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貂作为EHF宿主动物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FAT技术及HRP-SPA法,检测养貂区不同人群血EHFV IgG、IgM抗体及紫貂血EHF IgG抗体、肺EHFV抗原。结果表明,养貂者与非养貂者的EHFV IgG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非养貂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HFV TgM的阳性率也以养貂者为高(6.12%),非养貂者仅1.56%。提示养貂者为好发EHF的危险人群。同时检测52份紫貂血,EHFV IgG阳性4份;252只紫貂肺标本,EHFV抗原阳性10只;肝脏68只,抗原阳性1只。笔者认为,紫貂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且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EHFV单克隆抗体和兔抗EHFV抗体分别致敏醛化血球,建立了检测EHF抗原的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18株EHF毒株(人源6株、鼠源10株、螨源2株)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以及10份EHF抗原阳性的小白鼠乳鼠的20%的脑悬液,血凝试验均为阳性,最高效价达1:1024,10份正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10份正常小白鼠乳鼠的脑悬液均为阴性。且EHF抗原阳性的标本可被特异的EHF抗体所阻断。本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便等优点,将有助于临床EHF病人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小盾纤恙螨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EHF)上的媒介意义,我们于1988年10~11月,在陕西EHF疫区捕鼠,取459份鼠肺用IFAT检测EHFV抗原,阳性26份,阳性率为5.7%,并从鼠体采集的小盾纤恙螨分离到EHFV6株。1989年10月,将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28只置放于疫区草地上,所有的鼠均诱集到游离的小盾纤恙螨幼虫,并从鼠分离到EHFV3株。以上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能自然感染和叮刺传播EHFV,并提示有经卵传递EHFV的能力,表明小盾纤恙螨具有作为EHF传播媒介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EHFV气溶胶在动物间的传播情况,将攻毒组和对照组实验动物在同一室内分别饲养,结果:从攻毒组实验动物检出EHFV抗原后第15天,从对照组实验动物中亦检出EHFV抗原,表明两者间有一定的伴随关系。在攻毒组实验动物检出EHFV抗原阳性率高峰期间,从该室内气溶胶中分离出2株EHFV,研究结果证明,EHFV在动物间可经气溶胶传播,这对EHF传播途径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应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观察IgE,嗜酸粒细胞和临床变化以及EHFV抗原的皮试反应和皮窗试验中细菌渗出情况。结果发现EHFV抗原注射前后嗜酸粒细胞和血压等无明显变化;抗原注射前IgE正常的13例,注射后7例(53.83%)超出正常范围。皮试结果15min阳性14.8%,6h阳性57.44%,24~48h阳性8O.89%。皮窗试验淋巴细胞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外单核细胞增高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原组有3例嗜酸粒细胞增高。以上结果说明EHFV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出现Ⅰ、Ⅲ、Ⅳ型变态反应,但绝大多数为Ⅳ型变态反应。对以上各型变态反应在EHF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90年2~6月,对广州实验大白鼠及其接触者进行了EHF感染调查。在25个单位采集了实验大白鼠423只,EHFV抗原阳性率11.8%(50/423),抗体阳性率12.5%(58/463),总感染率12.0%(59/491)。11份EHFV抗原阳性实验大白鼠肺组织,有1份分离出EHFV。在大白鼠饲养室周围捕捉褐家鼠9只,EHFV感染率22.2%(2/9)。在21个单位采集实验大自鼠接触者血清标本89份。EHFV抗体阳性率19.1%(17/89),发病率6.7%(6/17)。其中实验室人员感染率为14.6%(7/48),发病率为8.3%(4/48);饲养员感染率为24.4%(7/48),发病率为4.8%(2/41)。从3份病人血清中1份分离到EHFV。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首次证明家猪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对从啮齿动物和 EHF 患者分离的 EHFV 动物源株和人源毒株均敏感,EHFV 可在猪体内许多组织中复制增殖。家猪接种 EHFV 后第6—9天有一个短暂的发烧期呈现病毒血症。动物源株 R_(22)和人源株 HB55于接种后的第7—11天和7—20天可在组织中,特别是脾和肺中,用直接免疫光技术可检出特异性荧光抗原,并显示不同来源毒株在猪体中维持时间似有差异。亦可在血中检出 EHFV 抗体。家猪感染 EHFV 后的病毒分离也很容易。因此,乳猪可做为 EHFV 的分离和增殖以及疫苗试验的新动物模型。也提示家猪在 EHF 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1984年春末夏初,我们随机检测了新安县家鼠型疫区274名正常人的EHFV抗体,3月IgG检出率为11.3%,IgM为0;7月IgG检出率为16.4%,IgM为0.7%。其间GMT无明显变化,抗体阳转者未见EHF感染症状。同时同地对褐家鼠鼠群EHFV带病毒率、抗体阳性率、GMT及其分布变化的逐月监测表明,鼠群在此期间发生了EHFV感染和播散的自限性变化。鼠群EHFV感染的季节性突增,可能与其交配繁殖中广泛、密切的接触有关,这与当地人群EHF流行的季节性变化有一定关系。发现疫区附近家兔和猪的EHF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5%和6.13%,从2只家兔脾中检出了EHFV抗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HU、B_2地方毒株接种Vero-E_(?)细胞后,用PBS制备细胞悬液直接点片经CO_2培养法制备EHFV细胞抗原片,与国家标准株(A_(?))细胞抗原片同时检测野鼠型病毒免疫血清,家鼠型病毒免疫血清,EHF病人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抗体,其结果均一致,现已推广应用于基层临床早期诊断,在健康人群隐性感染调查中也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区自1976年开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但均为外地输入病人。