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淮安市4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布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10-12月对淮安市45~69岁2 768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等)和健康素养及其3个维度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等。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以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标化。结果共调查城乡居民2 812名,得到有效问卷2 768份。2 768名45~69岁常住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为258人,健康素养水平为9.32%,标化后为9.76%。单因素分析显示,城乡、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居民,其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初中、高中或职高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对健康素养影响的OR值(95%CI)分别为2.914(95%CI:1.488~5.707)、4.048(95%CI:2.092~7.833)、5.122(95%CI:2.438~10.760)和11.416(95%CI:4.521~28.825);相对于农民,脑力工作者对健康素养影响的OR值(95%CI)为2.462(95%CI:1.324~4.577);相对于家庭人均年收入1 000元,≥10 000元对健康素养影响的OR值(95%CI)为1.644(95%CI:1.127~2.440),均是健康素养的正相关因素。结论淮安市4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淮安市常住居民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下半年对淮安市15岁~69岁的3,480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480位调查对象具备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的人数为499人,具备率为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对科学健康观素养有正相关关系(OR=1.619),文化程度越高,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越高(OR=1.747);相对于农民,企业工人、学生、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均具备更高的科学健康观素养(OR值分别为1.953、2.372和2.565);家庭年收入越高,科学健康观素养具备率越高(OR=1.384)。结论淮安市15岁~69岁常住居民科学健康观素养的具备率较低。应根据相应的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和监测研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促进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9—2022年海南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健康海南行动和海南省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加权调整后,2019—2022年海南省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18.20%、20.15%、22.28%、23.51%,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07.2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男性高,OR值为1.162(95%CI:1.099~1.229);15~岁年龄组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65~69岁年龄组高,OR值为3.097(95%CI:2.432~3.943);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不识字/少识字文化程度高,OR值为9.084(95%CI:7.174~11.503);公务员/教师职业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农民/工人职业高,OR值为4.093(95%CI:3.423~4.893)。结论 2...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1年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问卷对全省28个监测点15~69岁常住居民开展抽样调查,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加权调整,对健康素养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与是否具备健康素养有关。以15~19岁为参照组,30~34岁年龄段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值为3.92(95%CI:1.714~9.010),65~69岁年龄段健康素养水平较低,OR值为3.665(95%CI:1.600~8.399)。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值分别为2.665(95%CI:1.615~4.396)、5.516(95%CI:3.368~9.034)、7.063(95%CI:4.253~11.728)、9.724(95%CI:5.701~16.586)。结论 2021年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呈持续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武汉市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14个区90个监测点抽取15~69岁居民共4500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武汉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OR值为1.550(95%CI: 1.162~2.068)。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或很少识字者为参照,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OR分别为4.729 ( 95%CI: 1.455~15.367) 、7.682 ( 95%CI: 2.339~ 25.224) 、11.728(95%CI: 3.521~ 39.057) 、20.257(95%CI: 5.417~ 75.750)。结论 武汉市居民2016年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应以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为重点,提高全市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探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全国31个省(区、市)抽取的农村监测点的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2年、2015年、2017年、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7.13%、7.44%、10.64%和15.67%。对2019年监测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东部地区(OR=1.586,95% CI:1.396~1.801)、中部地区(OR=1.151,95% CI:1.001~1.324)高于西部地区。以15~24岁年龄段为参照,25~34 岁 (OR=1.466,95% CI:1.231~1.745)、35~44 岁 (OR=1.496,95% CI:1.262~1.773)、45~54 岁(OR=1.196,95% CI:1.008~1.419)年龄段健康素养水平较高。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少识字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素养水平OR值分别为2.963(95% CI:2.170~4.046)、6.979 (95% CI:5.163~9.432)、16.182 (95% CI:11.843~22.110)、31.731 (95%CI:23.061~43.661)。结论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文化程度、地区、年龄是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淮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素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2012年度《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调查1 641名淮安市15~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结果淮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0%,多因素分析表明,居民文化程度(OR=2.206)及人均年收入(OR=1.455)越高,健康素养越高(P0.05)。健康素养知晓率为63.23%,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知晓率,分别为62.78%、61.32%、66.67%;具备安全急救、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慢性病防治的知晓率,分别为75.17%、67.16%、63.38%、55.89%、52.15%。结论文化程度和人均年收入是淮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成都市某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做健康决策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在该区11个乡镇抽取2192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7.