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美兰  贾艳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4998-5000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微量元素的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2010年于该院就诊的妊娠中期先兆流产(70例)、胎膜早破(68例)及宫内死胎(30例)的妊娠中期妇女168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孕中期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于其中52例先兆流产经过保胎治疗后分娩的5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与正常足月妊娠分娩的60例新生儿进行对照。分别测定微量元素铁(Fe)、铜(Cu)、锌(Zn)、铅(Pb)、锰(Mn)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中期先兆流产组和死胎组F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死胎组和胎膜早破组Cu、Z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b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和死胎组M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新生儿Fe、Zn低于对照组(P<0.05),Pb高于对照组(P<0.05),Cu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量元素铁(Fe)、铜(Cu)、锌(Zn)、铅(Pb)、锰(Mn)异常可能导致妊娠中期先兆流产、死胎及胎膜早破的发生,且母体内铁、铜、锰含量异常可影响新生儿体内相应元素含量。因此,孕妇应注意摄入含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动、植食物,对预防流产、死胎及胎膜早破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城区7~11岁儿童铜、铁、锌营养与贫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上海市城区7~11岁学龄儿童贫血发生率现状,研究儿童膳食及血清铜、铁、锌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上海市城区11839名7~11岁儿童进行贫血筛查,对其中240名调查对象进行营养调查并测定血清铜(Cu)、锌(Zn)、铁(Fe)元素含量,分析上述指标与贫血的关系。结果上海市中心城区贫血的总体发生率为6.09%,其中女生贫血率为7.63%,显著高于男生的4.68%(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贫血组膳食Fe摄入和血清Fe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贫血组血清Cu、Cu/Zn和Cu/Fe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贫血组的膳食Cu摄入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贫血患者体内不同程度地存在铜、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铜和锌营养状况异常可能导致机体铁吸收障碍;及时纠正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对贫血的预防和治疗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与微量元素铜(Cu)、锌(Zn)及其铜/锌(Cu/Zn)比值的关系,评价Cu/Zn比值是否可以作为CHD预防监测指标。方法:用OLYMPUS2700生化分析仪对95例冠心病患者及9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铜、锌及计算其比值。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u值12.5±3.2μmol/L;Zn值17.26±1.567μmol/L;Cu/Zn0.601±0.213,健康对照组Cu值15.2±2.3μmol/L,Zn值15.45±0.443μmol/L;Cu/Zn0.969±0.219,两组间Cu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Cu/Zn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明显低于健康组。结论:Cu/Zn比值可以作为CHD预防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早期微量元素变化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219例,包括孕早期先兆流产、流产及胚胎停止发育的孕妇;对照组134例,包括正常孕早期56例和未孕78例妇女。分别测各组微量元素铅(Pb)、镉(Cd)、铁(Fe)、铜(Cu)、锌(Zn)水平。结果:对照组中正常早孕与未孕组比较:Pb、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u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正常早孕者比较:Pb、Cd无明显变化(P0.05);Fe、Cu、Zn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锌、铜等是孕早期关键性微量元素,在孕早期严重缺乏可致先兆流产、流产及胚胎停止发育,因此孕早期孕妇应注意摄入含Fe、Zn、Cu等丰富的食物,避免孕早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水平与白癜风病人发病进程的相关关系。方法:正常人及白癜风病人血SOD活性测定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血清Zn、Cu、Fe含量测定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病人血SOD活性,血清Zn明显低于对照组,F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Cu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OD、Zn、Cu、Fe在白癜风病人的发病进程中互相起协调与拈抗作用,其在发病机理及治疗中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报告18例心脏病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血浆铜、锌变化的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血铜、锌含量分别为16.65±3.59×10~(-3)mmol/L和13.54±4.62×10~(-3)mmol/L。体外循环组的铜、锌含量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铜和锌的含量在心肺转流开始后下降,术后缓慢上升,但是,术后锌的含量低于术前水平;Cu/Zn比值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文章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种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铬(Cr)与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研究微量元素在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同时测定98例DM患者,DM、DN肾功能正常组53例,DM、DN肾功能不全组33例,正常对照组60例的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铬(Cr)的值及肌酐(Cr)、尿素(BUN)、胱抑素C(Cy-sC)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值。