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髙、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以及便秘、夜尿症等非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针灸对于PD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如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泌尿系统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尚无综述对此类研究加以整理。因此,现总结归纳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针灸治疗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优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分析近5年来PD神经毒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PD神经毒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总结中医药治疗PD神经毒的作用机理,根据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性,提出中医药防治PD神经毒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缺失为主要病变,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较为常见且症候复杂多样的慢性神经元变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内、外源性神经毒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治疗方面,针灸治疗PD的有效性已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中提早的干预治疗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PD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针刺治疗结合中医“既病防变”的思想,认识PD的发病机制,把握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探索“既病防变”结合针刺治疗与PD发病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针刺疗法在PD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还对PD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基于“既病防变”的思想提早的介入针刺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传变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对于PD早期的治疗意义重大,同时对研究治疗PD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7%。该病是由黑质致密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慢性和进行性丧失引起的,病理表现以产生路易小体为主要标志,后者的主要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但是目前对该病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大量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在PD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受损和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表型。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PD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求新的治疗方式。中医药在PD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并且已有不少学者深入探讨其在PD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其中部分研究基于中医药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缓慢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弛缓及体位不稳等症状[1].其神经病理学改变主要为中脑黑质致侣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内出现纤维样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2].P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虽具体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但近年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在PD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处于农药厂、化工厂的人群,P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4].氰化物、化学稀释剂及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与PD的发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笔者总结了近年关于环境因素诱发PD的实验结果,以探讨环境因素与PD的发病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致病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用于治疗PD的药物主要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抗胆碱能药等,缺少可以明确改善病理进展的疾病修饰疗法。在中医学的认知体系中,该病属本虚标实,总由肝肾阴损、气血不足,并与风、火、痰、瘀关系密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对PD的防治,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处理,以及对DA能神经元的神经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其潜在的机制包括并不限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炎症、调节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该文主要根据PD的发病机制进行分类总结,系统阐述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在防治PD中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PD的中药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金月  白妍  王顺 《光明中医》2023,(8):1531-153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运动症状以外,还有神经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抗帕金森用药对于PD伴认知功能障碍无显著改善,多项研究表明针刺对PD伴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文章就PD-CI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刺治疗方法做简单阐述,为今后PD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治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但迄今还未找到一种药物能确切地保护神经元,推迟发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目前有多种中医复方、单味药、有效部位及单体均可在动物模型上对PD有防治作用,其主要机制涉及保护黑质细胞、改善神经递质含量、抗氧化和调节免疫、提高西医药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等发挥综合的作用,并可能延缓疾病进程.尤其中医复方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可能对PD神经保护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医药对PD动物实验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为变性疾病,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国内外有关PD的临床研究大部分都是把运动障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Karlsen等对P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发现最相关的因素依次是:抑郁、睡眠障碍以及低独立性,而传统上作为PD主要特征的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仅产生较小的影响[1],所以PD的精神症状也应引起格外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