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可能的并发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注重并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14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172枚,均手术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改善。146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4例出现术后颈动脉窦反应,4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2例血尿,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对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护理经验,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本中心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痉挛3例,低血压心率慢2例,皮下淤血2例,脑栓塞1例,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后均得到改善。结论介入方法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而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总结了本科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成型及支架植入术(PTCAS)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能有效地保证手术的完整度和效果。结论:认为科学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5例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别为:颈动脉起始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开口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1例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病例由于手术径路差,支架无法到位而中止手术,其余4例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残余狭窄率小于10%。术申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后恢复正常,术后该患者48h内出现血压下降,经使用多巴胺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1例椎动脉支架患者术后穿刺点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而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成功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对存在严重血管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能是有效的、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5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57例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57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没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结论:对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DSA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12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中球囊扩张时对侧肢体局灶性癜痫发作;2例血管痉挛;8例出现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3例发生于术后低血压;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术者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96.7%,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3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可逆性卒中;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保护伞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秀玲  李扬彬  何伟文  伍健伟 《广东医学》2006,27(10):1584-158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6例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置入成功。使狭窄血管扩张,造影证实血流畅通,术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护士在支架成形术治疗过程中,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减少并发症,是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行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症状和狭窄率的变化及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36例患者的支架成形术全部成功,头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颈动脉管腔狭窄率由术前的(85.24±11.54)%降至(8.13±4.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内未发生严重缺血性不良事件,2例出现轻微梗死灶,但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脑保护装置获取血栓物10例,占27.8%。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安全有效,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内膜剥脱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5例行颈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成功率93.3%,术后3年再狭窄率14.3%;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年再狭窄率18.7%,术后再狭窄率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14,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但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通过对10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经过及时补液,升压及对症处理,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均康复出院。认为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及术后及时观察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低血压的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文光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91-91,104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对出血、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有效的手术前后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总结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 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如:脑动脉瘤行栓塞术,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结果 30例患者中27例为脑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术,3例为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6个月后复查均未出现复发现象。30例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厉红  闫丹丹  彭华  马晖  刘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78-1079
目的:探讨可回收全覆膜气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5例经可回收全覆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及术中的护理经验。结果:15例气管狭窄患者成功植入15个支架,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立即缓解。其中12个支架成功回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患者个体化的护理,熟悉可回收全覆膜支架的特点和手术过程,掌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技巧对手术成功和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嵩  肖福  李牧 《当代医学》2008,14(22):91-9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96.7%,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3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可逆性卒中;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保护伞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做出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48例支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手术均成功。48例患者中,4例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出现短暂的反应迟钝,2例出现皮下血肿,数天后血肿吸收。结论:护理上强调新知识的培训,术前、中、后注意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观察与监测,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符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5例行颅内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5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4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植入支架12个,椎动脉植入支架8个,大脑中动脉植入支架1个,2例在植入支架时同时使用保护伞。结果所有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狭窄<20%。术后发生颈动脉窦反应3例,失语1例,随访3个月,无血管再狭窄表现。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安全、能改善血流,降低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双侧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科于2009年3月以来施行的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患者10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成功置入支架后临床症状改善,术中、术后均出现并发症,经过积极有效的处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治疗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的60例脑血管狭窄患者在我科行颈脉支架成形术,在患者行支架植入前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60例患者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破裂出血死亡,3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弱,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治疗后,均有好转。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为96%。结论:脑出血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给予精心的护理和对病情做密切的观察,对于并发症能早发现早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