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洪萍  熊会海  张昶  郭旸  钟学文 《医学综述》2013,(16):3061-3063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便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航天中心医院中医科2010年1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自拟补肾健脾通便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平均每周排便频率评分、平均每次排便时间评分及脾肾阳虚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在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与评分、平均每周排便频率评分、腹中冷痛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9),且两组患者服药后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补肾健脾通便颗粒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方法简便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中医体质及合并焦虑抑郁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焦虑抑郁的相关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阳虚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和肠道实热证;大学生功能性便秘多数为兼夹体质,占72.5%,其中又以阴虚质出现频次最多,湿热质、痰湿质次之;大学生功能性便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倾向,其中抑郁倾向更明显。结论大学生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以脾肾阳虚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和肠道实热证为主,其中以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多;大学生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类型、焦虑抑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大学生功能性便秘临床上需辨证论治,配合中医体质调理和精神心理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与症状严重程度的量化关系。方法采用专病门诊序贯法,收集符合标准的3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传输型便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将功能性便秘分为5个证型,以便秘症状严重度量表(Wexner量表)对证候严重度进行评估。结果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肝脾不调、肠道实热各证候Wexner平均积分,组间比较,肝肾阴虚与肺脾气虚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证候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症状严重度(Wexner量表)积分,可以作为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严重度判别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辛智科教授运用中医补虚理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跟随辛智科教授临证学习,收集辛智科教授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病例,从理论依据、临床疗效归纳辛智科教授辨证施治的原则及学术经验,并举验案佐证。[结果]辛智科教授从久病多虚、治病求本的角度入手,重视补虚为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责之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肝郁气滞证四种常见证型,分别运用补益肺脾之气、滋补脾肾之阳、生津补血、疏肝行气之法,将功能性便秘的免疫机制同中医病因病机、症候分布规律及辨证论治有机结合,不滥用泻下通便之药,不图一时之快,久久为功,丰富了功能性便秘的治法思路。[结论]辛智科教授运用补虚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思路清晰,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承德市城区中年人群慢性功能性便秘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承德市3个区年龄在40岁~65岁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和慢性功能性便秘相关知识手册,统计中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检出情况,并将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65份,承德市3个区中年人便秘的检出率为26.3%,其中不同年龄、民族、性别、文化程度和城区分布的中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排便习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及工作压力情况的中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的中年人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形成原因和预防知识有了解,有66%的人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危害认识不够。结论承德市城区中年人功能性便秘检出率相对较高,其中工作压力情况、排便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与中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56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计算机SPSS20.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突出,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慢性便秘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之一,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高达22%[1,2]. 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根据罗马Ⅲ标准[3]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便秘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也可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便秘的病程超过6个月被认为慢性便秘,慢性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8.
熊国华 《中外医疗》2008,27(35):67-67
目的 观察增液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17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口服增液通便方,有效率95.4%;对照组86例,口服西沙比利,有效率75.6%.结论 增液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慢性便秘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上对于功能性胃肠病,包括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病理生理学以及治疗相继推出了罗马Ⅰ、罗马Ⅱ和罗马Ⅲ标准;我国学者也提出了一套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本文就慢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助阳通便汤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传输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助阳通便汤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研究助阳通便汤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助阳通便汤及非比麸治疗2周,应用结肠传输试验检测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自身对照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结束后第1天和第4周全结肠通过时间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阳通便汤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近50年来人们相继运用药物、激素、手术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和中医病机的两大类多种肾阳虚动物模型。现有模型研究尚不能完全反映中医肾阳虚证的本质,且造模方法不规范,缺少模型方法学、造模影响因素、造模机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继而影响了温补肾阳药物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肾阳虚证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温补肾阳药的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肾阳虚证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慢性疾病,本病的主要表现是大便量少、干硬、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于需用手帮助排便,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排空粪便不超过两次或长期无便意。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特色与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田振国教授学习,现将其诊治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总结一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症状的诊断标准进行量化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自制便秘调查表,使用ROC分析确定便秘的诊断标准。结果:通过分析366例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组,得出本量表便秘的诊断阈值为11分。结论:初步确定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症状量化诊断标准,可作为快速诊断和筛选的依据,可作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慢性功能性便秘症状量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症状的诊断标准进行量化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自制便秘调查表,使用ROC分析确定便秘的诊断标准。结果:通过分析366例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组,得出本量表便秘的诊断阈值为11分。结论:初步确定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症状量化诊断标准,可作为快速诊断和筛选的依据,可作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慢性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滥用泻剂(多为蒽醌类)的现象尤为普遍,约占慢性便秘患者的70%以上。此类泻剂依赖性便秘,多属中医"便秘"中"阳虚便秘"范畴。对此顽固性便秘,须优化临床路径,在西医对功能性便秘认识的指导下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病证结合。局部(肛门)与全身辨证结合,从整体上施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术升降汤联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白术升降汤联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改善疗效、随访疗效和疗程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0%、60.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便秘症状改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3.3%、50.0%,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73.3%,2组比较,治疗组的便秘症状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随访疗效:治疗期内每周完全自发排便≥3次患者的比例,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治疗组的随访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1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治疗组的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白术升降汤结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既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又可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便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常见的分型有实热便秘、虚性便秘,虚性便秘又分为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阳虚便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17A和IL-18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内表达情况,分析这两种白介素在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 0 1 8年10月至2 0 1 9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肠镜检查的3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取乙状结肠黏膜活检,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IL-17A和IL-18 mRNA表达情况,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IL-17A和IL-18蛋白水平,比较这两种炎症因子mRNA和蛋白在两组结肠黏膜的表达差异。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均无异常改变,试验组患者结肠黏膜内未发现慢性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增加。试验组结肠黏膜组织中IL-17A mRNA、IL-17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8 mRNA和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升高,IL-17A可能参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或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便秘是一种方便、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无论中医辨证用药还是专方专药,或是结合现代化手段深部灌肠、针灸手法、西药都获得了显著疗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便秘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笔者认为中药灌肠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方向,应重点放在治疗左半结肠的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方面,同时注重肛管直肠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提炼简、便、易、廉的中药灌肠方药及操作方法,才有助于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Natural killer cell (NK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cancer, anti-virus and the regulation of immune reaction in human body. NK cell activitie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rmined with 51Cr release method from the human erythroleukemia cell line K562 in 61 patients, who were selected in the light of the standard of deficiency syndrome in TCM with insufficiency of the Kidney in which 12 kinds of diseases in western medicine were included, and 60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ith insufficiency of the Kidney show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n NK cell activit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25.29 +/- 10.20 vs 56.27 +/- 16.72, P less than 0.001). NK cell activities in 20 out of 60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Kidney-Yang, were lower than 21 with deficiency or Kidney-Yin (19.38 +/- 7.44 vs 26.60 +/- 8.95, P less than 0.01) and 20 with deficiency of Kidney-Qi (19.38 +/- 7.44 vs 29.38 +/- 11.30, P less than 0.01), respectively, whil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ficiency of Kidney-Qi (P greater than 0.05). The authors also found that NK cell activities of healthy subjects were strongly inhibited by plasma from 43 out of 61 patie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ecreased NK cell activity is one of the common characters in patients with insufficiency of the Kidney in TCM and there are some inhibitory substances against NK cell activity in plasma of ones. The fact that NK cell 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Kidney-Yang was the lowest among three kinds patients with insufficiency of the Kidney.(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