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O型及Rh阴性孕产妇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69例O型及73例Rh阴性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检查"检测;母婴156例ABO血型不合和54例Rh血型不合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检测。结果在夫妻ABO血型不合的169例中,妻子血清中IgG抗-A或抗-B效价≥64者为85例(50.3%)。73例Rh阴性妇女中,夫妻Rh不合ABO血型相合者58例,抗-D效价32者10例(13.7%),抗-D效价16者17例(23.3%);Rh合并ABO血型不合者15例,抗-D均为阴性,其中IgG抗-A或抗-B效价≥64者为1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156例,发生ABO HDN有95例,占60.8%(95/156)。母婴Rh血型不合54例,发生Rh HDN者为29例,占53.7%(29/54)。对比HDN和非HDN者的胆红素和血红蛋白值结果无明显区别。结论对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可提前预测HDN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产前治疗,减少HDN的发生。曾发生不明原因的流产的妇女进行妊娠前检测,可明确因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流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母婴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2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差异及相关IgG抗体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对确诊HDN的患儿测定相关IgG抗红细胞抗体及效价,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 256份送检标本经溶血3项试验确诊为HDN231例,其中母婴ABO血型不合229例,Rh血型不合2例。ABO血型不合中,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共208例;母亲为A型或B型,新生儿为B型或A型共21例,抗体效价64~512。2例Rh血型不合者经抗体鉴定为1例抗-E,效价128;另1例抗-E合并抗-c,效价分别为256和64;不同抗体效价组间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以母婴ABO血型不合为主,抗体效价越高,溶血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型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进行血型抗体IgG抗-A(B)效价检测。结果夫妇血型不合者占59.0%,ABO血型不合者占58.9%,Rh(D)血型不合占0.1%。夫妇血型不合者,血型抗体IgG阳性率为9.3%,O型孕妇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O型孕妇,孕次大于或等于2次者明显高于初次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保健孕妇中进行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及早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可减少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性抗体免疫球蛋白(Ig )G ,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所致的同族被动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病仅发生于胎儿与早期新生儿,可导致死胎、死产、胎儿水肿、胎儿贫血及新生儿黄疸,严重者可并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我国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 85 .8%,Rh 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14 .2%[1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O型Rh阳性血围产期孕妇同种免疫发生情况和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情况,了解本地区O型阳性孕产妇的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HDFN)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 920例O型血孕妇的丈夫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对夫妇血型不合的1 468例孕妇进行产前抗体效价监测;母婴血型不合261例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总胆红素测定。结果在1 920例O型血孕妇中,夫妇血型不合者1 468例(76.5%),其中O-A型597例,O-B型688例,O-AB型183例;相合者452例(23.5%)。对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为阳性时,其阳性率为69.5%。并对261例中117例A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126例B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和18例Rh(D)阴性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进行游离试验、直抗试验、放散试验测定,其阳性例数分别为111例(42.5%)、64例(24.5%)和163例(62.5%)。溶血试验阳性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分别为:游离试验30.6%、直抗试验65.6%、放散试验69.9%。结论将产前围产期孕妇的血型抗体效价监测和产后新生儿溶血三项及高胆红素的测定结合起来进行观察、预防、治疗,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损害,对早期诊断HDFN、防治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孕妇血型IgG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关系。方法 对 14 4 3对孕妇夫妇作ABO、Rh(D)血型检查。夫妇血型不合的 4 4 0对孕妇测血型IgG抗体。以抗体效价 >6 4为阳性 ,观察 139例血型IgG抗体阳性的孕妇中 96对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HDN发病情况。结果 夫妇ABO血型不合者占 30 .1% ,Rh不合者占 0 .35 %。夫妇血型不合者 ,血型IgG抗体阳性率为 31.6 % ,其中 99.3%为抗 A(B) ,0 .7%为抗 D。孕妇年龄段在 2 1~ 2 5岁者抗体阳性率高 ,达 38.5 %。HDN占血型抗体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 11.5 % ,均为ABO溶血病。抗体效价≥ 12 8的孕妇 ,其HDN的比例 >2 0 % ,远高于抗体效价为 6 4孕妇的 5 .2 %。