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自觉健康状况、地理位置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越低。以15~24岁年龄组为参照,55~69岁年龄组OR值(95% CI)为0.374(0.178~0.787)。文化水平越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倍增,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大专/本科及以上OR值(95% CI)为23.047(7.327~72.496)。结论 该区居民健康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应在提高全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基础上,将高龄、低文化程度、农村居民作为该区健康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淮安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月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社区的常住中老年居民(≥50岁)2 40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测量及问卷调查获得研究人群年龄、性别、身高以及慢性疾病史、用药史、个人生活习惯史等,并检测部分人群的血常规、血生化。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非优势测桡骨骨密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 406例居民中,有487例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0.2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68%,女性患病率为30.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 = 2.617,95%CI:1.946~3.520)、性别(女性)(OR = 10.218,95%CI:6.717~15.544)、身体质量指数(BMI≤20 kg/m2)(OR = 3.149,95%CI:2.117~4.684)、体脂(≥35%)(OR = 1.425,95%CI:1.105~1.838)、高血压(OR = 1.735,95%CI:1.386~2.172)均为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5岁)、性别、BMI(≤20 kg/m2)、体脂(≥35%)、高血压是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早期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9年湖州市吴兴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及人群特征,分析影响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相结合的抽样方法,选取湖州市吴兴区非集体居住的15~69周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 376人,经过加权标准化后,2019年湖州市吴兴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7.2%。城市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OR=1.399);与大学专科及以上居民相比,不识字/少识字、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居民的OR值分别为0.017、0.111、0.440、0.771。结论 湖州市吴兴区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居住地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低素养水平居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其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武汉市3000名15—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武汉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指数为(0.724-0.15),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指数分别为(O.73±0.18)、(O.60±0.19)和(0.68±0.23)。城市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指数(O.76±0.13)高于农村居民(0.72±0.14);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好的居民(0.734-0.14)高于自我感觉差的居民(0.66±0.17);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人群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武汉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有性别(OR=1.28),年龄的31~加岁组、41—50岁组和61~69岁组(OR值分别为1.74、1.71和1.61)。文化程度的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和大专/本科(OR值分别为0.04、O.10、0.20和0.39)、是否从事医疗卫生工作(OR=0.09)、经济收入的2000~4999元组、5000~9999元组和〉10000元组(OR值分别为1.97、1.92和2.04)。结论武汉市居民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居民主要健康行为指导与干预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探讨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相关政策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是4.94%、8.38%、8.71%、10.16%和11.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018,95% CI:1.015~1.021,P < 0.001)、25~岁(OR=1.037,95% CI:1.033~1.041,P < 0.001)、35~岁(OR=1.143,95% CI:1.139~1.148,P < 0.001)、小学(OR=2.065,95% CI:2.044~2.087,P < 0.001)、初中(OR=3.804,95% CI:3.765~3.843,P < 0.001)、高中/职高/中专(OR=6.245,95% CI:6.179~6.311,P < 0.001)、大专/本科及以上(OR=12.305,95% CI:12.173~12.438,P < 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3 000~元(OR=1.570,95% CI:1.560~1.580,P < 0.001)、5 000~元(OR=1.897,95% CI:1.887~1.907,P < 0.001)、10 000~元(OR=1.885,95% CI:1.875~1.896,P < 0.001)及>15 000元(OR=2.097,95% CI:2.086~2.108,P < 0.001)是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农村、45~岁、55~岁及65~岁是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01)。  结论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农村居民、男性和年龄较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厦门市18岁及以上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5-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人群12 071人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3组,分别对100%的高危、40%的中危、10%的低危人群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CID-I/P)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10 764人完成调查,完成率为89.17%.抑郁障碍现患率(最近1个月)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62%(95%CI:1.40%~1.88%)和3.30%(95%CI:2.97%~3.65%).女性(RR=1.61)、年龄≥55岁(RR=4.23)、农村(RR=3.31)、分居或离婚(RR=6.20)患抑郁障碍的风险更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婚姻状况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收入越高,抑郁障碍患病的风险越低(OR=0.31,95%CI:0.14~0.68),分居、离异或丧偶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性更大(OR =2.80,95%CI:1.96~3.99).在131例现患人群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至严重者占79.39%,仅5例(4.13%)寻求过专业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结论 厦门市居民抑郁障碍患病率较高,但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低,女性、年龄≥55岁、农村地区、分居或离婚和丧偶人群、低收入的人群是防治抑郁障碍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吉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流行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对吉安市4个县的2160户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吉安市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现状,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6.53%.