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预计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将在疾病负担中居第3位[1].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的不安全驾驶行为引起的[2],主要包括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不使用安全带和无证驾驶等.由于中国是交通伤害的高发国家[3],研究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释义:在道路交通碰撞中,佩戴安全头盔可有效减轻摩托车驾驶员的头部伤害,使驾驶员的死亡风险减少20%~45%;系安全带可使汽车驾乘人员的致命伤害降低40%~60%。驾驶时,速度每增加1 000米/小时,伤害危险增加3%,严重或致命伤亡危险增加5%。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道路交通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与交通事故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SPSS11.5软件对事故组和非事故组的调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机动车驾驶员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170名事故驾驶员和167名非事故驾驶员.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文化程度、饮酒史、酒后驾车史、超载驾驶和既往交通事故史是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0%CI分别为:4.508(1.585~12.819),7.311(3.477~15.370),43.054(14.675~126.314),3.057(1.210~7.726),20.057(5.974~67.342).结论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经常超载驾驶,有饮酒史、酒后驾车史和既往交通事故史与道路交通伤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面对面询问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一般情况、驾驶相关情况、车辆及参加保险状况、天气道路状况.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了210名事故驾驶员和210名非事故驾驶员.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为职业驾驶员、驾驶速度、是否饮酒、不按规定让行、注意力不集中的CR值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048(0.005~O.461)、1.042(1.004~1.081)、0.202(O.068~0.604)、5.806(1.387~24.301)、0.126(O.029~0.550).[结论]职业驾驶员、驾驶速度快、饮酒、不按规定让行、注意力不集中是该地区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通过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收集驾驶员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相关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了2 318名无违法驾驶行为驾驶员和4 389名有违法驾驶行为驾驶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素有:驾驶员的困乏打盹驾驶、近视眼、长时间驾驶、职业、驾驶人种类、每日驾车时间、驾龄、文化程度、性别、既往交通事故史。结论驾驶员的困乏打盹驾驶、长时间驾驶、近视眼、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和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本地区摩托车道路伤害提出可行性意见.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事故组为2006年1月~2007年1月发生在南宁市青秀区一、二、三级道路上,符合道路交通事故判断标准中一类(或以上)条件的摩托车驾驶员350名,对照组为同期在同地区以随机时间、随机地点方式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摩托车驾驶员350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摩托车道路伤害有关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每天驾驶时间、累计驾驶时间、驾驶前服感冒药等19个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有:文化程度(OR=1.619.95%CI=1.154~2.272),累计驾驶时间(OR=4.874.95%CI=3.019~7.868),驾驶过程使用手机(OR=2.109,95%CI=1.128~3.944),驾驶执照(OR=4.099,95%CI=1.856~9.054),驾龄(OR=2.307,95%CI=1.358~3.920),,既往超速史(OR=1.834,95%CI=1.300~2.585),既往闯红灯史(OR=1.729,95%CI=1.233~2.423).结果 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和驾驶员的不良行为等因素不容忽视,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面访形式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驾驶员的一般情况、交通工具状况、驾驶相关行为、睡眠状况、吸烟、饮酒、药物使用、道路状况等因素。结果 2008-2009年间共调查246例病例组和492例对照组驾驶员,在控制年龄、性别、驾驶机动车类型等因素下,驾车频率高(OR=3.08)、有吸烟史(OR=1.94)、行驶车道错误(OR=2.36)、驾车时身体状况差(OR=1.87)、睡眠不足(OR=4.63)、定期车辆检修(OR=0.33)、佩戴安全带/安全头盔(OR=0.30)等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与驾驶员行为、车辆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应针对人、车、路三方面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卢国良  鲍鲸  夏昭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58-4360,4367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出租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事故组驾驶员和非事故组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家庭状况、生活习惯、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等情况。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程度、驾龄、驾驶水平评价、驾驶员的一些安全意识和驾驶行为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行为的教育宣传,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陕西省成人道路交通伤害行为危险因素现况,为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17个监测点的10 166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道路交通伤害行为危险因素信息。采用R 3.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调整,率的比较采用基于抽样设计校正的Rao-scott χ~2检验。