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胶乳法测抗“O”,需采静脉血,且血清需56℃灭活。我们用EDTA-Na_2抗补体,省去56℃灭活。取耳垂或手指血代替静脉血测定,结果同原胶乳法和溶血法有较好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6℃30 min热灭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中各取20份A型血、B型血和O型血标本,使用试管法和微柱凝集法鉴定未进行热灭活时和56℃30 min热灭活后的ABO、RhD血型,并计算凝集强度积分。取3份A型、3份B型献血者标本和1份含IgM型抗-M的患者标本,分别检测其IgM型抗-B、抗-A和抗-M在未进行热灭活时和56℃30 min热灭活后的效价变化。取3份O型献血者标本和1份含IgG型抗-E的患者标本,分别检测其IgG型抗-A、抗-B、抗-E在未进行热灭活时和56℃30 min热灭活后的效价变化。结果56℃30 min热灭活后,试管法ABO、RhD血型鉴定凝集强度积分与未进行热灭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6℃30 min热灭活后,微柱凝集法ABO、RhD血型鉴定凝集强度积分与未进行热灭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30 min热灭活与未进行热灭活的IgM型抗-A、抗-B、抗-M效价和IgG型抗-A、抗-B效价检测结果完全相同;56℃30 min热灭活后IgG型抗-E效价的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之内。结论56℃30 min热灭活SARS-CoV-2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常规应用于实验室标本检测前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室常用加温装置灭活升温时间及加温灭活对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SARS-CoV-2核酸阳性咽拭子样本10例,采用标准温度计标定样本的升温曲线,计算升温时间。将每例SARS-CoV-2核酸阳性咽拭子样本采样液各分装2份,一份56℃灭活30 min(56℃灭活处理组),另一份室温放置作为对照(未灭活处理组)。提取核酸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采用空气浴方式将样本升温至56℃需68 min,采用水浴方式需11.5 min。56℃灭活处理组核酸检测结果Ct值均增加;10份未经灭活处理的SARS-CoV-2核酸阳性样本中,56℃处理时有8份检测结果为阳性,加温灭活处理样本中出现假阴性结果与核酸浓度低有关。结论样本达到灭活温度所需时间与升温介质有关,升温灭活会影响SARS-CoV-2核酸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样本经56℃30 min干热灭活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诊疗相关炎症因子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收集进行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且结果尽量覆盖线性范围的临床剩余血样本332例。所有样本于收集当天进行56℃30 min干热灭活,比较灭活前、后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CRP灭活前、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IL-6、PCT灭活前、后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1)。有98例(79.03%)样本灭活后PCT水平下降。灭活前、后3个炎症指标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PCT、CRP及IL-6分别有96.77%、97.11%及97.11%的散点位于差值的95%可信区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92、0.999和0.996。结论 56℃30 min干热灭活对CRP的检测结果无影响,对PCT、IL-6的检测结果有影响。建议实验室关注COVID-19患者样本传染性风险的前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指端第一滴末梢血与第二滴末梢血之间的血糖值结果差异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7~10月既需测指端空腹血糖又需测静脉血糖的患者100例,根据到院顺序随机分为血糖仪检测组(A组)和生化分析仪检测组(B组)各50例,A组和B组分别检测静脉血及第一滴末梢血、第二滴末梢血的血糖值.结果 A组检测的指端第一滴末梢血、第二滴末梢血的血糖值之间对比结果及两者与血糖仪检测的静脉血血糖值之间的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与B组检测的静脉血血糖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仪检测指端末梢第一滴血、第二滴血,均可正确反映即时血糖值;必要时可在采血时直接选用血糖仪检测静脉血能更加快速、客观地反映血糖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BX-MICROS-6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静脉血与末梢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区别。方法应用ABX-MICROS-6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标本的血常规。结果同一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X-MICROS-6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存在差异,需对末梢血血常规结果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灭活温度处理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该中心2020年1月25至2月25日采集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14份,每份标本分别采取未灭活56℃、35 min和65℃、15 min恒温金属浴灭活处理,比较未灭活标本和灭活标本循环阈值(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灭活组和56℃、35 min灭活处理组,未灭活组和65℃、15 min灭活处理组,56℃、35 min灭活处理组和65℃、15 min灭活处理组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衣壳蛋白(N)基因扩增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值≥34的标本中未灭活组和56℃、35 min灭活处理组,未灭活组和65℃、15 min灭活处理组,56℃、35 min灭活处理组和65℃、15 min灭活处理组ORF1ab、N基因扩增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值<34的标本中未灭活组和56℃、35 min灭活处理组,未灭活组和65℃、15 min灭活处理组,56℃、35 min灭活处理组和65℃、15 min灭活处理组ORF1ab、N基因扩增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56℃、35 min灭活处理和65℃、15 min灭活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标本对核酸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对Ct值较大标本也未发现有明显影响,对于试验条件有限的基层检测机构可以采用上述方式处理标本以保护实验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8.