HDN患者母亲 6 3.6 %有 2次以上妊娠史。结论 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高 ,HDN发病可能性大。孕妇夫妇血型检查和夫妇血型不合者的孕妇血型IgG抗体检测有助于HDN的产前预测 ,对 2 1~ 2 5岁的孕妇及 2次以上妊娠史的孕妇应重点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ABO/Rh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15年银川市及周边地区医院送检的1 456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血液样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以及抗体鉴定试验检测分析.结果 1 456例样本中按照ABO新生儿溶血病送检有1 386例,按照Rh溶血病送检有7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样本中检出阳性838例,占60.5%,其中三项试验均阳性56例,占6.7%;游离试验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放散试验均阳性72例,占8.6%;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均阳性405例,占48.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试验均阴性,放散试验阳性305例,占36.4%.Rh溶血病样本中检出阳性23例,占32.9%.其中患儿母亲大于1次妊娠或有输血史的36例样本中,不能证实为Rh溶血病的有13例,占 36.1%.结论 2015年该地区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不合占多数有1 386例,阳性率60.5%;Rh血型不合有70例,阳性率32.9%;未见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溶血病如MNs、Kell等.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在确定母婴血型不相合后应该及时送检,及早证实是否是新生儿溶血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直接依据,了解本地区母婴血型不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方法 ABO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液抗体检测、放散液抗体试验。结果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243例,总阳性率为58.41%,其中ABO-HDN 242例(99.59%),Rh-HDN 1例(0.41%)。在69例O型患儿中,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均阴性。在被证实为ABO-HDN的242例患儿中,A型103例,占42.56%;B型139例,占57.44%。结论本地区因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以ABO-HDN多见,在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开展新生儿溶血病血型相合的检测工作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本市顺德区献血者ABO和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为科学管理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无偿献血者23 399名,检测ABO、Rh血型系统抗原。结果本地区人群ABO血型比例分别为A型(27.77%)、B型(26.98%)、O型(37.47%)和AB型(7.78%),Rh(D)阴性53名(0.23%)。Rh(D)阳性血型中以DCCee最为常见,而Rh(D)阴性中以dccee常见。结论掌握ABO和Rh这2个独立血型系统在本地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并用于血型档案库的建立,对于保证合理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提供直接依据。探讨分析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特点和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及释放液抗体检测。结果在890例临床出现黄疸却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中,A型391例,占送检标本的43.94%,B型499例,占送检标本的56.0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110例,占12.3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405例,占45.50%;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722例,占81.12%。Ⅰ型阳性94例,占10.56%;Ⅱ型阳性310例,占34.83%;Ⅲ型阳性302例,占33.93%;Ⅳ型阳性16例,占1.80%;Ⅴ型阳性1例,占0.11%。结论本地区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溶血三项检测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依据,为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妊娠妇女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效价,探讨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妊娠妇女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果 在421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妊娠妇女血清中,IgG抗A(B)效价大于或等于1∶64者168例(39.9%),在2例RhD阴性妊娠妇女中检出抗D抗体1例(50.0%).结论 产前对夫妇进行ABO、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因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血型不完全抗体检测卡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与ABO异型献血者的配血结果,探索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将A型、B型、O型及AB型新生儿血液标本与献血者血液标本按照ABO血型不同的原则,运用微柱凝胶LISS-coombs卡分别进行主侧和次侧交叉配血,结果分别记录为阴性(-)和阳性:±、1+、2+、3+、4+。分别统计各组阴性和阳性结果例数及阳性结果所占比例。结果共配血1 000例次,其中A型、B型和O型新生儿各300例,AB型100例。因新生儿产生ABO血型规则抗体而出现不和、出现凝集的比例为40%~48%,其中多数为弱凝集。有超过半数ABO血型不合的配血,因新生儿尚未产生ABO血型抗体而出现阴性配血结果(52%~60%)。未发现因新生儿ABO血型抗原表达弱而导致的假阴性配血结果,但有极少部分凝集结果较弱(1%~3%)。结论由于大部分新生儿尚未产生足够强的ABO血型规则抗体,在给新生儿交叉配血时应高度重视ABO血型的正确性,以免给新生儿误输ABO异型血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3.
