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目的是研究肝细胞癌(H CC)中迁移率蛋白组A1(H M G A1)m RN 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关系。通过RT-PCR和IH C技术,测定30个H CC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PCLT)和2个正常肝组织中H M GA1m RN 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涉及本研究的30例患者进行随访。在9个H CC组织和2个PCLT中检测到HM GA1m R 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和6.7%(P<0.05),而正常肝组织未发现H M GA1m RN A表达。临床病理学分析显示,H M G A1mR NA表达与Edm ondson分级显著相关(P<0.05)。通过IH C技术,在4个H CC组织中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A2和E-钙黏素蛋白在72例肝癌组织、40例癌旁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10)、57.5%(23/40)和77.8%(56/72)(H=16.235,P<0.001),E-钙黏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5.0%(26/40)和40.3%(29/72)(H=9.033,P=0.01 1);EphA2的过表达与肝癌患者的卫星灶、淋巴结转移及癌栓有关(χ2分别为7.160,3.952和4.879,P均<0.05),E-钙黏素蛋白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卫星灶有关(χ2分别为4.500和6.583.P均<0.05).肝癌组织中EphA2和E-钙黏素蛋白的表达有关联性(rp=0.280,P=0.032).结论:EphA2和E-钙黏素联合作用,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抗病毒疗法治疗轻度丙型肝炎患者,因可能对肝纤维化进程有潜在影响而一直存在争议。几项研究表明脂肪变性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和严重程度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因此,本研究评估了未经治疗的活检为轻度肝炎的患者两次肝活检中脂肪变性对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135例有已知感染危险因素的(68例输血感染,67例毒品注射感染)未经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38岁,男女比例为1.43),在中位间隔为61个月(18~158)的时间内先后接受了2次肝组织活检。第1次肝活检M ETA VIR评分为A1F1或更低。如果患者第2次肝活检肝纤维化评分为3或4,则其纤维化进…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慢性丙型肝炎常发生肝脏脂肪变性,这可能涉及几种发生机制,包括代谢协同因子和直接病毒效应对细胞内脂质代谢通路的影响。一个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显示,丙型肝炎病毒(H CV)可以抑制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 TP)活性,而后者对于肝脏脂蛋白组配和分泌是必需的。在H CV感染患者中尚无肝脏M TP活性的资料报道。因此在感染主要H CV基因型并呈现不同程度肝脏脂肪变性的未治疗病例中研究肝脏M TP基因表达及其脂质转运活性。方法:在58例H CV阳性患者的肝脏活检标本中,应用实时PCR技术测定M TPm RNA水平,应用荧光分析法测定M…  相似文献   

5.
背景:胰岛素抵抗是慢性丙型肝炎的常见表现。胰岛素抵抗究竟是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病因还是后果尚不清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3自发促进肝脂肪变性的作用有助于阐明该问题。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按照基因型评估141例活检证实为非硬化性慢性丙型肝炎的非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与肝脂肪变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检测。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型法(H OM A IR)测定。测定基因型1和基因型3患者的肝脂肪变性。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变量回归分析确定与胰岛素抵抗、脂肪肝、肝纤维化独立相关的变量。结…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TNF-α可诱导胰岛素抵抗,TNF-α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能够影响TNF-α释放,提示其参与了H CV相关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该研究目的在于确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NF-α基因型是否影响TNF的活性、胰岛素抗性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186例患者,其中65%合并脂肪肝,17%合并糖尿病。通过ELISA检测TNF-α和sTNFR2,胰岛素抵抗由H OM A-R指数表示,由限制性分析测定TNF-α-238、-308、和-863的多态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TNF-α,sTNFR2和胰岛素抵抗均高于89例对照者。TNF-α途径的活性与LDL胆固醇、脂肪变性和胰…  相似文献   

7.
