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德宏州汉族、傣族、景颇族的吸烟现状和对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7 052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吸烟及相关知识情况。结果 汉族、傣族、景颇族居民的吸烟率分别为33.4%、35.9%、48.1%;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4.5%、47.5%、46.4%。3种民族的男性吸烟率均远高于女性(χ2=1425.837,χ2=895.092,χ2=435.822,P<0.001)。3种民族中,男性吸烟者的初次吸烟年龄均以在15~2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χ2=27.645,χ2=23.752,χ2=139.740,P<0.001)。景颇族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少于汉族和傣族吸烟者,而汉族吸烟者每日吸烟量高于傣族和景颇族吸烟者(χ2=123.190,P<0.001)。汉族和傣族的女性居民对吸烟会导致胃肠道疾病、糖尿病、流产的正确回答率高于男性居民(χ2=13.014,χ2=11.114,P<0.01;χ2=12.721,P<0.01,χ2=6.747,P<0.05;χ2=35.559,χ2=19.932,P<0.001);汉族女性居民对吸烟会导致脑卒中的正确回答率高于汉族男性居民(χ2=12.585,P<0.01)。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的傣族、景颇族居民具有吸烟率高,但对烟草危害知识的知晓率低的特点。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该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减少烟草对少数民族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阿尔茨海默病(AD)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是否存在共患风险. [方法]对1 040名72岁以上男性部队离退休干部进行了T2DM及AD患病率调查,并分析了两种疾病之间的共患风险. [结果]共发现T2DM 262名,AD 29名,同时患有两种疾病者13名,T2DM者AD的患病率为4.96%,非T2DM者AD的患病率为2.06%,前者高于后者且两组间AD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0,P<0.05);AD者T2DM的患病率为44.83%,明显高于非AD者(24.63%),两组间T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P<0.05);年龄分层发现72~81岁间T2DM者AD的患病率(4.92%)显著高于非T2DM者(1.97%)并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4,P<0.05),而82~92岁间T2DM者AD的患病率(5.06%)亦明显高于与非T2DM者AD的患病率(2.37%),但两组间A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9,P>0.05). [结论]AD与T2DM在一定年龄的男性老年人中存在共患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15岁及以上傣族、景颇族居民饮酒行为,为当地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傣族及景颇族居民3 497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和是否饮酒、饮酒种类、饮酒量、饮酒频率等。应用SPSS 17.0进行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结果德宏州傣族居民饮酒率为42.24%,景颇族饮酒率为43.64%。傣族、景颇族居民男性饮酒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傣族居民的饮酒率下降,而景颇族居民的饮酒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傣族不同性别间开始饮酒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景颇族男性开始饮酒年龄早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傣族与景颇族居民的饮酒类型均以高度白酒饮用频率最高(傣族为37.72%,景颇族为37.35%)。傣族、景颇族的有害饮酒率分别为49.9%和57.1%;随着年龄的增加,傣族、景颇族的有害饮酒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傣族男性饮酒者每周饮酒频率为3~6、≥7次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宏州傣族、景颇族居民饮酒行为较普遍,酒精摄入量和有害饮酒所占比例较高,且出现低龄化趋势。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开展饮酒危害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减少由过量饮酒造成的相关慢性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云南省景颇族与汉族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分析吸烟和尼古丁依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德宏州芒市1个景颇族聚集乡和宜良县1个汉族乡中随机抽取3 000名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检。结果 景颇族居民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85%、0.95%和1.17%,汉族居民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0.32%、2.96%和1.58%;景颇族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χ2=13.641,P<0.001),而冠心病的患病率低于汉族χ2=(14.676,P<0.001);两个民族的脑卒中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5,P=0.344)。景颇族和汉族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均有P<0.05);汉族男性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181,P=0.041)。景颇族与汉族现在吸烟者患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风险均高于不吸烟者(均有P<0.05);汉族尼古丁依赖程度愈高,其患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的危险性愈大(均有P<0.05)。结论 景颇族与汉族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降低吸烟率和尼古丁依赖程度有助于减少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通州地区钢丝绳产业对当地儿童铅污染的程度,做好儿童铅中毒的防治工作.