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将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医疗指标、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以及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MESSS评分以及3个月后预后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疗效确切、损伤轻、预后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其中10个RCT,14个quasi-RCT,共计6 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化降压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24小时血肿扩大率[OR=0.36,95%CI(0.28,0.46),P<0.05],减少血肿体积[MD=–3.71,95%CI(–4.15,–3.28),P<0.05]和周围水肿体积[MD=–1.09,95%CI(–1.92,–0.22),P<0.05],且能有效改善21天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D=–3.44,95%CI(–5.02,–1.87),P<0.05],但两组在病死率和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提示,强化降压能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和周围水肿体积,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脑出血患者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受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上述结论仍待高质量RCT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钟诚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832-1832,1834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永川区人民医院近年来分别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42例,分为小骨窗组和骨瓣开颅组,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小骨窗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5.71%;骨瓣开颅术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1.9%;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优于骨瓣开颅术组(P<0.05);小骨窗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骨瓣开颅术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上优于骨瓣开颅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其可靠性。方法:对比分析1998-2006年采用小骨窗开颅和标准大骨瓣开颅患者术中及术后在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血肿清除程度及近期生存质量等6方面的差别,最后得出结论。结果: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较,前者在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者,但在病死率、血肿清除率及近期手术疗效等方面则与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达到与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相同的疗效,并且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清醒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由于血肿较大,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主要有锥颅血肿碎吸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1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一期骨瓣复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雷沙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收集雷沙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3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个RCT,共28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 mg/d和1 mg/d雷沙吉兰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MD=–3.16,95%CI(–3.21,–3.11),P<0.00001;MD=–3.01,95%CI(–3.06,–2.96),P<0.00001],且1 mg/d雷沙吉兰的疗效优于2 mg/d雷沙吉兰[MD=–0.65,95%CI(–0.73,–0.57),P<0.00001]。在安全性方面,雷沙吉兰在恶心、头痛、头昏发生率方面与安慰剂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49,1.07),P=0.60;OR=1.02,95%CI(0.70,1.49),P=0.91;OR=0.87,95%CI(0.49,1.55),P=0.35]。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雷沙吉兰可有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且1 mg/d雷沙吉兰疗效优于2 mg/d雷沙吉兰。同时,雷沙吉兰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较少,证据强度有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  郭建雄  杜宝新 《华西医学》2003,18(2):159-159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单纯采用小骨窗开颅者86例,4例小骨窗开颅压后改为骨瓣开颅或扩大骨窗开颅,术后28天死亡率18.9%。结论:小骨窗开颅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良好手术方法之一,具有视野清楚,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快,创伤小等优点,但是有其局限性,外科医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8.
曾静波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352-1354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4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开颅治疗36例(对照组),比较二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临床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50%(2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7%(1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有效率高,并可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与快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医学网、CNKI、CBM和VIP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2年11月能查到的有关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和快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其中17篇是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6篇是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141例患者,其中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患者1080例,快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10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快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相比,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开始减压时间更早[MD=-25.39,95%CI(-30.96,-19.81),P<0.01]、手术时间[MD=-21.49,95%CI(-34.22,-8.76),P<0.01]、住院时间[MD=-3.02,95%CI(-3.70,-2.34),P<0.01]更短、术中出血量[MD=-23.82,95%CI(-32.42,-15.22),P<0.01]更少、减压术后第1天颅内压(ICP)[MD=-4.58,95%CI(-6.03,-3.13),P<0.01]更低,术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18,95%CI(0.15,0.23),P<0.01]更低、术后2周GCS评分[MD=1.94,95%CI(1.31,2.56),P<0.01]及预后恢复良好率(GOS≥4)[OR=3.08,95%CI(2.15,4.43),P<0.01]优于快速标准大骨瓣减压。结论相比于快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在开始减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后期恢复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表明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降低ICP的首选手术方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扁桃体切除术电刀凝切术和常规剥离术对病人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CBM、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SUMsearch和Google搜索引擎,查找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2月1日关于电刀凝切术与常规剥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2个RCT,共320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电刀凝切组病人扁桃体手术切除时间[SMD=-2.88,95%CI(-3.28,-2.48),P<0.00001]、术中出血量[SMD=-3.82,95%CI(-4.43,-3.21),P<0.00001]、术后平均疼痛时间[MD=-0.73,95%CI(-1.30,-0.17),P=0.01]、术后6 h疼痛[SMD=-2.17,95%CI(-3.06,-1.28),P<0.00001]、24 h疼痛[SMD=-1.49,95%CI(-2.13,-0.85),P<0.00001]、48 h疼痛[SMD=-1.60,95%CI(-1.85,-1.34),P<0.00001]和72 h疼痛[SMD=-1.72,95%CI(-2.30,-1.13),P<0.00001]均明显小于常规剥离组;而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MD=2.06,95%CI(0.90,3.23),P=0.0005]和术后白膜脱落时间[MD=1.51,95%CI(0.41,2.61),P=0.007]明显长于常规剥离组;两组病人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OR=0.35,95%CI(0.12,1.07),P=0.07]和继发性出血发生率[OR=1.74,95%CI(0.91,3.34),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与常规剥离术相比,电刀凝切术可明显缩短病人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平均疼痛时间,减轻术后6 h、24 h、48 h、72 h疼痛程度,但术后较晚恢复正常饮食,且白膜脱落时间延迟。