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绣球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绣球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绣球藤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咖啡酸(2),pluchoic acid(3),原儿茶醛(4),香草醛(5),3,4-二羟基苯乙醇(6),4-羰基-5-羟基戊酸甲酯(7),4-hydroxydodec-2-enedioic acid(8),(+)-川木香醇F(9),(-)-丁香脂素(10),(+)-guayarol(11),(-)-牛蒡苷(12),(-)-落叶松树脂醇(13),金丝桃苷(14)。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蛇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彭江南  陆蕴如  陈德昌 《中草药》1995,26(7):339-341, 391
从蛇毒Duchesneaindica(Andr)Focke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富马酸(fumaricacid),富马酸单甲酯(fumaricacidmonomethylester),胡萝卜甙(daucosterol),短叶苏木酚(brevifolin),山柰甙(kaempferitrin),19-羟基乌苏酸(pomolicacid),乌苏酸(ursolicacid),蓝化楹酸(euscaphicacid),β-谷甾醇。前6个化合物是首次从蛇莓属植物中得到,短叶苏木酚首次在蔷薇科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毛钩藤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and)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9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槲皮苷(3),afzelin(4),异槲皮苷(5),(-)-表儿茶素(6),金丝桃苷(7),芦丁(8)和manghaslin(9);另外两个化合物为绿原酸(10)和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2,5,6,7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5和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南丹参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静  黎莲娘  宋万志 《中草药》1994,25(7):347-349
从南丹参的根中首次分得3个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和6个水溶性酚酸类成分。经UV,IR,HNMR和MS光谱测定,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Ⅰ),β-谷醇(Ⅲ),咖啡酸(Ⅳ),迷迭香酸(Ⅴ),迷迭香酸甲酯(Ⅵ),丹酚酸A(Ⅶ),丹酚酸C(Ⅷ),丹酚酸B(Ⅸ)。  相似文献   

5.
陈笔岫 《中草药》1997,(10):638-638
从石蒜种植物大叶仙茅Carculigocapitulata(Lour.)Kuntze,即C。recurvate根茎的了酸溶解部分中分离到2个新的降木服素(nortignan),(+)(1,2S)一和(一)-(l,ZS)-l-O一丁基尼亚考式(l,E)[(+)一和(一)-l-O-bulvlnvasicoside〕,及已知化合物尼亚考贰(皿)。  相似文献   

6.
海金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金沙草为多年生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地上部分,其味甘淡,性寒,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湿热肿满、泌尿系统感染等症。本文报道从海金沙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蒙花苷(linarin)(Ⅰ),香叶木苷(diosmin)(Ⅱ),acacetin 7-O-(6′-O-α-L-rhamnopyranosyl)-β-sophomside(Ⅲ),山柰酚-3-O-芸香糖苷(nicotflorin)(Ⅳ),(6S,9R)-6-羟基-β-酮-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roseoside)(Ⅴ),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vanillic acid)(Ⅵ),正二十五烷酸(pentacosanoic acid)(Ⅶ),正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 acid)(Ⅷ)。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海金沙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拟玉龙乌头的二萜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拟玉龙乌头Aconitumpseudostapfianum根中分得10个二萜生物碱,其结构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4-benzoyl-8-O-methyl-aconine(Ⅰ),aconitine(Ⅱ),deoxyaconitine(Ⅲ),penduline(Ⅳ),yunaconitine(Ⅴ),neolinine(Ⅵ),15α-hydroxyneoline(Ⅶ),neoline(Ⅷ),talatisamine(Ⅸ)和aconosine(Ⅹ),其中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窦晓清  尚红坤  宋照营 《新中医》2024,56(3):132-138
目的:观察针刺迎香穴联合清热通窍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 例过敏性 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9 例。参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 给予针刺迎香穴联合清热通窍汤加减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白细胞介素- 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 细胞介素-33 (IL-33)、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IgE)、集落刺激因子(CSF)、嗜酸粒细胞(EOS)、微小 R-487b(miR-487b)、水通道蛋白1(AQP1)、鼻阻力(NR)、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 间(MTT)、鼻黏膜纤毛清除速率(MCV)、峰值呼气流速(PEF)、PEF 昼夜变异率、第1 秒用力呼气容 积(FEV1) 水平及症状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 评分,并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 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83.67% (P<0.05)。治疗后,2 组sVCAM-1、IL-5 水平降 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2 组TGF-β、IL-10 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参 照组(P<0.05)。治疗后,2 组TNF-α、IL-33、AQP1 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 0.05),2 组miR-487b 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 组CSF、特应性 IgE、EOS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CV、MTR 水平升高(P< 0.05),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2 组NR、MTT 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PEF 昼夜变异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2 组FEV1、PEF 水平 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症状、RQLQ 评分降低(P<0.05),且研究 组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刺迎香穴联合清热通窍 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改善患者免疫应答,抑制机体炎症,提升通气及鼻黏膜纤毛功能,缓解患者致敏症 状,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叶萩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从一叶萩总碱部位中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NMR及MS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自一叶萩枝叶的总碱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β-ethoxy-14,15-dihvdroviroallosecurinine(1),一叶萩碱(securinine,2),二氢一叶萩碱(14,15-dihydrosecurinine,3),4-epiph),llanthine(4),securitinine(5),右旋别一叶萩碱(viroallosecurinine,6),一叶萩醇A(securinol A,7),secu’amamineA(8),ent-phyllanthidine(9),(+)-aquilegiohde(10)和(+)-menisdaurilide(11)。结论:1为新化合物,4,8,10和11为首次从一叶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患儿16天,因腹泻3天住院。大便为黄绿色水样便,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肠炎",大便培养分离出一株变异的副伤寒丙沙门氏菌。鉴定过程:取患者大便直接接种SS,麦康凯琼脂平板,于35℃培养24小时,挑取淡黄色、半透明、直径为1mm的菌溶,接种于双糖铁琼脂培养基,其反应是:斜面呈弱碱性,高层产酸产气,硫化氢(+)。进一步做生化试验: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山梨醇(+)、卫茅醇(+)、侧金盏花醇(-)、蕈糖(+)、木胶糖(+)、鼠李糖(+)、阿拉伯糖(+)、靛基质(-)、甲基红(…  相似文献   

