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一,女,生后15天,汉族,青海籍,住院号:168805。第一胎一产,足月顺产,生后即青紫,进行性加重。心率140/分,律齐,胸肋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5厘米。住院一周死亡。临床诊断:先心病。尸检:心脏向两侧扩大,体积7×6×3厘米,重57克。剖开心脏见单心室,无室间隔迹象。右房扩大三尖瓣周径6.7厘米,左侧见肺动脉瓣其周径5厘米。主动脉根闭锁,动脉导管未闭其周径1.2厘米,升主动脉发育不良。左房狭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孙××,女性,42岁,某中药加工厂工人。半年前因感冒而发热、咳嗽,经某医院胸透和拍片,诊断为左中心型肺癌、肺结核。以抗结核治疗三个月无效于1977年5月14日要求手术治疗而入院。既往史:1959年患过肝炎后转为肝硬化,无咯血及黑便史。体检:病人消瘦、营养欠佳,心肺未发现异常,胸腹壁可见轻度静脉曲张、肝大,上界在锁骨中线第五肋间,下界于剑突下3厘米,锁骨中线肋缘下2厘米,边缘光滑,中等硬度,有触痛;脾在肋缘下4厘米处可触及,边缘光滑。腹水征(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体供肾切取术的切口选择,并比较前肋缘下切口经腹及经腹膜外两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将6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肾切取术分为两组:斜卧位肋缘下切口腹膜外途径取肾术42例为观察组,平卧位肋缘下切口经腹途径2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供肾热缺血时间、肾动脉长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孔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的价值。方法:应用三孔腹腔镜下切开引流治疗肝脓肿。脐上缘、右侧肋缘与锁骨中线、右侧肋缘与腋前线交点处做穿孔。肝脓肿切开、分离脓腔分隔、引流。结果:23例手术获成功。结论:三孔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操作简单,引流彻底,创面周围污染轻,创伤小,分离脓腔分隔彻底,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肋缘下切口行胆道手术与相关并发症关系.方法 我院2002年8月至2006年11月予胆道手术病人行右肋缘下切口进腹手术.结果 34例中无一例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 肋缘下切口进腹行胆道手术能够有效预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肋缘下切口行胆道手术与相关并发症关系。方法我院2002年8月~2006年11月予胆道手术病人行右肋缘下切口进腹手术。结果34例中无1例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肋缘下切口进腹行胆道手术能够有效预防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例1 住院号3516,50岁,男性,于1963年9月4日因发烧、腹胀及食欲减退29天而入院。发病前有频繁疫水接触史。体格检查:神智清,慢性病容,口腔粘膜糜烂及出血,心脏无异常,两肺有干性啰音,肝剑突下7厘米,肋下1厘米,脾肋下1厘米,腹部有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5克,红细胞200万,白细胞6,100,中性78%,淋巴20%,嗜酸  相似文献   

8.
病例介绍[例1]钱××,54岁,男性,农民,未婚,安徽贵池人,1979年5月因粪检血吸虫卵及毛蚴阳性入院求治。患者粪检阳性已4年余,近2~3年来时感胸闷,心悸,劳累后加重,并经常头昏.3年前曾昏厥一次,历时数分钟,当地诊断为“心脏病”,因而未给予血吸虫病病原治疗。近年来大便不规则,每日5~6次,带粘血。5年前患者曾因粪检阳性接受过锑273治疗,疗程中发生阿-斯氏综合征,经抢救2天恢复.入院体检:营养发育中等,血压114/76毫米汞柱,心界不大,心率42~50次/分,心律不齐,肝肋缘下2厘米,剑突下4厘米,质中,压痛不明显,脾肋缘下2厘米。胸部X 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频发性房性早搏伴差异传导,有时呈二联律,室性早搏,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窦性静止最长时间达3秒钟(图1).入院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9.
艾正友 《四川医学》2004,25(3):286-286
目的 探索肋缘下切口的更好方法。方法 采用右肋缘下切口不切断腹直肌进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术104例。结果 不切断腹直肌的右肋缘下切口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均痊愈出院。结论 肋缘下切口不切断腹直肌。切实可行,可有效防止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胸膜、肺阿米巴病在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很易与普通化脓性胸膜、肺病变相混淆。我院于1976年5月到1981年7月,先后有4例胸膜、肺阿米巴病被误诊为“脓胸”、“肺肿瘤”、“肺脓肿”,以致延误诊断、治疗,甚至施予不必要的外科手术而延长病程。4例中1例死亡,3例治愈。现报告如下: 【例1】男,45岁,农民。因高热、气促、咳脓血痰20余天,于1976年5月8日入我院内科。患者2个余月前感乏力、胃纳差、厌油腻,伴右上腹不适、发热(37.5~38℃)。2年前曾有不规则腹泻史。入院体检肝在肋缘下4厘米,压痛明显,诊断“肝炎”,行保肝治疗无效。继而咳嗽、咳大量暗红色的脓痰。高效达39.5℃,气急加剧,不能平卧。X线胸片显示心脏、纵隔左移,右胸及右膈下一片致密影。肝在肋缘下4.5厘米,局部隆起,触痛明显,诊断“肝脓肿伴右  相似文献   