方法 于2005年4-7月选择周围钢丝绳厂较多的通州市张芝山镇某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以7~14岁的353名学生作为暴露组,其中,男生162人,女生191人.选择周围无钢丝绳厂的通州市某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以7~14岁的28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37人,女生146人.采用<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健康问卷>进行调查,并测定发铅含量.结果 暴露组高发铅百分比为21.81%,高于对照组(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7,P<0.01).有被动吸烟情况的小学生中,暴露组高发铅百分比为25.17%,高于对照组(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9,P<0.01).1~3年级被动吸烟的学生中,暴露组高发铅百分比为26.39%,高于对照组(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0,P<0.05).4~6年级暴露组高发铅含量百分比为23.12%,高于对照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6,P<0.01);被动吸烟的小学生中,暴露组高发铅含量百分比为24.05%,高于对照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0,P<0.01).暴露组自觉症状出现率为18.41%(65/353),高于对照组[13.43%(38/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7,P>0.05).结论 钢丝绳厂分布密集的地区铅污染较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铅污染,保护少年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祁东县居民吸烟、饮酒状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7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祁东县城区2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委会和农村6个乡镇18个行政村18岁以上居民,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式入户调查.结果 共调查3 756人,其中城镇居民1 416人,农村居民2 340人;男性1 877人,女性1 879人.总吸烟率为30.6%,饮酒率为17.3%;吸烟、饮酒率与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相关(P<0.05或P<0.01),城镇吸烟率低于农村,而饮酒率则高于农村,男性吸烟、饮酒率均高于女性.职业特征显示干部吸烟、饮酒率最高;高收入者饮酒率高于其他人群(P<0.01),吸烟率则未见和经济收入相关;烟龄和日吸烟量、酒龄和日饮酒量间均呈相关关系(均R=0.872,P<0.01),吸烟与饮酒也呈相关关系(R=0.52,P<0.01).结论 祁东具居民吸烟、饮酒现象比较普遍,今后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控制烟酒量.  相似文献   

7.
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ADH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龙岗区3 520名幼儿父母的行为习惯、教养方式进行调查.按教养方式不同将幼儿分为暴露组(不良教养方式)和非暴露组进行3 a的追踪,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儿童ADHD患病率.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14.4%,其中男童为16.6%,高于女童的11.7%(P<0.01).x2检验显示,母亲吸烟、饮酒,溺爱、父母打骂孩子等16个因素对儿童ADHD患病率有影响(P值均<0.05).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母亲吸烟(RR=4.409)、溺爱(RR=1.428)、父亲责骂孩子(RR=1.404)、母亲打孩子(RR=1.401)、母亲心情不好骂孩子(RR=1.376),对儿童ADHD患病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1).结论 父母不良教养方式是儿童ADHD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山东省某市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1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某市1 735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吸烟、饮酒、锻炼情况等行为因素及既往病史。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病率60岁以上为26.9%,40-60岁为15.00%,20-40岁为5.04%,20岁以下为1.92%,不同年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05,P<0.05)。患病率依次从高到低为没上过学21.83%,大学及以上20.00%,小学19.91%,初中13.29%,高中技校10.92%,中专和(或)技校5.26%,不同文化程度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54,P<0.05)。患病率农业劳动者为19.40%,机关和(或)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为17.28%,工人为16.30%,商业/服务业人员为3.20%,其他职业人群为3.85%,不同职业人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10,P<0.05)。患病率曾吸烟但已戒烟一年以上人群为67.31%,不吸烟人群为10.55%,正在吸烟人群为58.65%,是否吸烟人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3,P<0.05)。患病率不喝酒人群为6.67%,已戒酒1年以上人群为60.59%,正在喝酒人群为21.12%,不同饮酒人群患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7.87,P<0.05)。患病率不锻炼人群为23.00%,锻炼人群为15.64%,是否锻炼人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27,P<0.05)。患病率糖尿病人群为52.74%,未患糖尿病人群为16.72%,不知道是否患糖尿病人群为11.22%,是否糖尿病患病人群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33,P<0.05)。