结果:DM组与对照组比较,铜高于正常对照组,锌、铁、铬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微量元素与血糖的相关性,除铜是正相关,锌、铁、铬均为负相关。DN肾功能不全组和DN肾功能正常组锌、铁、铬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N肾功能不全组锌、铁均低于DN肾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微量元素的检测,对DM的发生、发展,有效的预防并发症DN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6年底以来相继开展了头发和血清微量元素锌(Zn)、铁(Fe)、铜(Cu)、及宏量元素钙(Ca)的检测。现将健康人发Zn、Fe、Cu、Ca分组对比,将婴幼儿按性别及不同检测仪器分组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童多动症与血微量元素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症(ADHD)和血微量元素铅(Pb)、镉(Cd)、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60例ADHD患儿及50例对照组进行血Pb、Cd、Zn、Cu、Fe、Ca、Mg水平测定。结果:ADHD患儿血铅水平93±18.01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0±20.49μg/L(P<0.001),血锌水平62.42±12.8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3.23±13.36μmol/L(P<0.001)。结论:ADHD患儿多伴铅过量、锌缺乏,血铅越高,注意缺陷越明显,在诊治时应常规检测并及早纠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六项检测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70例为HCV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7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微量元素钙(Ca)、锌(Zn)、铜(Cu)、铅(Pb)、铁(Fe)、镁(Mg)水平,根据HCV-RNA定量检测结果将HCV感染组分为阳性(n=48)和阴性(n=22)两个亚组,比较其Ca、Zn、Cu、Pb、Fe、Mg水平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a、Zn、Cu、Fe对HCV感染患者HCV-RNA阳性的预测评估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HCV-RNA定量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 HCV感染组Ca、Z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u、F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HCV-RNA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HCV感染患者依据HCV-RNA定量分为阳性亚组48例和阴性亚组22例,阳性亚组Ca、Zn水平显著低于阴性亚组,Cu、Fe水平显著高于阴性亚组(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Ca、Zn、Cu、Fe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AUC为(0.574~0.704);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HCV-RNA定量与Ca、Zn水平呈负相关,与Cu、Fe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V感染患者Ca、Zn、Cu、Fe水平呈现异常表达,HCV-RNA定量与Ca、Zn、Cu、Fe微量元素的表达密切相关,但与Pb、Mg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孤独症全血微量元素水平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50例儿童孤独症和50例正常儿童全血中铜(Cu)、锌(Zn)、锰(Mn)、铁(Fe)、钙(Ca)、镁(Mg)、铅(Pb)的含量。结果孤独症组全血铜、钙、镁含量低于对照组,全血铅含量高于对照组。锌、铁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铁t值分别为0.599和0.645,P值分别为0.550和0.521,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有明显变化,全血铜、镁、钙和铅含量有更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人血液微量元素锰、铬、铜、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33名正常人和63名冠心病人,(急性心肌梗塞25人,陈旧性心肌梗塞29人,慢性冠心病患者9人)血液中微量元素Mn、Cr、Cu、Zn的含量。发现1.对照组血清Mn为0.02145±0.0107ppm;Cr为0.0230±0.0167ppm;Cu为0.905±0.278ppm;Zn为0.0230±0.404ppm;Cu/Zn比值为0.973±0.395。与冠心病组血清Mn、Cr无明显差异。2.不同发作天数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u、Zn和Cu/Zn比值的动态比较,结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可出现一过性的血清Cu升高,Zn降低,Cu/Zn比值高于对照组,随时间推移铜锌比值逐渐下降。3.陈旧性心肌梗塞和慢性冠心病者血清Cu、Zn和Cu/Zn比值远较对照组低,Cu/Zn比值<0.6的百分比远较对照组多(P<0.01),说明Cu/Zn比值降低可能是冠心病易患因素。4.用Feisher判别法将血清铜锌比值和其它主要易患因素作了横向比较,证明铜锌比值下降是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并结合国内外资料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绝经期妇女在补充雌激素后对血清中微量元素锌 (Zn)、铁 (Fe)、铜 (Cu)、钙 (Ca)、镁 (Mg)的影响。方法 :将门诊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雌激素治疗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 ,比较分析两者在 6个月和 12个月后血清Zn、Fe、Cu、Ca、Mg的含量。结果 :5 0例补充雌激素后的绝经期妇女 ,6个月后血清中Zn、Fe、Cu、Ca、Mg的含量无明显量变 ,而对照组中Ca、Zn含量下降 ;12个月后治疗组血清中Zn、Fe、Cu、Ca、Mg仍无明显变化 ,而对照组中Zn、Fe、Ca、Mg的含量下降 ,Cu含量升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可在较长的时期维持上述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平衡 ,对延缓衰老、减少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在消化道癌症发生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诊断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患者1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某院就诊的非癌症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结果癌症病例组的锌、硒、镁含量低于对照组,而铜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1)。