。结论胃原发性NHL在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包括病灶的强化方式、黏膜线的连续性、胃壁具有一定的柔软性、病变沿胃长轴生长等特点,可弥补胃镜的不足,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 CT 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 CT 表现及其病理特征.结果13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9例,黏膜相关边缘带 B 细胞淋巴瘤4例.胃部病变6例,其中累及全胃1例,胃窦2例,胃体1例,同时累及胃体及胃窦2例;小肠病变2例,其中空肠1例,回肠末端1例;结肠病变5例,其中回盲部2例,升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1例.多层螺旋 CT 可见胃肠壁弥漫性增厚病灶伴管腔明显狭窄;病灶轻至中度增强;个别出现瘤样扩张征象及肠系膜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多层螺旋CT 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具有胃肠管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密度均匀,轻至中度均匀强化,轨道征、黏膜白线征及强化均匀等影像学特征,对胃肠道淋巴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1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全部为男性吸烟者,16例患者共发现18个肿瘤(其中单侧单发14例,单侧多发1例2个病灶,双侧多发1例2个病灶)。肿瘤居腮腺后下象限13例15个病灶,非后下象限3例3个病灶。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囊实性或实性,边缘光整;增强后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CT值>100Hu,平均增加约64Hu,静脉期密度减低。14个肿瘤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影。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特点,测量肿瘤动脉期强化后的CT值>100Hu和肿瘤边缘贴边血管影显示对于诊断腮腺腺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4例侵及胃体及胃窦,4例侵及胃体及胃底,2例侵及胃体、胃底及胃窦,1例侵及胃体,1例侵及贲门。胃壁普遍性增厚6例,节段性增厚4例,局限性增厚2例。12例平扫呈均匀一致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1例胃淋巴瘤侵犯邻近器官及胃周脂肪间隙。12例胃周均出现散在淋巴结肿大,3例肿大的淋巴结出现在肾蒂平面以下。结论 :胃淋巴瘤侵及范围广,胃壁明显增厚,呈均一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较少侵犯邻近器官及胃周脂肪,胃周有散在肿大淋巴结。胃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作为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影像特征.观察指标有病变部位、受累范围、胃壁厚度、强化程度、胃腔情况、黏膜及浆膜情况、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受累情况.结果 本组共1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累及胃窦、体及底2个或3个部位16例,仅累及1个部位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胃壁不均匀增厚(10~67 mm),其中弥漫性增厚9例,节段性增厚6例,局限性增厚4例.19例增厚胃壁均呈轻中度均匀强化.11例胃壁黏膜线完整,黏膜破坏8例.所有病例浆膜层光滑连续,周围脂肪间隙清晰.5例胃周淋巴结肿大.无1例肝脏、脾脏等脏器侵犯.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胃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病变多在黏膜下层,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本组中弥漫浸润型7例,局限肿块型3例,多发结节型1例,混合型1例并胃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在胃癌诊断及肿瘤血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38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胃癌,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与术后证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及胃壁溃疡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造影腹腔干、肝固有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在容积再现(VR)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较好,但是它在表现三维空间关系上不如VR。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或外软组织肿块,伴有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T正确分期43例(93%)。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对指导胃癌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胃淋巴瘤和4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累及多部位者分别占61.90%和23.91%,黏膜面出现白线征者分别占0%和76.09%,侵犯范围>50%胃周径分别占76.19%和15.22%,显示溃疡形成者分别占9.52%和73.91%,出现胃腔形态固定、狭窄,近侧胃腔扩大者分别占4.76%和36.96%,显示病灶处胃壁浆膜面光滑,胃周脂肪间隙清晰者分别占80.95%和0%,两组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鉴别诊断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16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淋巴瘤CT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胃壁弥漫增厚型13例(81.2%),节段增厚型2例(12.5%),肿块型1例(6.3%);平均壁厚3.3cm(0.6~6.8cm)。胃淋巴瘤平扫密度基本均匀,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胃淋巴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许彪  陈刚  韦璐 《放射学实践》2007,22(1):54-5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韩志江  龚向阳  陈文辉   《放射学实践》2009,24(7):755-758
