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成像(HRMRI)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种分为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43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7例。诊断患者的脑梗死类型、粥样硬化斑块、MCA血管情况。结果 43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多发性脑梗死15例(34.88%),单发性脑梗死28例(65.12%);分水岭脑梗死21例(48.84%),流域性脑梗死10例(23.26%),半卵圆区脑梗死7例(16.28%),腔隙性脑梗死5例(11.63%)。脑梗死患者管腔狭窄、多发狭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的比例均高于TIA患者(P0.05)。脑梗死患者的MCA管壁厚度大于TIA患者,管腔内径、管腔面积均小于TIA患者(P0.05)。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良好26例(60.47%),不良17例(39.53%);TIA患者侧支循环良好21例(77.78%),不良6例(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能清晰显示MCA管壁结构,观察管腔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对于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将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作为动脉壁厚度的方法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中,观察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变化。方法:对20例正常人,49例糖尿病病人作双侧颈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5MHz。测量颈总、股总动脉的IMT值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观察股动脉以下动脉的形态。结果:病例组IMT、值及斑块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组,下肢有皮肤病变者其上段动脉形态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有改变,表现为动脉壁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 ,将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MT)作为动脉壁厚度的方法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中 ,观察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变化。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 ,4 9例糖尿病病人作双侧颈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 7.5MHz。测量颈总、股总动脉的 IMT值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观察股动脉以下动脉的形态。结果 :病例组 IMT值及斑块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组 ,下肢有皮肤病变者其上段动脉形态明显改变。结论 :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有改变 ,表现为动脉壁增厚 ,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管腔狭窄、闭塞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4.
庄丽  刘艾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8-153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双侧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常规检查,并设同期相应年龄的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内膜-中层膜厚度及斑块大小、血流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2型糖尿病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于下肢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多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而对照组多在血管分叉处单发,为局灶性病变。而且2型糖尿病组下肢血管病变多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起病早,进展快,病情严重且病变较早累及肢体远端血管,特别是腘动脉以下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可以直观地观察大血管管壁及管腔病变性质,为预防和及时治疗肢端血管病变,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尽早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远端血管供血情况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用于大血管检查简便,无创伤,且仪器敏感性在不断提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经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超声检查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观察管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部位、形态、回声强度,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好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诊断对脑梗塞有较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尤蓓  尹桂芝  于金德  李彪 《上海医学》2004,27(6):436-438
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工作离不开动脉输送的氧气和营养。而动脉管壁本身的养分则由管腔直接扩散或由滋养血管提供。大多数动脉包括冠状动脉,滋养血管只出现在血管外膜。然而,当动脉管壁厚度超过0.5mm时,滋养血管必须伸入中膜层,明显增厚时甚至可伸入内膜。有报道,高脂血症猪模型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前即有外膜新生滋养血管增多。尸体解剖结果也显示,动脉壁的粥样硬化范围与滋养血管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陈林锋  王理  汪荣  王海滨 《浙江医学》2021,43(18):2001-2003,2008
目的采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HR-MRI检查发现的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3例,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5例和无症状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包括T1WI、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在内的HR-MRI扫描大脑中动脉狭窄壁的横截面图像,并分别测量狭窄部位和参照部位的管腔面积、血管壁面积、斑块面积、狭窄程度和重塑指数。结果有症状组患者正性重塑比例、重塑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均高于无症状组(均P<0.01),血管壁面积和斑块面积均大于无症状组,而管腔面积小于无症状组(均P<0.05)。结论HR-MRI是揭示重塑模式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较有前景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血压对颈总动脉壁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解高血压对颈总动脉壁的损害情况。方法:选择同一年龄段的50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200根颈总动脉进行检查,测量其动脉内径(CCAD),动脉壁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管壁厚度与血管内径比值(IMT/D),测量血流速度,观察血流分布。结果: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壁厚度明显高于正常人。IMT/CCAD值增大、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管腔内径,血流速度及各项参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颈部血管的超声检测,是早发现、早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斑块发生率的首选诊断手段,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加内膜氮气损伤,建立兔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以左颈总动脉为自身对照,以高脂喂养不加氮气损伤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行血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脂喂养加氮气损伤后4周行病理学检查示:损伤动脉管壁区域性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呈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纤维斑块期改变;血管造影显示:右颈总动脉有20%~30%狭窄.8周行病理学检查显示:损伤动脉管壁全周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较明显,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改变;其中 18只兔血管造影显示:右颈总动脉16只血管有60%~80%狭窄,2只完全闭塞.自身及空白对照组动脉造影无狭窄,病理学检查未见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论 氮气损伤加高脂喂养能有效地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组,49例无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情况、颈动脉内-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IMT、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管腔闭塞率2.27%,管腔狭窄率90.91%;对照组无管腔闭塞,管腔狭窄率18.37%;2组患者管腔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研究组患者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心脏瓣膜钙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对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应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1.