将病例组按照不同病种分层后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胆囊癌组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患者除了锌Zn2+含量外,铜、硒、镁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患者血清锌(Zn)、铜(Cu)、硒(Se)、镁(Mg)与正常人群有差异,微量元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本文对31例6~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和31例正常健康儿童血脂、载脂蛋白及血清锌(Zn)、铜(Cu)、铁(Fe)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处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组血TG、vLDL-C、Apo B_(100)及血清Zn水平显著升高,血HDL-C水平显著降低;血TC、LDL-C、ApoAT及血清Cu、Fe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于肥胖儿童、血清Zn水平与血HDL-C呈显著负相关;Cu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与Apo B_(100)呈显著负相关;Fe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及载脂蛋白与血清Zn、Cu、Fe密切相关,微量元素稳态失调在其脂代谢紊乱发生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苯及同系物对作业工人血中金属元素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85名接触苯及同系物的作业工人(接触组)和69名不接触苯及同系物的作业工人(对照组)血中锌(Zn)、铁(Fe)、铜(Cu)、锰(Mn)、钙(Ca)等金属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接触组血中Zn、Fe、Cu、Mn浓度低于对照组,Mn、Zn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Fe、C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钙浓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接触组与低浓度接触组之间Zn、Fe、Cu、Mn、Ca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接触苯及同系物使作业工人血中金属元素浓度发生改变,可能与苯的毒性对机体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锌等4种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锌(Zn)、铜(Cu)、铁(Fe)、镉(Cd)含量的水平,以探讨脑脊液中微量元素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关关系,笔者选择某医院住院患者113人作为调查对象,并按其所患疾病分为脑梗死组(39人)、脑出血组(34人)和对照组(40人)。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无代谢性疾病,无微量元素制剂服用史。全部脑脊液样本均采用腰椎穿刺进行采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脑脊液中Zn、Cu、Fe、Cd含量,并计算Zn与Cu的比值。结果显示,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患者脑脊液中Zn、Fe、Cd含量和Zn/Cu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u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脑脊液中Fe含量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患者脑脊液中Zn、Cu、Cd含量和Zn/Cu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脊液中高Zn、高Fe、高Cd和高Zn/Cu值可能是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病形成的重要因素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有限公司周边居民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镁(Mg)、钙(Ca)、铅(Pb)和镉(Cd)7种元素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同时测定1195例居民必需微量元素Cu、Zn、Fe、Mg、Ca和人体有害微量元素Pb、Cd及正常对照组84例7种微量元素的值。结果:居民组与对照组比较,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u、Zn、Fe、Mg、Ca无多大变化(P>0.05),人体有害微量元素Pb、Cd升高(P<0.01)。结论:有害微量元素Pb、Cd的升高与某蓄电池有限公司的含铅、镉粉尘和废气未经收集处理直接外排有关,污染了环境,导致当地居民生活铅、镉接触。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孕妇以及新生儿血微量元素铁(Fe)、铜(Cu)、锌(Zn)、铅(Pb)、镉(Cd)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40例正常妊娠孕妇及其新生儿(正常妊娠组)、49例先兆流产孕妇及其新生儿(先兆流产组),以及18例死胎妊娠孕妇(死胎组)血微量元素Fe、Cu、Zn、Pb、C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先兆流产组以及死胎组孕妇血P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Cu、Zn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且死胎组孕妇血Cd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先兆流产组新生儿血Pb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P<0.01),Fe、Cu、Zn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P<0.05),而Cd浓度正常妊娠组与先兆流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及胎儿体内微量元素Fe、Cu、Zn、Pb、Cd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之一,建议孕妇进行血微量元素水平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及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肺癌及肺部感染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Cu、Fe和Zn数值,比较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对照组、肺炎组、肺癌组中,Cu浓度分别为(0.87±0.35)、(1.21±0.12)、(1.19±0.13)μmol/L,Fe浓度分别为(1.51±0.32)、(1.35±0.32)、(1.36±0.65)μmol/L,Zn浓度分别为(1.12±0.56)、(1.00±0,31)、(0.90±0.30)μmol/L,与正常人血清相比肺癌、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u含量明显升高,Zn和Fe的含量明显降低,Cu/Zn明显升高。结论肺癌及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Cu、Fe、Zn 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