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HR)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3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28d预后,分为不良预后组31例和无不良预后组92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SHR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d不良预后的效能。结果不良预后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SHR及ICU时间均大于无不良预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HR、ICU时间均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d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HR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d不良预后的AUC为0.641,灵敏度为0.516,特异度为0.772。结论SHR能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d不良预后,且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HR值越大,不良预后的风险越高,可用于临床初步评估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
贺明轶  秦俭  李亚林 《疑难病杂志》2014,(6):558-559,56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cTnI和NT-proBNP水平改变,并探讨两者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其中存活组34例,死亡组26例。、治疗前存活组患者的cTnI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后cTnI和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I联合NT-proBNP检测对于预后预测价值的RO(曲线下面积为0.930,敏感度为91.01%、特异度为92.35%,均明显高于cTnI(分别为0.888、80.23%、83.02%)和NT-proBNP(分别为0.732、53.2l%、90.03%)。结论 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25)和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用于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68例急性左心衰竭发作24 h之内入院的患者,检测血清NT-proBNP和CA125水平,根据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预后,分为死亡(6个月之内死亡)、再发作(存活,有急性左心衰竭再发作)和稳定(存活且无心力衰竭再发作)组,对单独和联合应用NT-proBNP和CA125水平用于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分组患者的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再发作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和0.030),CA125和NT-proBNP均为阳性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患者。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NT-proBNP水平,可以准确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常存在急性血糖升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多种复杂的临床因素可能引起急性血糖升高。急慢性血糖比值可能成为评估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急慢性血糖比值与A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CCU住院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共272例,进行30 d随访,终点事件是死亡。依据终点事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住院即刻测量急性血糖(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依据HbA1c计算慢性血糖,并计算急慢性血糖比值。分析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急慢性血糖比值预测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ROC曲线,计算急慢性血糖比值的最佳截断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急慢性血糖比值分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存活组256例、死亡组1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s分级Ⅱ~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及急慢性血糖比值为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110、0.073、35.885,P<0.05)。依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n=138)和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n=134)。生存分析显示,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的短期累积生存率(90.3%)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短期累积生存率(97.8%)(χ2=6.932,P=0.008)。进一步行非糖尿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非糖尿病患者中,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患者短期累积生存率(92.3%)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97.5%)(χ2=4.465,P=0.03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累积生存率(86.0%)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100.0%)(χ2=5.658,P=0.017)。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增加(P<0.05)。结论 急慢性血糖比值是反映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不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急慢性血糖比值较高时,患者累积生存率低,短期预后差;急慢性血糖比值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预测价值。可将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作为预测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高于此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且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脓毒症28 d死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PCT、PLR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价值。结果:130例患者中死亡36例,存活94例。死亡组PCT、PL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PLR、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联合PLR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PCT、PLR单独应用,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95%CI(0.772,0.951)。结论:PCT、PLR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患者28 d死亡预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且二者联合...  相似文献   

6.
朱斌  潘笑  金毅 《浙江医学》2023,45(6):577-580
目的 探讨年龄休克指数(ageSI)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01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老年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geSI、NLR及两者联合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并以NLR、ageSI最佳截断点为界分组,比较组间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PLT、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ageSI及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主要感染部位、WBC、Hb、血钠、血钾、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geSI(OR=1.057)、NLR(OR=1.055)、PLT(OR=0.993)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ageSI、NLR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3、0.730、0.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eS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P-3α、RIPK3水平,根据患者30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17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及MIP-3α、RIPK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脑病比例及血清总胆红素、MIP-3α、RIPK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OR=3.347,95%CI:1.844~6.073)及血清MIP-3α(OR=2.079,95%CI:1.307~3.309)、RIPK3(OR=2.004,95%CI:1.312~3.060)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预测HB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强离子间隙(strong ion gap,SIG)水平对成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中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成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90d时AMI患者生存与否,将受试对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最佳预测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运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的短期死亡情况。运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评估SIG对AMI患者28d和90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571例患者纳入研究。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SIG、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白细胞、肌酐、血钾、血磷及心脏骤停比例均显著高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pH、动脉血二氧化碳总量、血红蛋白、冠脉造影检查、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比例均显著低于存活组,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P<0.05)。随访28d和90d,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SIG组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SIG组(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G升高是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SIG≥5.666 mmol/L是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住ICU时高水平SIG是影响AMI患者28d和90d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与QTcd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率校正QT离散度 (QTc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 5 8例心功能III~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衰死亡组、心脏性猝死组、存活组 ,分别分析入院后 12导联心电图 ,测定QTcd ,比较 3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与QTcd的相关性。结果 心脏性猝死组与心衰死亡组、存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心衰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对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活87例,死亡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天血脂水平。对比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年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病程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后次日TC、TG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而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大、TG水平高、APACHEⅡ评分高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和预后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163例HBV-ACLF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9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71例,根据90 d预后将细菌感染组分为死亡亚组49例和存活亚组4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PCT、HBP、proADM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指标和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HBP、pro-ADM水平诊断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的价值,及对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BP、pro-ADM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13、3.723、2.878,P均<0.05)。死亡亚组血清PCT、HBP、pro-ADM水平高于存活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65、3.595、3.788,P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入院治疗日起1月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0例)和死亡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使用血制品、使用激素、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和实验室指标[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HMGB1、Scr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 <0.05),TLR4、HMGB1、Sc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4.219(95%CI:2.851,6.313)]、多器官衰竭[■=3.110(95%CI:2.181,...  相似文献   

13.