1983年3月市区出现首例EHF病人。为摸清杭州市区EHF疫源地类型、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隐性感染情况和掌握鼠类带EHFV动态,我们于1983~1990年进行了有关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革螨与流行性出血热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EHF的传播途径,我所对革螨与EHF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证明,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是黑线姬鼠(EHF的主要储存宿主)鼠窝中的优势螨种,其季节消长与发病相关,可通过鼠和人的正常皮肤叮刺吸血,有EHFV的自然感染,能通过叮刺在鼠间传播和在螨体内经卵传递EHFV。且与从鼠和螨所分离EHFV的抗原性一致。表明这两种螨可作为野鼠型EHF鼠间的传播媒介,并可能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86年9~11月,我们在集安市榆林乡朱仙村EHF疫区,采用IFAT法进行调查,从优势种黑线姬鼠肺及血清中分别检出EHFV抗原、抗体。另检测巢鼠血清8份,抗体阳性1份(荧光强度卅,抗体滴度1:40),阳性率为12.50%。该鼠雄性、成体,是1986年11月4日以夹日法在野外稻田中捕获的。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螨带毒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11~12月从江苏和安徽两个EHF疫区208个鼠窝中共捕鼠603只。在四种鼠中,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EHF抗原阳性率最高。在采集的革螨中,以革氏血厉螨、厩真厉螨为优势种,并有EHFV的自然感染。在每窝鼠数多和窝螨指数高的组的鼠EHF抗原和抗体阳性率均较高。调查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两疫区EHF的重要储存宿主,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可能是EHF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80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发生了以褐家鼠(Rn)为主要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为了探讨 Rn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与流行的关系,我们在1984年3~7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病家,疫区非疫区捕捉的 Rn,进行了鼠肺 EHF 相关抗原和鼠脾携带抗 EHFV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Rn 肺来源1984年用鼠夹法分别在病家、疫区(非  相似文献   

15.
用间接荧光抗体法对本溪市桓仁县EHF的传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从黑线姬鼠东北亚种和东方田鼠肺中查出EHF病毒抗原。经与EHF恢复期病人单份和双份血清做IFAT检查得到证实。发现东方田鼠自然携带EHF抗原,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桓仁县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携带EHF抗原的基本特点与国内其它疫区鼠类携带的EHF抗原类似。  相似文献   

16.
EHF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目前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因需用荧光显微镜,细胞抗原片,抗原片又需冷藏保存,故难于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使用。我们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检测了EHF病人血清抗体,结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EHF抗原(89—1)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使用前检测效价,以50%血球凝集( )时,作为一个抗原单位,试验时使用4个抗原单位。1.2 抗EHFV—IgG致敏血球(冻干89—1)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使用时稀释成0.3%血球悬液。1.3 稀释液均采用一种稀释液(pH 7.2 0.01MPBS,含1%正常兔血清),稀释所有试剂和被检血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病原学和血清学的突破性进展,不但充作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的小啮齿类动物种类骤增,而且家畜家禽中也检出EHF病毒抗原或抗体。1989年10月,我们在EHF疫区进行宿主动物调查时,发现羊自然携带EHF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8.
用FITC -SPA和IFA技术同时检测EHF病人早期、恢复期血清抗体及家兔、家猫、黑线姬鼠、褐家鼠血清中EHF抗体 ,符合率均为 1 0 0 % ;检测鼠肺、黄鼬肺、猪肺等组织中EHF病毒抗原其阳性符合率亦为 1 0 0 % ;盲检 6份家猫血清亦获满意结果。实验表明FITC -SPA技术检测EHF抗原、抗体与IFA技术同样敏感与特异。而且不需制备各种动物的特异性抗抗体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市EHF 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宿主动物种类也较多,而且在家鼠型疫源地褐家鼠鼠肺中分离的病毒,用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时,发现其带有野鼠病毒型的抗原成分。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市EHFV 的抗原特点,我们新近从不同疫源地的病人血清及尿中分离出3株EH-FV,并用14个EHFV McAb 进行了抗原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McAb 组特异性McAb L_(13)F_3、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对上海虹桥机场、金山和宝钢地区鼠类携带 EHFV 抗原和抗体情况。137只鼠中,检出 EHFV 抗原阳性者9只,其中黑线姬鼠7只,黄胸鼠2只;血清抗体阳性6份。用 Vero-E6细胞分离病毒,未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