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打击后形成的临床反应,其原因多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挤压伤、复合骨折和脏器破裂等情况,以致整个机体各主要脏器的细胞功能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抢救生命是医院急救医护人员的共同首要任务[1].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从现场经急诊室直接送往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其中伤后的数分种或数小时是抢救的关键阶段[2].……  相似文献   

2.
急诊手术室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育珍 《柳州医学》2005,18(4):193-193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包括现场急救、途中急救、医院急救三个阶段。我院手术室为危重创伤病人赢得了时间,减轻了痛苦。现将危重创伤救治手术在手术室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6~2009-06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病人的效果,并与2003-06~2006-05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病人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病死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友漫 《吉林医学》2014,(6):1286-128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进行严重创伤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无缝衔接急救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后的情况。结果:患者在急诊室的抢救时间平均为(39.31±6.49)min。其中选择无缝衔接急救护理后转入重症监护室119例,转专科治疗21例,直接手术54例,留急诊科6例。抢救成功175例,死亡16例,放弃治疗9例。抢救成功率为87.5%,死亡率为8%。结论:无缝衔接急救护理不仅缩短了抢救的时间,还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创伤组以及传统创伤组,每组34例。传统创伤组采用传统创伤急救模式治疗,改良创伤组采用改良创伤急救模式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SS评分、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改良创伤组患者的ISS评分为(26.35±4.82)分,受伤至住院时间为(1.28±0.52)h,急诊科停留时间为(14.51±5.49)min,影像学检查时间为(16.1±3.4)min,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为(40.32±7.38)min,ICU住院时间为(5.71±2.99)d,总住院时间为(24.02±12.28)d,均短于传统创伤组(P0.05);抢救成功率97.1%高于传统创伤组82.4%,死亡率2.9%低于传统创伤组17.6%,并发症发生率8.8%低于传统创伤组2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实行改良创伤急救模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较高,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安定中毒80例急救体会(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卢云飞安定中毒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中毒患者在急诊室能否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为总结急诊抢救工作的经验,现将我院近年来经急诊室抢救治疗的80例安定中毒患者的情况分析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急救过程中如何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以获得更多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把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过程,回顾性总结抢救1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经验。结果:其中86例经抢救病情稳定,并在急诊室做好术前准备后直接送入手术室,30例经急诊抢救后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90.6%。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整个过程中,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能使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诊手术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9例心脏穿透伤患者手术前后的急救护理回顾分析,评价心脏穿透伤后急救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例患者在急诊室开胸心脏按摩,8例就诊后在急诊室由护理快速建立输液通道静脉注射输液并直接送入手术室手术(其中1例急诊开胸解除心包填塞,然后送手术室),术后入ICU监护。结果9例心脏刀刺伤病人死亡2例,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结论伤员往往在极短时间内死于心包填塞或失血性体克,早期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是救治的关键,术前术后积极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谦  吴剑 《四川医学》2009,30(12):1879-1880
目的探讨心脏损伤的急诊诊断,总结急诊室紧急开胸手术抢救的外科策略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总结31例心脏损伤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急诊室紧急开胸手术抢救12例,存活7例(58.3%),经急诊室紧急处理后转入胸外科治疗19例,存活15例(78.9%)。结论近年来创伤已成为35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心脏创伤的病死率极高,其中60%-80%死于院前,因而应当强调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室的紧急救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日益广泛,电击伤的发生率也相对有所上升。电击伤病人发生昏迷和/或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形很多见,现场急救是病人存活与否的关键,随后电击伤病人进入医院急诊室,迅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减轻伤员痛苦、提高伤员的存活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2000年11月—2003年11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的电击伤病人15例,主要总结了电击伤病人的现场急救及进入急诊室后的心、肺、脑复苏的情况和创面的及时正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急诊科对创伤性休克病人实施早期急救护理,快速有效地抢救休克病人生命及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本组64例多发性创伤病人迅速采取一看二摸三听四测压的方法,快速开通2—3条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控制出血,监测生命体征等综合抢救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 62例经早期积极抗休克治疗,收缩压在30min内均升高4kPa后转入手术室或专科治疗,2例合并严重胸部外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创伤性休克病人伤情复杂,必须分秒必争,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创伤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认为:威胁生命的损伤,伤后最初60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1h”。镇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在对18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按护理程序工作方式,使严重创伤急救的三个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1h”,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论创伤、战伤或灭害损伤,抢救能否成功,经验证明,时间是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报道,伤后最初60min是决定伤员命运的关键时间,有人称之为创伤急救的“黄金1h”。为此我院于1997.6~2001.6月,在对280例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使创伤急救的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构成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从而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蒋小玲 《大家健康》2013,(9):167-168
正引言院急诊科是医院开展急症救治,抢救病人生命的首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急诊的病人通常病情急危,病情复杂,病人突然患病或因事故急需抢救,就诊时间和病种很不确定。急诊科同时也是医院向社区展示形象的窗口,急诊室的急、危、重患者相对集中,急诊室又是医院面向社会、展示形象的窗口,急救技能水平的高低作为医院诊治水平的衡量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成功  相似文献   

15.
曾妮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8):734-735
目的 总结群体创伤在基层医院急诊室的抢救护理经验。方法 对三起道路交通事故79例创伤病人的抢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抵达急诊室15min~60min内完成初步的抢救或处理,然后分别送入手术室和病房进一步治疗,总抢救成功率96.2%。结论 基层医院急诊室对群体创伤的抢救护理要达到高效、有序,就必须加强急诊室护士的培训,设置合理的抢救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  相似文献   

16.
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元章  孙士锦  沈康强  彭博  张连阳 《重庆医学》2007,36(22):2272-2273
目的 探讨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近1年来45例创伤患者急救情况,以过去1年急救的2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45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4.4%,对照组26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7.7%(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促进了创伤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杨慧玲 《包头医学》2015,(2):104-105
急诊室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担负着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急诊室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和整个抢救工作的成败。急诊病人突发性强、人群密集、病况复杂、病情危重、易发生纠纷,急诊护理具有时间性强、主动性强的特点,应具备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精神以及有精确的判断能力、扎实的急救知识和纯熟的专业技术,全力以赴地抢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严重创伤患者,依据急救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21例与研究组2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急救方法治疗,研究组予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急诊室至手术、入院至手术时间、急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特殊检查、急诊室停留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急救成功率,一定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记录2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转运至医院时间,并观察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转入普通病房人数占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转运至医院时间、溶栓时间分别为(0.96±0.22)min、(21.62±3.68)min、(150.69±10.43)min、(1.06±0.3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予以个体化护理,可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术院前急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152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25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2。2%;27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2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20例安全转运至专科治疗,2例死于脑疝;117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8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