李霞  张维龙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8):180-183,179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且年龄>65岁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行HMGB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并对入选的患者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终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确定其与HMGB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患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以及血清HMGB1水平与急性心衰患者1年内的全因病死率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与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比较,HMGB1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证实血清HMGB1水平较高的患者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发生心血管终点不良事件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者,表明HMGB1可以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外周血CD64表达与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CD64表达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98例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纳入同期在医院接受常规检查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0例作为稳定组,同期医院接受常规体检证实为健康的100例老年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入院当天外周血CD64表达;急性加重组出院后随访1年,将再住院与死亡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他则纳入预后良好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开始第3d、第7d、出院时,检测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外周血CD64表达;检验外周血CD64表达对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 3组中健康对照组CD64指数最低,其次为稳定组,急性加重组CD64指数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各时点,不同预后组患者CD64指数均较入院当天降低(P<0.05);但入院时及入院后各时点,预后不良组CD64指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64指数高表达是增加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CD64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呈正相关(B>0,P<0.05);绘制ROC曲线得到各时点曲线下面积均>0.9,预测价值高。结论 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伴较高的再住院与死亡风险,住院治疗期间各时点外周血CD64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其过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高风险,可考虑将外周血CD64表达用于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中,指导合理治疗方案的设计,以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衰弱评分(CFS)与老年冠心病(CAD)病人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CAD病人120例,均接受介入治疗,治疗前行CFS评分。根据病人的短期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将死亡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无事件生存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2组CF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FS评分对老年CAD病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界值。根据CFS评分,将病人分成衰弱组和无衰弱组,分析衰弱与病人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120例病人中,有28例(23.33%)预后不良,92例(76.67%)预后良好。在28例预后不良者中,院内死亡4例(14.29%)(其中心力衰弱3例,心源性休克1例),泌尿系感染9例(32.14%),严重出血5例(17.86%)、上呼吸道感染10例(35.71%)。预后良好组CFS评分为(4.13±0.56)分低于预后不良组的(6.02±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FS评分预测老年CAD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704(标准误=0.055,P < 0.01,95% CI=0.597~0.811),最佳界值为5.475分。衰弱组和无衰弱组疾病类型和病变数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衰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占比高于无衰弱组(P < 0.01)。衰弱组和无衰弱组的病变部位以及高脂血症率、糖尿病率、高血压率、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短期预后良好者相比,预后不良者的CFS评分明显增高,CFS评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的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CFS评分可能受冠心病类型、病变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个体化预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AKI)短期不良预后(30d病死)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318例SA-AK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0d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225例和存活组9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SA-AKI患者30d病死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SA-AKI短期不良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年龄、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抗凝血酶-Ⅲ、AKI分期是SA-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这些因素为变量建立SA-AKI短期不良预后列线图。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初始AUC为0.943,经1000次模型内部验证后为0.945,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提示观察值与预测值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6个影响因素(年龄、真菌感染、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抗凝血酶-Ⅲ、AKI分期)构建的列线图,能较为准确地预测SA-AK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发生的风险,有助于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黄民松  雷志英 《河北医学》2014,(12):1998-2000
目的: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86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脓毒症患者,按其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38例,存活组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观察比较患者的评分结果。结果:死亡组患者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53.09±10.06)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评分(21.37±6.48)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34.92±10.59)分、(10.33±5.45)分,且两种评分的分数段越高其死亡率于死亡危险度越高,统计学有意义( P<0.05)。结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在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时效果明显,评分越高其死亡率与死亡危险因素越高,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贺椰林 《当代医学》2014,(5):141-142
目的:探讨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7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79例同期来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入院时的NT-proBNP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组患者入院治疗7 d后复查NT-proBNP水平,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P〈0.05),LVEF、LVEDD水平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例(17.7%)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且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患者的(3167.4±146.7)ng/ml,(P〈0.05)。结论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不仅是诊断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近期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左昔清  张娟  孙彩娟  章建良  吕丛 《浙江医学》2016,38(23):1887-1889,1905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激活素A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和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随访28d,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8例和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入院时、入院第3、5、7天CRP、乳酸、PCT和激活素A水平,分析两者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血清PCT水平和入院时激活素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乳酸、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与同组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后第5、7天PCT和激活素A水平较同组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入院第5、7天PCT水平和入院第3、5、7天激活素A水平分别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CT和激活素A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和0.826。结论血清PCT和激活素A水平可评估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两者持续保持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监护室住院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氧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肠内养组(EN组)43例及肠外静脉营养组(PN组)44例,观察患者14 d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中心静脉压及生存例数。结果:经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患者EN组与PN组血清白蛋白[(36.0±3.2)g/L vs(34.0±2.5)g/L]、血红蛋白[(12.1±1.8)g/L vs(9.8±2.2)g/L],EN组与PN组比较均升高明显(P〈0.05);中心静脉压(CVP)EN组较PN组[(12.1±2.5)cm H2O vs(13.5±3.2)cm H2O]下降(P〈0.05);生存例数EN组(30例)较PN组(20例)增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