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在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情况的比较。方法选择40例ASAⅠ级施行小儿腭裂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靶控组(Ⅰ组)和恒速组(Ⅱ组),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期闯机械通气;1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泵入异丙酚,同时复合吸入异氟醚。Ⅱ组采用速率为3mg·kg^-1·h^-1输入异丙酚,同时吸入异氟醚。分别于诱导前(T1)、插管后5min(T2)、手术开始时(T3)、术毕时(T4)、拔管后2min(T5)几个时点,记录血压(BP),心瘁(HR)、脉搏饱和度(SpO2),并与诱导前进行统计学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停药自主呼吸恢复时同,呼之睁跟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在插管后5min(T2)的SBP、DBP下降明显(P〈0.05),在手术开始时Ⅱ组的HR较诱导前明显增快,在拔管后2min的HR变化Ⅰ组明显低于Ⅱ组,呼吸恢复时间、睁跟时同、拔管时间两组相比,Ⅰ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异氟醚用手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苏醒迅速而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长时间麻醉(≥6h)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30例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5例。异氟醚组以咪唑安定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异丙酚组以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连续输注。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第3、6h测定血糖、血脂以及术后2h测定血糖,术后24h测定血脂。结果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长时间麻醉,术中第3h和6h的血糖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相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吸入组较静脉组有显著升高(P<0.05)。异氟醚吸入6h后,术中血脂水平较诱导前无明显改变,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异丙酚连续靶控输注3、6h,其血脂水平达到临界高值,与同时间点的异氟醚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其血脂水平在术后24h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对于长时间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术中高血糖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异氟醚吸入麻醉强。两种麻醉方法,手术6h后所有病例均未见低血糖。异氟醚吸入麻醉,手术应激对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异丙酚连续靶控输注6h后,可增加病人血中甘油三脂水平,并引起脂类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老年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年龄60~81岁,心肺功能正常,随机等分为静吸麻醉组(I组)和静脉全麻组(T组)各28例。I组以异丙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5%异氟醚维持麻醉。T组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靶浓度。术中监测HR、SBP、DBP、MAP等指标及记录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麻醉组(I组)在气腹后5min的HR、SBP、MBP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T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I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LC手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深度,具有苏醒快,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小,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等优点,优于传统的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4.
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洪常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7-13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和异氟醚吸入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I组,n=25):诱导时靶血药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血浓度2.5—3.5μg/ml。异氟醚组(Ⅱ组,n=25):术中1%~3%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监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Ⅰ组在插管和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较Ⅱ组平稳(P〈0.05),而且术后苏醒表现较Ⅱ组更满意。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更平稳,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或七氟醚吸入全麻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2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P组以瑞芬太尼、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ng/ml、3μg/m1行TCI。S组麻醉诱导同P组,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5%~2%七氟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设置参数同P组)。于术毕前5min停止输注异丙酚或吸入七氟醚;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于术毕前20min时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即刻(T2)、手术开始后5min(T3)、30min(T4)和术毕时(T5)记录SBP、DBP、HR等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术后10min患者疼痛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清醒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时,2组患者SBP、DBP和HR均较T0时降低或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0min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组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地用于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的麻醉,相比之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更迅速,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苏醒质量优于七氟醚麻醉。  相似文献   

6.
