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向心/离心两种不同工作形式引发的肌肉疲劳对踝关节本体感觉及人体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男性大学生受试者40名,随机分为向心疲劳组和离心疲劳组,每组20名,分别进行向心/离心工作形式下的疲劳干预(连续踝关节背屈及跖屈运动),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本体感觉测试及站立平衡测试,对目标角度(背屈10°、跖屈25°位)的绝对差值和身体摆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疲劳干预后两组受试者目标角度的绝对差值增加(P<0.05),身体摆动指数增加(P<0.05);同时,离心疲劳干预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踝关节周围肌肉疲劳引发其关节本体感觉及人体平衡控制能力下降,且在离心收缩引发的肌肉疲劳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春夏之交,气候转暖,正是运动舒筋活血的最佳时节。但由于人体肌肉潜伏过冬,关节黏滞性较强、韧带僵硬,加之天气乍暖还寒,肌肉和皮下组织血液流动性较差。为此,中老年朋友要格外注意防止关节损伤。注意保护踝关节羽毛球和篮球爱好者最容易出现踝关节损害。要进行踝关节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优秀业余拳击运动员运动创伤发病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采用问卷对在国家拳击队集训的30名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临床检查。结果:共查出运动创伤37种,其中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胸椎小关节紊乱27例,发病率为90%;颈椎小关节紊乱25例(83.3%);腰椎小关节紊乱24例(80%);踝关节内翻扭伤22例(73.3%);眉弓或眼睑裂伤18例(60%);颈部软组织损伤18例(60%)。创伤发生部位前5位的是:腰背部损伤71人次;头面部损伤52人次;掌腕部损伤46人次;颈部损伤43人次;小腿、踝、足部损伤24人次。建议:采取加强小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增强技战术水平、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合理使用护具、及时处理急性期创伤等措施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不稳踝关节的位置觉和肌肉力觉特征及其发生机制,为踝关节损伤防治和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名有单侧踝关节功能性不稳的受试者为实验组(FAI组),匹配14名无踝关节伤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测试受试者踝关节跖屈5°的被动定位并被动复位能力作为踝关节位置觉,计算位置觉的可变误差(VEJPS)和绝对误差(AEJPS)。测试受试者踝关节跖屈肌群对25%最大等长峰值力矩值的复制能力作为肌肉力觉,计算肌肉力觉的可变误差(RVEFS)和绝对误差(RAEFS)。采用2×2混合多元方差分析对比FAI组和对照组两侧踝关节本体感觉,检验水准均选0.05。结果:FAI组踝关节VEJPS和AEJPS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VEFS和RAEFS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FAI组或对照组,受试者踝关节RVEFS、RAEFS、VEJPS和AEJPS在两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功能性不稳组踝关节肌肉力觉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不足,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降低,而关节位置觉无明显差异;(2)受试者两侧之间踝关节本体感觉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慢性过劳性损伤,其发病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肩峰形态改变、肩峰下间隙狭窄等,使肩部上举、前屈或外旋时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反复撞击并引起肩袖软组织病理性改变,造成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而严重影响运动训练效果。肩关节通过关节、肌肉的静态稳定和动态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运动保障,其稳定性和功能性是关节本体感觉与肌肉平衡功能的综合反映,损伤后的位置觉、运动觉等降低可加重关节不稳定状态,从而增加肩峰下撞击的发生几率。本文针对肩峰下撞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与本体感觉之间的关系,通过回顾本体感觉的神经中枢反馈对于维持运动觉、位置觉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提示本体感觉训练作为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干预,是重建关节动力性功能稳定、促进运动功能提高以及改善肩关节疼痛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踝关节为例,研制关节本体感觉训练测试仪。