Fas在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Fas的表达,探讨Fas-FasL系统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取肝组织做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Fas的表达,分析肝组织中Fas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及临床分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中Fas表达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随着临床病情的加重而增加(P<0.05)。结论Fas-FasL系统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有关,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转移抑制基因 nm2 3- H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贲门癌生物学特性和其他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 2 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 nm2 3- H1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织对照。结果 :贲门癌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中 nm2 3- H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 67.9%和71 .4%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nm2 3- H1蛋白在贲门癌中的表达 ,随肿瘤浸润程度的增加而表达下降 ( P>0 .0 5)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贲门癌中 ,表达阳性率为 46.2 % ,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为 92 .8% ,两者差异显著 ( P<0 .0 5)。结论 :nm2 3- H1蛋白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高组与低组之间 ,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麻中含有的大麻素通过其受体CB1和CB2产生生物学效应。近来证实CB1和CB2受体能够调节实验性肝纤维化的进程。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 C)患者吸食大麻对其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270例未经治疗且同意接受肝组织活检的CH C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人口统计学、流行病学、代谢及病原学的相关资料。获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吸食大麻、乙醇及烟草的详细病史。根据M etavir系统对肝纤维化、脂肪变性及活动程度进行评分。患者分为非大麻吸食者(52.2%)、偶尔吸食大麻者(14.8%)和每日吸食大麻者(33%)。对吸食大麻与肝纤维化进展率(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组(GLPs-L、GLPs-M、GLPs-H组)和辛伐他汀组(SV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经12周给药后,分别测定各实验组ALT、AST、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PARγ和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灵芝多糖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而脂联素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M组大鼠肝组织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线粒体肿胀,染色体边集等;(3)M组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灵芝多糖中、高剂量组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同时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灵芝多糖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硬度和脂肪变性程度。方法 本研究纳入198例T2DM合并NAFLD患者,利用FibroScan瞬态弹性成像技术(TE)评估患者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依受控衰减参数(CAP)值将肝脂肪变性分为4个等级:S0(<238dB/m)、S1(238~258dB/m)、S2(259~291dB/m)、S3(≥292dB/m)。依肝脏硬度(LSM)值将肝纤维化分为4个等级:F0F1(<7.0kPa)、F2[(7.0~8.6)kPa]、F3[(8.7~10.2)kPa]、F4(≥10.3kPa)。结果 198例患者中有171例有效测量病例(86.4%)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4.1%(7/171)患者有轻度脂肪变性(S1),有21.6%(37/171)患者有中度脂肪变性(S2),有71.3%(122/171)患者重度脂肪变性(S3)。有28.7%(49/171)患者存在显著肝纤维化(F2~F3),有17.5%(30/171)患者LSM值提示肝硬化(F4)。与没有或轻中度脂肪变性(S0~S2)患者比较,重度脂肪变性(S4)患者中显著肝纤维化(F2~F3)比例及肝硬化(F4)比例均更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ALT和高CAP值可能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E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有效评估方法,其中超过90%的患者有中重度脂肪变性,超过45%的患者有显著的肝脏纤维化。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硬度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和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 CV)相关肝硬化风险增高与肝脏脂肪变性、老龄和酒精高摄入有关,其原因被认为是上述因素对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慢性H CV感染时,肝细胞周期的状态和各期分布。方法:对诊断为慢性H CV感染的肝脏活检样本(70例)、移植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肝脏再生样本(15例)、邻近结肠癌肝转移的“正常”肝组织样本(10例)进行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的标志物,如细胞周期素D1(G1期最高)、细胞周期素A(S期)、细胞周期素B1(G2期胞质中)、磷酸化组蛋白3(有丝分裂期)、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 cm-2;整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同源物2增强子(EZH2)在喉癌组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EZH2在喉癌细胞EMT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喉癌细胞系分为:TU177、SNU46、 M4E、Tu686)和人类鼻咽上皮细胞(HNPECs)NP69。选取EZH2蛋白表达较高的TU177和Tu686细胞系转染EZH2si-RNA,其中转染效果高的为EZH2-1组,转染效果较低(沉默EZH2)的为EZH2-2组,对照为转染空载体的si-NC组。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喉癌组织和细胞中EZH2、分泌的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及组蛋白H3(H3K27me3)上赖氨酸27的三甲基化的表达。转染si-EZH2、si-SFRP1、oe-SFRP1或H3K27me3上调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β-连环蛋白、c-Myc和CyclinD1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通过qPCR检测SFRP1启动子中H3K27me3的富集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EZH2的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在慢性应激诱发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设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加AICAR给药组和AICAR给药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γ干扰素)浓度,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的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然后用AICAR处理慢性应激小鼠并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慢性应激导致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功能损害(ALT、AST水平升高,P<0.01),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P<0.05),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P<0.01)以及肝组织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AICAR改善了肝细胞脂肪变性,并缓解了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慢性应激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诱发NAFLD,AMPK激动剂AICAR可缓解慢性应激导致的NAFL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7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依照病理诊断分为轻度(F0)、中度(F1-2)、重度(F3-4)3组进行临床生化检测,同时取肝组织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mRNA水平,分析肝组织不同病理分级时INSR的表达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组织病理分级的加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 in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 inase,AST)及胆红素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胆碱酯酶(cholineste rase,CHE)及胰岛素受体(INSR)的表达下降。