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中医证型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临床症状调查表",对110例慢性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握力、坐位体前屈、反应时3个运动功能指标,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虚证中,阴阳两虚各运动功能指标均差于其他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坐位体前屈得分差于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证组(P〈0.05);脾肾阳虚证握力得分差于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组(P〈0.05)。标实证中,血瘀证反应时差于其他组(P〈0.05)。结论:患者运动功能在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腹透患者改善运动功能中医辨证治疗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特点,并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本虚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最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湿浊证最多,其次为瘀血证,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湿热、瘀血、风动证比例逐渐增加。透析充分性与中医证型:本虚证中,Kt/V﹥1.7,脾肾气虚证出现率最高,随着Kt/V值降低,脾肾气虚证比例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中,Kt/V﹥1.7,湿浊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随着Kt/V值降低,湿浊证、瘀血证患者比例明显减少,湿热证、风动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P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和相关因素。方法:12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观察中医正虚证、邪实证分布情况,及其与透析病程、透析方式、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较少;邪实以湿浊、血瘀最为常见;中医本虚证型和各项理化指标、腹透病程、腹膜转运特性等有相关性;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发生率占总研究人群的45.6%,表现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和脾肾气虚证为主。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两证为主,并普遍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腹膜透析(PD)患者容量状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腹透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腹膜透析患者248例,根据《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患者每3个月复诊一次,记录复诊前1周平均24 h总水清除量(TFR),同时测量患者血压,评估水肿情况,以及记录透析方式。结果:P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不同本虚证PD患者TFR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水肿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实证PD患者无兼证组、湿浊组、湿热组、血瘀组TFR,血压和水肿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本虚证PD患者单袋透析液平均留腹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交换量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透析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实证PD患者单袋透析液平均留腹时间、透析液交换量和透析方式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容量状态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医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血透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3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40例患者,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虚证与性别、年龄、透析龄及Hb、ALB、Scr、Ca、P、PTH、CRP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440例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患者接近,阴阳两虚证患者最少;标实证中以瘀血证居多,其次是湿浊证及湿热证,热毒证及风动证较为少见。(2)脾肾气虚和脾肾阳虚患者合并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者居多;肝肾阴虚患者合并湿热证者居多(P0.05);气阴两虚,阳阳两虚合并瘀血证者居多;风动证、热毒证仅见于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患者。结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MH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医虚型与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钙,C反应蛋白及Kt/V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透析龄、年龄、磷、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SGA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亚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湿热证及热毒证亚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或P〈0.05),湿热证亚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或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hs—CRP、IL-6、TNF—α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湿热、热毒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56位均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大于3个月以上患者,由腹膜透析中心专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56例患者中,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兼证以湿浊证居多,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风动证和热毒证。在本证及兼证中各证型间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肌酐(creatinine,Cr)、总KT/V、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 0. 05)。在本证中TG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TG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P=0. 00,P 0. 05);在兼证中TC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热证、瘀血证、风动证、热毒证,TC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浊证(P=0. 000,P 0. 05),LDL-C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浊证、湿热证、风动证,LDL-C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瘀血证(P=0. 001,P 0. 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湿浊证为主,且TG、TC、LDL-C水平正常与否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我院就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钙磷代谢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在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07月~09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慢性肾衰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制定的辨证分型标准确定所有纳入患者中医证型,并且收集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1)MHD患者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证居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中以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居多。(2)不同本虚证患者的钙磷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检查比较后,发现肝肾阴虚型患者Ca最高,为2.18±0.19mmol/L,脾肾阳虚证Ca水平最低,为1.95±0.27 mmol/L,较肝肾阴虚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较其他三型均无统计学意义。(3)阴阳两虚组P水平最高,为1.94±0.53 mmol/L,与其他四证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阳虚组最低,为1.59±0.53 mmol/L,与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4)阴阳两虚型PTH平均值最高,为483±178 pg/ml,较其他四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PTH值最低,为290士151 pg/ml,但较除阴阳两虚外的其他三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钙磷代谢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1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T3、T4、FT3、FT4、TSH,分析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肾病中医本证证型从阴虚燥热型向脾肾气虚(阳)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的逐渐发展,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组与组间存在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其主证以阴虚燥热型为主,标证以无兼证为主;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主证以阴阳两虚型为主,标证以痰瘀证为主。结论:甲状腺功能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方对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疗程为16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研究对象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MA/Cr、尿β2-MG、血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白蛋白等指标变化,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益气养阴方能减少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尿MA/Cr、24 h UPro的排泄(P均〈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具有改善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肾炎的防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炎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及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216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体质分型,并收集黏膜炎症及炎症诱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6例慢性肾炎患者体质以兼夹质30.1%、阳虚质17.6%、气虚质13.4%、阴虚质11.1%为主要类型;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31.9%、气阴两虚22.2%、脾肾阳虚21.8%为常见证型;反复呼吸道炎症在黏膜炎症中最常见(69.9%);脾肾气虚型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气虚质(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为气虚质兼阴虚质(P<0.01),脾肾阳虚型主要为阳虚质(P<0.01),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为阴虚质(P<0.01),阴阳两虚型主要为阳虚质兼阴虚质(P<0.01),湿热证主要见于湿热质(P<0.01),血瘀证主要见于阳虚质(P<0.01);反复呼吸道炎症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多见(P<0.001),慢性皮肤炎症在气虚质兼阴虚质及湿热质中多见(P<0.05),慢性胃炎与长期大便不成形在阳虚质及气虚质多见(P<0.05);气虚质、阳虚质患者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P<0.01);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患者易受饮食因素影响(P<0.05);睡眠不佳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多见(P<0.05);劳逸因素在气虚质中多见(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四者之间密切相关,从优化体质入手,改变生活方式,消除黏膜炎症,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及现代医学方法多靶点防治慢性肾炎,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3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辨证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KD2~3期)的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症状、中药疗效以及临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探讨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探索中药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2011年入住我院肾病科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史资料、中医临床症状、相关临床指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以及治疗方法。结果:(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中以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常见;(2)脾肾阳虚型蛋白尿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脾肾阳虚型中药治疗有效率最低(66.7%)。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脾肾阳虚型蛋白尿水平最高,治疗有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狼疮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我院狼疮肾炎(LN)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寻岭南地区LN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确诊的172例LN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频数分布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归纳辨证分型.结果 LN以脾肾气虚、水湿瘀阻证和气阴两虚、湿热瘀阻证等6大中医证候为主,血瘀证几乎兼夹于各型中,并且贯穿于病程始终.结论 LN以正虚邪实为主,虚证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LN的证侯分布规律为探寻LN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中医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符合CKD2~4期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45例。对入组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血压≤130/80mrnHg),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1/81mmHg),日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升高组(血压〉125/75mmHg);并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本虚证及邪实证。观察中医各证型在血压正常组和血压升高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昼夜平均血压正常组的本虚证型分布以脾肾阳虚为主,邪实证型以血瘀证为主;昼夜平均血压升高组的本虚证型以气阴两虚为主,邪实证型以湿浊证为主;②在动态血压从日间升高到夜间升高的过程中,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型逐渐上升;③随着24h动态血压升高,本虚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型逐渐上升;邪实证型中,浊毒证逐渐上升。结论动态血压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正虚邪实的证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