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保健服务的工作模式也相应发生转变,要求合格的医生不仅能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还能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医学院校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时有报道,但早期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践活动国内并不多见。第三军医大学自2001年起组织近2000余名学生开展了早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践活动,本文对本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医学是人类保持健康、防治疾病的实践活动和科学知识体系,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因此,作为为人类服务的医学科学,必须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综合为前提,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医学科学领域在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社会医学大大丰富了医学科学的内涵,深刻了医学领域的观念,其产生和发展标志着现代医学的特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 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内容1.1 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和社会科学汇合点…  相似文献   

3.
胡兆锋  解浩 《健康大视野》2013,(15):102-103
开展大学生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4.
书讯     
由华西医科大学何廷尉副教授主编,国内几所医学院校合作编写的《社会医学理论与实践》是目前国内较新的社会医学版本,它将国内外社会医学最新观点和最新成果,结合实际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内容有理论方法包括医学模式与健康观、研究方法;社会卫生状况评价包括健康危险因素、生命质量、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形成,进一步扩展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与范畴。作为一个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的医护人员,了解本社区居民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向社区居民提供咨询和开展宣教,维护与提高社区内的整体健康水平,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卫生保健工作,并已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社区护理工作者的神圣天职。病毒性肝炎为常见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病毒性肝炎知识的了解和需求程度,为高校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与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实现人类健康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探讨健康素养概念的内涵及发展,综合评价江苏省实施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践活动。结果: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健康相关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结论:要充分地领会健康素养的内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策略,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相似文献   

7.
罗秀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4):72-73
Seminar教学法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而与教师共同探讨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通过对Seminar教学法在社会医学中的教学步骤和实践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医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医学教育蓬勃发展,兴旺发达,但是学科建设诸多基础性与战略性问题尚未解决,社会医学学科体系框架设计与战略性研究领域选择是关键性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医学的发展。在比较研究3本代表性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构想中的社会医学学科体系框架,确定若干亟待研究的战略性研究领域,以期完善社会医学学科体系,提高医学教育回应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医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当今世界新医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指出医学模式决定着人们对人的生命、生理、病理、预防、治疗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并用以指导医学实践活动。本文所论述的新医学模式,是依据并发展了生物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杨琴  杜建彬 《中国校医》2011,25(7):490-492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使用,并设计了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可行方案。方法运用文献查阅及理论研究法,总结和提炼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成果,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结果发挥团体辅导的情感力量、人际力量、实践平台等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并可设计出8个单位"大学生学习效能提升"团体辅导活动方案。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在理论上能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并可以进行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1.
培养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培养临床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法自2003年起在临床医学本科三、四、五年级学生进行培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教学实践。结果预防医学教学、传染病学教学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结论使用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和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宋桂荣  应超  刘博佳  刘启贵 《中国校医》2012,26(10):730-731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状态。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三年级与五年级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学生180人,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恐惧与疑病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男女学生在恐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年级医学生在抑郁、恐惧、强迫-焦虑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五年级临床学生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及专业学生。结论医学生应加强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等方面的学习,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开展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及其教育效果评价,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医学院校四种专业的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435人开展环境意识的问卷调查,其后开展一个月的环境意识教育,并对环境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学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为68.4%;环境态度的合格率为33.0%;环境行为的合格率为35.4%。不同专业的环境知识知晓率有差异,预防医学、药学专业的环境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环境行为合格率有差异,城市学生的合格率高于农村。男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生。医学生在接受环境知识的教育后,临床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升高,四种专业的医学生环境保护的态度均得以改善,除药学专业外,其他三个专业的环境行为合格率均明显增加。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相对较差。大学生的专业、性别、家庭所在地对其环境意识水平有一定影响。环境教育可提升医学生环境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据此提出"大一环境课程教育,大二环保活动参与,大三环保实践和调研,大四环保生产实习"的校园环境意识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某高校大学生用药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药品知识掌握现状.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某学院不同专业一~三年级6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多数学生对不良反应认识不足,对常见药物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59.36%,不良用药行为率为26.07%。男、女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及不同年级学生不良用药行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加强药品知识教育,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用药习惯和不良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开展中医院校组织胚胎学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法,采用教学橱窗、自编图谱、开放实验室和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生动的组胚第二课堂教学。结果:组胚第二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增进团队协作精神。结论:第二课堂是对传统组织胚胎学教学的有力补充形式,在中医院校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改革效果,有助于中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 pipeline model has been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rural physician supply. This study is an institutional case report used to describe the context, development, and in-house eval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Rural Health Leaders Pipeline, 1990–2005. This program was developed at a University of Alabama School of Medicine branch campus to target rural students at multiple levels, elementary schools through residency, and includes a minority focus. Requirements to enter the medical program include living 8 years in rural Alabama, meeting 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affinity for rural lifestyles. Twenty-six percent of 316 high school participants, all 40 students in the minority-focused college program, and 3% of 90 medical program students were African American. The program includes (1) puppet shows in elementary schools depicting different health professions, (2) Rural Health Scholars Program for 11th-grade students, (3) Minority Rural Health Pipeline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4) Rural Medical Scholars Program, a 5-year track of study in rural community health and medicine, and (5) assured admission to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Outcomes studied in this case report included medical school performance, graduation rate, selection of family medicine specialty, and rural practice location. Medical scholars were anticipated to experience academic difficulty, select family medicine specialty, and locate in rural practice more often than peers. Compared to peers, medical scholars showed lower scores on preclinical courses and USMLE steps 1 and 2, reflective of their lower MCAT and GPA scores, but had (1) similar graduation rates (95% vs peers 84%), (2) higher family medicine selection rate (47% vs Huntsville 27% vs Tuscaloosa 12% vs Birmingham 4% [OR compared to Birmingham 22.7, 95% CI 10.5–49.4]), and (3) higher rural practice rate (67% vs peers 14% vs national group 9%) in the first RMSP classes. Based on these important outcomes being bet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traditional student cohorts, the institution concluded that the Rural Health Leaders Pipeline demonstrates successful use of the rural pipeline model.  相似文献   