11.
磷脂酶C(PLC)能将细胞膜上的二磷酰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第二信使二酰甘油及三磷酰肌醇,在细胞间信号传导及细胞增殖方面起重要作用。PLC抑制剂有望成为细胞生长抑制剂及研究细胞间信号传导机理的有效试剂。作者通过测定IC50,比较研究了从苦参Sophoraflavesens根中分得的11种异戊二烯型类黄酮sophoraflavoneG(Ⅰ),kurari-none(Ⅱ),kushenolB(Ⅵ),kushenolE(Ⅸ),kushenolH(Ⅳ),kushenolK(Ⅴ),kushenolL(Ⅹ),kushenolM(Ⅶ),kushenolN(Ⅲ),kosamolA(Ⅷ)及kuraridin(Ⅺ)对PLCγ1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结香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结香Edgeworthiachrysantha花蕾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确定其结构为对羟基苯甲酸(Ⅰ),原儿茶醛(Ⅱ),咖啡酸(Ⅲ),N-(对羟基苯乙基)-对香豆酰胺(Ⅳ),2-脱氧尿嘧啶苷(Ⅴ),尿嘧啶苷(Ⅵ),胸腺嘧啶(Ⅶ),尿嘧啶(Ⅷ),酪胺(Ⅸ)和卫矛醇(Ⅹ),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三、古医籍辑佚概况(沿革及现状)南宋学者郑樵《通志·校雕略》中有一篇《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为古书辑佚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还以已佚古医书为例,提示了古医书辑佚的线索,其略云:“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名医别录)虽亡,陶隐居已收入(本草);(李氏本草)虽亡,唐慎微已收入(证类)。……(李氏本草拾遗)、删繁本草)、(徐之才药对)、(南海药谱)、(药林)、(药论》、(药忌)之书,(证类本草)收之矣;(肘后方)、(鬼遗方)、(独行方)、(一致方)及诸古方之书,价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中尽收之矣。…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从中药山茱萸中分离并鉴定了10种化合物:熊果酸(Ⅰ),5,5’-二甲基糠醛醚(Ⅱ),5-羟甲基糠醛(Ⅲ),没食子酸(Ⅳ),3,5-二羟基苯甲酸(Ⅴ),马钱素(Ⅵ),7-O-甲基莫诺甙(Ⅶ),7-脱氢马钱素(Ⅷ),β-谷甾醇(Ⅸ)和脱水莫诺甙元(Ⅹ)。其中Ⅹ为首次从天然界中分得,Ⅱ、Ⅲ和Ⅷ为第一次从山茱萸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祁州漏芦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丁杏苞 《中草药》1997,(11):648-650
从祁州漏芦根中共分得14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理化性质与标准图谱及已知化合物对照,鉴定了其中的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β-谷甾醇(Ⅰ),牛蒡子酸(arcticacid,Ⅱ),棕榈酸(palmiicacid,Ⅲ),牛蒡子醛(arctinal,Ⅳ),正二十四烷酸(n-tetracosanoicacid,Ⅵ),胡萝卜甙(Ⅶ),蜕皮甾酮(ecdysterone,Ⅷ),蔗糖(Ⅸ),漏芦甾酮(rhapontisterone,Ⅹ),土克甾酮(turkesterone,Ⅺ),麦芽糖(Ⅷ)。其中Ⅱ、Ⅳ、Ⅶ、Ⅺ和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拳参的DNA裂解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凯  宣利江  徐亚明  白东鲁 《中草药》2003,34(3):203-206
目的:研究蓼科植物拳参的水溶性成分,并测试其DNA裂解活性。方法:利用反相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自拳参根茎的6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10个化合物,确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I),色氨酸(Ⅱ),2,6-二羟基苯甲酸(Ⅲ),(+)-儿茶素(Ⅳ),绿原酸(Ⅴ),(-)-表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Ⅵ),(+)-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1-(3-O-β-D-吡喃葡萄糖革-4,5-二羟基-苯基)-乙酮(Ⅷ),(+)-儿茶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和(-)-表儿茶素(Ⅹ)。结论:化合物Ⅱ,Ⅲ,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Ⅳ,Ⅵ,Ⅶ,Ⅸ,Ⅹ具有很强的DNA裂解活性。  相似文献   