结论该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年老、低文化程度、农民和工人、吸烟、饮酒、糖尿病、非锻炼居民群体的健康指导,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以减少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武定县中小学生吸烟状况,探讨有关吸烟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于1996年6~10月对全县16所普通中学、13所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及方法1.1 以全县16所中学初中二年级在校学生821名(男生465名,女生356名),13所中心小学五年级在校学生1112名(男生558名,女生554名),共1933名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内容包括性别、班级、吸烟程度,吸烟与健康关系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等.要求学生如实填写,不署名,不讨论,当场交卷.由专业人员统计分析.吸烟情况的判断按文献标准.2 结果与分析2.1 吸烟率 1933名学生,112人吸烟,总吸烟率为5.79%,其中男生吸烟率为9.38%(96/1023),女生为1.76%(16/91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51.32.P<0.01).中学生吸烟率为9.74%(80/821),小学生为2.88%(32/1112),中学生明显高于小学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40.80,P<0.01).2.2 吸烟动机 112名吸烟者中,觉得吸烟好玩的33人,占29.46%;觉得吸烟有风度的14人,占12.50%;为社交吸烟的37人,占33.04%;为消愁解闷吸烟的28人,占25.00%、吸第一支烟来自同学、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饶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5~10月抽取广饶县3个区县中6个社区的≥65岁老年人624人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对其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广饶县≥65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8.27%(461人),其中经常吸烟的患病率为86.75%(203人),经常饮酒的患病率为87.38%(180人),不参加运动的患病率为88.35%(220人),摄入食盐6 g的患病率为91.41%(351人),超重的患病率为88.14%(312人)。经常吸烟(OR=4.66)、经常饮酒(OR=2.57)、不参加运动(OR=4.92)、摄入食盐6 g(OR=9.19)、超重(OR=4.29)是导致老年患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广饶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经常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加了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社区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在5个县市中各抽取1个社区,对其中年龄在18个月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人口学信息的搜集和血样检测。结果 25004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4.72±18.68)岁,女性占55.0%,傣族占56.8%,65.3%的人已婚有配偶,71.8%的人接受过小学以上教育。研究对象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6%(162/25004),以潞西市(1.2%)、21~40岁人群(1.0%)、男性(0.9%)、景颇族(1.7%)、在婚和离异/丧偶(0.8%)、小学文化程度(0.7%)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技术人员(1.0%)HCV感染率相对较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潞西市(OR=4.62,95%CI:1.60~13.38)、年龄在20岁以上者(OR21~=22.62,95%CI:7.42~68.92;OR41~=21.85,95%CI:6.87~69.46;OR≥61=7.34,95%CI:1.91~28.17)、男性(OR=2.66,95%CI:1.91~3.72)和傣族及景颇族(OR傣族=1.95,95%CI:1.15~3.31;OR景颇族=5.17,95%CI:2.95~9.07)HCV感染率较高。结论德宏州社区居民HCV感染率总体水平较低,但男性、20岁以上成人、傣族及景颇族人群中HCV感染率相对较高,有必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凉山彝族农民和移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农民和移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7-2008年以四川凉山彝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样生化检测,共调查彝族人群2878名,其中农民1549名,移民1329名.所有调查对象年龄在16~76岁之间,分为16~、25~、35~、45~、55~76岁5个年龄组.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计算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对调查的2型糖尿病可能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彝族农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4.33%(67/1549),男性为6.15%(42/683),女性为2.89%(25/866);彝族移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03%(120/1329),男性为11.31%(88/778),女性为5.81%(32/551).经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得到彝族农民男性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5.97%,农民女性为2.40%;彝族移民男性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25%,移民女性为6.2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相比女性OR=1.69,95%CI:1.02~2.81)、年龄(相比16~、25~岁组,35~54岁组OR=5.04,95%CI:2.93~8.69;55~76岁组OR=6.19,95%CI:3.23~11.86)、血压(较血压正常组,正常高值OR=1.61,95%CI:1.08~2.38;高血压OR=2.40,95%CI:1.37~4.22)、吸烟(OR=1.55,95%CI:1.01~2.37)、甘油三酯(TG)(OR=1.65,95%CI:1.10~2.46)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1.64,95%CI:1.13~2.37)水平异常与彝族人群2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饮酒量为22.67~52.50 g/d时与2型糖尿病存在负相关(OR=0.53,95%CI:0.30~0.95).结论 彝族移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彝族农民;性别、年龄、血压、吸烟、TG、HDL-C、饮酒是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姜醒  陈慧  曾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08-511
