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绿色通道手术对创伤休克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配合程序,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记录比较实行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法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准备时间、各相关科室/人员准备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急救准备时间、各相关科室/人员准备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缩短了各种准备时间,为绿色通道病人迅速、有效地完成手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手术配合程序,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记录比较实行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方法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准备时间、各相关科室/人员准备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急救准备时间、各相关科室/人员准备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缩短了各种准备时间,为绿色通道病人迅速、有效地完成手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绿色通道停留及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常规急救护理的严重创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行急救护理路径的5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及并发症和病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抽血及相关检查时间、相关科室人员达到时间、病情不稳定患者会诊及抢救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及辅助检查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信息化绿色通道流程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诊并进行传统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并采用信息化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急诊室滞留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入院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抢救成功率的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室滞留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ADL、GC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流程中采用信息化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不仅促进了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而且加快了各个科室的有机整合,使救治体系更加系统性和多元化,提升了团队应急反应能力,缩短了患者滞留时间,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敏 《妇幼护理》2023,3(15):3572-3575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小儿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复发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问诊分诊时间、等候时间、转运时间、总急救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次数, 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 式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化服务流程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优化服务流程前与优化服务流程后的患者各80例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服务流程,实验组通过加强院前、院内急救的一体化建设,建立预检分诊系统,开通绿色通道,缩小功能区的服务半径,专科前移,建立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等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比较两组的就诊等待时间、急诊诊疗时间、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结果:优化服务流程后急诊抢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和急诊全程诊疗时间缩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优化服务流程可缩短急诊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急诊诊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对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实用价值。方法比较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前126例(对照组)和建立绿色通道后132例(绿色通道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情况。结果绿色通道组患者死亡率为0.7%(1/132),并发症发病率11.4%(15/132);对照组死亡率为5.6%(7/126),并发症发病率20.6%(26/126),绿色通道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一氧化碳中毒至得到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院前得到有效急救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率,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保证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急诊急救患者6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3例和对照组3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外伤急诊急救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演练对于提高脐带脱垂救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助产士进行基础理论培训及分组模拟操作演练,熟练掌握脐带脱垂急救配合,对比应急演练前后的抢救质量。结果:演练后脐带脱垂确诊时间缩短、后羊水性状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改善。结论:急救护理演练有利于增强助产士综合分析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时发现脐带脱垂,熟练配合处理,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建立科学、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对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记录比较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发病小于6 h的脑梗塞患者的溶栓评估时间、影像检查时间、护士准备时间、溶栓前入院总等待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溶栓评估时间、检查时间、护士准备时间、溶栓前入院总等待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患者在接受溶栓后1周、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急诊绿色通道能够缩短溶栓准备时间,提高脑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提供常规的急诊护理同时予以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方式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联合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效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2月28日进行抢救治疗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发病后急诊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及随访至8周后病情恢复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F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观察组急诊就诊至做CT时间、急救就诊至化验结果出来时间、急诊就诊至神经科会诊时间、接受进一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8周后,两组NFD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至8周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可以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各项检查及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效果。方法中山市横栏医院于2015年5月开始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分别于实施前后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突发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发病到急诊科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送达相关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病到急诊科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送达相关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5.00%)高于对照组(62.50%);死亡率(15.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加强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提高重症急腹症抢救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加强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完善重症急腹症急诊手术配合模式,提高重症急腹症抢救效率。方法统计分析加强管理前、后手术准备时间、2h内手术率、手术时间、休克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的变化。结果通过加强管理,明显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提高了2h内手术的比例,降低了休克的发生率,并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手术室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对提高重症急腹症抢救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效果。方法中山市横栏医院于2015年5月开始实施急诊绿色通道,分别于实施前后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突发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比较2组患者发病到急诊科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送达相关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病到急诊科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时间、送达相关科室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5.00%)高于对照组(62.50%);死亡率(15.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冯云 《妇幼护理》2024,4(7):1679-1681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干预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急诊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无缝隙 一体化创伤急救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危机管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成功抢救率、临床各项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成功抢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诊到病房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确诊 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外伤急诊患者行基于无缝隙一体 化创伤急救配合危机管理干预,能提高成功抢救率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临床各项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收治的7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通道,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比较两组从急诊挂号到静脉溶栓药物开始治疗的标准时间(DNT)、就诊-影像时间、发病-溶栓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就诊-影像时间、DNT发病-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绿色通道,可提高满意度,缩短急诊反应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腹部外伤并发休克患者中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了急诊绿色通道建立近4年来220例创伤患者急救情况,以过去4年急救的100例腹部外伤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常规组。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120例患者死亡6例,病死率5%,常规组100例患者死亡20例,死亡率20%(P〈0.05)。绿色通道组在抢救室抢救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40-5542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肝脾破裂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肝脾破裂患者94例。根据是否实行绿色通道救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及患者家属对抢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4.7±10.3min,少于对照组的51.4±1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在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急预案急救流程联合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时间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急救流程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实施应急预案急救流程联合绿色通道,两组均持续随访8周。对比两组抢救时间、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急诊至确诊及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护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急预案急救流程联合绿色通道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