17.
巴天酸模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从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x L.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己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I),α-细辛醚(Ⅱ),大黄素甲醚(Ⅲ),大黄素-1,6-二甲醚(IV),大黄素(V),大黄酚(VI),xanthorin-5-nethylether(Ⅶ),牛蒡子苷(Ⅷ),3-羟基牛蒡子苷(IX),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X),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XI),山奈酚(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Ⅲ),异鼠李素(XⅣ),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XV),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糖苷(XVI)。结论 化合物X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鞘花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强  李良琼  李美蓉 《中草药》1996,27(9):518-521
从鞘花寄生Macrosolencochinchinensis的叶中分得6种化合物,由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Ⅰ),没食子酸(gallicacid,Ⅱ),荭草素(orientin,Ⅲ),芦丁(rutin,Ⅳ),槲皮素-3-芹菜糖基芦丁糖甙(quercetin-3-O-apiosyl(1→2)-[rhamnosy(1→6)]-glucoside,Ⅴ),新西兰牡荆甙-Ⅱ(vicenin-Ⅱ,Ⅵ)。  相似文献   

19.
中药升麻的化学成分(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升麻CimicifugafoetidaL.的根茎中分得的10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异阿魏酸(isoferulicacid,Ⅰ),3-乙酰氧基咖啡酸(3-acetrlc-affeicacid,Ⅱ),咖啡酸葡萄糖酯甙(caffeicesterglucoside,Ⅲ),升麻素(cimifugin,Ⅳ),升麻素葡萄糖甙(cimifuginglucoside,Ⅴ),6-异次黄嘌呤核苷(6-isoinosine,Ⅵ),北升麻瑞(cimidahurine,Ⅶ),北升麻宁(cimidahurinine,Ⅷ),D-葡萄糖(D-glu-cose,Ⅸ)和蔗糖(sucrose,Ⅹ)。  相似文献   

20.
弯锥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浩  赵守训  王明时  孙汉董 《中草药》1997,28(12):710-712
从弯锥香茶菜Isodonloxothyrsa地上部分首次分得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正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Ⅰ),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acid,Ⅱ),正二十烷酸(triacontanoicacid,Ⅲ),正二十七烷酸(heptacosanoicacid,Ⅳ),乌发醇(uvaol,Ⅴ),β-谷甾醇(Ⅵ),紫云英甙(astragalin,Ⅶ),阿福豆甙(afzelin,Ⅷ)和异槲皮素甙(quercetin-3-O-glucoside,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