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    著 生物活性陶瓷与细胞外基质骨形成对Ca、P、ALP影响王文建 朱明华 余 英等 (1)……………………………………………… 健康教育在防治废旧蓄电池回收人员铅中毒中的作用王祖兵 鲍仁良 李洪蒙等 (4 )…………………………………………… 中华老鹳草 (根茎及根 )鞣酸的质量标准刘 静 宋光志 谢道刚 (6)……………………………………………………………… 双能X线骨密度仪 (DXA)在 2 5cm水深中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比较杨小明 熊 海 刘 静等 (9)……………………………… 大学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调查杨 艳 叶…  相似文献   

2.
2782名0~7岁出生缺陷儿童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 0~ 7岁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病率、疾病顺位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根据地域分布、经济、社会、人口分布等确定示范点并对 183 2 49名 0~ 7岁儿童进行基线调查。采用回归性询问填表法初筛出可疑阳性患儿 ,并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逐个查体 ,明确诊断 ,填写统一调查表 ,录入微机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筛查 183 2 49名儿童 ,确诊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 2 782名 ,发病率为 15 18‰ (2 782 /183 2 49)。②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0 1)。③排前 10位的疾病分别为腹股沟疝及脐疝 (n =44 2 )、智力低下 (n =3 17)、鞘膜积液 (n =2 45 ) ,先天性心脏病 (n =2 43 )、眼部畸形及视力障碍 (n =2 3 3 )、肢体畸形 (n =2 0 6)、脑瘫(n =2 0 2 )、唇 (腭 )裂 (n =12 4)、先天性耳前瘘管 (n =12 2 )及聋哑 (n =115 )。④多胞胎 76例 (2 73 % ,76/2783 )。⑤出生时妊娠周数 <3 7w的 2 0 6例 ,占 7 40 % (2 0 6/2 782 ) ,>42w 76例 ,占 2 74% (76/2 782 ) ,平均3 9 5 9± 2 10 (x±s)w。⑥出生时体重 <1 6kg的 16例 ,1 6~ 2 7kg的 3 63例 ,二者占 13 62 % ;≥ 4 0kg的巨大儿 3 2 5例 (11 68% ,3 2 5 /2 782 ) ,平均 3 3 0± 0 5 8kg ;母亲年龄 18~ 2 2岁 3 7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用“瞬时流速”法描记流速 -容量曲线 (MEFV )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数学公式V1/ 2=U1/ 2 =Y2 -Y1/X2 -X1,从用力肺活量曲线 (FVC)测量“瞬时流速”描记出MEFV曲线 ,并结合闭合气量 (CV )测定 ,对 13 5例受检者结果进行分析。受试对象分健康组 (A组 )、吸烟组 (B组 )、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缓解组 (C组 )、肺气肿组 (D组 )。结果“瞬时流速”法测量误差与观测误差接近。各组与健康组比较 ,B组 :闭合容量和肺容量的百分比 (CC/TLC % )增加 ,Ⅲ相斜率升高 (P <0 0 1 P <0 0 5 ) ;C组 :CC/TLC %增加、Ⅲ相斜率升高、 5 0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50 % )、 2 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2 5% )降低、V50 % /V2 5% 减低 (P均 <0 0 1) ;D组除V50 % /V2 5%外 ,CC/TLC %增加、Ⅲ相斜率升高、V50 % 、V2 5% 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瞬时流速”法能较快地测量并描出曲线 ,测算过程相对简便和精确 ,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为肺部疾患的普查及预防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部分地区防疫人员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省 3个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工作人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艾滋病传播、预防知识及艾滋病专业知识的调查。利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在 3个地区共调查了 1 4 4名工作人员 ,艾滋病总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 97 2 % ;预防知识知晓率为 75 7% ,从事流行病、卫生技术及其他专业人员的知晓率分别为 91 3%、76 3%和 5 8 3%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70 ,P <0 0 5 ) ,同样职称为中级及以上和中级以下知晓率分别为 84 4 %和 6 8 6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72 ,P <0 0 5 ) ;三条传播途径知晓率为 89 6 % ;传播及预防基本知识知晓率为 81 9% ,4 0岁及以下和 4 0岁以上年龄组的知晓率分别为 87 6 %和 72 7% ,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1 1 ,P <0 0 5 ) ;艾滋病专业知识总知晓率为 8 3% ,从事流行病、卫生技术及其他专业人员的知晓率分别为2 1 7%、6 2 %和 4 2 %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6 6 4 ,P <0 0 5 ) ;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 37 5 % ,不同文化程度防疫人员知晓率存在差异 ,其中中专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知晓率分别为 2 7 6 %和 4 4 2 % (χ2=4 0 7,P <0 0 5 ) ,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GC法作比对,验证血清中乐果的TLC法是否可行。