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描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对浙江省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4名门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4名调查对象中,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位、是否为独生子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医院是否采用有效预防暴力的措施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职位、是否为独生子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医院是否采用有效预防暴力的措施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干预研究,以减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苏州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WPV)的态度和认知状况.方法 2010年1-4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对WPV的态度和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在过去1年中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和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等.结果 苏州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为63.0%,76.9%的护士之前曾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一词,78.1%的护士认为在工作中遭受暴力不可避免,98.6%的护士认为岗前培训时应包含预防暴力的内容,只有10.1%的护士所在医院组织过WPV的相关培训.结论 苏州市3所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较为普遍,而目前医院针对护士开展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较少,应对护士进行WPV的相关培训,避免或减少护士受到工作场所暴力的损伤,以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6年,便利抽样法选某地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护士20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认知和应对态度。结果综合性医院护士1年内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率为51.4%,其中语言辱骂发生率最高,占50.0%。独生子女、改行意愿强烈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较高,且不同科室、对患者态度不同的护士,其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施暴者以中年男性、患者家属为主。暴力事件最常发生于住院部的病房和白班时段。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前4位的施暴原因分别为素质低、等候时间长、不满护士工作、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耐心解释、忍让回避、求助同事。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知晓率为87.9%。开展有关工作场所暴力培训、鼓励上报工作场所暴力及医院采取公平处理暴力事件的态度时,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较普遍,医院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医院暴力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医院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三级精神科专科医院140名精神科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8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护士、低能级、低年龄是医院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躯体化等维度的得分比较高(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需要给予综合干预策略,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遭受深圳市3家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护士932名。运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64.3%,其中心理暴力为86.0%、身体暴力为20.9%和性暴力为11.5%。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为61.0/64.0分高于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29.0/4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9.734,P〈0.01);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在心理健康9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得分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遭受身体暴力及性暴力的发生频次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较高;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未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组的护士低;护士遭受医院暴力的发生频次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苏州地区3所三级综合医院,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护士在过去1年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采用频数、构成比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4份有效问卷中有305人报告曾在过去1年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3.0%;暴力主要发生在白班时间,占74.1%;暴力发生的主要地点为病房占51.5%、护士站占23.9%;护士应对暴力的方式护士主要为“耐心解释”占73.1%、“忍让回避”占70.2%。结论苏州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象并不少见,社会和医院应从多方面进行干预,预防及减少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对济南市10家综合性三级医院的166名儿科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66名调查对象中,有123(74.1%)名护士在1年之内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其中以心理暴力为主(99.2%);对护士技术不满意(65.9%)、候诊时间太长(43.9%)、不合理要求被拒绝(43.9%)是儿科门诊发生暴力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无孩子、是否值夜班、工作满意度是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科门诊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对护士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医院应针对儿科门诊工作特点采取相应预防及应对措施,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葛宝兰  常娜  孙宏玉 《护理研究》2008,22(34):3134-313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分析原因,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相关文件及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设计调查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98名急诊护士近1年内遭受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8名被调查者在最近1年内有78人遭受过暴力,发生率为79.59%,以语言暴力为主;分诊台是急诊科发生暴力的常见工作场所;急诊科护士处理暴力的主要方式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病人(或其陪同者、探视者)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候诊时间过长、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等;强迫、焦虑、躯体不适、抑郁和恐惧是急诊护士遭受暴力后的主要负面心理反应.[结论]急诊科护士作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重视;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的能力,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使用自拟的医护人员遭受病人及家属暴力事件调查问卷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90所县级医院的6 82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县级医院护士暴力发生率为66.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的年龄、所在科室、工作年限与直接接触病人时间是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县级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应对工作场所暴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减少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3家综合性医院至少临床工作1年的932名护士,收集其一般资料和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情况.结果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体发生率为64.3%,其中心理暴力占86.0%、身体暴力占20.9%和性暴力占11.5%.护士认为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传媒的负面导向(81.1%)、患者病情无好转(67.8%)、患者要求未能得到满足(64.8%)、患者(或探视者)候诊时间长(51.9%)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龄、性别、学历、应对方式(P<0.05).结论 目前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总体发生率较高;针对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积极加强医院系统应对、干预、控制,强化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以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