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6-溴-1H,3H-萘并[1,8-cd]吡喃-1,3-二酮为原料,经亚胺化、Ulmamn缩合后与丙烯酰氯酯化得到具有荧光的可聚合单体6-(N-丙烯酰氧乙基)氨基-2-(2 ’,4 ’-N,N-二甲基)苯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自由基共聚得到具有强烈荧光的聚合色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由3-溴丙-1-醇(1)与6-[4-(2-(4-羟基苯基)异丙基)苯氧基]-5,12-萘并萘醌(2)反应制备新反应试剂6-[4-(2-(4-(3-羟基丙氧基)苯基)异丙基)苯氧基]-5,12-萘并萘醌(3),然后通过(3)与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交替共聚物反应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为主链的光致变色苯氧基萘并萘醌聚合物(4)。与化合物(2)相似,聚合物(4)具有正常的光致变色行为。同时发现,溶剂对聚合物(4)和化合物(2)的光诱导trans→ana异构化反应速度有明显影响。在THF/H2SO4(V/V=24/1)中的速度常数约为在DMSO/H2SO4(V/V=24/1)中的速度常数的两倍  相似文献   

3.
针对萘-硫茚的固液平衡采用溶剂精馏可得到度〉99.0%的精萘,结晶点约79.3℃,符合国家二级精萘标准;如果再经1-2次重结晶过程,可达到国家一级精萘标准;采用反应精馏,加入cc-601添加剂,可得到纯度大于99.6%的精萘,符合国家一级精萘标准。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系列新的萘并呋喃、萘并呋喃及其衍生物的 ̄13C核磁共振谱的化学位移、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和消光系数、最大荧光波长和量子产率,以及农用杀菌活性。化合物2,3-二甲基-5-羟基-呋喃并[3,2-b]茶(I-1)、2,7-二乙酸基-1,8-二乙酞基萘(III-3)、4-甲基-7-羟基萘并[1,2-b]吡喃-2-酮(II-1)和3-氢-4,8,9-三甲基呋喃并[2',3':5,6]萘并[1,2-b]吡喃-7-酮(II-3)对炭疽病有很好的离体抑制活性,I-1和III-3对该病还具有很强的活体防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组成萘普生-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的制备与溶出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进行溶解度,、溶出速率测定,导数热重分析(DTG)。结果:固体分散体可提高萘普生的解度和溶出速度。在20min时,萘普生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度为其纯吕的6.71倍,结论:固体2分散法是增大萘普生溶解度,溶出速度的有效方法,利于其新剂型的进一步研制开发 。  相似文献   

6.
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在异辛烷体系中可选择性地催化S-2-(6-甲氧基-2萘基)丙酸(萘普森)与三甲基硅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利用硅藻土吸附固定化酶有效地改善了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状态,提高了催化效率。选择和确定了四氯化碳作为辅溶剂——底物酸的增溶剂,并对辅溶剂与异辛烷的比例、醇浓度及温度对酯化反应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酯化反应中,高浓度的醇具有抑制作用;较高反应温度也导致酶的失活;去除水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3-碘-苯并吡喃-4-酮(I)与2-硫代-6-氧代嘌呤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2-(2-羟基苯甲酰)-5-氧嘌呤并「1,2-b」噻唑,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表面结合聚合物脂质小囊的制备及其pH-敏感性。方法 制备3种Mr的聚2-乙基丙烯酸(PEAA)并通过巯基将其连接在含有二肉豆蔻酰-N-[(4-马亚酰亚胺甲基)环己羰基]磷脂酰乙醇胺的脂质小囊表面,测定酸化时内容物钙黄绿素的的释放情况。结果 表面结合PEAA的脂质小囊在pH6.6和PH6.2时钙黄绿素的释放百分率分别为31.19%和45.39%,对照组在pH6.6和PH6.2时钙黄绿素的释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氧乙基氨基取代的1,8-萘酰亚胺类荧光色素为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得到了4个聚合荧光色素。采用GPS法,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吸收光谱标准曲线法,确定了聚合荧光色素中荧光色素的结合量。测试了它们在溶液中和在聚合物薄膜扣的吸收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4-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甲亚胺(NA1)及其衍生物。化合物NA1和4-(4-甲基-1-哌吡嗪基)-N-甲基-1,8-萘酰亚胺(NA2)分子内的脂肪胺作为电子给体,通过双碳链向萘酰亚胺进行光致电子转移,使得N-甲基-1,8-萘酰亚胺荧光团的荧光猝灭;脂肪胺质子化或季铵化后,光致电子转移过程中断、荧光恢复。这类化合物的荧光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的荧光分子开关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用3种硫代-1,8-萘酐与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3种硫代-1,8-萘酰亚胺。产物结构经过IR,^1H-NMR,MS表征。  相似文献   