方法:分别采用TLC法和GC法对同一批低、中、高3种浓度的乐果(血清)样品进行测定,并对2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 05时,对应各组测定值均为T1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新生儿先天梅毒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新生儿先天梅毒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筛选阳性 (病例组 )和阴性 (对照组 )的新生儿及母亲各 5 3对作为观察对象。结果 病例组 5 3例患儿母亲中曾进行过常规产前检查及梅毒筛查的有 12例 (2 2 6 % ) ,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0 0 % ,χ2 =6 6 86 1,P <0 0 1)。病例组全部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 ,其中只有 7例在 2 0周后接受驱梅治疗 (χ2 =3 0 87,P <0 0 5 ) ,而对照组发现 3例(3 7% )妊娠梅毒在 2 0周前接受根治。病例组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AIDS)传播途径知识 ,孕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早期治疗或终止妊娠的正确回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5 ,4 0 8,χ2 =2 9 75 4及 10 82 ,P均 <0 0 1)。结论 健康教育不够普及 ,未能实施产前定期梅毒筛查及早期干预是先天性梅毒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治疗(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尿布皮炎以往治疗用药不规范 ,为了探讨本病治疗新方法 ,我院小儿科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2月收治的新生儿尿布皮炎采取 2 0 %鞣酸软膏与烧伤湿润膏治疗 12 8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 8例尿布皮炎 ,其中男 5 1例 ,女 77例 ,年龄 3~ 15d ,平均体重为 3 2~ 4 9kg ,Ⅰ度尿布皮炎 6 3例 ,Ⅱ度尿布皮炎 4 0例 ,Ⅲ度尿布皮炎 2 5例。临床按其特征分 3度[1] 。1·2 治疗方法  12 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烧伤湿润膏 (汕头美宝制药厂 ,批号 990 72 5 ) ,另一组用2 0 %鞣酸软膏 (本院制剂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掌叶防己碱和盐酸小檗碱的方法。 方法 采用 Shim- PackCL C- Phenyl色谱柱 (5 μm,6.0 mm× 15 0 mm) ,以甲醇 0 .0 2 mol·L- 1 Na H2 PO4(H3PO4调节 p H值为 3 ) =75 2 5为流动相 ,流速 1.0 ml·min- 1 ,波长 3 45 nm,柱温为 2 5℃。 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是 :盐酸掌叶防己碱 0 .0 5 5 9~ 1.118μg,r=0 .9999(n=8) ;盐酸小檗碱 0 .1~ 2 .0 μg,r=0 .9999(n=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盐酸掌叶防己碱 10 0 .0 %~ 10 6.4% ,RSD =0 .84% (n=6) ;盐酸小檗碱 96.0 %~ 10 7.6% ,RSD =0 .99% (n=6)。检测限 (S/N =3∶ 1)分别为 :盐酸掌叶防己碱 0 .0 2μg,盐酸小檗碱 0 .0 3μg。 结论 本法分离度好 ,简便快速 ,定量准确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适用于复方制剂中2种组分的同时测定 ,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TNFRⅡ )外显子 6基因多态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 (PCR -RFLP)方法对 34例SLE患者和 66例健康对照进行TNFRⅡ外显子 6基因分型。结果 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 ,TNFRⅡ外显子 6R等位基因频率(35 3 % /2 1 2 % ;OR =2 0 3 ,95 %可信限 :1 0 1~ 4 0 8;χ2 =4 63 ,P =0 0 31 )与基因型频率 (67 6 % /37 9% :OR =3 43 ,95 %可信限 :1 32~ 9 0 6 ;χ2 =7 97,P =0 0 0 5)均不同。结论 TNFⅡ外显子 6基因多态可能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关 ,携带R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不孕妇女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孕妇女下生殖道中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A组 :对照组 ,2 76例正常健康育龄妇女。B组 :3 0 7例原发不孕女性患者。采用衣原体培养、支原体培养、淋病奈瑟菌培养和真菌培养 ,分别对 5 83例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 (UU)和淋病奈瑟菌 (NG)及念珠菌检测。结果 不孕妇女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T)、支原体 (UU)、淋病奈瑟菌 (NG)及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 15 3 1% (4 7/3 0 7) ,19 87% (61/3 0 7) ,11 0 7% (3 4/3 0 7)和 2 4 76% (76/3 0 7)。与对照组比较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5 67,P <0 0 0 1;χ2 =3 3 88,P <0 0 0 1;χ2 =18 0 2 ,P <0 0 0 1) ,而两组念珠菌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不孕与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密切相关 ,而与念珠菌感染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