末梢血化学灭活抗链球菌溶血素“O”胶乳法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链球菌溶血素“O”胶乳试验,简便、受干抗因素少,但需静脉采血,血清56℃30分钟灭活,我们用氯化乙酰胆碱化学灭活,末梢微量采血,结果与原胶乳法一致,且快速、稳定,特予介绍。一、试剂1.稀释液:NaCl(AR)0.85g,氯化乙酰胆碱150mg,加蒸镏水100ml,溶解置冰箱保存。2.  相似文献   

9.
高效价抗-A,B和补体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60岁,血型O型,患尿毒症(未住院)。1999年在某院肾移植术前配血,平板法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主管和自身管出现凝集2+,标本送我中心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2.1 患者血用平板法正反定型不符,改用试管法正反定型,反定型Ac和Bc均呈溶血反应。将患者血清放入56℃水浴30min灭活补体,正反定型结果见表1。 2.2 将患者血清灭活前、后及4℃保存24、48h后与ABO细胞反应,结果见表2。 2.3 交叉配血盐水介质中主管和自身管凝集2+,镜下观察为缗钱状凝集。将凝集管用生理盐水洗涤一次凝集消失,酶、抗人球介质中无凝集,配血相合。  相似文献   

10.
一、病例:患者女性,28岁,重度贫血,WBC3.5×109/L,Hb58g/L,BPC50×109/L,RC0.4%,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二、血型错误发现:取末梢血配成2%的红细胞悬液,初血型为“AB”型,但与“AB”型血交叉配血出现凝集,放37℃水浴箱中10分钟,凝集块多较小但仍有凝集,考虑为血型鉴定有误或冷凝集素所致。三、处理:取患者静脉血加3倍体积生理盐水,置水浴,温度由37℃逐渐升到45℃,如此洗涤三次,再配成2%的红细胞是液,确定血型为O型;用O型血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次侧管不凝集,主测管仍有明显凝集,主测管放45℃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灭活条件对各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3月西藏军区总医院腺病毒、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或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鼻拭子和咽拭子样本12份,设置灭活温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分别于56、66、76和86℃处理30 min,于56℃分别处理30、60、120、240、480和960min,比较不同条件灭活处理和未灭活处理样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结果。结果对于腺病毒和支原体,56℃和66℃灭活处理30 min与未灭活处理样本的循环阈值(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和86℃灭活处理30 min会使样本Ct值明显上升(P0.05);56℃灭活30、60、120和240min均不会造成样本Ct值的变化(P0.05);56℃灭活480和960min,会导致样本Ct值发生显著变化(P0.05)。对于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56℃灭活30 min与未灭活处理样本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76和86℃灭活30 min会使样本Ct值明显上升(P0.05);56℃灭活30、60和120 min不会造成样本Ct值的变化(P0.05);56℃灭活240、480和960 min会导致样本Ct值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56℃灭活120 min以内不会改变病毒病原体qPCR检测结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灭活处理不会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ABX‐MICROS‐6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静脉血与末梢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区别.方法应用 ABX‐MICROS‐6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标本的血常规.结果同一患者的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X‐MICROS‐6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存在差异,需对末梢血血常规结果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56℃、30 min, 56℃、60 min, 60℃、30 min, 70℃、15 min加热灭活标本对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7项下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5日至4月29日64例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DFA检测,采用未灭活常规方法同56℃、30 min, 56℃、60 min, 60℃、30 min, 70℃、15 min加热灭活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比较。结果通过未灭活常规方法检出39份阳性标本、25份阴性标本,同时采用56℃、30 min, 56℃、60 min, 60℃、30 min, 70℃、15 min加热灭活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结果符合率为100.0%(39/39),阴性标本结果符合率为100.0%(25/25),加热灭活后与未灭活常规方法检测标本的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对荧光显微镜下形态进行比较,阳性结果标本采用56℃、30 min, 56℃、60 min, 60℃、30 min加热灭活后与未灭活常规方法检测结果比较,阳性细胞荧光状态、阳性细胞数基本一致,采用70℃、15 min加热灭活后,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阳性细胞荧光强度明显下降。