12.
对2,3-二氯-6-羧酰氯喹恶啉类活性染料的反应活泼性以及“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测定水解速度常数,与其他类型活性染料进行比较,对此类活性染料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合成的偶氮试剂:1-羟基-2-(2-苯并噻唑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在纤维薄膜电泳分离尿蛋白时作为染色剂进行了研究。该染色剂与常用的丽春红以及氨基黑10B相比,色调鲜明,重复性好,易漂洗、敏感度高。能较灵敏地检出尿蛋白中的各微量组分,是一种较理想的蛋白染色剂。  相似文献   

14.
观察3,4-二氯苯丙烯酰另丁胺(AED8801)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探讨其在自由基方面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迷走神经引起小鼠脑缺血,观察缺血后6小时卒中指数,12小时存活时间及其死亡率;体外生成.OH和O^-2.3,4,-二氯苯丙烯酰另丁胺50,100和150mg.kg^-1ip。  相似文献   

15.
新酶抑制剂他唑巴坦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氨基青霉烷酸为原料,经10步反应合成了他唑巴坦钠。6-APA经重氮化,溴化转变为6α-溴代青霉烷酸,在二苯腙存在下用过氧醋酸氧化一步生成6-α溴化青霉亚砜酸二苯甲酯,再以锌粉还原得6,6-二氢青霉亚砜酸二苯甲酯,(3)与2-巯基苯噻唑共热得氮杂环丁酮二硫化物(4),(4)用无水氯化铜反应得2β-氯甲基青霉烷酸二苯甲酯(5),(50在DMF中与叠氮化钠作用得混合物(6)(6)以高锰酸钾氧化后生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的含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HPLC方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钠的药物浓度。采用反相柱和乙腈-水(60∶40)作为流动相,庚酸作为内标,血样经提取后,用4-溴甲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衍生化,测定波长设在λS325nm和λR398nm,内标庚酸的保留时间为4.57min,丙戊酸钠的保留时间为5.21min,线性范围为2~150μg/ml。测定了1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丙戊酸钠片剂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7.
格列萘类药物为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使用后可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格列萘类药物主要有瑞格列萘和那格列萘两大类,那格列萘是继瑞格列萘后第二个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那格列萘降低血糖的效果和瑞格列萘相当,安全性优于瑞格列萘,适合者治疗70岁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1].  相似文献   

18.
以2,6-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甲基化、氧化、溴代以及与拆分得到的手性原料S(-)-2-氨甲基-N-乙基四氢吡咯的酰化等反应合成了瑞莫必利,总收率54%(以2,6-二羟基苯乙酮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特必萘芬(疗霉舒)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特必萘芬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患60例,特必萘芬0.25,每日1次,共用7d然后用特必萘芬0.25,隔日1次,连服11-15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特必萘芬在甲内对真菌形态的影响,结果:痊愈51例(51/60)显效8例(8/60),无效1例(1/60),半年后复发2例(2/60),服特必萘芬1周后病甲中的真菌可见菌丝断裂,胞壁破坏。1个月后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面结合聚合物脂质小囊的制备及其pH-敏感性。方法制备3种Mr的聚2-乙基丙烯酸(PEAA)并通过巯基将其连接在含有二肉豆蔻酰-N-[(4-马来酰亚胺甲基)环已羰基]磷脂酰乙醇胺的脂质小囊表面,测定酸化时内容物钙黄绿素的释放情况。结果表面结合PEAA的脂质小囊在pH6.6和pH6.2时钙黄绿素的释放百分率分别为31.19%和45.39%,对照组在pH6.6和pH6.2时钙黄绿素的释放百分率各为0.813%和1.897%。结论PEAA表面结合的脂质小囊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