李青 《临床医学》2005,25(7):F003-F004
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常见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两大类。在我国女性中Rh阴性者虽仅有3.4%~6.5%,但一旦发生Rh血型不合溶血症则后果严重,可导致胎儿及新生儿发生免疫反应,使红细胞溶解发生贫血、水肿、心衰、核黄疸等病变,严重时可使胎儿及新生儿死亡,或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衰竭。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综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我科收治76例Rh母儿血型不合孕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与孕妇IgG抗体效价和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孕妇及丈夫做AB0、Rh(D)血型鉴定。对孕妇是O型,其丈夫非0型,做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即ABO、Rh(D))血型鉴定,IgG抗A(B)效价和亚型测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特异性鉴定);对其中72例产前有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危险的孕妇(即产前ABO血型不合,IgG抗A(B)≥256)所生新生儿做HDN血型血清学检查(即ABO血型鉴定,Coombs试验,游离抗体和抗体释放试验)和IgG亚型检查(免疫电泳试验),以证实产前IgG抗体与ABOHDN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632名孕妇O型,丈夫非O型夫妻中IgG抗A(B)≥256有78例,占12.3%。在72例产前预报有ABO—HDN危险的孕妇中,有16例新生儿患ABO—HDN,占22.2%。对72例产前预报有ABO—HDN危险的孕妇中的母婴血型不合的51例,其中16例患ABO—HDN的新生儿脐血清检出IgG3例,IgGl IgG3 6例,IgG3 7例;无ABO—HDN的新生儿母亲血清中检出IgG2 8例,IgC2 IgG4 15例,IgG4 12例。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与抗体效价成正比,当IgG抗A(B)效价≥256时,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IgG各亚型通过胎盘的能力不同,IgGl、IgG3易造成新生儿ABO溶血病。  相似文献   

15.
肿瘤影响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解决临床用血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 1100例病人,正反定型不符17人.Rh(-)血型鉴定RhD5例、占0.45%.RhC128例,占11.6%.RhE567例,占51.5%.血型鉴定双群现象:ABO血型5例,占0.45%,RhC58例,占5.2%.RhE171例,占15.5%.645例病人中不规则抗体6人.其中:抗-E4例;抗-C2例.3317份交叉配血,323人用血,主次侧不合7人,次侧不合56人,肿瘤患者22人,占37.9%.血液病人34人,占58.6%.结论 ABO及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作为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前的常规.对肿瘤病人影响交叉配血,要明确原因,避免盲目输血和盲目拒绝输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霞  黄引平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0):1043-1043
随着优生知识的普及,母儿ABO血型不合越来越受到关注.母儿血型不合是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通过基因遗传影响子代,从而发生流产、早产、胎儿畸形、死胎、死产、新生儿溶血病等,严重可引起核黄疸,甚至新生儿死亡.本病分两大类,即ABO型和Rh型,其中ABO型较多见,而临床上ABO血型不合99%发生在孕妇O型血.本院2003年以来对有ABO血型不合危险倾向和血清抗体效价较高的孕妇,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近几十年来,随着Rh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性应用,ABO血型不合导致的HDN已经成为新生儿所有溶血性疾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ABO溶血病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婴儿。由于A、B抗原因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O型血妇女在孕前可能受血型物质的刺激,使机体产生抗A、抗B的IgG,妊娠期间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的破坏。在新生儿红细胞膜上或血清中查出对抗其自身红细胞的抗体,是诊断ABO溶血病的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ABO及Rh血型不合的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得率及不去除红细胞或血浆用于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的自动干细胞采集程序对1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供者进行采集,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5例,次要不合6例,主要次要均不合2例,Rh血型主要不合1例.供者循环收集的细胞成分按供者外周血的红细胞比容(HCT)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作相应调整.输注前从产品袋中留取标本检查有核细胞计数、MNC比例、CD34 细胞计数和台盼蓝拒染率.回输时对受者采取使用糖皮质激素、水化、碱化、利尿等保护措施.[结果]供者均经2~3次采集收集到足够的有核细胞直接回输给受者.共采集PBSC 30次,平均每次获得有核细胞5.65×1010,单个核细胞占96%~98%.CD34 细胞数平均为6.52×106/kg,细胞拒染率均为100%.ABO血型主要不合、主要、次要均不合及Rh主要血型不合的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终体积均为50 ml,产品中含压积红细胞3~7 ml,ABO血型次要不合供者每次采集的PBSC产品中含血浆15~25 ml,不去除红细胞及血浆,直接回输给受者,无一例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造血均获得重建.[结论]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调整参数采集血型不合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减少血型不合的红细胞,可以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并安全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溶血病是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一种溶血性疾病,主要由母儿血型不合引起,其中以ABO及RhD血型不合最为常见。新生儿发生的ABO溶血病主要发生在O型血的孕产妇,第一胎约占40%-50%;国内RhD血型阴性人群所占比例很低,所以母儿RhD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和血型分布等。【方法】对143例肾移植患者的家族情况及血型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差异具非常显著性,男女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36岁患者占65.0%。患者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占40.5%、A型占32.9%、B型占18.9%、AB型占7.7%;Rh阳性占99.3%,Rh阴性占0.7%。肾移植患者与一般人群ABO血型、Rh血型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O血型和Rh血型与肾移植病例无明显相关。肾衰多发生在35岁之后。男女性别的差异可能因女性就医受社会、经济等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