梁汉祥  李新春 《安徽医学》2020,41(12):1394-1397
目的 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价年龄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重构和斑块负荷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大小,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与老年组(年龄≥ 60岁),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HRMRI检查,并在HRMRI T1加权成像轴位图像中测量大脑中动脉最狭窄部位、参考部位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同时计算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斑块负荷百分比、偏心指数以及阴性重构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斑块负荷百分比为(41.00±13.00)%,高于中青年组,阴性重构率为14.00%,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患者斑块负荷百分比呈正相关(r=0.581,P=0.013)。结论 动脉硬化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及重构方式与年龄有一定关联,通过HRMRI技术能够较好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轻中度狭窄的颈动脉血管重构模式,探讨血管重构模式与颈动脉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 纳入经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且斑块≥2 mm发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32例,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斑块成像.根据斑块的信号、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判定斑块的稳定情况;同时测量斑块最厚层面、远端及近端参考点的总管腔、管壁面积,计算出管壁标准化指数、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斑块负荷及斑块大小.RI≥1.05为正性重构(positive remodeling,PR),RI<1.05为非正性重构(non-positive remodeling,non-PR).比较PR组与Non-PR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重构模式与斑块易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55个颈动脉斑块,PR组与Non-PR组在总管腔、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负荷及斑块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重构模式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2,P>0.05).结论 轻中度血管狭窄早期以PR为主,重构模式与斑块的易损性无正性相关,斑块自身成分的变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至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两种类型——穿支闭塞型病变(BOD)和非穿支闭塞型病变(non-BOD)的血管重构与斑块特征.方法 将32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分为BOD 18例,non-BOD 14例.应用3.0T HR-MRI对基底动脉进行管壁增强扫描,然后使用CMRtools软件对血管狭窄最严重的层面的管壁及斑块面积等参数进行测量,研究血管的重构和斑块特征.结果 HR-MRI管壁成像结果显示,non-BOD组血管狭窄程度较BOD组更明显[(68.9%±19.1)% vs (43.8%±18.8)%,P=0.017].正性重构更常见于non-BOD (57.2% vs16.7%,P=0.036).BOD组管壁面积指数小于non-BOD组(P<0.001).两组血管强化均以偏心性为主,两组斑块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但BOD组强化程度小于non-BOD组[(39.9±23.2)% vs (65.3±21.1)%,P=0.004].结论 基底动脉BOD梗死和non-BOD型梗死在血管重构和斑块性质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分辨MRI技术定量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面积的可重复性.方法:24例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男18例,女6例,平均68岁),至少一侧颈内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50%~79%狭窄.2周内进行2次高分辨MRI(1.5 T)检查.双侧颈动脉各选择3层(颈动脉分叉层面、分叉上和下各4 mm距离层面)测量管腔、血管壁外界和血管壁的面积.采用双盲法,由2名放射科医师进行测量.2次扫描间和2名测量者之间的差异用成对t检验评价.结果:大部分患者的图像质量良好,可用于测量.颈动脉管腔、血管壁外界和管壁的面积测量在2次扫描之间和2名测量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颈动脉高分辨MRI的血管壁面积测量重复性好,可用于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在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52例。根据T2 FLAIR图像上血管高信号征是否存在分为有血管高信号征组和无血管高信号组。比较两组患者弥散序列(DWI)上梗死体积大小、入院时及治疗10天后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基本临床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中无远端HVS组35例(67%)和远端HVS组17例(33%)中,梗死体积大小分别为(89.74±28.82)和(73.15±26.37),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6(6~27)分及10(2~21)分,入院10天NIHSS评分分别为13(6-26)和8(0~19)分,无远端HVS组与远端HV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明显狭窄、闭塞,HVS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9例(42%)、11例(73%),16例(89%)。HVS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27例,占HVS阳性组77%,血管高信号征阴性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5例,占HVS阴性组2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T2 FLAIR序列HVS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缺血性梗死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有远端HVS的患者急性梗死灶体积较小,NIHSS评分较低,临床预后较好。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HVS的出现率越高。大脑中动脉区HVS联合MRA有利于临床评估脑梗死的病变范围、血管病变的大致位置、血管的狭窄程度,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3D-T1-SPACE序列扫描在脑血管斑块狭窄及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行MRI 3D-T1-SPACE、MRA、颅内血管MRI高分辨检查的MRI资料。结果基底动脉斑块9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6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5例。MRI尤其用3D-T1-SPACE序列扫描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靶血管走形及管腔情况,尤其对管腔的狭窄特别敏感。结论 MRI 3D-T1-SPACE序列可从各个角度清晰的显示脑血管斑块的解剖结构,是诊断脑血管狭窄及栓塞的主要方法,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多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朱枫  尚海龙  沈海林 《重庆医学》2016,(33):4661-4663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象(HVS)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7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分为远端HVS组28例和无远端HVS组29例(近端HVS组8例,HVS阴性组21例),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进行完整的MRI检查(包括FLAIR、DWI及MRA)及CTA检查,比较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梗死体积,并对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以及出院3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远端HVS组DWI序列的梗死体积,入院时、出院时的NIHSS评分及出院30 d的改良Rankin评分优于无远端HVS组(P<0.05).结论 MRI-T2 FLAIR序列HVS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3.0T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取措施研究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70例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经MRI与CT检查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高分辨彩超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以及血流速度等进行检查,同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状况与有无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通过彩超对颈动脉的检查,其中颈动脉斑块中硬斑最多,其次扁平斑、软斑,最少的为混合斑。而在临床中经常病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的分叉处、颈总动脉的主干、颈内与颈外动脉的起始段。颈动脉两侧硬化斑所发生的部位没有较大的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疾病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而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症状的出现是引发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运用高分辨率的彩超技术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症状进行检查诊断,有助于对硬化斑块进行分类并科学判断颈动脉脉腔的狭窄程度,为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与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大脑中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评估结果提示,15例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脑中动脉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3例。HR-MRI检查提示10例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有斑块形成,其中7例为弧形斑块、3例为环形斑块。T1加权像增强检查结果提示8例患者斑块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 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复杂,HR-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管壁及斑块情况,为病因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