17.
程琳  李忠  张韡  赵淼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99-1501
探讨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与失眠的关系,为大学生失眠的中医调理提供一定的方向.方法 应用中文版雅典失眠量表和中医体质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南阳市1 08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失眠状况及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35.7%的大学生存在失眠现象(386 名),男、女大学生失眠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1,P<0.05).中医体质分布调查对象中平和体质仅占25.8%,偏颇体质中以阴虚质最多(16.7%).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大学生的失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51,P<0.05).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为失眠的保护因素,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危险因素(P 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失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性,可从调理体质的角度改善其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养生功法(太极拳及八段锦、易筋经及五禽戏等气功)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等消极心理的干预效果,为通过中医养生功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干预方法的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及五禽戏干预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大学生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由3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依次进行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和879名样本,直接比较结果显示中医养生功法能够明显降低大学生的焦虑[SMD=0.58,95%CI(0.49,0.66),P<0.05]和抑郁[SMD=0.38,95%CI(0.30,0.46),P<0.05]症状;亚组分析显示太极拳和气功能够显著改善焦虑(SMD=0.43/ SMD=0.72)和抑郁(SMD=0.27/ SMD=0.36)症状(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气功包含的八段锦和易筋经能够明显改善焦虑(SMD=0.58/ SMD=1.09)和抑郁(SMD=0.27/ SMD=0.88)症状(P<0.05);五禽戏可以改善抑郁症状(SMD=1.20;P<0.05),但对焦虑症状作用不明显(P>0.05);间接比较结果认为易筋经在改善大学生焦虑症状的效果上显著优于太极拳(SMD=-0.55;P<0.05)和五禽戏(SMD=0.89;P<0.05);其余干预措施间接比较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效果上五禽戏明显优于太极拳(SMD=-1.24;P<0.05),其余干预措施间接比较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Egger检测和矫正-比较漏斗图未发现明显研究结果发表偏倚(P>0.05);通过SUCRA法结合效应量认为易筋经和五禽戏可能分别是焦虑和抑郁干预效果最好的方法。结论 中医养生功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采用八段锦和易筋经效果可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仁、和、精、诚"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医药文化视角下的生命,贵于天地,顺于自然,和于阴阳;中医药文化视角下的健康,在于整体康,在于未病,在于正气存内,在于阴阳和。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生命观与健康观的教育,十分必要,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可为大学生生命观与健康观的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20.
广州某高校学生用药知识与用药行为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大学生用药知识、用药行为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大学生药物滥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5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用药知识的答对率为56.0%,用药行为的不良率为26.6%,性别、专业、来源地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影响用药知识、用药行为的因素.结论大学生对用药知识缺乏了解,并普遍存在不良的用药行为.应加强对大学生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