与慢性病患病状况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2.387,95%CI:2.213~2.561)、文化程度(OR=0.761,95%CI:0.742 ~0.780)、离婚或丧偶(OR=1.376,95%CI:1.238~1.514)、高收入(OR=0.667,95%CI:0.521 ~0.813)、吸烟(OR=1.824,95%CI:1.720 ~1.928)和饮酒(OR =2.145,95%CI:1.701 ~2.589)等.结论 吉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全国水平略高,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健康素养与老年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健康素养与老年居民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对北京、宁波和厦门3城市的194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 46.94%的调查对象建立了健康档案,41.35%能够利用健康教育服务。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健康素养与低健康素养者相比更倾向于建立健康档案(OR=1.573,95%CI:1.209~2.047)、接受健康教育(OR=1.308,95%CI:1.029~1.662)、接种流感疫苗(OR=1.691,95%CI:1.349~2.12)、参加免费体检(OR=1.544,95%CI:1.197~1.991)和生活方式指导(OR=2.401,95%CI:1.884~3.061)。结论健康素养水平可能影响到老年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建议开展更多旨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活动,并减少低健康素养者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困难,进而增加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203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知识、行为和技能等部分。健康素养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北京市常住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为43.4%,男性为41.6%,女性为4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是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2、1.5和1.2(以健康素养合格组为研究组)。健康素养合格率呈现随文化程度、月收入升高而增高的趋势。结论抓住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重点影响因素,利用现有政策平台,开展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干预活动,全面提高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策略和措施。方法按照经济水平和地域划分,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浙江、江苏、山西、河南、云南、青海6省作为调查省份。每个省选择1个地级市,每个市选择2~3家三甲医院,采用方便抽样,对门诊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中国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糖尿病患者639人,具备糖尿病防治素养的比例为13.9%;女性具备糖尿病防治素养的比例为18.1%,高于男性的10.0%(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具备糖尿病防治素养的比例最高,为20.0%,中学文化程度者居中,为15.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最低,为7.0%(P〈0.05)。具备糖尿病防治素养的比例在不同年龄组、家庭年收入、患病年限、家族史、并发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男性为参照组,女性具备糖尿病防治素养的比例较高,OR值为2.685(95%CI:1.645~4.382);以小学文化程度人群为参照组,中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具备糖尿病防治素养的比例较高,OR值分别为3.062(95%CI:1.606~5.840)和5.116(95%C1:2.344~11.167)。结论我国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是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吉林省监测点居民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医药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2017年吉林省监测点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吉林省监测点居民的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素养水平分别为2.25%和3.90%,低于同年度全国平均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城市地区为参照,农村地区居民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素养水平较低(OR=0.207,95%CI:0.115~0.373);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高中、中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居民素养水平较高(OR=2.612,95%CI:1.146~5.955;OR=4.824,95%CI:2.098~11.094);以家庭收入小于20,000为参照,家庭收入在50000元及以上的居民素养水平较高(OR=2.707,95%CI:1.443~5.079).结论 吉林省监测点居民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素养水平较低,城乡、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是居民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温州市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农村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泰顺县2个镇4个行政村共440名15~69周岁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总健康素养为6.59%,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为10.9%,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为10.5%,健康技能素养为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3);健康科学观、安全与急救、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5大类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12.27%、33.86%、16.59%、2.73%和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9,P=0.00)。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民族、职业者之间的健康素养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农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以低文化程度人群、高年龄组人群、少数民族人群为重点对象;对不同职业、婚姻、经济状况的人群结合其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与方法,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23 25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Rao-Scott调整χ2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别,复杂抽样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2 0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少数民族(OR=2.217,95%CI:1.392~3.532,P=0.001);25~岁、35~岁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65~69岁(均有P<0.05);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不识字或识字少(均有P<0.05);月收入2 000~元、≥ 5 000元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月收入<500元的(均有P<0.05);医务人员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农民(OR=3.837,95%CI:1.653~8.909,P<0.001);家庭人口数为4~人的具备健康素养的几率高于家庭人口数≥ 7人的(OR=1.910,95%CI:1.072~3.406,P=0.029)。结论 甘肃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在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时,需关注民族、年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口数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