李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19-12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的HR、SBP、DBP、和SpO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T1、T2、T3时的HR、DBP及S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01±1.80)min、(7.13±1.62)min和(10.48±1.41)m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5%(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乳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乳腺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与经喉罩全身麻醉下,对照组进行七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全麻,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停用麻醉药即时(T1)、吸痰时(T2)、拔出喉罩时(T3)、拔喉罩后5min(T4)、拔喉罩后10min(T5)等5个时点的AAI、SBP、DBP、HR。记录苏醒时间(停药至唤醒)、拔管时间(停药至拔出喉罩)、苏醒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T4、T52个时点对照组的AAI均小于观察组(P〈0.05)。T2、T3、T43个时点观察组的SBP、DBP和HR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喉罩全身麻醉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麻比七氟醚复合氧化亚氮全麻后的苏醒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控制效果。方法: 择期L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诱导前 (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 (T2)、气腹后5 min(T3) 、手术结束时(T4)等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与T0比较,T1时点两组SBP、DBP、HR、MAP均一过性降低(P<0.05),均在T2、T3时点迅速回升至T0水平或略高(P<0.05或P<0.01)。麻醉后T0、T1时点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4各时点SBP、DBP、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同一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控制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意识状态恢复迅速,优于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LC手术老年患者5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等分为静吸麻醉组(I组)和静脉全麻组(T组),两组均以咪选唑仑、异丙酚、芬太尼、雏库溴铵诱导后做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静吸麻醉组(Ⅰ组,n=28例)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间断辅以瑞芬太尼静注;全凭静脉组(T组,n=28例)将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混合液持续恒速输入,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8ns/ml,异丙酚为3~5μg/ml,术中根据血压、心率调整靶浓度.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指标及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恢复定向能力的时间等。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静吸麻醉组(Ⅰ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及术毕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全凭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达满意的麻醉深度,具有苏醒快,围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幅度小,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患者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且无吸入麻醉药的手术室空气污染,优于异氟醚吸人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赖可可  黄毅婷 《河北医药》2011,33(22):3424-3425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氯胺酮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优劣。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S、P2组,S组:全凭七氟醚诱导、维持,喉罩通气;P组:氯胺酮诱导,全凭丙泊酚维持,面罩吸氧。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SBP、DBP、MAP、HR、SPO2,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清醒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P组比较,S组患儿T2时刻SBP、MAP、HR明显降低(P〈0.05),T1、鹳时刻SBP、DBP、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13时刻SBP、DBP、MAP、HR均较各自组T1时刻无明显变化(P〉0.05);2组惠儿各时点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清醒时间明显低于P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比氯胺酮及丙泊酚复合麻醉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血浆靶浓度异丙酚联合七氟醚气管内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异丙酚对七氟醚MAC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探索最佳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及七氟醚MAC,进一步明确联合合理配伍使用的药理特性,减少单独使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前瞻性研究设计,根据术中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的不同,将患者分组,以BIS指数45~50作为麻醉深度客观指标,探讨不同血浆浓度异丙酚靶控输注对七氟醚MAC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与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进行比较。结果 1组、2组、3组患者在T1、T2、T3、T4时的七氟醚MAC值比4组相对应各时点值明显低,P<0.01;七氟醚MAC值的降低与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的升高之间呈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Y=0.782-0.152X,Pearson相关系数r=-0.985。术后随访,各组均无术中知晓和手术记忆发生。术后恶心发生率,1、2、3组均明显低于4组(P<0.05);呕吐发生率,1组和2组明显低于4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辅以异丙酚靶控输注,能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并能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和手术记忆,不延长术毕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王斯河  莫家玲 《淮海医药》2006,24(3):202-203
目的比较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模拟靶控榆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的麻醉效果,观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择ASA Ⅰ级60例患者,随机分A组(手控组)、B组(模拟靶控组),每组各30例.A组:手控输注异丙酚2 mg ·kg-1·min-1;B组:模拟靶腔输注异丙酚1.5 mg·kg-1·min-1,连续观察平均脉压(MAP)、心率(HR)、呼吸次数(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异丙酚总用量(mg),诱导时间(s)、苏醒时间(s).结果2组麻醉诱导前后MAP、RR、S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苏醒时间B组比A组快(P<0.05).结论模拟靶控输注应用于气管插管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可使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平稳,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清醒快.  相似文献   