若以F0组INSR的表达量为100%,则F1-2组INSR的表达为78.8%,F3-4组为30%。结论胰岛素受体的表达随肝脏纤维化的增加而减少,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研究组,2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48周,研究组同时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并分析2组4、12、48周时HCV RNA水平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血液生化指标(ALT、TBIL、ALT、GGT)、肝纤维化标记物(LN、CIV、HA、CG)及空腹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SVR为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2组血液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标记物均较前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前空腹血糖为(7.96±2.34)mmol/L,治疗后为(8.03±1.3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冷球蛋白与肝病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论,冷球蛋白与肝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亦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 CV)感染者中冷球蛋白与肝脏病变(如坏死性炎症、纤维化、脂肪变性)之间的关系。研究选取连续437例未经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分别进行肝脏活检,评估其肝纤维化与脂肪变性的危险因素。患者年龄为50.9±13.8岁,男性占49%。研究结果显示,共有286例患者出现冷球蛋白,其中103例伴有血管炎;186例(43%)患者的肝脂肪变性超过10%;110例(25%)为高度肝纤维化(M etavir评分F3-F4)。多变量分析显示,冷球蛋白使肝脏出现高度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 (Ang )与胰岛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及该信号系统对 4 E结合蛋白 1(4 E- BP1)和核糖体蛋白 S6激酶磷酸化的介导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 8周龄的 SD大鼠平滑肌细胞 ,(1) 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 ;(2 ) 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 B(PKB)、4 E- BP1和核糖体蛋白 S6激酶的磷酸化。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 ,Ang (10 0 nmol/ L )与胰岛素 (10 0 nm ol/ L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3H亮氨酸掺入有显著刺激作用 [Ang (× 10 3cpm) :8.0 0± 0 .5 4 vs 5 .15± 0 .2 6 ,P<0 .0 5 ;胰岛素 :6 .13± 0 .31vs5 .0 5± 0 .35 ,P<0 .0 5 ]。 PI3K抑制剂 L Y2 94 0 0 2使 Ang 的 3H亮氨酸掺入刺激作用受到抑制 ,抑制率 :0 .1μmol/ LL Y2 94 0 0 2 :38% (P<0 .0 5 ) ;1μmol/ L L Y2 94 0 0 2 :6 2 % (P <0 .0 5 )。同样浓度的 L Y2 94 0 0 2对胰岛素的 3H亮氨酸掺入刺激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 4 3% (P<0 .0 5 ) ,5 7% (P<0 .0 5 ) ,97% (P<0 .0 5 )。(2 )静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加入 Ang 或胰岛素 ,显著增加 PKB的磷酸化。Ang 刺激的 PKB磷酸化于 5 m in达高峰 ,胰岛素刺激的 PKB磷酸化于 30 m in达高峰。PKB抑制剂 L Y2 94 0 0 2以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RNAsope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76例胰腺导管癌中NR1H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资料、预后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并探讨应用RNAscope技术的特点来保证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和IHC检测176例人胰腺癌组织芯片中NR1H4(FXR)mRNA和蛋白的表达状态,采用ACD公司RNAscope技术和NR1H4探针;IHC采用多聚物二步法, 分别购置4种不同公司、不同克隆号的FXR一抗, 实验前采用小型人胰腺癌组织芯片(20例癌组织,4例人正常肝组织)进行NR1H4探针和4种FXR一抗实验条件的优化,并执行严格的质控对照。结果 176例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NR1H4(FXR)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121/176) 和77.27%(136/176); 其中四种一抗的阳性率分别为 ab187735为68.75% (121/176)、ab235094为75.57% (133/176)、25055-1-AP为73.30% (129/176)和SC-25309为71.02% (125/176)。 mRNA和蛋白的表达间具有显著相关(r=0.307,P<0.001)。NR1H4(FXR)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与患者的临床分期(Χ2= 5.391,P< 0.05和 Χ2 =4.108,P< 0.05)和分化程度(Χ2= 6.56,P< 0.01和 Χ2 =4.969,P< 0.05) 显著相关; 仅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Χ2 =4.957,P< 0.05); 而与性别、年龄、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HC-FXR总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总生存期(HR=0.338,95%CI=0.244?0.468,p<0.001) 和无进展生存期 ( HR=0.309, 95%CI=0.195-0.490, p<0.001) 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NAscope原位杂交检测NR1H4(FXR) mRNA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总生存期(HR=0.550, 95%CI=0.390-0.775, p<0.001) 和无进展生存期(HR= 0.5223,95%CI:0.3281-0.8315, p=0.01) 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1.应用RNAsope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精准,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2.研究结果表明NR1H4(FXR) 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高表达是胰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背景: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 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与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缺陷及肝内氧化应激有关。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在肝脂肪累积(脂肪变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脂肪变性将导致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以往试验提示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慢性H CV感染患者有效。目的:确定对慢性H CV感染患者使用联合抗氧化剂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0例慢性H CV感染患者每日口服抗氧化剂,共服用20周(7种抗氧化剂包括:甘草皂苷、五味子素、水飞蓟素、维生素C、硫辛酸、L-谷胱甘肽和α-生育酚),同时在前10周静脉应用4种抗氧化剂(甘草皂苷、维生素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