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的认识误区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认识的主要误区,探讨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91 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对高血压病基本知识的认识情况及其治疗依从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非药物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及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比无并发症的患者和有并发症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 05);护理干预前较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程度及对治疗的依从性均明显提高(P<0 .05)。结论 ①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对高血压的认识偏差,尤其是无并发症者,是护理干预的重点对象;②护理干预的内容应包括对高血压基本知识的宣教、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指导等各个方面,印制成手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对肾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31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认知护理组(160例)和对照组(150例).认知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6个月后应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评价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并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血压正常控制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认知护理组CPAT佳的百分率为77.50%,对照组CPAT佳的百分率为55.33%,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护理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为70%,而对照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48%,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认知护理可明显提高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达到提高肾性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肾性高血压危害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孙昭晖 《当代护士》2004,(12):38-39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按WHO标准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处理,干预组在患者就诊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护理人员进行随诊,实施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生活、行为方式方面的健康指导,并及时反馈、评价.1年后对两组患者测定的血压进行分析,作X2检验.结果: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25%,干预组血压控制率41.78%,X2检验,P<0.05,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态度及行为改变,从而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误区,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7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历,分析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治疗相关情况、一般病史等。结果114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73例患者能规则用药,79例患者有不良嗜好。结论通过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纠正高血压病患者的认识误区,是高血压病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停服降压药物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调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停服降压药物的原因,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面谈和查阅患者病历的方法,调查115例高血压病患者停服降压药物的原因及其动态血压检测结果,然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115例停服降压药物的原因分别为多次测量血压偏低、对高血压病了解不够、对降压药物了解不够、服药方案过于复杂、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一时配不到同种药物,其中因血压偏低而停药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7.35%)与因其他原因而停药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3.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定期检测血压,以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A型性格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88例A型性格高血压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92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应用中文版SF - 36量表对两组病患者进行测定,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正常控制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SF - 36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为72.92%,而对照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为52.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为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低高血压的危害,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A型性格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对73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的社区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使用基本知识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上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血压控制有效率为80.82%.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的认识误区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误区,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7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历,分析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治疗相关情况、一般病史等。结果114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73例患者能规则用药,79例患者有不良嗜好。结论通过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纠正高血压病患者的认识误区,是高血压病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9.
程晓鸣  庄芹  孙任苓 《护理研究》2008,22(5):457-458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病病人的知识、行为、态度,探讨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社Ig.475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高血压病病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方式、态度、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遵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科研人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科研人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科研人员原发性高血压病且无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认知干预等),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3年后的血压值、体重指数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体重指数、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应从控制血压着手,社区护理干预是对科研人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探讨非药物干预手段对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经体检确诊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集中面授、发放资料、电话随访、家庭探访等护理方式,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进行科学锻炼,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每季监测患者血压,1年后再对患者进行体检.结果: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后血压逐渐下降,首季血压下降明显,患者收缩压从社区护理前的(148.6±7.3) mmHg降至1年后的(136.9±7.1) mmHg,舒张压从护理干预前的(93.6±6.5) mmHg降至1年后(80.9±6.3) mmHg(均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在无降压药物治疗下,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轻度高血压病患者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年龄越轻降压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2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3例,实验组除降压药物外,给予高血压健康教育,进行饮食、生活指导等护理干预;对照组除降压药物及高血压病的一般注意事项外,无其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定期随访,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血压控制达标率、生活习惯转换率、药物治疗依从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是高血压病治疗过程中必要的有效治疗内容.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 8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 ,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 ;教育组根据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高血压病认知水平的调查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随访 ,比较 2组患者在生活方式、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变化。结果 :教育组在吸烟、饮酒、低盐饮食、体育锻炼、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 (均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经干预后 ,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 10 .9% ,对照组 30 .5 % (P <0 .0 0 1)。结论 :针对性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谌栎 《当代护士》2006,(8):35-3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为高血压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全面干预,定时定点监测血压,跟踪随访。结果 患者健康意识增强,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按时服药率达96.5%,血压控制率达93.8%。结论 护理干预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血压,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朱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0):1471-1473
目的 比较老年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66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邦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自觉执行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1年内总有效率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加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更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60例门诊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降压药治疗并按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口服降压药物,通过血压监测及观察药物谷峰效应指导药物调整,3月后比较24 h动态血压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压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通过血压监测及观察药物谷峰效应调整用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使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34例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例。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生活方式采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57%vs4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方法:对2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及定期血压监测等,比较干预措施前后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管理前后病人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降低病人的血压水平,提高其血压控制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病病人的知识、行为、态度,探讨社区护理对控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社区475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高血压病病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方式、态度、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干预前。[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遵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