13.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唇腭裂患者,ASAⅠ-Ⅱ,年龄2月-12岁。6岁以下患儿采用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七氟醚5—8vd%+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6岁以上患儿静注芬太尼1μg/kg,同时吸入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或喉罩(LMA)置入,待麻醉诱导完毕,术者做眶下神经阻滞。术中七氟醚维持2—3vol%,+吸入氧1-3L/min,保持患者自主呼吸存在。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观察幼儿是否合作,诱导期患儿是否合作,有无咳嗽、屏气及喉痉挛,有无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记录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时、术中、术毕各时间点MAP、HR、SpO2%、PETCO2的变化。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8.5±13.5)s,疼痛反射消失(147±23.5)s苏醒时间(3.82±1.25)min。6岁以上患儿中2例术中体动,追加异丙酚0.5mg/kg后麻醉平稳。无一例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插管时MAP和HR稍有增快,插管后恢复诱导前水平,SpO2、PETCO2均无显著改变。结论七氟醚具有气味芬芳,诱导迅速,术中可不需肌松弛剂,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吸入麻醉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苏醒期质量。方法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SR组,n=30)和异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IR组,n=30),术中监测BIS并通过调整吸入药的浓度维持其波动于40~50,比较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术毕麻醉恢复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评估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术中不同时点SBP、DBP、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SBP、DBP均较T0时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值变化趋势相同,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BIS值低于基础值,P<0.05。S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IR组,P<0.05。两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例数、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无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平稳,可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孙建国 《江西医药》2014,(11):1141-1144
目的:通过对1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评价七氟醚麻醉对不同妇科病腹腔镜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分为七氟醚及异丙酚两组,每组90例。监测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min、切皮时、气腹后、拔管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手术时间、诱导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七氟醚组插管后5min、切皮时的MAP高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各时间段PETCO2低于异丙酚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恢复时间无显著影响,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七氟醚诱导的复合麻醉吸入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手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山东省烟台市北海医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简称A组)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简称B组)。七氟醚组给予吸入七氟醚,浓度为4%~6%;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20~40μg/kg,入室至麻醉苏醒期间连续观察SBP、DBP、HR、SpO2,记录停药至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记录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在气管插管时B组HR、SBP、DBP均高于A组(P〈0.05),同时B组的HR、SBP均高于基础值(P〈0.05);支撑喉镜植入后1min时B组的HR、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5),A组的SBP、DBP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七氟醚均可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麻醉,但是七氟醚对循环系统尤其对心率的干扰较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该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休克患者麻醉诱导时的循环变化。方法选择120例我院近年合并休克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七氟醚组;B丙泊酚组,分别记录每例患者诱导麻醉前、诱导后的SBP、DBP、MAP,并对比诱导前后的变化以观察七氟醚用于休克患者诱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B组麻醉诱导后与A组比较SBP、DBP、MAP等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用于休克患者诱导麻醉,比单纯用异丙酚诱导可以较好的维持循环稳定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丙泊酚组共40例患者,采用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靶浓度设定为4μg/m L,反馈指标设置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50、MAP=80%的基础值。异氟醚组共40例患者,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浓度3.4%异氟醚诱导,1%~2%浓度维持。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丙泊酚组患者诱导时间(176.2±21.1)s,睁眼时间(10.3±3.7)min,拔管时间(14.2±4.2)min,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4/40);异氟醚组患者诱导时间(289.4±19.3)s,睁眼时间(15.2±1.9)min,拔管时间(17.1±3.1)min,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20/40)。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够有效调节麻醉浓度,麻醉效果较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要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改善七氟醚诱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单纯吸入组(Ⅱ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气体监测仪监测出呼吸末七氟醚达2.5 MAC,稳定3 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Ⅰ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5 MAC时间较Ⅱ组延长(P<0.05)。Ⅰ组插管条件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后MAP和HR显著下降。Ⅱ组诱导后MAP下降,插管后1 min,MAP、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1 ng/mL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无肌松药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6、6μg/L,2组分别TCI异丙酚及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停止TCI异丙酚,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5MAC,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监测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情况,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随访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F组比较,SF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SF组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2例;RF组诱导时给与麻黄碱6 mg 4例,麻醉苏醒期出现烦躁3例。2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但RF组追加曲马多例数多于SF组。结论舒芬太尼TCI时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停药,而瑞芬太尼TCI可控性优于舒芬太尼,适用于麻醉维持。但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