目的:探讨CT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胃周径浸润范围、病灶最大厚度、坏死形态、病变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浆膜面浸润、其它脏器浸润及腹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胃壁厚度1.0~4.3cm(平均2.0cm),增强后动静脉期较平扫CT值分别提高10和20HU;胃壁完整10例,胃壁环周浸润3例,周围淋巴结肿大(直径〉1.0cm)3例,腹腔少量积液2例。进展期胃癌胃壁厚度0.7~3.7cm(平均1.8cm),增强后动静脉期分别较平扫CT值提高20和40HU;胃壁溃疡17例,胃壁环周浸润3例,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其中2例伴钙化,腹腔大量积液3例、少量积液2例,腹腔脏器转移4例。两组病例均可出现胃周、肾门下腹膜后区淋巴结肿大。结论:CT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胃壁僵硬伴明显强化、浆膜外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钙化、大量腹水及脏器转移等常提示胃癌的诊断;而胃壁增厚但柔软,伴轻度~中度均匀强化有助于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 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转移部位与各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 PS 值在胃癌不同细胞分化程度、TNM 分期、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TT 值在胃癌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F、BV 在不同 TNM 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F 在病理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 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或临床随诊证实的11例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霍奇金淋巴瘤(HD)2例。9例行CT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结果:1例为单块肌肉受累,其余10例均为多处肌肉同时受累,其中8例为多处相连肌肉受累,2例为多处不相连肌肉受累。受累部位:髂腰肌7例,腰大肌5例,髂肌4例,腰方肌、闭孔内肌、腹壁肌肉各3例,肋间肌、背阔肌、梨状肌、臀肌各2例,胸肌、胸锁乳突肌各1例。病变形态:肌肉弥漫增大11例,肿块、多个结节融合各1例。平扫2例,病变密度与正常肌肉相似,1例均匀,另1例不均匀,内部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9例,病变密度等于正常肌肉7例,轻度高于正常肌肉3例,明显高于正常肌肉1例;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6例;病变内部见不规则片状密度区6例,点状钙化1例。结论: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多为肌肉弥漫增大,常多处肌肉同时受累。平扫密度与正常肌肉相似,增强扫描可等于、轻度高于或明显高于正常肌肉。  相似文献   

15.
进展期胃癌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强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强化特征,测定肿瘤区域的CT强化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12例(20%)肿瘤病灶呈单层强化,48例(80%)呈2~3层的分层强化。在分层强化的肿瘤病灶中,高分化腺癌组与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组病灶中层门脉期CT强化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黏液癌或印戒细胞癌病灶中层的CT强化值较低,有时出现“靶征”。肿瘤病灶中层门脉期的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有不同的强化特征,与病理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谷娜  刘洋  牛玉军 《放射学实践》2008,23(7):782-784
目的:探讨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贲门胃底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经胃镜诊断为贲门胃底癌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双期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局限贲门区5例;贲门胃底区43例,其中侵犯下段食管12例,侵至胃体小弯侧14例,胃体及胃窦均受累6例。病灶厚度11~42 mm,中位厚度20 mm。病灶分层强化41例,单层强化7例。周围淋巴结转移26例,肝脏转移5例。浆膜侵犯9例。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贲门胃底癌诊断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方法: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中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平扫和增强的CT征象。结果:本组10例均单发,幕上8例,幕下2例。平扫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5例,增强明显强化。混杂密度5例,增强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囊变2例,另1例为小环形强化。病灶的占位现象和周围水肿均较轻,还有1例有一个自行缓解消退期。结论:脑淋巴瘤较少见,易误诊,幕上病灶需与脑膜瘤、转移瘤、脑脓肿等,幕下病灶需与髓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肿瘤.腹部有着丰富的结外淋巴组织,故淋巴瘤常侵犯腹腔各脏器的结外淋巴组织,而CT表现多种多样,与腹部其他恶性肿瘤或炎症病变相似,极易混淆.本文就腹部结外淋巴瘤的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联性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腹部结外淋巴瘤的认识和CT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腹部恶性淋巴瘤螺旋CT表现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明确腹部恶性淋巴瘤的螺旋CT强化特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恶性淋巴瘤41例。其中霍奇金病(HD)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9例。全部采用Siemens Somatom Plus4螺旋CT机行增强扫描。在CT图像上,观察受累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淋巴结增大的解剖优势分布。结果 累及腹部淋巴结的39例中,75%HD和74%NHL淋巴结增大呈普遍均匀强化密度,25%HD和26%NHL呈均匀强化合并坏死密度。HD和NHL均优势地累及小网膜(38%)、肠系膜(36%)、胰腺周围(41%)、腹主动脉周围上部(79%)及下部(74%)淋巴结。5例胃肠恶性淋巴瘤均示胃肠壁不规则增厚,3例伴淋巴结增大。脾HD中,7例呈均匀密度增大,3例有占位征象,脾NHL中,5例呈均匀密度增大,4例有占位征象。结论 螺旋CT显示的腹部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及结外器官病理改变,有利于临床肿瘤的分期及疗效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