结果陕西省成人摩托车驾乘人员头盔总是佩戴率为9.45%(95%CI:5.42%~13.49%),从不佩戴率为45.33%(95%CI:35.05%~55.60%)。机动车乘坐人员安全带总是佩戴率为18.32%(95%CI:9.16%~27.49%),从不佩戴率为20.87%(95%CI:14.07%~27.66%)。陕西省成人机动车驾驶员安全带总是佩戴率为55.73%(95%CI:42.57%~68.88%),从不佩戴率为9.04%(95%CI:4.11%~13.98%),酒后驾驶率为7.14%(95%CI:4.40%~9.88%),疲劳驾驶率为24.39%(95%CI:19.87%~28.91%)。机动车乘坐人员未乘坐酒后驾驶车辆率为95.32%(95%CI:94.09%~96.55%),乘坐率为4.68%(95%CI:3.45%~5.91%)。结论陕西省成人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带佩戴情况良好,酒后驾驶情况较少,但机动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及摩托车驾驶员的头盔佩戴情况仍未改进。严格执法、广泛教育宣传是今后陕西省道路交通伤害预防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居民伤害发生及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伤害发生、就医及道路交通危险行为情况。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5098人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了解居民过去12个月居民伤害发生、就医情况和过去30d道路交通危险行为情况,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伤害发生率为3.7%,伤害原因主要是跌落/坠落(34.8%)、刀伤/锐器伤(17.9%)和道路交通伤(15.8%)。伤害发生后33.7%需门诊或急诊处理,10.9%需住院治疗。驾乘过摩托车者中59.5%不佩戴头盔,机动车驾驶员中19.6%的对象驾驶时未佩戴安全带。4.4%的对象至少有过1次酒后驾驶经历,21.1%的对象至少有1次连续4h以上的疲劳驾驶经历,10.6%的对象无驾驶证。结论重庆市居民伤害发生率低,但伤害后需医疗救治处理的较多,道路交通危险行为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找出影响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疗效和转归的因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综合医院1999~2004年间所有道路交通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诊断分类,对近2a部分患者进行随访核实病历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院前时间在10h以内、车祸发生在城市、村镇交通区为治愈的有利因素;面部损伤不是危险性因素;酒后驾车、锐器伤、钝器伤、曾受伤害均为治愈的不利因素;钝器伤、曾受伤害、曾于半年前受伤害均为住院死亡的危险性因素。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对城乡居民的健康危害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受伤者的生活质量,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防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determines the individual and areal risk factors for road traffic injury deaths in South Korea. The risk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oad traffic injury deaths are defined by multilevel Poisson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seen that not only demographic factors but also individual educational level, which repres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influences road traffic injury deaths. The material deprivation index, which represents are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W statistics, as a measure of the quality of the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in an area, also influence road traffic injury deaths. Based on this study, the most vulnerable group for road traffic injury deaths is elderly men with a low level of education who live in the most deprived areas.Therefore, preventive policies focusing on both these areas and this population demographic should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RTI)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RTI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广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收集2000—2009年桂林市区的RTI数据,对机动车驾驶员RTI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桂林市发生RTI共3603起,造成506人死亡,2 911人受伤,男女死亡比例为2.54∶1;RTI的伤亡主要发生在21~45岁青年;由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RTI共3 208起,占总数的89.04%;疲劳驾车(P=0.000,OR=4.280,95% CI=2.055~8.916)、超速行驶(P=0.000,OR=0.269,95% CI=0.125~0.578)、纵向间距不够(P=0.001,OR=1.606,95% CI=1.815~3.164)及违反交通信号(P=0.000,OR=2.118,95% CI=1.524~2.945)等4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论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纵向间距不够及违反交通信号与RT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馥  王淑萍  李美兰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59-4561
