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3月~2002年6月间72例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结核性肿块大部分位于颈后区和颌下区。穿刺细胞学检查、切开活检或外科切除手术能明确诊断,所有送检的组织均具有特征性的结核性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较少出现既往典型的结核症状,有必要了解其临床特点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将抗结核药物和选择性外科治疗相结合,能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消瘰汤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2 2例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  2 2例确诊为颈淋巴结结核的患者采用 2个月消瘰汤 ,并同时口服 9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 (2HRZE/ 7HR)。结果 治疗 9个月后 ,2 2例中治愈2 0例 ,治愈率为 90 .9% ;有效 2例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消瘰汤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结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颈淋巴结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在肺外结核病例中居首位(约占80%~90%)[1],是我院胸外科的常见病,并呈逐渐上升趋势.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加外科手术治疗,是所有类型颈淋巴结结核治愈和防止复发的根本,采用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85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96例,女89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9岁,多数为青壮年.其中,单纯颈淋巴结结核.116例,合并肺结核69例,通过正确的手术治疗和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使治愈率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鼻咽癌合并鼻咽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鼻咽癌合并鼻咽结核的病例,并复习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本病例的临床表现与肿物发生的部位、侵犯范围相关。鼻咽镜下活检可明确诊断。本病例采用抗结核治疗2周后行放射治疗,剂量70GY/35次,同时继续抗结核至足疗程,治疗结束后,1例鼻咽及颈部病灶完全消退,随访2.5年,无复发。1例治疗结束3月后,右颈部淋巴结残留,行分区性颈清扫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鼻咽癌合并鼻咽结核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与肿物发生部位、侵犯范围相关。鼻咽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活检方法及活检技巧是活检成功的关键。对本病同时采用抗结核药物和放射治疗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部淋巴结结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7例,年龄8~62岁(中位年龄32岁),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4例做了细针穿刺病理检查,30例(包括3例穿刺阴性)做了病理活检.确诊后均接受1年以上全身抗结核治疗,其中32例接受了局部肿块切除和(或)穿刺抽脓、链霉素纱条换药.结果 颈部淋巴结结核累及双侧12例(30%),单侧28例(70%);累及一个解剖区域27例(67.5%),2个以上13例(32.5%).其中结节型24例(60%),脓肿型10例(25%),浸润型4例(10%),溃疡瘘管型2例(5%).1例细针穿刺、30例病理活检证实结核,9例伴肺结核未做肿块活检.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颈部结核性肿块均控制.结论 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复杂,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不高,病理组织活检和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确定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全身全程抗结核治疗和选择性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有助于尽快控制颈部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提高对腹腔结核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的15例腹腔结核病例.结果 表现为急腹症的腹腔结核术前确诊率低,该组病例术前仅2例得到确诊.所有病例治愈出院.结论 手术对多数表现为急腹症的腹腔结核是必须的;术前明确诊断可使少部分腹腔结核病人免于手术;抗结核治疗对腹腔结核病人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运用淋巴结摘除病灶清除手术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所收治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186例作为临床对象,130例单纯予以颈淋巴结摘除术,56例予以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运用3HRS/6HRE化疗方案,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颈淋巴结结核186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产生并发症或是出现复发现象.结论:运用病灶清除术、淋巴结摘除术对颈淋巴结结核进行治疗,并配合合理、规律、足量且全程进行抗结核化疗方案,能够获取理想的疗效,进而对并发症的产生显著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特征,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我科2008-2009年两年间接诊怀疑颌面颈部淋巴结核患者42例,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行抗酸感染、结核菌素实验(TST)、活检穿刺,诊断为结核病4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0例;淋巴结结核患者25例患者,采用标准方案抗结核治疗11例,12例采用淋巴清扫术+抗结核治疗,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局部病灶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淋巴结结核病患者疗程均在6个月以上,随访时间12个月至24个月,1例患者复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局部病灶切除痊愈。结论 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综合诊断符合率高,治疗方法成熟,但可能复发。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卡介苗性腋窝淋巴结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引发的局部淋巴结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33例因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并经病理证实为结核性淋巴结炎的病例,本组均手术切除患侧腋窝(和锁骨上)所有肿大的淋巴结,破溃流脓者须切除溃烂之皮肤。术野彻底清洗后,放置一条8号的硅胶管,另戳口引出,妥善固定,外接5mL注射器或负压吸引球,I期间断缝合皮肤。术后用异烟肼溶液(50 mg/2mL)从预留的硅胶管注入腋窝,1次/d,8~10天拆除缝线。结果 术后3 d内负压引流管每天可引出5-15mL的渗液。33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淋巴液瘘发生,均痊愈出院。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本组病例均未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结核药物。随访3个月至5年,未发现局部淋巴结复发,亦未发现有肺结核等全身结核的临床表现。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抗结核药物非常适合因接种卡介苗引发的婴幼儿腋窝淋巴结结核的治疗,疗程短,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愈后不复发,同时还可避免因服用抗结核药引发的肝肾功能损害,即使对于已经破溃形成窦道的患儿,切口也可以做到甲级愈合,临床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5年至2008年收治的64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病例随访2~5年,结核的症状和体征如低热、夜间盗汗、消瘦、颈部肿块等全部消失,不再复发,治愈率达100%.