11.
例1:男,66岁。1972年左上腹发现痞块。1984年贫血加重,下肢骨痛入院。检查:重度贫血貌,肝肋缘下3cm,脾肋缘下12cm。Hb20g/L,WBC2.7×10~9/L,血片可见泪滴样红“细胞及少量晚幼粒。N-ALP积分明显增高。循坏血免疫复合物(CIC)28000D值(正常<800OD值)。血清IgG24.9g/L)。骨穿2次“干抽”。骨髓活检病理符合骨髓纤维化(CPM)。经康力龙等治疗贫血无改善,每月输血600ml。改用硫唑嘌呤50mg/日,2周后下肢疼痛减轻,用药50天一直未输血,Hb上升至65g/L。例2:男,55岁。左上腹胀痛,四肢骨痛一年。检查:贫血貌。肝肋缘下2cm,脾肋缘下15cm。Hb60g/L, WBC4.3×10~9/L,血片可见泪滴样红细胞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d疼痛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13.
<正> 例1,男患,25岁,劳累后心慌,气短四年,加重一个月。体检:发育正常,颈动脉搏动增强,心浊音扩大,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杂音、有水冲脉及毛细血管搏动,肝肋下1.5厘米。心电图:左室肥厚。x 片:主动脉影增宽,左右心室扩大,康华氏反应阴性,血培养三次,二次阴性,一次报告污染生长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0岁,因劳累后心悸,气短二年,加重一个月于1991年11月28日入院。无慢性咳嗽、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时体查:血压16/11KPa(120/80mmHg)左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囉音,心脏向左右两侧扩大,HR12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奔马律,肝大肋下三厘米,剑下四厘米,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1个月,因张口呼吸一个月入院。查体:身高70cm,体重8.5kg,头围47cm,发育营养尚可,张口呼吸,相貌奇特,头大,毛发浓黑,鼻孔显露,眼球略突出,唇厚,舌大,耳位低,颈短,胸廓扁平,肋缘外翻,心肺听诊(-),腹膨隆,有脐疝,肝肋缘下2.5cm,脾肋缘下  相似文献   

16.
尼满—匹克氏病是一种类脂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类脂质增多综合征。本病较为少见,现将我科近3年收治的5例报告如下。例1 王某,女,3岁,平武人,第三胎足月顺产。生后8月发现肝脾肿大(肝肋下2横指,脾肋下3横指),以后进行性长大,无明显触痛。近两年来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其妹(1岁多)和患儿病情相同。查体:发育营养差,智力低于同龄小儿。腹膨隆,无移动性浊音。肝肋下8厘米,剑下10厘米,质硬;脾脏Ⅰ线15厘米,Ⅱ线16厘米,Ⅲ线1.5厘米,质硬有切迹。双眼底检查未见樱桃红斑点,余无异常。化验:血红蛋白10克,红细胞302万,白细胞2,250,中性多核粒细胞10%,带核粒细胞6%,淋巴细胞81%,单核细胞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路径经皮肾镜治疗肾上盏结石的效果。方法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上盏结石患者33例,随机分为肋上组16例和肋下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并发症等。结果肋上组结石清除率为93.7%,高于肋下组的58.8%;穿刺平均时间肋上组为(5.2±2.3) min,低于肋下组的(7.0±2.7) min;并发症发生率肋上组为6.25%,低于肋下组的17.6%;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肋上组患者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肋下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数及穿刺成功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第11肋缘上路径行经皮肾镜肾上盏取石较经第11肋缘下取石结石清除率高,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1.1 例1 男、48岁、工人。间断纳差、腹胀、尿黄8a,下肢行走困难半年。病程中曾发生腹水及昏迷各2次,住当地医院治疗好转,诊断“门脉性肝硬化肝昏迷”。查体:颈胸部可见多个蜘蛛痣,肝掌,双侧乳房发育增大,心肺正常,蛙状腹,肝脏肋缘下未触及,脾脏肋缘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不同干预方式的皮下积液发生情况,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286例中行非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组,C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皮下积液发生情况及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39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开展干预研究,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引流方式:观察组70例(A组)采取腋下负压引流 肋缘下常规引流;对照组69例(B组)采用腋下及肋缘下双负压引流。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的总发生率为12.8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30.43%,P<0.05)和回顾组(发生率为34.29%,P<0.01)。结论:腋下负压引流 肋缘下常规引流及综合防治有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病例报告叶姓,男,5个月,因发热、咳嗽3天,气急2天,于1979年3月19日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生后来接种卡介苗,既往体弱,常患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父母均体健。体检:体温38.9℃,呼吸60次/分,脉搏160次/分。一般情况差,神萎,呼吸急促,枕部有乒乓感,口腔内有少许鹅口疮。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闸及Ⅳ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向右胸前和锁骨下传导。两肺散在细湿罗音,腹软,肝肋下1.5厘米,脾肋下1厘米。血淋巴细胞绝对值2600/立方毫米。入院诊断:肺炎、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鹅口疮。入院后经吸氧、保持镇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