结论采用加热灭活标本后再进行DFA检测下呼吸道病毒抗原实验,既能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可降低检验人员感染风险,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预稀释末梢血与全血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测定末梢血血细胞分析的可比性和溯源性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采集80例门诊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在SYSMEXSF-3000(静脉血)和CA-530(预稀释末梢血)血液分析仪上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进行比对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比较,两组WBC、RBC、Hb、HCT、PL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在各自的医学决定水平处只有RBC、Hb完全符合要求。HCT、WBC在医学决定低水平处不符合要求,PLT在医学决定高低水平处均不符合要求。结论:经新鲜全血校准后的预稀释检测系统可以实现RBC、HGB末梢血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溯源性,WBC、HCT末梢血检测异常结果可以根据回归方程和CLIA′88允许限值并选择静脉血进行复检。PLT数值超出参考范围的结果,必须且选择静脉血做复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腹腔血β—HCG与静脉血β—HCG值比较二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腹腔内出血患者中腹腔血β—HCG与静脉血β—HCG的值。结果异位妊娠引起腹腔内出血时,腹腔血β-HCG均大于正常值,且明显高于静脉血β-HCG。结论腹腔血β—HCG可代替静脉血β—HcG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400名新生儿足跟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参数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采用静脉血检测明显优于末梢血的检测已为大家所接受,由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条件有别于成人,采取末梢血检测新生儿的各项血细胞参数仍受到重视。国内新生儿足跟血与静脉血的血细胞各项参数的比较未见报道,我们就这一问题对400名新生儿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末梢血全血和静脉血血清样本降钙素原(P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末梢血全血PCT检测结果应用于临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3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疑似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末梢血、静脉血行PCT检测,通过直接比较、计算结果相对偏差等方法判断两种类型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末梢血全血、静脉血血清等两种类型标本之间P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梢血全血PCT检测结果为x轴,静脉血血清PCT检测结果为y轴,两者之间回归方程为y=0.834x+0.301,相关系数r=0.995 0(P0.05)。在0.5ng/mL和2.0ng/mL两个医学决定水平处,末梢血、静脉血两种类型样本之间PCT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98.0%。结论末梢血全血、静脉血血清之间PCT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末梢血样本检测PCT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脉血与静脉血,中心静脉血与外周静脉血之间血液流变性的差别。方法 对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即刻分别在肘静脉,冠状动脉,冠状窦口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动脉血的血液粘滞性较静脉血的粘滞性偏低,中心静脉血与外周静脉血在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 血氧含量不同影响血液粘度,动脉血的血液粘度低于静脉血的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集80例住院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SYSMEX F-82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进行重复性实验和对比实验,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MCH、MCHC、PLT均有明显差异;末梢血各参数的CV值大于静脉血.结论应采用静脉血取代末梢血检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20.
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常规方法。本室自1987年7月~1988年11月共收到血培养标本544份,分离出121株细菌,我们就其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葡萄糖肉汤:每瓶30ml,至4℃冰箱备用。 2)检验程序:取病人静脉血3ml,注入肉汤瓶中,至35℃恒温培养,见有细菌生长现象即时转种至血平板,根据菌落生长特点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