方法:设备制作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硬件包括计算机、拉绳、测试装置和锁扣等,软件包括相应的游戏界面,并集中体现动作记忆、位置重现、定量测算等特点。通过对特定位置动作的重复来实现对本体感觉的量化测试,并对23名健康大学生进行了预实验观察。结果:23名健康大学生左右踝关节弧度位移:左12.49±11.73 mm,右11.40±9.0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722);角度位移:左3.14°±2.93°,右2.77°±2.19°,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63)。结论:该关节本体感觉测试训练仪符合科学原理,可初步应用于临床康复训练及测试。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常见运动创伤术后康复方案——总论(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4 促进患膝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独立生活能力 ,促进患者恢复损伤前的运动水平 :1 .4.1 运动创伤或膝关节术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业已证明[1] ,完好的肌肉、肌腱、韧带可以使正常的膝关节具有正常的本体感觉功能。关节本体感觉是机体感受肢体空间位置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感觉 ,它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和对肌肉收缩和肌张力的调节能力。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主要通过皮肤、肌肉、肌腱、韧带、半月板及关节囊内的感受器发出信号 ,再传入大脑 ,在大脑中整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驾驶姿势下外力施加给人体下肢时,关节角度及外力大小对关节力矩大小的影响特征;根据力矩计算单关节舒适度并验证。方法 采集人体测量参数,在Jack中建立了10名志愿者对应的个性化数字人模型。模拟人的驾驶姿势,计算下肢各关节处的力矩大小。结果 Jack计算出关节力矩与角度和外力的相关性明显,变化趋势与实测结果一致。舒适度评价方法反映出真实关节感受。结论 各关节力矩与踝关节角度呈负相关,与外力呈正相关;驾驶员的膝关节角度取108°到113°度为宜;对于髋关节和踝关节力矩,外力的影响最大;对于膝关节力矩,膝关节角度的影响最大;关节力矩受踝关节角度的影响最小,与之负相关;基于力矩的舒适度概念定量地反映出关节舒适感,可以为驾驶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受外力作用,易致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据病史及体检常不能正确确定骨及关节囊损伤范围,需借助各种X线或MRI等检查。作者用超声检查踝关节,详述了踝关节声像图,并用以确定外侧韧带的损伤病灶。  相似文献   

10.
<正>运动员本体感觉缺陷(Proprioception Deficit)与运动损伤、运动表现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1-4]。研究显示,运动员全身性本体感觉缺陷的普遍性为63%~92%[5]。近年来,运动员受伤后单关节出现神经肌肉控制水平下降的问题逐渐受到国外研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6-8]。神经肌肉控制的缺失会增加女性膝关节损伤的几率[9]。此外还有文献表明,检测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够预测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关节刚度对运动员下肢关节负荷的影响,为降低下肢损伤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台高速摄像机(300 Hz)采集男子自由操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后团720旋)落地站稳动作,利用SIMI解析(8 Hz)获取三维运动学数据,使用BRG.Life MODTM分别创建14环节人体刚体模型和自由操落地垫模型,模拟了人体不同下肢关节刚度条件下落地动作。结果:后团720旋落地,水平GRF分量约为2.5 BW,且膝、踝关节外展/外翻角速度较大,峰值负荷率约219.5 BW/s,峰值负荷率衰减为88.6 BW/s;膝、踝关节刚度增加40%,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增加11.6%,屈肌力矩峰值降低5.2%;膝、踝关节刚度降低40%,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降低21.9%。结论:后团720旋落地施加于膝、踝关节较大的横向作用力,冠状面关节力矩较大。增加膝、踝关节刚度,会增加膝关节伸肌力矩峰值,降低外展力矩峰值。  相似文献   

12.
陶虹月  陈爽   《放射学实践》2012,27(9):1024-1028
踝关节软骨损伤、退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响人群广泛。踝关节相比于其他下肢关节,很少发生原发性骨关节炎,而易发生关节损伤后的继发性骨关节炎,较常见于年轻人,病变进展比其他下肢关节快[1]。关节软骨维系关节运动,发挥减少摩擦、缓冲、传力的作用,软骨病损易引起关节疼痛、水肿、活  相似文献   

13.