结论 对颈部淋巴结结核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加抗结核治疗或单纯抗结核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淋巴结结核是临床上最多见的肺外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途径感染所致,占肺外结核30%~40%,可于全身淋巴结处发病,以颈部、腋窝、腹股沟最常见,其中发生于颈部者约占90%[1]。颈淋巴结核通常采取单纯西药抗结核治疗或加用局部注射等方法治疗,由于淋巴结的完整包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包裹缠绕,抗痨药物难以进入到淋巴结深部,结核杆菌得以在淋巴结内部长期存活,使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腹腔腹膜结核2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体会。方法分析20例盆腹腔腹膜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临床上均被疑诊为卵巢肿瘤。入院术前诊断与术后出院诊断均不符合,术后规范抗结核治疗均治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盆腹腔腹膜结核临床误诊率高,加强对盆腹腔腹膜结核的认识可以提高诊断率,手术及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发表现的肺外结核(EPTB)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FUO患者23例临床资料,均以FUO为首发临床表现,且出院时均确诊为肺外结核,总结临床特征及诊断策略。结果入院后查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7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18例中阳性13例,抗结核抗体检测16例中阳性5例、结核菌素试验14例中强阳性8例、影像学检查16例患者中病灶部位结核相关改变6例、病理学检查8例中阳性5例。23例患者中,泌尿系结核3例(13.0%),淋巴结结核3例(13.0%),结核性心包积液3例(13.0%),腰椎结核2例(8.7%),肠结核、腹膜结核、结核性脑膜脑炎、髋关节结核、女性盆腔结核、肾结核、胸壁结核各1例(各4.3%),肺外结核(感染部位不明)5例(21.7%)。23例患者中,经抗结核药物治疗21例,其中二联抗结核治疗(HE或HZ方案)7例,三联抗结核治疗(HRE方案)9例,四联抗结核方案(HRSE、HRZE或HRZS方案)5例;未予抗结核治疗2例,直接转入专科医院治疗。结论以FUO为首发表现的肺外结核具有发病隐匿、病因多样、病程长、确诊困难等特点。对FUO患者给予经验性抗感染疗效欠佳时应考虑肺外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乳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乳腺结核诊断的准确性与治疗彻底性。方法:回顾分析5例乳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X线钼靶照片等表现。结果:术前确诊乳腺结核1例,误诊或诊断不明4例,2例先手术,后抗结核治疗,3例先抗结核治疗,后手术,两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乳腺结核X线诊断,B超及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否则常易误诊或诊断不明。多主张抗结核治疗后,均进行病灶切除;病灶较局限者,可行病灶切除后,再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损害的临床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提出有效而实用的预防办法.方法 选取我院8年来390例结核住院治疗病人中使用利福平、雷米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引起肝功能损害的8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肝功能损害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大多发生在服药1个月~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经积极保肝降酶治疗和调整抗结核药物后肝功恢复正常,无1例停用抗结核药物.结论 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无需完全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6.
王雪梅  李平保 《华夏医学》2005,18(4):546-547
目的:对不典型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不典型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不典型结核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对可疑结核病例,应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取活检,也可考虑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口腔结核是结核杆菌在口腔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为全身性疾病,各个器官均可发病,多发生于肺、骨等部位,口腔结核比较少见.目的 讨论浅谈口腔结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抗结核需按疗程进行长期治疗,方能取得良好效果,一般疗程至少3~6个月以上,为了减少抗药性,最好几种药物合用或交替应用.如结核病损仅限于口腔或皮肤,则疗效较快,可单用异烟肼口服,较严重的病例也可配合链霉素肌肉注射或PAS口服,近年也有主张用二线药物治疗口腔结核,即利福平与异烟肼或乙胺丁醇等配合治疗.如再并发有其他系统的结核,更需系统制定出长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食管结核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1~63岁.病程2周~5个月.临床表现依次为吞咽困难、胸痛、声音嘶哑,2例有明确其它部位结核证据.4例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平滑肌瘤2例,食管癌2例.5例均行内窥镜检查,2例为外压性改变,3例为溃疡性改变,病理活检提示2例有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炎症;2例因考虑为平滑肌瘤未取活检.结果:1例行病变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术;1例开胸探查部分纵隔淋巴结活检;1例开胸探查发现颈部淋巴结结核累及上段食管壁,术中不慎撕破食管,行修补后产生食管瘘;余2例术前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1例行单纯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胸腔镜淋巴结清扫术.全组无死亡,除1例术后合并食管胸膜瘘外,余4例顺利恢复,并抗结核治疗半年~1年.结论:食管结核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和内窥镜检查均难以确诊.术前极易误诊.食管结核诊断明确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当术前未能确诊、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或已经确诊、抗痨无效、并出现并发症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传宝  张俊  范礼佩  刘永光  陈桦  郭颖  赵明 《广东医学》2012,33(18):2774-2776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确诊为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8例患者均存活,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患者由于结核感染早期未按正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感染出现扩散,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而恢复血液透析,其余7例均痊愈出院,移植肾功能恢复到结核感染前水平.结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按照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结核药,是治疗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辅治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98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2组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淋巴结缩小、溃疡愈合、治疗时间情况,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52例治愈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82.61% (P <0.05).强化期治疗组显效率73.08%,高于对照组45.6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脓肿型颈淋巴结核一期愈合时间及二期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辅治颈淋巴结结核疗效显著,有利于抗结核治疗疗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治愈率,减低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