了解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青少年吸烟饮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珠三角地区抽取部分中学初二至高二年级的l 57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法调查吸烟饮酒行为.对有吸烟或饮酒行为的137名学生,按照班级、年龄、性别采用1∶2配对选取未使用成瘾物质的27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因素.结果 珠三角地区中学生饮酒行为报告率为7.63%,高于吸烟行为报告率的3.18%,初次饮酒的年龄为(11.5+3.49)岁,初次吸烟的年龄为(13.5+2.46)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目前吸烟/饮酒(OR=2.236)、亲戚吸烟/饮酒(OR=2.523)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亲子感情高得分(OR =0.885)是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的家庭保护因素(P值均<0.01).结论 父亲和亲戚吸烟饮酒行为会影响中学生使用烟酒行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感情有助于预防中学生的吸烟饮酒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山市某镇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有针对性开展社区干预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12月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山市某镇抽取4个村(居委会),每村(居委会)抽取1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2个居民小组(自然村),抽取常住人口400名,按照《成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人口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活动与锻炼、饮食情况、体重控制、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暴露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00名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23.25%,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2.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10.25%、哮喘7.50%、糖尿病2.75%、脑卒中1.25%、心肌梗死0.50%。1845岁患病率4.93%,4545岁患病率4.93%,45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69岁患病率4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5,P<0.05)。男性吸烟率、被动吸烟率、饮酒率(63.27%、13.78%、35.86%)与女性(2.94%、29.90%、4.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1、15.15、60.73,均P<0.05)。18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45岁超重率14.80%,肥胖率0.90%;45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69岁超重率27.12%,肥胖率5.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8、4.98,均P<0.05)。18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45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7.17%,4569岁参加体育锻炼>30 min/d的13.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有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36.62%;无慢性病家族史中调查者慢性病患病率2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5)。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超重和肥胖、家族史4个变量(均P<0.05)。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增进居民健康,降低慢性病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素基因插入/缺失(REN基因I/D)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以蒙古族人群中无血缘关系的501人(高血压者243人,正常血压者258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环境因素的调查并采集血样,对REN基因I/D多态性采用PCR技术结合凝胶电泳和银染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高血压组REN基因I/D多态性的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36.21%,63.79%)高于对照组(29.84%,5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基因(DD ID)基因型 吸烟的OReg为Ⅱ基因型 不吸烟的1.70倍(95%CI=0.69~4.48),REN基因、吸烟2个因素之间具有正相乘模型交互作用;REN基因(DD ID)基因型 饮酒的OReg为Ⅱ基因型 不饮酒的3.20倍(95%CI=1.42~7.61),REN基因、饮酒两因素之间具有负相乘模型交互作用.结论 REN基因(DD ID)基因型与吸烟或饮酒同时存在时可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国和巴基斯坦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制定大学生控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抽取1 132名中国和巴基斯坦国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和巴基斯坦大学生男性吸烟率(34.94%,32.35%)高于女性(4.74%,0) (x2值分别为50.96,60.57,P值均<0.05);中国男性二手烟暴露率(54.21%)高于女性(45.70%) (x2=5.03,P<0.05).