鉴于受纳入文献限制,上述研究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时3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117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尿激酶保留冲洗106例,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110例,神经内窥镜辅助小骨窗清除血肿8例.[结果]大骨瓣开颅组死亡10例,优良生存27例(25.2%);小骨窗开颅 尿激酶冲洗组死亡13例,优良生存30例(32.3%);微创穿刺血肿碎吸术组无死亡,优良生存50例(45.5%),内窥镜辅助组无死亡,优良生存5例(62.5%);后两组的疗效优于前两组(P<0.01).[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外囊、壳核及皮质下血肿应早期手术,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1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提供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RCT,共2612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气管插管相比,喉罩可以降低苏醒期和术后呛咳[RR=0.21,95%CI(0.15,0.28),P<0.00001]、喉/支气管痉挛[RR=0.37,95%CI(0.18,0.77),P=0.008]、躁动[RR=0.14,95%CI(0.09,0.22),P<0.00001]、术后咽喉痛[RR=0.32,95%CI(0.19,0.55),P<0.0001]、声音嘶哑[RR=0.09,95%CI(0.03,0.27),P<0.0001]、恶心呕吐的发生率[RR=0.46,95%CI(0.26,0.80),P=0.006];喉罩组插入期心率改变[SMD=–1.18,95%CI(–1.59,–0.77),P<0.00001]、拔除时心率改变[SMD=–1.29,95%CI(–1.72,–0.86),P<0.00001]、拔除后心率改变[SMD=–1.51,95%CI(–2.15,–0.87),P<0.00001],以及插入时MAP改变[SMD=–1.21,95%CI(–1.39,–1.02),P<0.00001]、拔除时MAP改变[SMD=–1.31,95%CI(–1.77,–0.85),P<0.00001]、拔除后MAP改变[SMD=–0.85,95%CI(–1.24,–0.46),P<0.0001]均小于气管插管组,而在术后反流误吸[RR=3.00,95%CI(0.62,14.61),P=0.17]、首次置入成功率[RR=0.99,95CI(0.94,1.05),P=0.84]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小儿全麻时应用喉罩,其苏醒期及术后并发症少于气管插管,且喉罩置入或拔除的血流动力学较气管插管稳定。因此,喉罩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小儿气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治疗方式有内科保守治疗和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经皮锥颅血肿清除引流治疗。我院自2000~2005年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传统大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血肿清除率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均P0.05),术后再出血率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肺部感染、失语、癫痫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例数明显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均P0.05);预后良好人数明显多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预后不良人数明显少于传统大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比较,可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术后血肿清除率,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预后好等明显优点,能够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最大程度上保全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3月,查找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计1 0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组在有效率[OR=3.43,95%CI(2.44,4.82),P<0.000 01]、显效率[OR=2.33,95%CI(1.78,3.05),P<0.000 01]、病死率[OR=0.38,95%CI(0.15,0.95),P=0.04]和治疗后ESS评分[治疗后7天:SMD=–0.48,95%CI(–0.80,–0.17),P=0.003;治疗后14天:SMD=–0.89,95%CI(–1.17,–0.62),P<0.000 01;治疗后1月:SMD=–0.89,95%CI(–1.20,–0.59),P<0.000 01]及NDS评分[治疗后7天:MD=10.42,95%CI(4.78,16.05),P=0.000 3;治疗后14天:MD=13.82,95%CI(12.86,14.79),P<0.000 01;治疗后21天:MD=10.33,95%CI(4.43,16.23),P=0.000 6]方面均优于单用醒脑静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醒脑静+常规治疗组在有效率[OR=3.03,95%CI(1.36,6.73),P=0.006]、显效率[OR=2.86,95%CI(1.50,5.44),P=0.001]和治疗后ESS评分[治疗后7天:MD=–6.26,95%CI(–8.49,–4.03),P<0.000 01;治疗后14天:MD=–6.43,95%CI(–8.73,–4.13),P<0.000 01]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成人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醒脑静及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镜下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有效性。方法:对高血压脑内血肿2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同时行血肿腔外引流,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残留血肿;传统大骨窗开颅并去骨瓣减压手术组(骨瓣手术组)28例。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两种手术术后4周和6个月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大骨窗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血肿是高血压脑内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代表性的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法,将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小骨窗开颅术组以及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组,每组70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病死率,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手术后6个月,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组患者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t=3.201,P=0.001)以及大骨瓣开颅术组(t=5.747,P=0.000),小骨窗开颅术组术后NIHSS评分明显优于大骨瓣开颅术组(t=2.517,P=0.01),三种手术方式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术组(χ2=5.60,P=0.01)以及大骨瓣开颅术组(χ2=10.36,P=0.01),小骨窗开颅术组与大骨瓣开颅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P=0.37)。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但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佳、治疗有效率较高,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相适宜的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8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42例)、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B组,32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C组,34例),对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C组术后2周GOS评分为优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A组,A组在术后2周GOS评分为差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B、C组(P0.05)。三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中C组总有效率最高,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2)。结论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相比,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更好,并发症少,预后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传统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32例,小骨窗开颅术组(B组)33例,血肿碎吸术组(C组)33例,分析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显著降低,B组和C组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提高,B组和C组患者治疗后在再出血、应激性溃疡、肺炎、死亡率方面显著低于A组。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住院时间短、出血创伤小、可降低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和达到抢救患者生命和降低致残率的目的,临床疗效优良,值得在临床外科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28例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对比两组血肿清除、并发症发生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手术操作便利且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