[目的]了解暴雪期间交通事故伤害发生特点,为制定灾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威海市12月份的交通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的12月,2005年交通事故发生率(1.24次/万辆)最低,但致死率最高(42.35%)。1日内事故好发时段在17:00~、6:00~8:00,2006年在20:00多1个高峰。事故发生率与事故伤亡率2005年环翠区最高,2006年荣成市最高;2004年4市(区)相近。2004和2006年伤亡人员年龄集中在30~45岁,职业集中在工人与农民,交通方式以骑乘摩托车占第1位,为40.80%、37.17%。2005年伤亡人员的年龄、职业、交通方式较2004与2006年相对分散,交通方式为骑乘摩托车和步行并列第1,占30.59%,第3位是骑自行车,3者占77.65%。3年的伤亡人员的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5.22%~80.00%,且主要肇事人群均以机动车驾驶人为主,占92.55%~96.16%。[结论]晴朗天气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主,雪天以预防交通事故的死亡为主;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综合驾驶素质,开展全民性的交通伤害现状、伤害预防知识宣传,加强雪天交通伤害的急救措施,提高救治水平,降低交通伤害致死率是冬季预防交通伤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不同人群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情况,比较事故驾驶员、非事故驾驶员和社区居民中非驾驶人员知识、信念、行为的不同,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以及社区居民中非驾驶人员知识、信念、行为情况。结果 调查了170名事故驾驶员、167名非事故驾驶员和175名社区居民中的非驾驶员。事故驾驶员与非事故驾驶员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行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事故驾驶员的知识知晓率和交通安全相关行为遵守情况均低于非事故驾驶员(P〈0.01),态度方面认知率高于非事故组驾驶员(P〈0.01)。非驾驶员的社区居民观看过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片和愿意接受道路安全的免费教育的人数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62.86%和75.43%)。结论 不同人群道路交通伤害知识、态度、行为存在差异,事故驾驶员的道路交通知识知晓率和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相关行为低于非事故驾驶员,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牟祎  袁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752-754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道路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面询方法收集事故驾驶员和非事故驾驶员的一般情况、睡眠状况、急性困倦、吸烟、饮酒、违章驾驶行为等情况。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了150名事故驾驶员和174名非事故驾驶员。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驾驶时因感觉/判断错误、疏忽大意、遇紧急情况措施不当和违章操作的OR值(95%CI)分别是137.51(15.773-1198.876)、72.82(18.980-279.344)、25.16(3.097-204.398)和13.27(1.976-89.146);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驾驶员的2.76倍(95%CI:1.082-7.021);实际驾龄〈5年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实际驾龄≥5年的驾驶员的3.04倍(95%CI:1.235-7.457);驾驶时感觉/判断失误与每周驾驶时间存在交互作用,每周驾驶时间≥40h的驾驶员,因感觉秽4断错误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低于每周驾驶时间〈40h的驾驶员(OR=0.022,95%CI:0.001-0.371)。结论:驾驶时疏忽大意、感觉/判断错误、遇紧急事故措施不当、违章操作、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实际驾龄短是道路交通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酗酒——伤害发生重要而共同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饮酒对伤害发生的影响及立论饮酒是伤害共同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分别就酒精对大脑/肝脏的短期/长期作用,对机动车驾驶员/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影响,酗酒对意外伤害/故意伤害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原因深入研究,就血酒浓度的增高对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酒精对大脑的短期作用与伤害发生关系密切,酒后驾车及酗酒后的步行、骑自行车,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性增加。急诊伤害的前3位原因构成是机械伤、跌伤、道路交通伤害,并未因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而改变。酗酒是道路交通伤害、跌伤等意外伤害以及机械伤等故意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酗酒是伤害发生重要而共同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控能力、健全法制法规、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Young car drivers run a higher risk of road traffic crash and injury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lack of experience but also because of their young age and their greater propensity for adopting unsafe driving practices. Also, low family socioeconomic posi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crash and of severe crash in particular. Whether this holds true for young unlicensed drivers as well is not known. Increasing attention is being drawn to the prevalence and practice of unlicensed driving among young people 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road traffic fatalities.  相似文献   

19.
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7,自引:3,他引:8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1951~1994年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车祸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43年中我国车祸发生数增加了42倍,死亡人数增加了77倍。1984~1994年车祸年死亡率由2.43/10万人上升到5.56/10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2.9%。广东、浙江、辽宁、四川和江苏是车祸最多的省份,5省的车祸发生数占全国总发生数45%,死亡人数占38%。1994年30个省市区的车祸死亡率以北京市为最低(3.41/10万人),浙江省最高(12.09/10万人),广东省的升幅最大。致死性车祸多发生于天气晴朗时的平直路段,以20~50岁的农民和职工居多,死者2/3为行人、骑自行车者和乘车者。各类事故的原因中驾驶员责任、无证开车、骑自行车人责任和行人过失等人的因素占90%。驾驶员肇事原因主要是违章行车、判断错误或疏忽大意。车辆增加、运输繁忙和道路不足、交通条件欠完善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因素。预防和控制车祸的根本措施在于改善交通环境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