中国大学生二手烟暴露率(48.35%)高于巴基斯坦大学生(32.38%)(x2=38.31,P<0.05).二手烟暴露的主要场所为室内公共场所(中国为88.70%,巴基斯坦为67.65%).中国大学生对吸烟及烟草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率(53.13%)高于巴基斯坦大学生(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9,P<0.05).饮酒(OR=4.273)、去网吧(OR=2.593)、家庭成员女性吸烟(OR=4.797)、朋友支持吸烟(OR=3.765)是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女性(OR=0.207)是中国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吸烟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率高(OR=0.668)是巴基斯坦大学生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饮酒(OR=11.842)、室友吸烟(OR=5.303)、老师吸烟(OR=6.771)是巴基斯坦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学生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现象较普遍.应大力开展烟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吸烟知识认知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云南省景颇族与汉族居民的吸烟和尼古丁依赖流行现状。方法于2015—2017年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1个景颇族聚集乡和宜良县1个汉族乡中随机抽取2 816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景颇族和汉族现在吸烟率和尼古丁依赖率分别为47.7%(652/1 367)和30.6%(433/1 449)、18.1%(248/1 367)和14.6%(211/1 449),且均是景颇族高于汉族(P0.01)。景颇族和汉族均是男性的吸烟率和尼古丁依赖率高于女性(P0.01),且景颇族女性的现在吸烟率明显高于汉族女性(23.2%,160/695和1.1%,10/728,P0.01)。吸烟类型中景颇族和汉族均以吸食过滤嘴香烟为主(60.8%,392/645和70.5%,311/441),景颇族其次为嚼烟(27.9%,180/645)和手卷烟(13.3%,86/645),而汉族为无过滤嘴香烟(17.5%,77/441)和水烟袋(17.5%,77/441)。景颇族与汉族的开始吸烟年龄和规律吸烟年龄均集中在12~20岁,且景颇族早于汉族(P0.05)。结论云南省景颇族和汉族的吸烟率、尼古丁依赖率和吸烟习惯存在民族差异。应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制定相应的烟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女女性行为人群(WSW)吸烟和饮酒情况。方法于2015年3—8月在山东省聊城市,采取滚雪球方式招募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调查。结果调查WSW 78人,年龄中位数24.0岁,未婚65.4%(51/78),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9.7%(70/78)。WSW大部分通过吸烟、饮酒方式发泄和缓解压力。吸烟比例为74.4%(58/78),主要吸烟原因为解忧解闷和需要提神。饮酒比例达84.6%(66/78),50%是与拉拉朋友、同性恋人和性伴一起饮酒。吸烟者同时饮酒者占69.2%(54/78)(χ2=12.52,P0.01)。58名吸烟者中,84.5%的人受到家庭婚姻或社会舆论压力(χ2=3.892,P0.05);66名饮酒者中,83.3%的人承受家庭婚姻或社会舆论的压力(χ2=4.808,P0.05)。结论 WSW吸烟和饮酒比例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控制该人群对烟草和酒精的依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市成年居民饮酒与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利用2009年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项目的调查资料,对泸州市11 425名成年居民的饮酒和慢性病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饮酒与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泸州市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4.4%,女性(26.2%)高于男性(22.1%),饮酒率为13.2%,且男性(28.2%)明显高于女性(1.3%);1 505名饮酒者中,每次酒精量<40 g者占50.9%,40~100 g者占40.5%,≥100 g者占6.1%;饮酒频率越高(χ2趋势=8.305,P=0.004),饮酒年限越长(χ2趋势=101.345,P<0.001),饮用的总酒精量越多(χ2趋势=17.651,P<0.001),慢性病患病率越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饮酒与慢性病患病率之间呈负相关(β=-0.424),饮酒者患慢性病的危险低于不饮酒者,OR值为0.654(95%CI=0.559~0.766)。结论泸州市大部分饮酒者为长期、经常饮酒,应加强高饮酒率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过量饮酒,以降低与饮酒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了解大理州某中学学生沙眼患病情况,分析沙眼与视力的相关性,为中学生防控沙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2014年大理州某中学初、高中16 031名学生体检资料,采用GraphPad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 031名学生中,患沙眼学生1 853人,总患病率11.56%.2009-2014年患沙眼学生人数分别为783(25.08%),508(20.00%),238(11.79%),120(3.99%),93(3.34%)和111人(4.33%).汉族学生患病人数为1 280人(11.7%),少数民族学生患病人数为573人(11.28%),两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63,P=0.426);男生与女生沙眼患病率分别为11.94%和1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52,P=0.165);构成比最高的年龄段是15~18岁,约占90%;患沙眼学生中68.0%的学生视力下降,未患沙眼学生中39.0%的学生视力下降,两组学生视力水平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249,P<0.01).结论 学生沙眼患病率与性别、民族无相关性,15~18岁学生是高危人群;该校中学生沙眼患病率逐年降低,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