外踝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是否修复内侧副韧带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只有在复位固定外踝后内踝间隙仍不佳,提示损伤内侧副韧带嵌顿影响内侧复位时,才需修复内侧副韧带。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分为深层和浅层两层。近年的研究发现,外踝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深层损伤时不修复韧带会导致本体感觉障碍、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和早期关节炎等,需要修复损伤的深层韧带。同时在运动员中,即使合并浅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也应给予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镜下Brostrōm-Gould修补术后个性化康复治疗在军事训练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67例全镜下Brostrōm-Gould修补手术治疗的军事训练伤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0.7±1.4)岁;扭伤至手术时间(20.3±1.1)d。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0.1±1.3)岁;扭伤至手术时间(20.8±1.3)d。对照组术后给予踝关节短腿石膏轻度外翻位固定,下肢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在术前即开始指导进行床上核心肌肉及下肢髋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术后第2天进行4阶段包含关节活动度、负重、肌力、平衡、本体感觉、灵活性等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术后1、4、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6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 AOFA...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按损伤程度分为三度 :Ⅰ度系单纯韧带紧张 ,无韧带断裂 ,关节稳定 ;Ⅱ度系韧带部分断裂 ,关节中等度不稳 ;Ⅲ度损伤时 ,韧带完全断裂 ,局部明显肿胀 ,皮下瘀斑 ,关节松弛、严重不稳[1 ] 。Ⅰ、Ⅱ度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制动 ,而Ⅲ度损伤的治疗目前争议较大[2 ] ,传统方法主要是采取非手术治疗 ,但近年来报道后期出现踝关节不稳和复发扭伤率较高[3 ] 。笔者自 1987年 3月以来采取手术治疗 ,经长期随访 ,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87年 3月~ 1999年12月 ,对 12 6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进…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被认为是人体中较频繁发生的运动损伤.国内外有关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报道少,基本为外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报道[1-3].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过度运动损伤是常见的下肢损伤,包括骨损伤、骨软骨损伤、关节撞击综合征及肌腱、韧带损伤。上述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正确选择影像检查方法是早期发现损伤、评估损伤程度及指导治疗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典型影像图片对常见踝关节过度运动损伤的影像特点及损伤分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种损伤日益增多,尤其是近关节部位的损伤变的更为复杂,显然通过手术治疗可对损伤进行修复,但许多患者遗留了诸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或关节粘连等严重并发症。自2001年~2007年作者使用玻璃酸钠(SH)踝关节腔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7例。经过6~27个月(平均17个月)的随访,治疗满意。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踝关节损伤的内在因素影响踝关节运动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3个主要方面:骨质因素踝关节是由胫腓骨远端及距骨所组成的,距骨的后结节尤其是后外侧结节往往撞顶着胫骨面的后缘,其后外侧在踝关节过度跖屈时易被折断,造成关节的不稳定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体单脚足底落地过程中,落地高度对其矢状面内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耗散的影响及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QUALISYS和三维测力台KISTLER同步采集18名在校大学生单脚落地过程,采样频率分别为500 Hz和1000 Hz。通过逆向动力学运算获取关节力矩,关节角速度与力矩的乘积被定义为关节功率,对功率积分得到关节做功。结果:随着落地高度的增加,不论男、女,其踝关节的活动范围、踝关节角速度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合力峰值、踝和髋关节力矩峰值以及踝关节做功均随之增大,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男性相比,女性从0.50 m高度单脚足底落地其踝关节角速度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合力峰值、踝关节功率峰值均高于男性(P<0.05),而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和踝关节力矩峰值则低于男性(P<0.05)。结论:相对于男性,女性采取较为硬式的单脚落地技术。不论男、女,其单脚足底落地时均以踝关节跖屈肌为主、髋关节伸肌为辅的耗散能量策略来抵抗冲击负荷。随着落地高度的增加,呈现出男、女踝关节跖屈肌耗散比重增加而髋关节伸肌耗散比重减少的趋势。建议未来研究应关注单脚落地时下肢各关节运动如何才能耗散能量最大化,进而更好地缓冲避震来减少下肢关节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